骚体赋是
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
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
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
贾谊,代表作是《
吊屈原赋》《
鵩鸟赋》,其他代表作品有
司马相如的《
长门赋》,
司马迁的《
悲士不遇赋》等。
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
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另外,过去有人总结过,“骚”调以
虚字为句腰,腰上一字与句末一字平仄相异为谐调,平仄相同为拗调;《
九歌》以“兮”字为句腰,句调谐拗亦同。骚体可以称诗,亦可以指赋。汉以后署名蔡琰的骚体《
悲愤诗》后半部分,
韩愈的《
复志赋》,
柳宗元的《
惩咎赋》、《
闵生赋》等均可归入
骚体类。
一是句式上的突破。屈原创造了一种以六言为主,掺进了五言、
七言的大体整齐而又参差灵活的
长句句式。这是对
四言体的重大突破。
二是章法上的革新。屈原“
骚体”不拘于古诗的章法,放纵自己的思绪,或陈述,或悲吟,或呼告,有发端,有展开,也有回环照应,脉络又是极其分明的。
三是体制上的扩展。屈原以前的诗歌大多只是十多行、数十行的短章。而他的《
离骚》则长达372句、2469字,奠定了中国
古代诗歌的长篇体制。
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
贾谊,他是汉代第一位卓有成就的赋作家,代表作有《
吊屈原赋》《
鵩鸟赋》,作品善于运用
比兴,情感节律与语言节律相与抑扬,还有着较为明显的楚辞痕迹;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辞作的主要特色,这一点与楚辞有明显的继承关系,且与有来的
汉大赋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