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嵩草
莎草科薹草属植物
高山嵩草(Carex parvula O. Yano)是莎草科薹草属植物;秆高可达3.5厘米,圆柱形,有细棱,无毛,叶与秆近等长,叶片线形,坚挺,腹面具沟,边缘粗糙。穗状花序雄雌顺序,椭圆形,细小,密生,少有全部为单性;雄花鳞片长圆状披针形,膜质,褐色,先出叶椭圆形,膜质,褐色,顶端带白色,钝,小坚果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扁三棱形,成熟时暗褐色,无光泽,顶端几无喙;花柱短,基部不增粗,退化小穗轴扁。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垫状草本。秆高1-3.5厘米,圆柱形,有细棱,无毛,基部具密集的褐色的宿存叶鞘。叶与秆近等长,线形,宽约0.5毫米,坚挺,腹面具沟,边缘粗糙。
穗状花序雄雌顺序,少有雌雄异序,椭圆形,细小,长3-5毫米,粗1-3毫米;支小穗5-7个,密生,顶生的2-3个雄性,侧生的雌性,少有全部为单性;雄花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8-4.5毫米,膜质,褐色,有3枚雄蕊;雌花鳞片宽卵形、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4毫米,顶端圆形或钝,具短尖或短芒,纸质,两侧褐色,具狭的白色膜质边缘,中间淡黄绿色,有3条脉。先出叶椭圆形,长2-4毫米,膜质,褐色,顶端带白色,钝,在腹面,边缘分离达基部,背面具粗糙的2脊。小坚果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扁三棱形,长1.5-2毫米,成熟时暗褐色,无光泽,顶端几无喙;花柱短,基部不增粗,柱头3个。退化小穗轴扁,长为果的1/2。
主要变种
新都嵩草(Kobresia pygmaea (C. B. Clarke) C. B. Clarke var.filiculmis Kük.)植株高可达5-10厘米,穗状花序长达5-10毫米与高山嵩草区别。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生长在海拔3500-4600米的山谷或林间的湿润草地。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青海、新疆南部、四川、云南、西藏;不丹、尼泊尔至克什米尔地区亦有分布。生长在海拔3200-5400米的生于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山草甸。在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山区常为草甸带的建群种。
在西藏,高山嵩草在各草地类型中多有生长,但主要生长在西藏高寒草甸类中,土壤主要为在寒冷而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高寒草甸土。在当雄,高山嵩草在该高寒草甸类中形成高山嵩草草地型,草地草群低矮,盖度较大,为95%左右,呈郁闭状态,分布均匀、层次不明显,只有一层。种类组成比较简单,除高山嵩草在草群中占绝对优势外,主要伴生植物有:矮生嵩草青藏薹草垂穗披碱草高山早熟禾高原早熟禾圆穗蓼矮火绒草丛生黄耆小丛红景天藏蒲公英蕨麻委陵菜车前小点地梅西藏粉报春花葶驴蹄草华丽龙胆等。
生长习性
高山嵩草在西藏5月中上旬开始返青,返青后经过20天左右的迅速生长,便进入开花期,6月25日左右进入结实期,之后经过3个多月漫长的果后营养生长期,这个时期果实继续成熟,牧草继续生长,到10月20日左右枯黄,生育期3个多月,持青期4个多月。
高山嵩草地下部分生长习性:主根长5-15厘米,具地下横走的根茎,粗1-3毫米,根茎位于距地表4-10厘米的土层中。当年分蘖1-10次,多为3次,在地下根茎处长出新的嫩枝。
主要价值
高山嵩草是西藏当雄高寒草甸的优势种,植株矮小,生长缓慢,营养价值较高,粗蛋白含量超过野生豆科草类的花苜蓿,属于优等牧草,但产量较低,适合夏秋季家畜放牧、抓膘利用。
参考资料
高山嵩草.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8 16:3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