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腔腔系是传统戏曲声腔系统。由明代弋阳腔包括以后的青阳腔衍变派生的诸声腔,如赣剧的高腔,湖北的清戏,
川剧的高腔,北京的京腔,湖南长沙、常德、祁阳、辰河诸高腔等。
由于几百年的流变,弋阳腔在各地的支脉变迁很大,它们与各地的民间音乐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合,因而形成各地高腔不同的音乐风格。除音调外,在结构形式上也有所改变,有的还加入了弦管伴奏。现今各高腔剧种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各地的地方特点,音乐上的个性甚为突出。在语言上,各地高腔均采用当地
方言,虽然有些剧种采用了中州韵,但在语调上仍保持了方言的特色。
但有些剧种经过数百年的变迁却有较大的变化,
湖南辰河高腔以唢呐代替人声帮腔,别有情致;浙江的西吴、松阳高腔,加入了小型管弦乐队,同时保留锣鼓及帮腔,使清唱与伴奏、帮腔交替出现。近数十年来,川剧、
湘剧、赣剧等高腔加入弦管伴奏的现象更为普遍,形式也多种多样。
高腔诸剧种的曲牌有数百支之多,牌名沿用
南北曲,但与昆曲同名曲牌作对照,其音调、节奏、调式、旋法、句法等,区别甚大。有些曲牌几乎就是当地民歌的高腔化。
在音阶调式上,高腔诸剧种虽然尚有
南曲五声音阶的特点,但又有些演变。有的高腔剧种是五声音阶与七声音阶并用,有时并出现fa、si二音之外的其他变化音。但在旋律进行上仍带有五声音阶的特点,因fa、si二音或作装饰音使用,或构成临时移宫性质。
在长短句词格中,有连续出现五言、七言上下对称句式,即历史上著名的“滚唱”,用于曲牌之外的称为“畅滚”,穿插于曲牌之内的称为“加滚”或“夹滚”,这在早期青阳时调
《词林一枝》及《新锓天下时尚南北徽池雅调》所载剧目中已有所见。这种滚的形式,因带有吟诵因素,故对弋阳诸腔是一个重大的丰富,使其具有抒情及吟诵两种不同功能的曲调类型。清王正祥《新定十二律京腔谱·凡例》中曾论述滚调说:“若非滚白,则曲情岂能发扬尽善?”这种滚唱形式,至今仍为川剧高腔、湘剧高腔以及中南、西南地区诸高腔剧种所沿用,并且在滚唱与曲牌的组合形式上,也有一些新的发展。
各地高腔,多按同宫相依原则把曲牌分成若干类。如川剧高腔分〔端正好〕、〔新水令〕、〔江头桂〕、〔香罗带〕、〔红纳袄〕、〔梭梭岗〕等类;长沙高腔分〔金莲子〕、〔驻马厅〕、〔汉腔〕、〔四朝元〕、〔锁南枝〕、〔山坡羊〕等类。浙江诸高腔则无严格分类,只要各曲牌音域、定调适合,均可组合运用。
高腔诸剧种所用的
板式,也各有其特点。川剧高腔的“一字”,清唱时用节拍自由的散板,而帮腔则为速度较慢的一板三眼,使唱与帮之间形成节奏对比。
湘剧高腔则常以出现切分节奏为特色,形成正规节奏与切分节奏的交替。而浙江诸高腔中则往往一种板式运用到底,但在速度上却可以作或紧或慢的变化。
高腔诸剧种均有帮腔,这是其他腔系所没有的。从其帮腔功能及形式来看。大致是:如曲首帮腔先出现,有预示全曲意境或感情的作用;如在逗、句之间只帮一个字甚至只在尾腔帮一个音的,这有强调语气、分清句逗的作用;如用第一人称口吻帮腔,有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活动及抒发感情的作用;如用第三人称的帮腔,有表示同情或表示讥讽的作用;如无唱词只有音调起伏的帮腔,则有烘托气氛或点染环境的作用;如在曲尾帮腔,一般具有总结性或提问性质以造成悬念。
至于帮腔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一般有一字一帮的,有帮片断唱词的,帮全句唱腔的,帮连续几句的,或只帮不用独唱的,有音调而无具体词句的,且有低唱高帮,高唱低帮,紧唱宽帮,宽唱紧帮,先唱后帮,先帮后唱,及文帮武帮等等。文帮与武帮的区别,主要在于帮腔时用不用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