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罗,译为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等。害人命,障碍人之善事者,其眷属为魔民魔人,
旧译之经论,作磨。
婆沙论四十二曰:‘问曰:何故名魔?答曰:断
慧命故名魔,复次常行放逸有害自身故名魔。’智度论五曰:‘除诸法实相,余残
一切法,尽名为魔。问曰:何以名魔?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智度论六十八曰:
大论云:秦言能夺命。死魔实能夺命,余者能作夺命因缘,亦能夺智慧命,是故名杀者。又翻为障,能为修道作障碍故。或言恶者,多爱欲故。垂裕云:能杀害出世
善根。第六天上,别有魔罗所居天,他化天摄。魔名
波旬。
据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苦修期间,Mara用洪水、火焰、雷鸣和闪电来攻击他,释迦牟尼不为所动。魔罗又让自己的三个女儿来诱惑他,依然毫无结果。释迦牟尼进入深定之中,终于在一个
月圆之夜终成彻悟。因此,魔罗就一直是诱惑,欲望和邪恶的代名词。
在佛教传入日本后,
真言宗将魔罗与
第六天魔王混同。久而久之,人们便渐渐不再使用“魔罗”这一称呼,而直接改用“第六天魔王”。
‘魔秦言能夺命者,唯死魔实能夺命,余者亦能作夺命因缘,亦夺智慧命,是故名杀者。’义林章六本曰:‘梵云魔罗,此云扰乱障碍破坏。扰乱
身心障碍善法破坏胜事,故名魔罗,此略云魔。’
玄应音义二十一曰:‘魔莫何反,书无此字,译人义作。梵云魔罗,此翻名障,能为修道作障碍故。亦言杀者,常行放逸断慧命故,或云恶者,多爱欲故。’
慧琳音义十二曰:‘魔罗唐云力也,即
他化自在天中魔王波旬之异名也。此类鬼神有大神力,能与修出世法者为留难事,名为魔罗。以力为名,又略去罗字。’
魔道,又作
魔罗道。指恶魔之行为,或恶魔之世界。楞严经卷六:‘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