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朝恩(722年—770年),
泸州泸川(今四川
泸县)人。
唐朝时期
宦官。
天宝(742年-756年)末年,净身入宫,供职
小黄门。
安史之乱发生后,随
唐玄宗出逃,侍奉太子
李亨,颇得信用,历任三宫检责使、
左监门卫将军,主管
内侍省,统率
神策军。最后被宰相
元载设计
缢死。鱼朝恩的出现大大加强了宦官的实力,为唐朝中、晚期的
宦官专权局面埋下了伏笔。
上元二年(761年)二月,有人传言,说洛中将士皆幽州、朔方人,思乡心切,兵无战心。鱼朝恩却信以为真,屡次上言肃宗,请命
李光弼率军攻取洛阳。结果
邙山(今河南洛阳北)之战,官军大败,
河阳、
怀州失守,鱼朝恩狼狈逃回陕州。唐军收复洛阳后,封为
冯翊郡公,
开府仪同三司。
鱼朝恩干预政事,慑服百官,不把皇帝放眼里,贪贿勒索。置诏狱于
北军,人称地牢,迫害无辜。
大历五年(770年),宰相
元载密奏请杀鱼朝恩,并以重金贿赂鱼朝恩亲信
周皓、
皇甫温二人,暗中观察此人。
寒食节的时候,皇宫举行宴会。宴会结束后,鱼朝恩准备回家之际,唐代宗刻意挽留下来讨论事项。等鱼朝恩一到,唐代宗便责难他图谋不轨,鱼朝恩为自己辩护,此时周皓将之擒获,缢杀于内侍省。
乾元元年,
安庆绪被围于
相州,
史思明从范阳率军南下相救,攻下
魏州后按兵不动,以待时机。
李光弼请进击魏州,以阻止史思明救援,但遭到了鱼朝恩反对。而六十万官军也因鱼朝恩的干预,使得诸军不能统一行动,致使交战失利。之后,为了加强东都的防守,
唐肃宗诏命
郭子仪留守东都,任他为东都畿、
山南东道、河南诸道行营元帅。鱼朝恩妒嫉郭子仪军功,把相州之败归咎于郭子仪。肃宗听信了他的谗言,不久把郭子仪调到京师,解除了他的职务。
上元元年,鱼朝恩仍任
观军容使,驻守
陕州(今河南
三门峡西)。这时,
史思明已攻占了洛阳,并与
李光弼军对峙于河阳。有人建议重用郭子仪,肃宗即以郭子仪为诸道兵马
都统,命他率英武、威远等禁军及河西、河东诸镇之师以攻取
邠宁、朔方,最后直捣叛军巢穴范阳。诏令下达十几天之后,“复为朝恩所间,事竟不行”。
乾元元年(758年)九月二十一日,
唐肃宗派遣
朔方节度使郭子仪、
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节度使
王思礼等九大节度使,共集结步骑兵二十余万人,向
邺城大举进发,准备一举歼灭
安庆绪。可令人费解的是,肃宗
李亨并没有为这二十多万大军设置一个元帅,而是设置了一个所谓的“观军容宣慰
黜陟使”,这个新鲜而别扭的头衔是肃宗的一项发明。担任这个职务的人就成了天子特使,就可以取代元帅的职能,就拥有统辖调遣九路大军的最高指挥权。这个人就是——内侍宦官、
开府仪同三司鱼朝恩。
乾元元年(758年)十月,邺城刚刚被围的时候,史思明就亲率十三万大军挥师南下。这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史思明出其不意打下了
魏州(今河北
大名)。史军前锋所屯驻的滏阳距邺城仅仅六十里地。
乾元二年(759年)正月初一,史思明又在魏州自封为“大圣燕王”。对
李光弼而言,这不啻于是在对唐军和他本人进行示威和挑衅。李光弼迫不及待地向鱼朝恩提议,分兵北上进逼史思明,就算不能取胜,与之相持,也足以解除唐军腹背受敌的危险。可鱼朝恩断然拒绝。他当然要拒绝。一个堂堂的
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怎么能让麾下的一个节度使指手画脚呢?再说了,敌寡我众,胜负马上就见分晓,有什么好担心的?然而,此时的鱼朝恩并不知道,这场仿佛已经胜券在握的战役很快就会因他的盲目自信而遭致惨败。
鱼朝恩非常专权,好主观,一般的
公卿鱼令徽,才十四五岁,开始时在内殿当差。皇帝因为鱼朝恩的缘故,特赐
绿衣(五品以下官员穿着)。不到半月,有一次鱼令徽和同列
黄门侍郎(职位在令徽之上,按次序应站在令徽之前)争路。鱼令徽怕落在后面,往前挤,不知是谁误碰了一下鱼令徽的臂膀。他就急速跑回去告诉鱼朝恩说,因为他的班次在后,被同列者欺负。鱼朝恩大怒。第二天,在皇帝面前上奏说:“我小儿子令徽,职位在同僚之下,愿陛下特赐金腰带,以便超过别人。”不说要穿着绯色(红色)服(唐制,文武官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并
金带。),而要求着紫服。皇帝还没说话,鱼朝恩便命令管此事的人,捧来了
紫衣安史之乱后,
宦官因拥立有功而权力增大。后来又直接掌握了
兵权,宦官开始有恃无恐的
干政,连皇帝也任其摆布。鱼朝恩的出现大大加强了宦官的实力,为唐朝中、晚期的
宦官专权局面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