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坚木埋于地上,上端横架一木,横木上系粗绳,二绳垂下。绳端各系一沙囊,囊离地约三尺半,二囊相距约二尺,其形略似秋千。按绳之长短,与囊之距离,须视练者之体量而定。囊高约在练者作骑马步时,比肩略低,中距约在肩外七八寸处。上列尺寸,只是大概,可适当灵活掌握。 初时每沙囊以十斤为度,习者立于两囊中间,站定马步,曲肘举臂,使平于肩;两拳分置两乳之上侧,拳面相对;然后用肘之上侧,而承两旁之沙囊,向上抬之;务使紧压于臂,而不借绳之牵引力;至力不能胜后,退出休息片刻,再继续练习。每日晨昏各一次。每次自三十度起,逐渐增加。期以一年,增至百度。在一年之内,每隔一月,沙包加重二斤。
练足一年,每一沙包,计重三十四斤,两臂悬空之力,已极可观。然后更习捣劲。先用重二十斤之沙包各一个,如法悬挂,练者居中立马步,屈肘紧贴胁际,运力从两侧上捣,以肘节处抵沙包之底,使沙包向上飞掷。初习时仅能将沙包上掷一二寸,及后渐次增加,至能一着肘,飞出二尺以外,则将每包加重五斤,更依法练习之。依次递加至每包重五十斤时,则大功告成。
此法一着人身,竟能将人飞掷三数丈外,其功效不亚于纸篷,但因其使用活劲,不致使人受重伤,实较
点石功等各种杀手为可取。且此功习之既久,因两臂盘肘之故,肺部亦因之发达。
根据《少林拳谱》记载,少林寺原有三十六种硬功、三十六种柔功,又称三十六外功,三十六内功,均在少林寺秘传,但无详细文字记载。所说的“
少林七十二艺”通常被认为是
少林功夫的总称。常在传说和近代的武侠小说中被称作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