麤,
汉语汉字。同“
粗”。《
说文解字》:行超远也。
段玉裁注:鹿善惊跃,故从三鹿。引申之为
卤莽之称。《篇》《韵》云:“不精也,大也,疏也。”皆今义也。俗作‘麁’,今人既用‘粗’,粗行而麤废矣。
上面:“点、横、撇、横折、竖、竖、横、横、竖提、撇、
竖弯钩”;
◎
客家话:[
海陆丰腔] cu1 [客英字典] cih1 [台湾四县腔] cu1 [宝安腔] cu1
又《
玉篇》不精也。《周礼·天官·内宰》比其小大,与其麤良,而赏罚之。《疏》布帛之等,缕小者则细良,缕大者则麤恶。
又麤粝。《左传·哀十三年》梁则无矣,麤则有之。《史记·聂政传》故进百金者,将用为夫人麤粝之费。○按《六书正譌》俗作麄觕,通用粗。《
韵会小补》载《集韵》麤,或作𡔙。不知𡔙卽《说文》尘,与麤义别,合为一,非。
(麤)行超远也。鹿善惊跃。故从三鹿。引伸之为卤莽之偁。篇、韵云。不精也、大也、疏也。皆今义也。俗作麁。今人槩用粗。粗行而麤废矣。粗音徂古切。从三鹿。三鹿齐跳、行超远之意。字统云。警防也。鹿之性、相背而食。虑人兽之害也。故从三鹿。
杨氏与许乖异如此。仓胡切。五部。凡麤之属皆从麤。
这个字读“粗”,也是汉字“粗”的异体。从字型上看,一大两小三头鹿,死死地顶在一起,彼此混搅,非常有力气;惜乎,只表达了动粗的意思。《
左传》记载:“粮则无矣,麤则有之。”这里的“麤”是粗砺带糠的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