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瑞尔突击队(Meɾɾill’s Maɾaudeɾs),简称麦支队,是二战时期美国陆军在
中缅印战区的一只突击队 。二战结束以后,建成了
快速反应部队。
麦瑞尔突击队(Meɾɾill’s Maɾaudeɾs),简称麦支队,是二战时期美国陆军在
中缅印战区的一只突击队 。部队的正式番号是第五三○七临时样合支队,部队长官是法兰克·麦瑞尔
准将。麦支队也译作梅列尔突击队,砀称梅支队麦瑞尔突击队是
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邱吉尔在
1943年魁北克会议上为部署反攻缅甸而成立的一支特别部队,由招募自
巴拿马、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危地马拉等地的美国志愿兵组成支队由法兰克·麦瑞尔准将算,兵力相当于一个团,共有2900人,分成六个小队。
麦支队在印度接受了2个月的
游击战和丛林战训练后,于1943年3月正式进入缅北战区,任务是潜入日军后方,切断敌军的供应及交通线。由于要与中国军队 在
缅甸战区
联合作战,因此麦支队队徽上叠加上了当时中国军队的青天白日
军徽。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麦支队参与了大小三十几次战役,也遇到过不少险情,但大都在中国友军的支援下化险为夷。1944年2月下旬,
中国军队进攻瓦鲁班,与日军正面作战。麦支队则渗入日军后方进行破坏,不料在瓦鲁班附近遭遇敌军两个中队袭击、由于双方实力悬殊,
美军面临着被包围的危险。在这紧急时刻,中国将领
孙立人立即下令派兵救援,重创
日军第18师团,将麦支队解救了出来。此战让美军对孙立人 感激不已,直到今天,麦支队协会在每年的年会上都要展示孙立人的照片。麦支队最艰苦的战斗同样是最后一场战斗是
密支那战役。
1944年5月,麦支队与中国军队共6000人开始进攻
密支那。在丛林中历经20天长途奔袭数百公里突袭密支那机场,在成功夺取密支那机场后。指挥官麦瑞尔轻敌,不顾突击队员长途奔袭后的疲惫不堪与队员患病,在未经过详细侦查,不熟悉地形,缺乏地面炮火支援,缺乏紧密的陆、空联络和协调行动的情况下,组织进攻密支那城。此时日军在密支那经营多年,构筑有严密的防御工事,并得到日军第114
联队第2、第3两个
大队,第56
师团步兵团团长
水上源藏所率领的增援部队第113联队1个大队、野炮兵1个中队及
工兵第56联队主力等进入密支那,日军兵力达到3600人,并逐步增加至5000人。最终奇袭战变为攻坚拉锯战,最后在中美援军的支援下,攻克密支那,麦支队勇敢的士兵们几乎全部阵亡,只有极少数人生还。这些幸存者被授予标有“密支那”字样的荣誉奖章。
二战结束后,战功卓著的麦支队被改编为美军第75步兵团,成为美军的一支王牌部队。1973年,美军决定建立一支
快速反应部队,以应付世界各地可能发生的危机。当时,美国陆军对各国的
特种作战战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发现,麦支队在二战时期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的战例最有典范性。因此,美陆军
参谋长下令在第75步兵团基础上组建
游骑兵部队,当年麦支队的
青天白日徽章也一并保留下来,以纪念那段历史。美军游骑兵部队还将当年与中国军队联合作战中的经验作为
座右铭:协同作战、以少胜多、先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