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豆腐(Sauteed doufu in hot and spicy sauce),是
四川地区传统名菜之一,始于清朝,此菜成菜麻、辣、鲜、香、烫、整、嫩、酥,突出川菜
麻辣味型的特点。
历史起源
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
同治元年(1862年),在成都
万福桥边,有一家原名“陈兴盛
饭铺陈麻婆当年的万福桥是一道横跨府河,常有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光顾饭铺的主要是挑油的脚夫。
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一套独特的
烹饪技巧,烹制出的豆腐
色香味俱全,深得人们喜爱,她创制的
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
《锦城竹枝词》、《
芙蓉话旧录》等书对陈麻婆创制麻婆豆腐的历史均有记述。
《锦城竹枝词》云:“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
成都通览》记载陈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例为成都著名食品。
典故传说
在清朝末期,成都万福桥码头旁边有一家小馆子,其老板娘温巧巧美丽白净,而其丈夫陈春富则因满脸麻子被街坊们称为陈麻子。因此,温巧巧被戏称为陈麻婆。该店以供应美味的豆腐而著名,因此人们将这道菜命名为“麻婆豆腐”。
同治元年(1862年),陈麻婆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码头工人、脚夫。店里的菜已经不多了,快打烊的时候,又来了一伙人要求点一道又下饭、又热和又便宜的菜。陈麻婆便用剩下的豆腐和牛肉末,以及豆瓣、豆豉等原料,烹制出了一道色鲜味美、麻辣烫口的豆腐。这一伙人吃后赞不绝口,大呼畅快。后来,这道菜逐渐成为陈家的招牌菜,吸引了众多人前来品尝。因为这种豆腐又麻又辣,老板娘又叫陈麻婆,结果这道
豆腐菜便被称为陈麻婆豆腐。
流传变化
麻婆豆腐广受欢迎,流传各地,做法也有许多不同。最大的改变之一,是“陈兴盛饭铺”自己所调整,亦即将材料的牛肉改为
猪肉,以便不吃牛肉的食客也能品尝。该店后来又改回用牛肉,但以猪肉为料的作法也已广为各地厨师和食客接受;其次则是增加了
豆瓣酱。
早期的麻婆豆腐用料是
菜油和
黄牛肉。烹饪手法是先在锅中将一大勺菜油煎熟,然后放一大把
辣椒末,接着下牛肉,煮到干酥烂时再下豆豉。之后放入豆腐,稍微加水并铲几下调匀,最后盖上锅盖用小火将汤汁收干,起锅前再洒上花椒末。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制作麻婆豆腐时,油必用
花生油,肉则不拘牛猪。肉炒熟后,加入豆瓣酱、
豆豉、
红椒粉、酱油、盐、糖,爆香后再加入
豆腐片、
高汤,滚煮后加入葱、姜、蒜,以水调太白粉勾芡,起锅前加
花椒粉和
麻油。
作料与程序已有些变化,口味强调麻、辣、烫、咸。
菜品制作
成菜特征
麻婆豆腐的特色在于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字,也称之为八字箴言。
麻:指豆腐在起锅时,要洒上适量的花椒末。花椒最好用汉源贡椒,麻味纯正,沁人心脾。 如若别地花椒,麻味
卡喉,令人气紧。
辣: 选用龙潭寺大红袍油椒制作豆瓣,剁细炼熟,加以少量
熟油、
海椒烹脍豆腐,又辣又香。
烫:豆腐的特质保持了整道菜出锅后的温度,不容易冷却。每下一次筷子,吃到的都是刚出炉的味道。
香:起锅立即上桌,闻不到制豆腐的石膏味,可冷浸豆腐的水锈味,也没有各色佐料原有的难闻气味,只有勾起食欲的香味。
酥: 炼好的肉馅子,色泽金黄,红酥不板,一颗颗,一粒粒,入口就酥,沾牙就化。
嫩:豆腐下锅,煎氽得法,色白如玉,有楞有角,一捻即碎,故多用小勺舀食。
鲜: 麻婆豆腐的原料,俱皆新鲜,鲜嫩翠绿,红白相宜,色味俱鲜,
无可挑剔。
活:指麻婆豆腐店的一项绝技:豆腐上桌,寸把长的
蒜苗,在碗内根根直立,翠绿湛兰,油泽甚艳,仿佛刚从畦地采摘切碎,活灵活现,但夹之入口,俱皆熟透,毫无生涩味道。
食材原料
小葱两根 花椒适量 白糖适量 小米椒四个
制作方法
制作步骤
食材
豆腐(250克)、牛肉(75克)、蒜苗(1根)、豆豉(15克)、花椒粉(3克)、
黄酒(5克)、盐(3克)、豌豆淀粉(5克)、花生油(15克)、
小葱(5克)等。
步骤
食材
豆腐(1块)、肉沫(1小碗)、
干辣椒、花椒、豆瓣酱(看个人接受程度来放)、生抽、老抽(小半勺)、糖(一勺)、淀粉
步骤
食材
豆腐(300克)、
牛肉馅(100克)、
青蒜(50克)、豆瓣酱(40克)、辣椒面(10克)、花椒面(1.5克)、黄酒(20克)、盐(6克)、姜末(3克)、
水淀粉(40克)、高汤(250克)等。
步骤
食材
豆腐(1块)、肉馅(适量)、辣椒面(10克)、花椒(10克)、蒜(10克)、香葱(适量)、豆瓣酱(适量)、
食用油(适量)、酱油(少许)、水淀粉(30克)、
香油(几滴)等。
步骤
食材
主料:牛肉臊子100g,豆腐1块,新鲜蒜苗2根
辅料:大蒜1个,
老姜5片,印度
辣椒粉5g,川花椒5g,郫县豆瓣酱5g,花生油50g,盐少许,淀粉少许,老抽少许
步骤
制作关键
1、加盐煮豆腐可逼出豆腐多余水份,口感更Q,不容易碎,而且能去
豆腥味,豆腐还会带些咸味。
2、热锅冷油下
牛肉末,小火翻炒,这样操作牛肉末容易炒散成
颗粒状,不容易结块。
3、第9步调味可试一下味道,不够可加少许盐。一般不用加,
豆瓣酱、生抽都含盐份,够咸。
5、豆腐切块后,用沸腾的
淡盐水焯水,可以去除豆腐
涩味,保持豆腐口感细嫩,且不易碎;如用开水煮过,会韧劲过大、口感不好。
6、豆瓣酱里的豆瓣最好能先切细。
8、花椒先用锅炒香,碾碎,最后趁热撒在豆腐上,这样更能提升香热
麻辣的口感。
10、川花椒不要急于放太早,不然香味和麻味就出不来了。
食用疗效
1.此菜富含动植物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具有温中益气、补中生津、解毒润燥、补精添髓的功效。
2.此菜夏天食用能
生津止渴、健脾,有利健身防病。麻婆豆腐也是
高血压、
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
动脉硬化、
冠心病患者的佳肴。
3.豆腐为
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补中益气,
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解毒
化湿,更适于热生体质,
口臭口渴,肠胃不清,
热病后调养者食用。
4.此菜富含动植物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具有温中益气、补中生津、解毒润燥、补精添髓的功效。
荣誉表彰
1990年,为成都名小吃
1992年,为四川著名商标
2000年,菜品“蜀香豆腐宴”荣获金奖
2010年,入选成都“非遗”名录
2018年9月20日,入选2018(首届)世界川菜大会“首批十个川菜经典菜肴”
2021年9月1日,入选2021“味美四川”川派餐饮汇100道“天府名菜”
文化特色
麻婆豆腐的美味一直受到成都当地人的称赞,而且也被黄埔军校成都分校的学生们所熟知,随后逐渐传播开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成都分校曾经在成都开办,学员人数约为一两千人。
为了方便训练和野外演习,他们在成都北门和老西门之间的城墙上开了一个专用的城门,取名为“存正门”。陈麻婆豆腐店恰好开在北门和老西门之间的万福桥上。
因为新城的开通,陈麻婆豆腐店开始迎来络绎不绝的顾客,而军校学生成为了这里的主要食客。最初,黄埔军校的学生通过同乡同学将“麻婆豆腐”的名声由北较场传到西较场,后来逐渐传遍整个成都市。此后,军官们又将这种美食传播到了海外。
传承发展
国内传承
代表老字号
陈麻婆豆腐1990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成都名小吃”;1995年该店被国家国内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陈麻婆豆腐宴”在2002年全国第12届厨师节上评为“中国名宴”。2011年,陈麻婆豆腐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陈麻婆豆腐菜品及其制作技艺,形成了7代传承人,使陈麻婆豆腐制作技艺得到较好的传承。
陈麻婆豆腐制作技艺传承了悠久的民间技艺与食俗,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在中国菜肴中独树一帜,为丰富世界饮食文化宝库,弘扬中国传统民间饮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传承人物
张盛跃,男,1959年生于烹饪世家,1979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四川省成都市饮食公司竟成园、陈麻婆川菜馆工作,历任厨师长、副经理,从艺31年。现任成都市烹饪协会会员、成都市名师,陈麻婆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第八代传人,陈麻婆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张盛跃自1980年从事烹饪工作以来,熟练掌握了麻婆豆腐工艺流程和制作技艺,创新出“中国名宴”豆腐筵席和近百种豆腐菜肴的制作方法,更有所发扬。
国际发展
1958年,
陈建民与友人在日本创建了四川饭店,将麻婆豆腐传入日本。日本版的麻婆豆腐与四川本土的麻婆豆腐在外观上相似,但辣味和麻感降低,并加入一定的甜味以适应当地人的口味。因此,川派麻婆豆腐以麻辣鲜香为特点,而日本麻婆豆腐则具有较明显的甜香。
陈建民的推广使麻婆豆腐在日本迅速流行。中川正道编写的《四川料理之旅》一书使日本民众能够了解真正的川菜。
此后,中川正道每年都在日本举办“四川料理节”,各知名川菜馆都会参与其中。此外,他还组织“川菜吃货团”前往四川和重庆旅游,在成都的街头巷尾体验最地道最正宗的川菜。随着川菜的世界影响力提升,其他国家也开始对麻婆豆腐有自己的创新理解。
在美国,厨师用番茄酱和豆瓣酱混合制作“美国麻婆豆腐”;在意大利,厨师制作了“麻婆豆腐意面”;在墨西哥,有“麻婆豆腐卷饼”;甚至在尼日利亚,也有当地的“麻婆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