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双安(印尼名Burhan Uray,1931年-2018年10月1日),祖籍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
印度尼西亚第二大木业
集团材源帝集团创始人。经过多年的发展,黄双安创立的“材源帝”集团已成为一个庞大的跨国企业,涉及木材业、渔业、旅游业、商业、服务业等8大行业,事业版图几乎遍及整个印尼。集团拥有的森林伐木面积达500万公顷,从事伐木业的子公司有40多家,黄双安也因此被誉为“印尼木材大王”。
1931年出生于
闽清贫苦家庭的黄双安,6岁随父母到印尼谋生,不到20岁就在一家伐木厂当工人。1957年,立志做一番事业的黄双安以仅够成立
公司登记费用的一点储蓄和向朋友借贷的资金创办了材源帝公司,走进别人不愿涉足的蛮荒的原始丛林,从事木材、家具的生产,开始了艰苦的创业。
凭着不畏艰难的闯劲和合作共赢的态度,上个世纪60年代初,黄双安取得印尼东部伐木专营权。70年代初,其企业的森林伐木面积迅速扩大,并在马辰兴建了第一间锯木厂。此后,黄双安进军
夹板工业,建起了印尼第一家和第二家综合木材加工中心,在
苏门答腊的几个岛屿上分别建起了伐木场和锯木厂。1976年,他又在印尼第二大城市
泗水,建起了全国第一家大型的多元化综合木业工厂,产品畅销欧美市场。1979年黄双安开始进军海洋渔业,和
森林工业一样,黄双安亦采用“一贯化”的作业方式,从渔船渔具制造维修,到捕捞养殖、鱼虾加工、外销出口等全部包办。
到了80年代初,他又投资印尼的瑟兰岛,兴建了一间更大规模的木业城,当时在印尼,这是一项破天荒的创举。同时,他又在印尼东部海岛种植数万公顷的
油棕园,并建立起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硕莪粉生产基地。1985年,创建东南亚最大的
胶合板厂,
苏哈托总统主持了这家大工厂的揭幕典礼。
如今,材源帝集团已成为一家以
木材加工、渔业、农业、矿业为支柱的
跨国企业集团。该集团在印尼拥有庞大的森林区,雇员8万多人,年产木材100万立方米,其中胶合板44万立方米,成为印尼林牧业支柱企业;集团属下的渔业年生产各类海产品达30多万吨,拥有几百艘各种
马力的冷冻、冰鲜捕鱼和捕虾、加工船以及万亩水产养殖、加工基地。此外,该集团还拥有食品加工企业、化工企业、造船厂、机械维修厂、宾馆服务业和房地产等。印尼东部许多岛上均有该集团兴建的加工厂、发电厂、制冰厂、冷库、专用码头、海水淡化设施、水库、卫星通讯系统、飞机场等。集团在新加坡、泰国、日本、美国、法国、香港地区及非洲设有办事处和贸易机构,有70多家子公司、上千艘渔轮、9万多员工。
不断拓展的多元化经营,使“材源帝”的旗帜飘扬在许多国家,为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为表彰黄双安的功绩,印尼历任总统都对他予以不同形式的嘉奖,马来西亚
苏丹册封他为
拿督斯里,
南非总统封赐他最高荣誉———“非洲之星”勋章。
黄双安的夫人
白嘉莉在书中这样评价他:“熟悉他的朋友都称他为‘森林人’。‘森林人’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博大宽宏,不骄不傲,不屈不挠。大树能参天,小草能沃土,大树能千年不死,小草可年年再生,他们的生命不分贵贱,一样充满激情……”正是凭借不骄不傲、不屈不挠的精神,黄双安成就了他的创业梦想。
中国
改革开放后,黄双安是最早到中国投资的印尼企业家之一,“材源帝”在山东、天津、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创办了木材加工、水产品养殖和加工等大型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材源帝”首选的伙伴是中国,黄双安表示,只要中国需要合作,无条件开放绿灯。
尽管黄双安儿时就离开故乡,但他对故乡
闽清一往情深,经常返乡探视父老乡亲,并捐资建造医院病房、学校教学楼、图书馆,设立奖教奖学基金……
黄双安还十分热心社团工作,为促进福州乡亲的团结,维护乡亲的权益,争取乡亲的福祉而奔忙。2000年12月,黄双安获选为
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第六届会长,并在2003年蝉联。在任期内,他多次率领“世福”代表团访问中国,获得
江泽民和
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他还经常巡视“世福”各属会,并慷慨捐助,协助数十个属会成立
教育基金、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与福利基金。
黄双安可能已经记不清自己担任了多少的社会职务,但人们不会忘记他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2006年印尼海啸之后,他在灾区亚齐省建设了第一座火电厂;
北京奥运会筹备期间,他斥巨资参与捐建
水立方游泳场馆;许多中国侨联机构的第一张办公桌,第一批办公器材,都是由黄双安捐赠;福建遭遇特大洪水灾害,他在与家乡政府的通电中说:“你们说,需要我捐多少,我就捐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