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
中共滇西工委主要领导人,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黄平(又名黄燕帆、黄知廉,1918年2月19日—1997年9月6日),男,汉族,出生于广东省合浦县寨圩村(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寨圩镇),是中共滇西工委主要领导人。
人物履历
1933年,黄平读完小学后,考入广西横县初级中学,面对当时国难深重,内忧外患,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国家状况,在一些具有爱国热情、思想进步教师的影响下,开始产生一种救国救民的革命思想。
1936年,初中毕业后,考入设在广州的广东省立勷勤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此时正是日本侵华,国难当头时,一种爱国热情促使他急切地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此时,在合浦同乡、正在读大学的进步学生卢璧光的帮助下,他阅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著作,并认识地下党员陈铭德,陈介绍他参加党领导的学生秘密组织广州市学联,和其他进步学生一起,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疏散,黄平转学到桂林高中寄读,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革命形势的发展,他决心寻找共产党,立志投身革命。
1938年,回到合浦寨圩,找到地下党员卢璧光,卢介绍他参加中国共产党,并介绍他到设在寨圩的合浦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任教,不久,成立寨圩第一个党支部,黄平任宣传委员
1939年,到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任小组指导员,这所学校虽是国民党桂系实力派所办,但学校主持工作的教育长是中共地下党员杨东莼,校内建有两个中共地下党支部,对培养广西革命进步力量起过重要作用,被誉为“南方抗大”。11月,日军进占广西南宁等地,黄平参加学校组织的战地工作团,开赴桂南前线支援抗战。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广西党组织有计划地撤退学校中的党员,1940年10月,黄平被派到梧州特别训练班工作。
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皖南事变,在白色恐怖中,黄平由广西转移到贵州,考入迁至贵州遵义的浙江大学,按照当时“转地不转党”的做法,在浙大期间,没有和党组织取得直接联系,但仍自觉积极地开展革命活动,成为当时浙大民主运动的核心成员。
1942年10月,黄平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于是来到昆明,考入西南联大历史系,仍积极地开展革命活动,与学校中的地下党员和进步同学一起,组织秘密读书会和公开社团,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成为西南联大进步组织的骨干分子。
皖南事变后,中共云南党组织先后疏散一批党员到省内各地建立工作据点。1944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黄平与一批党员和进步学生到西南联大地下党组织开辟的工作据点普洱县磨黑中学担任校长,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在此期间,他不仅巩固发展磨黑中学据点,还开辟了墨江县的工作。
1945年9月,中共云南党组织和黄平接上组织关系,随即派他到陆良县立中学以教书为名,暗中负责领导开展陆良和周边各县党的工作。
1946年6月,中共云南省工委调黄平到昆明,负责联系民主同盟和昆明学生联合会的工作。9月,又安排他到云大附中任教,以云大附中为重点,开展党的工作,同时还负责联系昆明学联以及师院、英专、昆女中、峨嵋、长城、建民、龙渊、天祥等大、中学校的党组织和党员。在云大附中工作一年半的时间里,在他的领导下,建起学校党组织,壮大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发展各种学生社团,把大多数同学团结、组织在党的周围,使云大附中成为昆明学生运动的一支骨干力量。
1947年6月,中共云南省工委决定由黄平、陈盛平、高志远组成中共昆明市工委,由省工委书记郑伯克直接领导,市工委成立后,随即发动昆明学生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助学运动,人权保障运动,且这几次斗争都取得胜利,有力地推动全省革命形势的发展。
1947年11月,中共中央上海局根据中央关于发动敌后游击战争的部署和中央关于在蒋管区发动农民武装斗争的指示,研究部署在云南发动武装斗争的问题,指出云南已具备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条件,应放手发动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据此,中共云南省工委决定在全省大规模开展武装斗争。11月底,省工委指派黄平为特派员赴剑川,领导开展一平浪以西整个滇西地区的工作,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中共党组织,发动各民族群众,争取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发起武装斗争。
1947年12月4日,黄平与同时派往滇西的共产党员徐铮(女)、白承业,在打入国民党内出任剑川县党部书记长的中共党员熊威楚的护送下抵达剑川,并及时地与省工委先期派回剑川的王立政、张贡新取得联系,共同研究工作内容和方法步骤,决定从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入手,采取“积极慎重,个别吸收,单线联系,横不跨组,纵不越级”的做法,积极发展党员和民青成员,逐步建立党组织和党的外围组织。
1948年初,省工委又接连指派王以中杨苏欧根回到剑川,同黄平一起领导开辟滇西的工作。经过半年时间的秘密工作,以剑川为重点发展了一批党员,组织起一些党组织。在此基础上,1948年5月,根据云南省工委的决定,中共滇西工委在剑川县城秘密成立,黄平任书记。
此后,在以黄平为首的滇西工委领导下,整个滇西和滇西北地下党的工作日益蓬勃开展,他与滇西工委的其他同志一道,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在滇西和滇西北地区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发动了各族群众,开展了血与火的武装斗争,成功地组织和领导了1949年的剑川“四·二”武装暴动;击溃敌“民联军”、“共革盟”共8000人的东西合围;组建起拥有6个团、1个骑兵大队共6950余人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七支队;创建了包括10个县和两个特区联成一片的滇西北革命根据地;胜利地与边纵西进部队会合并与之配合,切断了滇缅公路,打破了国民党中央军企图退守滇西,伺机逃缅的计划;粉碎了国民党军9个团的南北突击大“围剿”,配合野战军部队参加了歼灭国民党胡宗南残部和贺国光部的解放大西南的最后一战西昌战役;圆满完成了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军的胜利会师。
在此期间,黄平除担任中共滇西工委书记外,还先后担任中共滇桂黔边区委员会候补执委、中共滇西北地委书记、人民自卫军指挥员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七支队司令员兼政委,为滇西、滇西北的解放和促进云南全省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0年3月,任保山地委第二书记、专员公署专员。1950年8月,成立云南省农民协会,黄平调任省农协秘书长、农委委员;1953年3月,调省卫生厅任副厅长、党组书记并主持工作。不料在1958年4月云南省委揭发和批判所谓“郑王反党集团”,并在全省开展党内“反右派补课”中,黄平被错误地内定为“郑王集团骨干”,接着便无中生有,无限上纲地对其罗织罪名而划为右派,于1958年下放到会泽铅锌矿劳动改造。
在被划为右派期间,黄平始终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他承认自己工作中有缺点错误,却始终不承认自己有任何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行,即使在遭受批判斗争时,也慷慨陈词,据理力争,驳斥那些强加给他的所谓罪名。
1961年9月,上级准备为其摘掉“右派”帽子,但仍因他拒不承认自己是“右派”,形成无从摘帽、无帽可摘的僵持尴尬局面,黄平宁肯继续劳动改造而决不弯腰屈从,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被错划为右派的冤案,才终于得到平反。
黄平虽含冤受屈整整20年之久,且正值年富力强、风华正茂之时,但他从不计较个人恩怨,不计较自己得失,他曾赋诗抒怀云:“但得是非还本面,何妨荣辱献余身;从今愿作驾车马,不待鞭催不计尘。”
1979年6月,黄平复出任职,此时他已61岁,先任昆明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1981年当选第五届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3年当选第五届云南省政协副主席。但他依然精神焕发,继续为党的事业孜孜不倦地学习,勤奋尽力地工作,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1989年3月,黄平离休。
人物逝世
1997年9月6日,黄平因病去世,结束了百折不挠、光彩夺目的一生,时年80岁。
参考资料
【党史微讲】第九十一期.维西县委党史研究室.
黄平.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4 12:32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