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高程系
1956年推算出的青岛水准原点的高程
黄海高程系是1956年确定的,它是根据青岛验潮站1950年到1956年的黄海验潮资料,求出该站验潮井里横按铜丝的高度为3.61 米,所以就确定这个铜丝以下3.61米处为黄海平均海水面。从这个平均海水面起,于1956年推算出青岛水准原点的高程为72.289米。我国测量的地表高程,都是参照这一高程系推算。
历史沿革
黄海高程系位于山东青岛市大港1号码头西端青岛观象台验潮站内,地理位置为东经120°18′40〃,北纬36°05′15〃。验潮站有一间特殊的房屋,内有一口直径1米、深10米的验潮井,它有3个直径60厘米的进水管与大海相通。最初使用德国的潮汐自动记录仪,观测始于1900年。抗日战争期间遭到破坏,1947年又恢复验潮工作,建国后重新修理建筑更新设备,现使用的仪器为HCJ1型(又称瓦尔代)水位计,美国进口SUTRON9000自动水位计以及国家海洋局技术研究所生产的SCA6-1型声学水位计。每天观测3次,时间分别为:7h45m~8h00m,13h45m~14h00m,19h45m~20h00m,长年观测,从不间断。长年累月天天不间断。
青岛验潮站测得平均海平面为2.429米,将它确定为我国现行的高程基准面。也就是说青岛的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零”。中国的地形和地图上的海拔高度,就是以青岛的海平面(基准面)为坐标原点进行测量确定的。1956年,我国规定以青岛验潮站多年平均海平面为统一的高程起算面,称为黄海平均海平面或黄海基准面,1985年重新测算确定。
设立意义
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必须确定一个统一的高程基准面,以便确实某山或某物的高度。
根据验潮站长年获取的潮位资料,经多次严格的测量计算,将青岛验潮站海平面作为我国高程基准国家测绘局将位于青岛市观象山中巅的一幢小石屋里旱井底部一块球形标志物——水袋玛瑙的顶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9′08〃,北纬36°04′10〃)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全国的海拔高度都以这一原点为坐标起点进行测量,然后加上72.260米,便得到海拔高度。比如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便是从位于青岛的这一国家水准原点测量计算出来的。
这座小石屋全部由崂山花岗岩砌成,顶部中央及四角各竖一石柱,雕凿精细,玲珑别致,室内墙壁上镶一块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的黑色大理石碑,室中有一约2米深的旱井,水袋玛瑙位于旱井底中。小石屋建筑面积7.8平方米,俄式建筑风格,1954年建成。国家水准原点,对于我国的生产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价值。
关于56黄海高程、85国家高程 、吴淞高程之间的关系
基准系统
85国家高程基准是指以青岛水准原点和青岛验潮站1952年到1979年的验潮数据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所定义的高程基准,其水准点起算高程为72.260米。
54北京坐标系即54国家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
80西安坐标系即80国家坐标系,采用国际地理联合会(IGU)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椭球参数,大地坐标原点在陕西泾阳县永乐镇北洪流村。
波罗的海高程十0.374米=1956年黄海高程
中国新疆境内尚有部分水文站一直还在使用“波罗的海高程”。
(2) 黄海高程
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该原点以“1956年黄海高程系”计算的高程为72.289米。
由于计算这个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并用精密水准测量接测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得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和1956年黄海高程的关系为: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029m。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
(4)广州高程及珠江高程
广州高程 = 1985国家高程系 + 4.44(米)
广州高程 = 黄海(56)高程系 + 4.41(米)
广州高程 = 珠江高程基准 + 5.00(米)
日本入侵中国东北期间,在大连港码头仓库区内设立验潮站,并以多年验潮资料求得的平均海面为零起算,称为“大连零点”。该高程系的基点设在辽宁省大连市的大连港原一号码头东转角处,该基点在大连零点高程系中的高程为3.765米。原点设在吉林长春市的人民广场内,已被毁坏。该系统于1959年以前在中国东北地区曾广泛使用。1959年中国东北地区精密水准网在山海关与中国东南部水准网连接平差后,改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大连基点高程在1956年黄海高程系的高程为3.790米。(6)废黄河零点
江淮水利测量局,以民国元年11月11日下午5时废黄河口的潮水位为零,作为起算高程,称“废黄河口零点”。后该局又用多年潮位观测的平均潮水位确定新零点,其大多数高程测量均以新零点起算。“废黄河口零点”高程系的原点,已湮没无存,原点处新旧零点的高差和换用时间尚无资料查考。在“废黄河口零点”系统内,存在“江淮水利局惠济闸留点”和“蒋坝船坞西江淮水利局水准标”两个并列引据水准点
转换关系
零点和高程系
清咸丰十年(1860年),海关巡工司在黄浦江西岸张华浜建立信号站,设置水尺,观测水位。光绪九年(1883年)巡工司根据咸丰十年至光绪九年在张华浜信号站测得的最低水位作为水尺零点。后又于光绪二十六年,根据同治十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871~1900年)在该站观测的水位资料,制定了比实测最低水位略低的高程作为水尺零点,并正式确定为吴淞零点(W.H.Z)。以吴淞零点计算高程的称为吴淞高程系,上海历来采用这个系统。民国11年(1922年),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确定长江流域均采用吴淞高程系。1951年,华东水利部规定,华东区水准测量暂时以吴淞零点为高程起算基准。
吴淞高程系与1956年黄海高程系基面差。
基面差
江苏省水利厅于1953年以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施测了佘苏线(佘山—苏州)、佘高线(佘山—金丝娘桥—高桥—张华浜)和佘张线(佘山—张华浜)等3条水准路线,观测高差纳入华东地区高程控制网,参加国家测绘总局主持的1957年中国东南部地区精密水准网平差。平差后的水准点高程均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佘山水准基点既有黄海高程(44.4350米),又有吴淞高程(46.0647米),两者之差为1.6297米,即在上海地区吴淞高程系基面比1956年黄海高程系基面高1.6297米,远离上海的地区,同一点的两个高程值之差会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13 23:1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