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琬巧对
文言文
黄琬简介:黄琬(141~192),东汉末大臣。字子琰,江夏安陆(今湖北安陆北)人。早而辩惠,祖父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稍迁五官中郎将,为权贵陷以朋党,被禁锢二十几年。光和末因太尉杨赐推荐,征拜议郎,擢为青州刺史,迁侍中。中平初,出为右扶风,征拜将作大匠、少府、太仆。又为豫州牧,政绩为天下表,封关内侯。及董卓秉政,以琬名臣,征为司徒,迁太尉,更封阳泉乡侯。以反对迁都长安,坐免官。后拜光禄大夫,及徙西都,转司隶校尉。与司徒王允同谋诛卓。及卓将李傕郭汜攻破长安,遂收琬下狱死,时年五十二。
出处
《后汉书 左周黄列传》
原文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译文
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报告(朝廷),太后召见他问他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当时)年仅七岁的黄琬在旁边,说道:“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就像初升之月呢?”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报告太后,并且认为黄琬十分与众不同,便十分喜爱他。
注解字词
1.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2.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3.诏:即“诏书”,皇帝的命令。
4.以:凭借。
5.如:像。
6.为:担任。
7.爱:喜爱。
8.应:回答。
9.奇:认为与众不同。
10.而:并且。
11.黄琬:东汉人。
12.辩慧:能说会道且聪明伶俐。
13.古郡名。
14.食:指“蚀”。
15.余:剩下来的;多余的。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启示
人的思维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格式,看问题要从多重角度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这运用到你的学习中就是要放开思维、开动脑筋,在考虑问题时不妨换个角度。不能把眼光只放在这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9 20:59
目录
概述
出处
原文
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