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矮海豚(学名:Cephalorhynchus eutropia)体型小而短胖,外形呈鱼雷状。体围可达体长的2/3。头似圆锥形,喙及
额隆不明显。嘴裂长。脸侧具凹槽。眼睛正对嘴末端。背鳍低矮呈三角形,背鳍前缘细长形成近S形。胸鳍浑圆,但某些个体的
胸鳍边缘有锯齿状突起。除了喉咙、胸鳍后侧、腹部以及
臀部周围呈现白色,它们身体的其余部分为混杂的暗色调。深灰色区域覆盖胸鳍、尾鳍、背鳍和背部;浅灰色覆及头和两侧;喷水孔可能呈浅灰色。
嘴喙不明显。唇呈白色(某些个体白唇较厚)。喉部白色。头部呈现锥状,
前额和缓斜降。前额有淡灰色的帽子。胸鳍小而圆,两侧胸鳍后方皆有一块白色区。背鳍巨大呈圆形,后缘向内凹。腹部呈白色。尾鳍宽大,后缘内凹,中央缺刻明显;
尾鳍末端略呈圆形。尾鳍的两面都呈暗灰色。暗灰色的身体在海上可能呈现褐、黄褐或灰色。智利矮海豚死亡后体色很快就会加深,故也有“
黑海豚”之称。
近种区别:在分布范围的北部可能会与
棘鳍鼠海豚混淆,但智利矮海豚的背鳍更纤细,向后延伸的距离较远,背鳍的末端也更尖锐。
栖息于智利海岸的寒冷浅水区域。适水深度3~15米。尚未有季节性迁徙的记录。似乎较喜好
潮汐大的水域。经常出没于
峡湾、海湾及河流的入口,但在相当开放的海岸亦可观察到;远离陆地的外海则还未曾见过。
人们对智利矮海豚的所知非常有限,但是一般认为该种海豚生性谨慎;很少
跃身击浪。据记录显示它们在水中会有轻微波浪起伏般的动作,极似游泳中的
海狮。经常出没于靠近海岸的碎浪与涌浪区。栖居在分布范围南部者对船只较警觉,而且难以接近;而生活在分布范围北部者,已知会游至船只附近,也可能进行
船首乘浪。智利矮海豚具互助行为,健康个体会帮助受伤个体。
分布范围从北部的
瓦尔帕莱索(33°S,此为分布之北界)向南,延伸至
合恩角附近的
纳瓦里诺岛(55°15'S,此为分布之南界)。此外,也出没在
麦哲伦海峡与火地岛海峡。虽然普拉雅——弗赖莱斯外海、
瓦尔迪维亚、阿劳科湾,以及
奇洛埃岛附近的族群数目似较密集,但其分布情形似乎是连续的。已知会溯流进人瓦尔迪维亚河及其他河流内。有时也可能出现在
阿根廷的极南端。
交配期始于初冬,隔年春季繁殖。雌性每两年产一仔。两性
性成熟年龄可能在5~9年。雌性在孕期和
哺乳期投入大量精力抚育后代。幼豚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父母相伴,期间学习复杂的社会行为、航海以及觅食。
唯一可靠的种群丰度数据来自智利
奇洛埃岛南部270平方公里60只的记录(Heinrich 2006)。智利矮海豚的种群总数估计低于100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