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震
清代诗人
龙震(1657-1726),字文雷,号东溟。清代天津人,狂傲放达,嗜酒耽诗,喜交僧道,而与达官、名士殊少往还。诗作疏宕遒逸,浑脱浏漓。有《玉红草堂集》传世。
人物生平
龙震(1657-1726)字文雷,号东溟。直隶天津人,布衣,惊才绝艳,时作俚语,善酒使狂,落拓江湖,著有《玉红草堂诗文集》。
康熙二十九年(1690),龙震参加乡试,一试不第,不复问津。与张霔等相友,平日感慨皆发于诗。陈仪《龙震传》:“许身如杜陵野老,与时抵牾,迄无所就,而托于诗。与同邑张笨山(张霔)相得,欢然无所间,皆喜为诗歌自娱。”
笨山尤称东溟之诗,“疏荡遒逸,司马子长之文;浑脱浏漓,公孙大娘之舞剑器也。”龙震曾两游江南,一游山东,“遇山水幽奇处,辄流连不忍去,凭吊感慨,至于泣下,既而发狂大叫,同游者皆骇,莫能通其意。往往拉野人道士与之同饮”(《津门古文所见录》卷四)。龙震通佛道经典,与香林苑道士王野鹤相过从,开怀畅谈,久而不厌。
年七十卒。留有《玉红草堂集》《东溟又存稿》各若干卷。津人华鼎元《津门征献诗》对他的一生做了概括:“东海诗人老布衣,锦囊篇什富珠玑。西湖风月盘山雪,几度流连乐忘归。”
其晚年所筑老夫村,据《天津县志》:“老夫村,在闸口下。”大概在今自由道海河对岸一带。老夫村还有“东溟别墅”、“龙家别墅”、“红玉草堂”等别称。
史事逸闻
据龙震自称,“总角时,即有乐山癖”,但家居海滨,无山可乐。康熙二十一年(1682),曾“附客去江南”,往返九月,以为可以饱览江南山水,而同行者无此雅兴,遂失望而归。后欲览登、莱、青、济诸山,因无志同道合的同伴而不能成行。康熙三十三年(1694),曾游北京西山,时当初春,青绿未发,名庵胜迹充斥世俗声利之气,乃败兴而返。友人曰,京东有盘山,可以一游。于是这年三月,龙震游览了盘山
山外“村烟相接,鸡犬之声相闻,宛在桃花源内”;入山则泉声松影,变幻幽奇;入寺则僧众甚雅。见智朴和尚,与之语,风韵可掬,十分投缘。智朴取所著《盘山志》及诗文,龙震彻夜赏读。次日,游李靖庵、登舞剑台、扪翠屏山,一路啸咏。第三日,与智朴论道终日,娓娓不倦。第四天,寺僧导引,览毗卢顶、桃园洞、自来峰、挂月峰、白猿洞诸名胜。是日,上盘雪,中盘雨,下盘斜阳,紫气弥漫松间,景色奇绝。入夜,月色如洗,万里一碧。智朴乃引龙震至寺外,同赏月色:“人间如此月色,已不可多得,而能如今夜般与情趣相同之人共赏,尤其难得!”。并立石壁间,观千峰动荡如在波影之中,涤荡肝肠,俗念顿消。
盘山之游,龙震赋诗多首,其《寄怀盘山拙庵老人》诗有“留连仅五日,已大快平生。至今如梦寐,尚与共品评”。又作《游盘山记》:“好山难逢,好友难遇。不惟拙庵老人惜别情殷,而其弟子辈,亦无不把袂难分。余独何心能不眷眷于衷乎!...游山不难,游山而得其人难也。”
诗作
《黄山道中》
乱石叠危路,层岚列翠屏。
云林照水白,麦陇夹山青。
鸡犬无声息,人烟在杳冥。
溪花好颜色,随处自飘零。
《夏日闲居》
僻巷清风满,深林夏日寒。
宅虽仅五亩,竹已足千竿。
身懒浮云散,亭高午梦残。
树间蝉寂寂,门外水慢慢。
洗菜童临渚,锄瓜人过谈。
素书凭石读,粗饭就松餐。
有暑全无觉,何贫不可安。
琴樽闭事业,蓑笠野衣冠。
歌咏怀康乐,须眉愧木兰。
虚名食耳易,古道问心难。
磊落头空白,韶华指一弹。
聪明皆陷阱,勋绩实危栏。
瓦解游仙枕,冰消承露盘。
秣方得地种,酒免向邻干。
若是若非处,半醒半醉看。
《饮青邑柳林》
海门开船几百里,好奇亦无奇可寻。
荒涯乱草败人意,但见有树即关心。
一株两株少浓阴,青邑之柳始成林。
正好磅礴开我襟,泊船遂入林之深。
呼来舟子十余人,列席泥饮杯同斟。
舟子醉歌我醉吟,两相暗笑非知音。
百壶已空不得足,群群归鸟声相渎。
夕阳入水月上天,凉风夜送蒲帆绿。
《打枣歌》
打枣打枣需打早,莫待枣色十分红。枣红十分非不好,只恐里面多生虫。劝郎且停打枣竿,郎打枣子妾张兜,大枣小枣满兜收。郎欲尝枣向妾讨,妾不开兜涎枉流。
交游
张霪
与龙震私交颇深的是张霪,龙和张一见如故,既是世交,又身世经历极为相似的盐商世家,情趣雅好更是如出一辙。但张霪寿命不长,康熙四十一年,张忽然无疾而终,年仅45岁,这次变故痛煞了龙震。他在《忆亡友张帆史交情始末》一文中,怀着沉痛的心情写道:“或一月一聚,或一、二日即聚,或连日连夜相聚。聚时即觅题吟诗,相互删校为乐。如此者,十二年如一日。”
曾做过天津同知的陈仪在《玉虹草堂龙东溟传》云:“东溟豪气机敏,踔厉风发;笨山则萧散恬泊,如山间林下人,取趣不同,而相得欢然无间。笨山草书全得张颠神骨,诗似青莲,天马行空,不可羁络。”
钱陈群
和龙震交往,钱陈群留下诸多诗篇。《东溟山人乞酒图》:“东溟山人何老丑,持瓢倔强来乞酒。”这是酒馆聚饮的情形。再续接“胆气已能吞数斗”“拍手大笑歌一曲”,描写被酒力放大的豪爽。
龙震长钱陈群近三十岁。年轻的钱陈群游津时,龙震《玉红草堂诗集》已印行。钱陈群想结识这位前辈,又怕吃闭门羹。京师“贵客某某耳闻其名,叩之,则辞以疾”,连名片都没能留一枚。某日,钱陈群游香林道院,见一穿白夹袄、红鞋者,与道人欹坐树下,正在吟诵——这人便是龙震。钱陈群坐其间,一攀谈,颇相得。转天龙震“邀饮,留数日,欢甚”。龙震还带着诗友造访钱陈群。此后,常相聚于香林院,龙震每每备面食点心款待。香林院坐落在三岔河口北岸望海楼西侧。
二人的共同语言是诗。龙震五十六七岁时印成《玉红草堂诗集》,从此作诗不再留稿,弟子录之,必正色相戒。钱陈群问为何如此,龙震答:人之于诗如蝉鸣莺啼,自适尽兴足矣,不求流传。钱陈群说,达观莫过庄周,其立言“崇虚无,齐得丧,一死生”,可不是寻常争尺寸之名的人。庄周唯恐其说不传,所著内外诸篇要“假孔颜之徒以自伸其意”。钱陈群又说,人至垂老,“阅世久则见理真,读书多则造词淡,彼诚有所得于中也”。龙震默然良久,说了句:“子言是也。”改弦更张,便有了《玉红草堂后集散录》两卷。诗集以《自悼》压卷。集中可读到“穷鬼纷纷叫老天,老天那有许多钱。作人作鬼随君便,云在山中水在天”这样老辣的诗作。后集载有《自咏庭前新桂》,正可呼应钱陈群《玉红草堂秋花》第一句:“丛桂已飘雪。”
后集散录卷首,是钱陈群的《东溟先生又存诗稿序》。津地方志记龙震著有《东溟又存稿》,当是援据这篇序文。序尾道:“昔老氏不能却关吏之请,卒有五千言见于世;他日读东溟诗者,其亦无忘余今日一言乎。”自比函谷关吏,以喻对于龙震诗作的推崇。
多年后,钱陈群重访故地,有诗《过龙山人玉红草堂感旧》。物是人非,回忆“野航恰受惟携鹤,古寺同游为抚琴”的往昔,“几回立马泪沾襟”。同治年间,华鼎元《津门征迹诗》写玉红草堂,“哪堪再过吟诗地,香树尚书泪满襟”,即用此典故。钱陈群号香树,官至刑部尚书
家族关系
龙霖(1657—1726),字佩然,龙震之兄。为人豪爽,待继母以孝称。儿子龙图跃在外做官,俸入不足,龙霖经常予以接济,并告诫儿子说:“你为清白吏,我不惜破家相助,你若持官府一物给我,我即不能再与你相见。”龙图跃亦不负父亲所望,果然为官清廉,受到褒奖。
龙图跃,字占飞。龙震之侄。例贡生,官江南江宁府通判,权苏州府盐捕海防各同知。康熙四十八年(1709)升任山东高唐州知州。《天津县志》里评价他“所至廉洁有声”。他任河南汝宁知府期间,河南各府以科派激变,官员多受处分,龙图跃独能以家财补亏欠,避免事端而处分得免。《县志》里说他“不派民一钱,悉出家财补所绌,故吏议独不及,论者谓能承父志云”。
轶事典故
为人豁达豪爽,性情放达不羁,虽富甲一方但不贪于钱财,是津门当时的真名士。相传,有一次役吏前来催租,龙震不堪其烦扰,索性将名下产业按照交纳租额的价格,贱价出售。家人无不惋惜万分,独龙震神情怡然,笑曰:“我于此取乐而已!何足叹哉?”但是,龙震并非没有经营产业的能力,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他曾试着做一次大的生意,竟获取巨额利润。《大清畿辅先哲传》说他“共赢三倍,既尽偿所负,日买牛酒”。但他从此不肯再干。
陈仪《龙震传》:方东溟之弃盐不业也,人多笑其不能事事,家人亦厌之,东溟大言曰:“吾义不为公等所为,为即可立致。”会有引地求赁不售者,东溟即与为券,期三日付直,而挟券说诸小贾,约与共利,遂出其金酬赁直,余以资舟而贷盐载之,于是募僮客,饰车骑,奕奕而去,家人皆愕。至其地设权任数,与时消息,盐大行,其获利三倍,以偿诸所贷,操其赢以归,日市牛酒,徵伎乐,大会宾客,向之笑者皆称曰:“贤哉!仲子不持一钱,乃自致身若是!”东溟笑谢曰:“戏耳!狙侩之事,公等乃艳之耶?”即易券畀引地诸小贾,而退偃于一室,绝不与人交通。
参考资料
黄山道中.古诗文网.
饮青邑柳林.古诗文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31 08:3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