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年
通鉴记载
春,正月,癸未朔,
张士诚以舟师驻君山,又出兵自马驮沙溯流窥江阴。吴守将以闻,
吴王亲往救之。比至镇江,敌已营
瓜洲,掠西津而遁,乃命
康茂才等出大江追之,别命一军伏于
江阴之山麓。翌日,茂才追至浮子门,遇海舟五百艘遮海口,乘潮薄吴师,茂才督诸军力战,大败之,其弃舟登岸者,伏兵掩击之殆尽。
辛卯,吴王命按察司佥事周桢等定拟按察事宜,条其所当务者以进。谕之曰:“风宪
纪纲之司,惟在得人,则法清弊革。人言神明可行威福,鬼魅能为妖祸。尔等能兴利除害,辅国裕民,此即神明;若阴私诡诈,蠹国害民,此即鬼魅也。凡事当存大体,有可言者,毋缄默不言;有不可言者,毋沽名买直。苟察察以为名,苛刻以为能,下必有不堪之患,非吾所望于风宪矣。”
吴王命中书省录用诸司劾退官员,省臣傅?献等言:“今天下更化,庶事方殷,诸司官吏,非精勤明敏者,不足以集事。此辈皆以迂缓不称职为法司劾退,岂宜复用?”王曰:“人之才能,名有长短,故致效亦有迟速,夫质朴者多迂缓,狡猾者多便给。便给者虽善办事,或伤于急促,不能无损于民,迂缓者虽于事或有不逮,而于民则无所损也。”命复用之。
己酉,以崇政院使博啰苏为御史大夫。
壬子,以鄂勒哲图知枢密院事。
是月,以萨蓝托里为中书左丞相。
命燕南、河南、山东、陕西、河东等处举人会试者,增其额数,进士及第以下递升官一级。
二月,癸丑朔,立河淮水军元帅府于孟津。
吴湖广参政张彬,率指挥胡海洋等讨辰州周文贵,攻破其垒。文贵党刘七自
益阳来援,复败之,文贵等遁去。
丁卯,四川容美峒宣抚田光宝,遣其弟光受以元所授宣抚敕印降于吴,
吴王以光宝为四川行省参政,兼容美峒军民
宣抚使,仍为置安抚元帅以治之。
吴处州青田县山贼
夏清,连福建陈友定兵攻庆元县,浙东按察佥事章溢召所部义兵击走之。
己巳,吴置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所领凡二十九场。
癸酉,吴
徐达请以指挥
孙兴祖守海安,平章常遇春督水军,为高邮声援,王从之,复敕达曰:“
张士诚兵多有渡江者,宜且收兵驻泰州,彼若来攻海安则击之。”
吴湖广潭州卫指挥同知严广平茶陵诸寨。
甲戌,诏天下“以比者逆臣博啰特穆尔、图沁特穆尔、娄都尔苏等,干纪乱伦,内处之民经值军马,致使困乏,与免一切杂泛差徭。”
库库特穆尔自京师还河南,欲庐墓以终丧,左右咸以为受命出师,不可中止,乃复北渡,居怀庆。
初,李思齐与察罕特穆尔同起义师,齿位相等,及是库库特穆尔总其兵,思齐心不能平,而
张良弼、孔兴、图鲁卜等亦皆以功自恃,各请别为一军,莫肯统属。时有孙翥、
赵恒者,憸人也,为库库谋主,畏江南强盛,欲故缓其行,乃谓库库曰:“丞相受天子命,总天下兵,肃清江、淮。兵法,欲治人者先自治。今李思齐、图鲁卜、孔兴、
张良弼四军,坐食关中,累年不调,丞相宜调四军南出武关,与大军并力渡淮。彼若不受调,则移军征之,据有关中,四军惟丞相意所使,不亦善乎?”库库欣然从之。
辛巳,吴下令禁种糯稻。其略曰:“曩以民间造酒醴,糜费米麦,故行禁酒之令。今春米麦价稍平,然不塞其源而欲遏其流,不可也,其令农民今岁无得种糯,以塞造酒之源。”
是月,
明玉珍有疾,命其臣僚曰:“西蜀险塞,汝等协心同力,以辅嗣子,可以自守。不然,后事非吾所知也。”遂卒。僭号凡五年。子升立,年十岁,改元开熙,母彭氏同听政。
玉珍为人,颇尚节俭,好文学,蜀人经
李喜喜残暴之后,赖以初安。然好自用,昧于远略,而嗣子暗弱,政出多门,国势日衷。
二月,庚寅,吴王令
徐达自
泰州进兵,取高邮、兴化及淮安。
甲午,库库特穆尔遣关保、浩尔齐统兵从大兴关渡河以俟,先檄调关中四军。
张良弼、图鲁卜、孔兴俱不受调。李思齐得檄大怒,骂曰:“乳臭小儿,黄发犹未退,而反调我!我与汝父同乡里,汝父进酒,犹三拜而后饮,汝于我前无立地,而今日公然称总兵调我耶?”自是东西构兵,相持不解。
乙未,廷试进士七十三人,赐
赫德布哈、
张栋等及第、出身。
监察御史裕伦布建言八事:一曰用贤,二曰申严宿卫,三曰保全臣了,四曰八卫屯田,五曰禁止奏请,六曰培养人材,七曰罪人不孥,八曰重惜名爵。帝嘉纳之。
吴命中书严选举之禁。初令府县每岁荐举,得贤者赏,滥举及蔽贤者罚,至是复命知府、知县有溢举者,俟来朝治其罪;未当朝觐者,岁终逮至京师治之。
先是吴徐达援宜兴,令冯国胜统兵围高邮,
张士诚将余同佥,诈遣人来降,约推女墙为应。国胜信之,夜,遣指挥
康泰率数百人先入城,敌闭门尽杀之。王闻之怒,召国胜,决大杖十,令步诣高邮,国胜惭愤力攻,既而达自
宜兴还,督攻益力,遂拔其城,戮余同佥等,俘其将士。王命悉遣戍
沔阳、辰州,仍给衣粮有差。
丁未,王以书谕达曰:“近大军下高邮,可乘胜取
淮安。兵不在众,当择其精者用之,水陆并进,勿失机也。其馀军马,悉令常遇春统领,守泰州、海安,应援江上。”
蜀丞相
万胜,与知枢密院张文炳有隙,密遣人杀文炳。
明玉珍有养子明昭,出入禁中,旧与文炳善,乃矫称太后彭氏旨,召胜,缢杀之。胜佐玉珍开蜀,功最多,死不以罪,蜀人多怜之者。吴友仁自
保宁移檄,以清君侧为名,明升命戴寿讨之。友仁遣寿书曰:“不诛昭则国必不安,众必不服,昭朝诛,吾当夕至。”寿乃奏诛昭,友仁入朝谢罪。于是诸大臣用事,而友仁尤专恣。胜既死,升以
刘桢为
右丞相。
丙辰,吴徐达兵至淮字,闻徐义兵在马骡港,夜,率兵在袭之,破其水寨,义泛海遁去,舟师进薄城下,其右丞
梅思祖等籍军马府库出降,达宿兵城上,民皆安堵。命指挥蔡先、
华云龙守其城。
先是黄河大决,省部募才能之土,俾召集民丁疏浚之。扬州
王宣自荐,朝廷以为淮北、淮南都元帅府都事,赍楮币至扬州,募丁夫得三万馀人,就令宣统领治河,数月工成。
时徐州
芝麻李起兵据州城,因命宣为招讨使,率丁夫从伊苏复徐州。寻授宣淮南、淮北义兵都元帅,守马陵,调滕州镇御,且耕且战,以给军储。又移镇山东,
田丰兵侵益都,宣子信,从察罕特穆尔援之,破田丰。复令宣与信掠其旁郡,遂据
沂州,至是以兵入海州,据之。
戊午,吴徐达由瓠子角进兵攻兴化,克之,淮地悉平。
庚申,濠州李济以城降于吴。
先是韩政兵至濠,攻其水帘洞月城,又攻其西门,杀伤相当。城中拒守甚坚,政乃督顾时等以云梯、炮石四面攻城。时孙德崖已死,城中度不能支,济及知州马麟乃出降。
吴王尝曰:“濠州乃吾家乡,
张士诚据之,我无家矣。”及复濠州,
吴王甚悦。壬戌,遣人赍书谕宿州吏民,以“桑梓之邦,不忍遽兴师旅,尔等宜体予怀,毋为自绝。”
徐州守将、同知枢密院事
陆聚,闻徐达已克淮安,以徐、宿二州诣达军降,王以聚为江淮行省参政,仍守徐州。
甲子,
吴王发
建康,往
濠州省陵墓,命博士许存仁、起居注
王祎等从行。遣使谕
徐达曰:“闻元将珠展领马步兵万馀自柳滩渡入
安丰,其部将漕运自陈州而南,给其馈饷。我庐州俞平章见驻师东正阳,修城守御,宜令遣兵巡逻,绝其粮道。安丰粮既不给,而珠展远来之军,野无所掠,与我军相持,师老力罢,尔宜选刘平章、薛参政部下骑卒五百,并庐州之兵,速与之战,一鼓可克也。不然,事机一失,为我后患。”达闻命,即统率马步舟师三万馀人进攻
安丰。
丁卯,吴江淮行省参政、守徐州
陆聚遣兵攻鱼台,下之,又遣兵取邳州。于是邳、萧、宿、迁、睢宁诸县皆降于吴。
吴王至濠州,念父母始葬时,礼有未备,议欲改葬,问博士许存仁等改葬典礼,对曰:“礼,改葬,易常服,用缌麻,葬毕除之。今当如其礼。”王怆然曰:“改葬虽有常礼,父母之恩,岂能尽报耶!”命有司制素冠、白缨,衫、捴以粗布为之。王祎曰:“比缌为重矣。”王曰:“与其轻也宁重。”时有言改葬恐泄山川灵气,乃不复启葬,但增土以培其封。冢旁居民
汪文、
刘英,于王有旧,召至,慰抚之,令招致邻党二十家守冢,复其家。
濠州父老经济等谒见
吴王,王与之宴,谓济等曰:“吾与诸父老不相见久矣。今还故乡,念父老、乡人遭罹兵难以来,未遂生息,吾甚悯焉。”济等曰:“久苦兵争,莫获宁居。今赖王威德,各得安息,乃复劳忧念。”王曰:“濠吾故乡,父母坟墓所在,岂得忘之!”诸父老宴饮极欢,王又谓之曰:“诸父老皆吾故人,岂不欲朝夕相见,然吾不得久留此。父老归,宜教导子弟为善,立身孝弟,勤俭养生。乡有善人,由其有贤父兄也。”济等顿首谢。王又曰:“乡人耕稼交易,且令无远出。滨淮诸郡,尚有寇兵,恐为所钞掠。父老亦宜自爱,以乐高年。”于是济等皆欢醉而去。
辛未,吴左相国徐达克安丰。
初,达率师至
安丰,分遣平章韩政等以兵扼其四门,昼夜攻之,不下,乃于东城龙尾坝潜穿其城二十馀丈,城坏,遂破之。实都、竹昌、左君弼皆出走,吴师追奔十馀里,获实都及裨将贲元帅而还,竹昌、左君弼并走汴梁。至日晡时,平章珠展率官军来援,政等复与战于南门外,大败之。珠展遁去,遣千户赵祥以兵追至颍,获其运船以归。遂置安丰卫,留指挥
唐胜宗守之。
戊寅,
吴王将还
建康,谒辞墓,召汪文、
刘英,赏以绮帛、米粟,曰:“此以报宿昔相念之德。”又谓诸父老曰:“
乡县租赋,当令有司勿征。一二年间,当复来相见也。”
甲辰,以托克托布哈为御史大夫。
六月,壬子朔,汾州介休县地震。平遥县大雨雹。
绍兴路山阴县
卧龙山裂。
己未,命知
枢密院事玛噜以兵守直沽,命河间盐运使拜珠、曹履亨抚谕沿海灶户,俾出征夫从玛噜征讨。
丙寅,诏:“英宗时谋为不轨之臣,其子孙或成丁者,可安置旧地,幼者随母居草地,终身不得入京城及不得授官,止许于本爱马应役。”
皇后索隆噶氏生日,百官进笺,皇后谕萨蓝
托里等曰:“自
世祖以来,正宫皇后寿日,不曾进笺,近年虽行,不合典故。”却之。
秋,七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徐沟县地震,介休县大水。
壬午,
吴王遣使与库库特穆尔书曰:“曩者尹焕章来,随遣汪何报礼。窃意当此之时,博啰提精兵往
云中,与京师密迩,其势必先挟天子。阁下恐在其号令中,故力与之竞,若归使者,必泄其谋,故留而不遣。今阁下不留心于北方,而复千里裹粮,远争江淮之利,是阁下弃我旧好而生新衅也。兵势既分,未免力弱。是以博啰虽无馀孽跳梁于西北,而凤翔、
鹿台之兵合党而东出,俞宝拒战于乐安,王仁逃归于齐东,幽燕无腹心之托,若加以南面之兵,四面并起,当如之何?此皆中原将士来归者所说,岂不详于使臣复命之辞!足下拘留不遣,果何益哉?意者阁下不过欲
挟天子令诸侯,以效
魏武终移汉祚;然魏武能使
公孙康擒
袁尚以服辽东,使
马超疑韩遂以定关右,皇后、太子如在掌握中,方能抚定中原。阁下自度能垂绅搢笏,决此数事乎?恐皆出
魏武下矣。倘能幡然改辙,续我旧好,还我使臣,救灾恤患,各保疆宇,则地利犹可守,后患犹可弭。如或不然,我则整舟楫,乘春水之便,命襄阳之师,经唐、邓之郊,北趋嵩、汝,以
安陆、沔阳之兵,掠德安,向信、息,使濠、泗之将自陈、汝捣汴梁,徐,邳之军取济宁,
淮安之师约
王信海道舟师,会俞宝同入山东,加以张、李及天宝努腹心之疾,此时阁下之境,必至土崩瓦解。是拘使者之计,不足为利而反足以为害矣。惟阁下与众君子谋之,毋徒独断以贻后悔!”
丙申,库库特穆尔遣
朱珍、卢旺屯兵河中,遣关保、浩尔齐合兵渡河,会珠展、商暠,且约李思齐以攻
张良弼。良弼遣子弟质于思齐,思齐与良弼拒守。关保等战不利,思齐请诏和解之。
丁未,
吴王以淮东诸郡既平,遂议讨
张士诚,召中书省及
大都督府臣计之。
右丞相李善长曰:“张氏宜讨久矣,然其势虽屡屈而兵力未衰,土沃民富,又多储积,恐难猝拔,宜俟隙而动。”王曰:“彼淫昏益盛,生衅不已,今不除之,终为后患。且彼疆域日促,长淮东北之地,皆为吾有,吾以胜师临之,何忧不拔!况彼败形已露,岂待观隙耶!”左相国
徐达曰:“张氏骄盈,暴殄奢侈,此天亡之时也。其所恃骁将如
李伯升、吕珍之徒,皆龌龊不足数,徒拥兵众,为富贵之娱耳。其居中用事者,黄、蔡、叶三参军,皆迂阔书生,不知大计。臣奉主上威德,率精锐之师,声罪致讨,三吴可计日而定。”
王喜,
顾达曰:“诸人局于所见,独尔合吾意,事必济矣!”于是命诸将简阅士卒,择日启行。
是月,太白经天者再。
初,旧城西北控大江,东尽白下门,距钟山既阔远,而旧内在城中,因元南台为宫,稍卑隘。王乃命
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于钟山之阳,在旧城东白下门之外二里许增筑新城,东北尽钟山之阳,延亘周围凡五十馀里。
壬子,吴王命中书左丞相
徐达为大将军,
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帅兵二十万伐
张士诚。
吴王御戟门,集诸将佐谕之曰:“卿等宜戒饬士卒,毋肆劫掠,毋妄杀戮,毋发丘垄,毋毁庐舍。闻
张士诚母葬姑苏城外,慎勿侵毁其墓。”诸将皆再拜受命。遂为戒约军中事,命人给一纸。
将发,王问诸将曰:“尔等此行,用师孰先?”遇春对曰:“逐枭者必覆其巢,去鼠者必熏其穴,此行当直捣苏州。苏州既破,其馀诸郡可不劳而下矣。”王曰:“不然,士诚起盐贩,与张天麟、
潘元明等皆强梗之徒,相为手足。士诚苟穷促,天麟辈惧其俱毙,必并力救之。今不先分其势而遽攻功州,若天麟出湖州,元明出杭州,援兵四合,难以取胜。莫若出兵先攻湖州,使其疲于奔命。羽翼既披,然后移兵苏州,取之必矣。”遇春犹执前议,王作色曰:“攻湖州失利,吾自任之。若先攻苏州而失利,吾不汝贷也!”遇春不敢复言。
王乃屏左右谓达、遇春曰:“吾欲遣
熊天瑞从行,俾为吾反间。天瑞之降,非其本意,心常怏怏。适来之谋,戒诸将勿令天瑞知之,但云真捣苏州,天瑞知之,必叛从张氏以输此言,如此则堕吾计中矣。”
癸丑,达等帅诸军发龙江,辛酉,师至太湖。己巳,遇春击贼十诚兵于湖州港口,擒其将尹义、
陈旺,遂次洞庭山。王闻之,喜曰:“胜可必矣!”癸酉,进至湖州之毘山,又击败其将石清、汪海,擒之。士诚驻军湖上,不敢战而退。指挥
熊天瑞果叛降于士诚。
甲戌,师至湖州之三坐桥,其右丞张天麟,分三路以拒吴师;参政黄宝当南路,院判陶子实当中路,天麟自当北路,同佥唐杰为后继。达率兵进攻之,有术者言今日不宜战,遇春怒曰:“两军相当,不战何待!”于是达遣遇春攻宝,
王弼攻天麟,达自中路攻子实,别遣骁将王国宝率长枪军直扼其城。遇春与宝战,宝败走,欲入城,城下吊桥已断,不得入,复还力战,被擒。天麟、子实皆不敢战,敛兵而退。士诚又遣司徒李伯升来援,由荻港潜入城,吴军复四面围之,伯升及天麟闭门拒守。达遣国宝攻其西门,自以大军继之,子实及同佥余得全、院判张得义出战,复败走。
士诚又遣平章朱暹、
王晟、同佥戴茂、吕珍、院判李茂及其所称五太子者率兵六万来援,号二十万,屯城东之旧馆,筑五寨自固。达与遇春、
汤和等分兵营于东迁镇南姑嫂桥,连筑十垒,以绝旧馆之援。李茂、唐杰、李成惧不敌,皆遁去。士诚婿潘元绍,时驻兵于
乌镇之东,为珍等声援,吴师乘夜击之,元绍亦遁,遂填塞沟港,绝其粮道。元绍,元明之弟也。士诚知事急,乃亲率兵来援,达等与战于皁林之野,又败之。
戊寅,以李国凤为中书
左丞,陈友定为
福建行省平章政事。
陈友定以农家子起佣伍,目不知书,至是尽有福建八郡之地。数招致文学知名士如闽县郑定、庐州王翰之属,留置幕府,友定遂粗涉文史。然颇任威福,所属违令者,辄承制诛窜不绝。漳州守将
罗良,心不平,以书责之曰:“郡县者,国家之土地;官司者,入主之臣役;而堤廪者,朝廷之外府也。今足下视郡县如家室,驱官僚如圉仆,擅堤廪如私藏,名虽报国,实有鹰扬跋扈之心,不知足下欲为
郭子仪乎,抑为
曹孟德乎?”友定怒,竟以兵诛良。而福清宣慰使陈瑞孙,崇安令孔楷,建阳人詹翰,拒友定不从,皆被杀,于是友定威震八闽,然事朝廷未尝失臣节,岁运粮数十万至大都,海道辽远,至者常十三四。帝嘉之,下诏褒美。
九月,己卯朔,
张士诚复遣其同佥徐志坚,以轻舟出东迁镇觇吴师,欲攻姑嫂桥,常遇春与之战。会大风雨,天晦甚,遇春令勇士乘划船数百突击之,复破其兵,擒志坚。
甲申,李思齐兵下盐井,获川贼余继隆,诛之。礼部待郎满尚宾,吏部待郎温都尔罕,自
凤翔还京师。
先是尚宾等持诏谕思齐开通川蜀道路,思齐方兵争,不奉诏,尚宾等留
凤翔一年,至是始还。
丙戌,以方国珍为
江浙行省左丞相,弟国瑛、国珉,侄明善,并为
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初,国珍虽以三郡献于吴,实未纳土,特欲假借声援以拒朝廷。及帝屡加命,国珍益骄横,终不肯奉正朔。
乙未,吴王命朱文忠帅师攻杭州,谕之曰:“
徐达等攻苏州,
张士诚必聚兵以拒。今命尔攻杭州,是掣制之也。我师或冲其东,或击其西,使彼疲于应战,其中必有自溃者。尔往,宜慎方略。”
明升遣使聘于吴,使者自言其国之险固与富饶,吴王笑曰:“蜀人不以修德保民为本,而恃其险且富,非为国长久之道。且自用兵以来,商贾路绝,而乃称富饶,此岂自天而降耶?”使者退,王因语待臣曰:“吾平生务实,不尚浮伪。此人不能称述其主之善,而但夸其国之险固,失奉使之道矣,吾尝遣使四方,戒其谨于言语,勿为夸大,恐取笑于人。如蜀使者之谬妄,当以为戒也。”
辛丑,孛星见东北方。
乙巳,吴左丞廖永忠,参政
薛显,将游军驻湖州这德清,遂取之,获船四十艘,擒其院判钟正及叛将晋德成。
张士诚自徐志坚败,甚惧,遣其右丞
徐义至旧馆觇形势,吴常遇春以兵扼其归路,义不得出,乃阴遣人约张士信出兵,与旧馆兵合战,士诚又遣赤龙船亲兵援之,义始得脱,与潘元绍率赤龙船兵屯于平望,别乘小舟潜至乌镇,欲援旧馆。遇春由别港追袭之,至平望,纵火焚其赤龙船,众军散走。自是旧馆援绝,馈饷不继,多出降者。
吴湖广参政
杨璟,命指挥副使张胜宗讨湘乡易华,斩之。
周文贵复攻掠辰州诸郡,吴王命
杨璟、张彬等分兵进讨。
丙午,吴遣参政蔡哲报聘于蜀。
冬,十月,辛亥朔,吴徐达以所获
张士诚将士徇于湖州城下,城中大震。
壬子,吴常遇春兵攻乌镇,徐义、潘元绍等拒战不胜,复退走。遇春追至升山,攻破其平章王晟陆寨,馀军奔入旧馆之东壁,其同佥戴茂乞降。是夕,晟亦降。
朝命屡促库库特穆尔南征,甲子,库库不得已,遣其弟托因特穆尔及部将摩该驻兵济宁、邹县等处,名为保障山东,且以塞南军入北之路,复命朝廷曰:“此为肃清江淮
张本也。”
吴朱文忠率指挥
朱亮祖、耿天璧攻桐庐,降其将戴元帅,复遣
袁洪、孙虎略富阳,擒其同佥
李天禄,遂合兵围馀杭。
戊寅,吴徐达复攻升山水寨,
顾时引数舟绕
张士诚兵船,船上人俯视而笑。时觉其懈,率壮士数人跃入其舟,大呼奋击,馀兵竞进薄之。士诚五太子盛兵来援,常遇春稍却,
薛显率舟师直前奋击,烧其船,众大败,五太子及
朱暹、吕珍等以旧馆降,得兵六万人。遇春谓显曰:“今日之战,将军之力居多,吾固不如也。”五太子者,士诚养子也,本姓梁,短小精悍,能平地跃起丈馀,善没水,
朱暹、吕珍亦善战,士诚倚之;至是皆降,士诚为之夺气。
十一月,甲申,吴徐达遣冯国珍以降将吕珍、王晟等徇湖广城下,谕其司徒李伯升出降。伯升在城上呼曰:“张太尉养我厚,我不忍背之。”抽刀欲自杀,为左右抱持,不得死。左右语伯升曰:“援绝势孤,久困城中,不如降。”伯升俯手不能言。张天麟等以城降,伯升亦遂降。
己丑,吴徐达既下湖州,即引兵向苏州。至
南浔,
张士诚无帅王胜降。辛卯,至
吴江州,围其城,参政
李福、知州
杨彝降。
吴朱文忠攻馀杭,下之。
先是文忠兵至馀杭,遣人语谢五曰:“尔兄以李梦庚小隙,归于张氏。今若来降,可保不死,且享富贵。”谢五答曰:“我诚误计,若保我以不死,我即降耳。”文忠许之,乃与弟、侄五人出降。
文忠遂趋杭州,未至,
张士诚平章潘元明惧,遣员外郎方彝诣军门请纳款,文忠曰:“吾兵适至此,胜负未分而遽约降,无乃计太早乎?”对曰:“此城百万生灵所系,今天兵如雷霆,当之者无不摧破,若军至城下,欲降恐无及,故使先来请命。”文忠留之宿。明日,遣还报,而驻兵以待,元明即日献图籍。文忠至杭州,元明等奉士诚所授诸印,并执
蒋英、刘震出降,伏谒道左,以女乐导迎,文忠麾去之,止壁丽谯,下令曰:“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立斩以徇,城中贴然。得兵三万,粮二十万,执元平章努都长寿等,与
蒋英、刘震皆送
建康。
元明,泰州人,初与
张士诚俱起盐徒。官军围高邮,士诚与十八人突围出走,元明及
李伯升、吕珍与焉。三人相继以城降,士诚由是势益孤。
先是
吴征儒士熊鼎、朱梦炎等至
建康,王命纂修公子书及务农、技艺、商贾书,谓之曰:“公卿贵人子弟,虽读书多,不能通晓奥义,不若集古之忠良、奸恶事实,以恒辞解之,使观者易晓。他日纵学无成,亦知古人行事,可以劝戒。其民间农工商贾子弟,亦多不知读书,宜以其所当务者直词详说,作务农、技艺、商贾书,使之通知大义,可以化民成俗。”至是书成,赐鼎等白金人五十两及衣、帽、靴、袜等物。
庚子,张士诚同佥
李思忠等,以
绍兴路降于吴,吴命
驸马都尉王恭、千户陈清、李遇守之。
壬寅,吴
大将军徐达等兵至苏州城南鲇鱼口,击
张士诚将窦义,走之。
康茂才至尹山桥,遇士诚兵,又击败之,焚其官渡战船千馀艘及积聚甚众,达遂进兵围其城。达军葑门,常遇春军虎丘,郭兴军娄门,华云龙军胥门,汤和军
阊门,王弼军盘门,张温军西门,康茂才军北门,耿炳文军城东北,仇成军城西南,何文辉军西北,四面筑长围困之。又架木塔与城中浮图对,筑台三层,下瞰城中,名日敌楼,每层施弓弩、火铳于其上,又设襄阳炮以击之,城中震恐。
有杨茂者,无锡莫天佑部将也,善没水。无佑潜令入苏州与士诚相闻,逻卒获之于阊门水栅旁,送达军,达释而用之。时
苏州城坚不可破,
天佑又阻兵无锡,为士诚声援。达因纵茂出入往来,因得其彼此所遗蜡丸书,悉知士诚、
天佑虚实,而攻围之计益备。
达时督兵攻
娄门,士诚出兵拒战,吴武德卫指挥
茅城战死。
甲辰,元平章努都长寿等至建康,吴王以其朝臣,命有司给廪饩,归之于朝,而诛
蒋英于市,以
潘元明金城归降,民不受锋镝,仍授平章,其官属皆守旧职,从朱文忠节制。旋授文忠江浙行省
平章政事,复姓李氏。
十二月,乙卯朔,永宁县贼饶一等作乱,吴指挥毕荣讨之,擒其元帅王子华,馀党悉平。
陈友定将建宁阮德柔遣使纳款。
吴廖永忠沉小明王于
瓜步。小明王自居滁州,至是来建康,为永忠所害。
吴群臣上言:“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制。今新城既建,宫阙制度,亦宜早定。”王以国之所重,莫先庙社,遂定议,以明年为吴元年,命有司营建庙社,立宫室。甲子,王亲祀山川之神,告以工事。己巳,典营缮者以宫室图来进,王见其有雕琢奇丽者即去之。
庚午,蒲城洛水和顺崖崩。
是岁,监察御史圣努额森、察图实哩等言:“昔奸邪构害
丞相托克托,以致临敌易将,我国家兵机不振从此始,钱粮之耗从此始,生民涂炭从此始,盗贼纵横从此始。设使托克托不死,安得天下有今日之乱哉?乞封一字王爵,定谥及加功臣之号。”朝廷皆是其言,以时方多故,未及报而国亡。
历史大事
《南村辍耕录》刊行
顺帝至正二十六年 (1366),
陶宗仪所著《南村辍耕录》三十卷付梓刊行。陶宗仪字九成,号
南村,黄岩(今浙江黄岩)人。自幼苦读,博极群书,工诗文,善书画,尤谙熟元朝典故。元末,
张士诚据吴,遂隐居松江
华亭(今上海松江),专心著书。常于耕作之余,采前人笔记所载,录亲身所见所闻。随手札记,积以成帙。其弟子汇集整理,得精萃之作五百八十余条,因刻以流传。书中所记
元末农民战争情形,以及历朝掌故、典制,是后代研究元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陶宗仪一生著述颇丰,除《南村辍耕录》外,尚有《说郛》、《书史会要》、《沧浪擢歌》、《草莽私乘》、《四书备遗》等多种。
龙凤九年(1363)二月,投降元朝的
张士诚遣其将吕珍进攻
安丰。
刘福通率领
红巾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当时安丰兵少粮绝,
韩林儿只得向
朱元璋求救。吕珍破
安丰,
刘福通力战牺牲。
朱元璋亲率大军赶到,大败吕珍及前来增援吕珍的
庐州左君弼,救出小明王
韩林儿,拥至
滁州(今安徽滁县)安置。小明王以宋帝名义,加封
朱元璋为
大宋中书右丞相。
朱元璋原名重八,又名兴宗,潦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人。家境贫寒,十七岁入皇觉寺为僧。
至正十二年(1352),
郭子兴、孙德崖在
濠州起义,
朱元璋不久就加入了这支
红巾军。在其后的几年里,
朱元璋东征西讨,屡立战功,职务由镇抚升到总管,成为
郭子兴手下的实权人物。龙凤元年(1355)三月,
郭子兴病死。四月,宋政权任命
郭子兴之子
郭天叙为都元帅,
张天佑为右副元帅、
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实际领导人是
朱元璋。从这时起,
朱元璋正式归辖宋政权。
安丰救出小明王后,
朱元璋考虑,一方面自己羽翼未丰,另一方面小明王还可以起到挟天子以命诸侯的作用。因此仍在形式上尊奉
韩宋。龙凤十年 (1364),朱元璋打败
陈友谅,称
吴王,仍用龙凤纪年,发布命令称“皇帝圣旨,吴王令旨”。但也就是从这时起,
朱元璋认为自己已经胜券在握,只要消灭
张士诚,就可以取代元朝称皇帝了,小明王已经没有多大利用价值。龙凤十二年五月,
张士诚灭亡在即,
朱元璋发表《平周檄》,虽然仍用“皇帝圣旨”和龙凤年号,但公开宣布了对白莲教
红巾军的背叛。于是,小明王
韩林儿的存在不仅于他无助,而且成为他建国称帝的严重障碍。十二月,在
徐达、常遇春包围平江(今江苏苏州),东吴灭在旦夕的时期,
朱元璋遣大将
廖永忠迎接小明王自
滁州来应无(今江苏南京),在
瓜洲渡江时,暗中将船凿穿,
韩林儿沉江溺死。从此,
朱元璋不再用龙凤年号,宋政权也最终结束。
在占领
张士诚在
苏北和淮水地区的地盘后,
朱元璋决定渡江南下,彻底消灭
张士诚的势力。渡江之前,至正二十六年(1366)五月,他颁发了著名的《平周檄》。《平周檄》历叙
朱元璋的起兵经过和政治主张,虽然仍然沿用“皇帝圣旨,吴王令旨”,即继续遵用大宋龙凤纪年,但立场却发生了根本变化。他骂
红巾军起义是“愚民误中妖术,不解偈言之妄诞,酷信弥勒之真有,冀其治世,以苏其若,聚为烧香之党,根据汝、颍,蔓延河洛”,指责红巾军“妖言既行,凶谋遂逞,焚荡城郭,杀戮士夫。荼毒生灵,无端万状”。檄文列举了
张士诚的八条罪状,其中有七条是说张士诚不该造反,更不该降元后又对元朝不忠。檄文明白宣告要重建封建统治秩序,维护
地主阶级利益。《乎周檄》系统地阐述了
朱元璋的政治观念和阶级立场,公开地宣布了朱元璋对白莲教
红巾军的背叛,表明他已不再是红巾军的将领。从这时起,大宋政权和小明王已不再是
朱元璋手中有用的旗帜,而成为他建国称帝的绊脚石。《平周檄》的发表,表明
朱元璋对张士诚的战争已经演变成封建的统一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