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即
江苏北部地区的简称,位于以上海为中心的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沿海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苏北地势以
平原为主,拥有广袤的
苏北平原,临海控湖,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文化昌盛。
历史沿革
历史上,
江苏省辖区的长江两岸在明代以前分属不同的政区。
宋代,江北分属
淮南东路和
江南东路、江南属
两浙西路。
在南宋以前,苏北一直是繁华地区,如春秋战国时的
彭城(今徐州)、汉代的
淮阴(今淮安)、隋唐的
扬州。然而,在南宋黄河夺淮以后苏北地区洪水灾害频发,经济文化发展开始落后于江南地区。
清代,属
江南省。江苏建省后,曾有数次以
长江为界南北分治。
苏州、镇江、
常州、松江(今
上海)4府和
太仓州属于驻扎苏州的
江苏布政使司管辖,
江宁(今南京)、扬州、淮安、徐州4府和
通州、海州2州属于驻扎南京的
江宁布政使司管辖。清末一度在
清江浦(今淮安)设立
江淮省、置
江淮巡抚,管辖江宁布政使司所辖地区,与驻扎苏州的
江苏巡抚并立,但旋即撤裁。明清时,由于地处
京杭运河的节点上,淮安和扬州一度十分繁荣。
民国时期,江苏省不再南北分治。省会设在南京(1912年到1929年)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省会迁至
镇江(1929年到1949年)。民国
汪精卫政权时期,江苏省省会迁往苏州,其实际管辖区域限于长江以南。徐州和连云港地区成立以徐州为中心的
伪淮海省。
抗日战争时期,苏南、苏中、苏北的概念同步产生,当时的
苏南抗日根据地、
苏中抗日根据地、
苏北抗日根据地,各自区域与今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较为一致。
1941年,设立
苏中行政公署,苏中行署区下辖4个
行政督察区(通称“专区”“分区”或“行政区”),包括今属苏北的
东台等县。
民国以后,苏北地区通过兴修导淮入江、
苏北灌溉总渠等水利工程,已经成为重要的农业区。
1949年,江苏全境获得解放,由于苏北是老解放区,苏南是新解放区,两地工作基础、任务不同,为适应当时情况,江苏划分为苏北、苏南两个省级
行署区,
苏北行署区包括原苏中行署区所辖区域。1949年4月21日,设立苏北行署区,驻
泰州市。苏北行署区辖5个专区(扬州、泰州、盐城、淮阴、南通专区)、3个县级市(扬州、泰州、南通市)、35个县。
1950年,苏北行署区辖4个专区(1950年1月撤销
扬州专区并入
泰州专区)、1个
地级市(南通市)、3个
县级市(扬州、泰州、
清江市)、33个县。其中:1950年2月,经
苏南行署区苏州行政区专员公署决定,原苏北行署区南通县管辖的6个小乡(即原刘海沙,今属
张家港市锦丰镇)划归苏南行署区
常熟县。1950年3月
南通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1950年5月撤销县级扬州市,设立扬州县。 1950年8月撤销扬州县,恢复县级扬州市。 1950年12月设立县级清江市。
1951年苏北行署区辖4个专区、1个地级市、3个县级市、33个县、1个盐区(淮北盐区,县级)。
1952年11月15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调整省、区建制的决议》,决议第三项规定:“成立
江苏省人民政府,并于该省人民政府成立之后,撤销苏北人民行政公署、苏南人民行政公署。现属山东、安徽省原为江苏旧辖之地区均划回江苏省属。江苏省人民政府设于
南京市。”1952年底江苏省辖8个专区、4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71个县、27个市辖区、1个盐区、1个办事处。
1997年,《
江苏统计年鉴》首次在
经济统计上把全省划为苏南、苏中、苏北,其中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市。
2001年10月,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召开苏北区域发展座谈会,提出“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战略。同年,《江苏统计年鉴》重新划分了
苏中及
苏南区域,将南京、镇江由苏中划入苏南,苏北区域保持不变。
2005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加快振兴苏北工作会议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工作会议,分别制定了《关于加快苏北振兴的意见》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苏北发展的政策。
2006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出台支持南北共建开发园区的政策措施,更大力度推进区域合作;决定让苏南十个县(市、区)在苏北跨区域挂钩建设十个
开发区,支持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鼓励苏南重大产业转移项目落户苏北。
2007年,江苏省召开沿海开发工作会议,全面规划部署新一轮沿海开发,明确了包括苏北沿海地区在内的沿海开发目标定位。至此,一个以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四沿”(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沿海)产业带为主要抓手,分类指导,因势利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局面逐步形成。
2009年2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
区域共同发展。发挥苏北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新型
工业化和
城市化互动并进,继续推进“四项”转移(南北
产业转移与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苏北
劳动力转移、
财政转移支付)和南北共建开发区,加快
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加大新一轮沿海开发力度。同时,实行“一市一策”,支持苏北加快发展,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帮助宿迁实现更大突破,推动徐州
老工业基地振兴,重点支持连云港实现更大发展,加快淮安苏北
腹地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发挥盐城在沿海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江苏
区域协调发展开始进入新阶段:苏北工业化进程加快,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2011年,中共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支持苏南转型升级,支持苏中加快崛起,支持苏北全面振兴,深入实施《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使江苏沿海地区尽快成为我国东部重要的
经济增长极。
由于更好地制定经济发展的政策需要,原先广泛意义上的苏北现阶段被一分为二,政府官方表述的苏北包括江苏省北部的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5个
省辖市,而解放前属苏中行署区、解放初属苏北行署区的江苏省北沿江三市扬州、泰州、南通的则被定义为苏中地区。
位置境域
位置
苏北地处
黄海之滨,海岸线744公里,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位于以上海为龙头的
长江三角洲地区,处在南下北上、东出西进重要位置,是中国沿海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苏北处于
黄淮平原与江淮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平坦,区内河网密布,物产丰富,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境域
苏北地区的地势总体上极为低平,为坦荡的平原,同时
京杭运河沿扬州、淮安和徐州向山东延伸;苏北地区拥有众多湖泊,包括
骆马湖、洪泽湖、
高邮湖、宝应湖等。苏北地区东部濒临黄海,南部滨江,拥有大面积滩涂。历史上,苏北沿海是中国主要产盐区,近代以后,大部分地区改为棉区,仅保留连云港附近的淮北盐场。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苏北地区共有5个地级市,17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17个县。
2014年9月,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的通知》(建村﹝2014﹞107号),江苏共有96个镇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其中苏北五市有49个,占全省的51%。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苏北地区拥有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土地资源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资源短缺的江苏以及
华东地区具有重要地位。矿产资源方面,徐州煤炭、硅、石膏和石灰石,淮安的岩盐、
芒硝和
凹凸棒土,以及连云港的水晶、金红石和蛇纹石等都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与利用价值,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本区大力发展
重化工业提供了重要条件。
海洋资源
本区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海岛动植物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涂资源和海港资源等)是发展海洋产业的物质基础。
人口
截至2023年底,苏北常住人口2981.85万人。
经济
苏北经济处于中国的上等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10年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2023年,苏北五个地级市的GDP均进入全国城市百强,地区生产总值达30081.0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0880元。
第一产业
苏北“全国经济百强县”数量已达到9个(
东台、
大丰、
邳州、
沛县、
建湖、
赣榆、
沭阳、
新沂、
东海县)。
第二产业
2016年,苏北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02.9亿元,增长9.9%,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其中,从总量看,徐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3010.3亿元,居苏北第一位;盐城达2173.9亿元,居苏北第二位;淮安达1626.2亿元,居苏北第三位。从增速看,宿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居苏北第一位;徐州和淮安均增长9.8%,并列苏北第二。
第三产业
2016年,苏北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12.9亿元,增长12.1%,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从总量看,徐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9.4亿元,居苏北第一位;盐城达1630.9亿元,居苏北第二位;淮安达1083.8亿元,居苏北第三位。从增速看,徐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8%,居苏北第一位;宿迁增长12.6%,居苏北第二位;连云港增长12.4%,居苏北第三位。
2016年,苏北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9021.9亿元和13720.6亿元,比年初增长22.3%和18.5%,分别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9.5和4.0个百分点。其中,从总量看,本外币存款余额前三位分别是徐州(5640.8亿元)、盐城(5471亿元)、淮安(3121.8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前三位分别是盐城(3718.4亿元)、徐州(3630.9亿元)、淮安(2312.9亿元)。从增速看,本外币存款余额与年初相比增长前三位分别是淮安(32.5%)、盐城(23.9%)、宿迁(21.5%);本外币贷款余额与年初相比增长前三位分别是淮安(23.1%)、盐城(20.8%)、徐州(17.6%)。
2016年,苏北实现进出口总额271.7亿美元。其中,从进出口增速看,徐州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5.4%,居苏北第一位;盐城下降2.1%,居苏北第二位;宿迁下降6.8%,居苏北第三位。从出口增速看,徐州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7%,居苏北第一位;宿迁增长1.2%,居苏北第二位;盐城下降7.5%,居苏北第三位。
交通
2016年,江苏省全面推进连淮扬镇铁路、徐宿淮盐铁路、郑徐客专、徐连客专、连盐铁路、沿海铁路盐城至海安段、青连铁路建设和前期工作,“十二五”期间,苏北地区铁路建设里程866公里,完成投资约280亿元,新通车里程127公里。
水运
苏北地区的交通一向以水运为主,
京杭大运河为交通动脉。
连云港港成功迈进亿吨大港行列,成为我省继南京港、苏州港、南通港之后的第4个亿吨大港,其中集装箱吞吐量由10万标箱增加到300万标箱,跃居全国沿海十大集装箱港口和全球百强集装箱港口行列(位列全球84位)。连云港港、盐城大丰港列入首批海峡两岸直航港口。京杭运河苏北段整治扩容工程全面推进,连云港港疏港航道工程和盐灌船闸工程顺利开工。
徐州是国家级内河水运主枢纽城市,内河航道总里程达1057.84公里
徐州港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吞吐量居中国内河港口前十。被誉为“黄金水道”的
京杭运河横穿全市,在徐州境内181.16公里,北接
微山湖南连
骆马湖,规划为二级航道。为充分发挥京杭运河水运主通道作用,徐州先后实施了京杭运河徐州段“三改二”、湖西航道
八一大桥改建、城区段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蔺家坝以下全部达二级航道标准,运河主通道通行能力显著改善,待湖西航道整治工程完成后,将实现京杭运河徐州段二级航道的全线贯通。
公路
苏北有京沪、沈海、连霍、淮徐、盐靖、盐淮、长深、京福等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密集程度全国领先,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39公里,占全省总长度的41.4%。
盐城:西环路高架快速路、南环路高架快速路、范公路高架快速路、青年路高架快速路
淮安:内环高架(已建成通车)宁淮城际铁路(开工建设中)
航空
苏北民用机场是长三角北翼的重要物流空港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苏北的现代化大交通网络初具规模。
铁路
苏北有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可通达国内各重要城市。徐州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
京沪铁路、
陇海铁路两大干线在此交汇。2011年,
京沪高铁徐州段开通运行,标志着苏北正式进入“高铁时代”,同时进入长三角和环渤海3小时经济圈。
公共交通
徐州地铁又称徐州轨道交通,从上报国家发改委到通过国务院批复,用时仅13个月,在中国已经获批的35个城市中是速度最快的。
截至2024年12月,徐州地铁开通3条线路,总长约72.38千米,共设车站60座(换乘站重复计算),其中换乘站3座。
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徐州地铁第二期建设规划,包括3号线二期、4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6号线一期等4个项目,总投资535.9亿元。徐州地铁第三期线网修编共14条线路,包括8条轨道交通普线、6条市域线,总长574.8千米。
此外,苏北其他4个城市均有地铁的规划,包括
连云港轨道交通、
淮安轨道交通、
盐城轨道交通、
宿迁轨道交通。
苏北已经通车的有轨电车有
淮安有轨电车,正在建设的有
徐州有轨电车。
社会
教育事业
苏北有一所入选国家“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有
江苏师范大学、
徐州医科大学等省重点大学,也有两所军事院校。十三五时期,江苏省将支持苏北地区筹建淮安大学。
科技事业
2015年,苏北全社会研发投入249.8亿元,是2010年的2.5倍,年均增速为20.5%。
2015年苏北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200家;近三年来在苏北地区新建各类科技基础设施726个,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1家,企业院士工作站15家,研究生工作站298家。
“十二五”期间为促进优秀人才向苏北转移,五年累计向苏北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10432个,总投资15218亿元,苏北实际引资额882.44亿元;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4143亿元;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769项,省拨经费19.3亿元;新吸纳毕业大学生60余万人,引进急需人才、高层次人才1万多人。
人民生活
2016年,苏北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515元,增长8.2%,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02元,增长9.1%,高于江苏省水平0.8个百分点。其中,从总量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三位分别是盐城(30496元)、淮安(30335元)、徐州(2842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三位分别是盐城(17172元)、徐州(15274元)、淮安(14319元)。从增速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前三位分别是徐州(8.4%)、连云港(8.3%)、宿迁(8.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前三位分别是徐州(9.2%)、淮安(9.1%)、宿迁(9.1%)。
社会保障
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参保率均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5元,城镇居民医疗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并轨,提高到每人每年380元。
城乡建设
2015年,苏北所有行政村实现通电、通公路、通公交、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的“七通”目标。在淮安,市、县(区)、镇三级联动推进10个重点中心镇建设,167个项目全面开工,累计创成省三星级“康居乡村”34个,
码头镇成为淮安市首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老子山镇获评全国第三批美丽宜居小镇。
2015年苏北城镇化率达59.1%,比2010年提高7.3个百分点。
发展规划
沿海城镇轴:按照“港城联动,多核带动,临海突破,生态约束”的原则,将沿海城镇轴建设成为江苏新型工业化地区,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
沿东陇海城镇轴:按照“产业带动,极核驱动,城港联动,东西互动”的原则,将沿东陇海城镇轴建设成为全省新兴工业化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出海通道。
点状发展地区:按照“城镇优先、效率优先、生态优先、一三(产业)优先”的总体思路,将苏北水乡湿地地区建设成为区域环境优美、空间特色鲜明、城镇点状发展、人民生活安康富裕的城镇化地区。
徐州都市圈:按照“强化核心,轴向集聚,城港互动,辐射中西部”的原则,加强接受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的产业、技术扩散转移,突出核心城市功能,振兴都市圈经济,将徐州都市圈建设成为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连接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的主要纽带。
在新形势下加快苏北沿海地区发展,对于
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提升,完善中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促进中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强中国与中亚、欧洲和
东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苏北沿海开发国家战略不仅将成为江苏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起点,也肩负着孕育中国东部经济新增长极的重任。
2012年,江苏苏南、苏中、苏北地区(GDP)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0.8%、12%和13%,苏北增长最快。增长速度比全省平均高2.9个百分点。在江苏提出未来发展仍然是调结构促转型,缩小苏南苏北差距的方向下,江苏的经济格局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
在江苏各城市公布的2012年经济数据中,徐州市以实现GDP4016亿元的成绩又将同省苏南地区的常州市再次挤出了前五,常州排在了江苏经济榜单的第六位,排在其后的是苏北的盐城市,其中盐城更是把三年后赶超苏南常州市作为主要目标。
江苏省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和苏北5市明确划入长三角等重大历史新机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苏北地区的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快苏北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在扶持苏北产业发展、促进对内对外开放、加快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增加苏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苏南苏北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
语言
苏北地区的方言以江淮官话、中原官话为主。
江淮官话语言的主体是盐城、淮安一带;而徐州市全市、宿迁市市区和连云港市赣榆县等地则属于中原官话区。
戏曲艺术
苏北地区主要的地方戏包括淮剧、淮海戏、柳琴戏等。
风景名胜
著名人物
赵嘏:诗人(淮安)
彭祖:老庄学说,武术,气功,养生都是起源于彭祖(徐州)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