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播出的晚会,由
于蕾担任总导演,设北京主会场和辽宁沈阳、湖南长沙、陕西西安、新疆喀什四个分会场。2024年2月9日20点,晚会在央视
综合频道、
综艺频道、
中文国际频道、国防军事频道、
少儿频道、
音乐频道、农业农村频道、4K超高清频道、8K超高清频道等电视频道,
中国之声、
音乐之声、
经典音乐广播、
文艺之声、
大湾区之声、
台海之声、
中国乡村之声、华语环球广播、
南海之声、
中国交通广播等广播频率,
央视新闻、
央视频、
云听、
央视网、
央广网、
国际在线等新媒体平台以及“
百城千屏”8K超高清传播平台同步直播。北京主会场由
任鲁豫、
撒贝宁、
尼格买提、
龙洋、
马凡舒主持,辽宁沈阳分会场由
杨帆、
刘心悦主持,湖南长沙分会场由
张舒越、
何炅主持,陕西西安分会场由
郭若天、
吕默主持,新疆喀什分会场由
张韬、
迪丽达尔·雪合热提主持。
晚会历史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是国家项目,与奥运会开幕式等同;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办春晚的时候这场晚会一开始连名字都没取,眼看着离节目上演还有10天,才有了“春节联欢晚会”六个字。“春晚”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56年,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纪录影片《
春节大联欢》。该片由
张骏祥任总执导,
谢晋等任导演,
徐玉兰、
新凤霞、
梅兰芳、
侯宝林、
老舍、
巴金等都参与演出。
1979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录制、播出了“茶座式”晚会,名为“迎新春文艺晚会”,不过,因为1979年全中国的电视机不过485万台,没有产生社会影响。1983年,中国的电视业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快速发展的阶段,电视业的快速发展,电视的普及,为春晚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前提和保障。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渐改善,但文化生活始终较为匮乏,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少,娱乐方式较为单一。基于此,中国中央电视台借助电视手段向全中国人民演绎了春节这样一个隆重的文化事件。
2019年2月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立后的首个春晚播出。
晚会形式
晚会文化
2023年12月2日,主标识正式发布。晚会主标识以“
龘”(dá)字为主视觉符号,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具有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
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庄重平衡、中正匀称,彰显出大气雄健的文化气象。主标识由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标识的设计者
顾永江负责设计,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现代气息的“再加工”,金属质感的色彩光泽让“龘”字的造型酷似一枚芯片——从古老汉字到现代科技,龙年春晚主标识连接古今、融通未来。晚会以“龘”字为题眼,用“龘龘”之姿生动描摹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2023年12月6日,晚会吉祥物形象“
龙辰辰”正式发布亮相。吉祥物形象突出呈现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美好寓意。“龙辰辰”从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区
二里头遗址的
绿松石龙形器中提取独具上古特色的龙鼻作为设计元素;龙脊结构、龙腹纹来源于最早记载“中国”二字的西周
何尊侧面的四道
扉棱和
云雷纹;眉弓和龙肩上的装饰取自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
云纹铜禁纹饰;龙爪造型参考
九龙壁上的“
五爪金龙”设计;选取了收藏于
西安博物院的
鎏金走龙昂首行步、雄壮刚健的姿态;其配色选取了大繎、赩炽、赪霞、玉頩、春辰等中国传统色。
晚会特色
晚会坚持“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总目标,全方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丰富多彩的节目类型和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内容积极营造浓厚的联欢氛围。
晚会歌曲贴近生活、更接地气,唱出真挚的友情与面对生活的精气神;舞蹈节目浸润着传统的浪漫与当今的优雅;戏曲节目铺展梨园春色,唱念做打中散发出醇美厚重;小品和相声与生活感受共鸣共情。晚会舞台秉持“人民的春晚”原则,各行各业普通人继续成为春晚的主角,洋溢着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新时代气息,诠释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晚会还首次启动“春晚等着你”项目,邀请生活中的新闻人物入座春晚观众席。晚会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中汲取创作灵感和创新动力。其中,创意年俗节目展现出多样中华饮食文化,寄寓龙年五谷丰登;“八段锦”创新演绎,为广大受众送上美好祝愿。
“春”的意象在晚会多个创意节目中巧妙呈现。武术节目中再现中国武术经典,以武争春,一招一式刚柔并济,尽显春日里的万物竞发和勃勃生机;舞蹈节目创新演绎经典名作,充满天真童趣的少儿舞蹈与芭蕾相结合,洋溢着蓬勃生长的盎然春意;各地的民歌原生态演唱者带来一组民歌串烧,赞美家乡的山河锦绣、春色满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海内外社交平台发起龙年主题舞蹈挑战赛,在春晚节目互动歌曲《
晒share》中全球网友联屏共舞,跨国融媒活动首次实现与春晚节目共创。
为了全力实现“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总目标,经领导机关同意,该届晚会采用“1+4”的模式,设置北京主会场和辽宁沈阳、湖南长沙、陕西西安、新疆喀什四个分会场。剧组深入挖掘各分会场独有的历史人文亮点和地域特色,充分发挥主分会场联动优势,通过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展现各地喜庆热烈的新春气象。在
中国工业博物馆的沈阳分会场,东北曲艺与当代风尚的创意碰撞,让受众在冰天雪地感受火一般的热情;长沙分会场选址于湘江与浏阳河交汇处的“
三馆一厅”,用青春之歌赞颂“不夜星城”朝气蓬勃、敢为人先的昂扬风貌;西安分会场的国潮表演将陕派说唱、创意水袖、鼓乐交响等多种艺术形式相融合,
大唐不夜城再现诗意满长安的恢弘景象;位于喀什古城内的喀什分会场,各族群众欢歌笑语,带来器乐展示、情景演绎等表演,共同奏响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绚丽乐章。
舞美设计方案通过巨龙奔腾串联起整个主会场,突出龙年传统年俗的文化内涵,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
常沙娜首次亲手为春晚设计《年锦图》,优美典雅、别具韵味的中国传统纹样,寓意吉祥喜庆和对幸福繁荣的美好向往,将长乐安康、富贵如意的祝福送给广大受众。“景屏声光”协同运用,把春晚演播大厅打造成为流光溢彩、绚丽夺目的舞台。写意传神的龙形舞美装置生动演绎出“飞龙在天”的翱翔之姿,上百块LED屏幕配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自主研发的超高清视频控管监系统集中播控,实现春晚舞美场景移步换景。演播大厅各类舞台灯具总计达1462只,数量创历史纪录,开关、亮度、色彩、动作均按节目编程控制,随导演口令操作,静响有度的声场调控与五彩缤纷的舞台灯光高效配合,营造春晚现场喜庆欢腾的热烈氛围。
根据气候及现场条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团队在沈阳、长沙设置了与转播车具备同样功能的
EFP移动直播系统;西安分会场共有两辆4K/8K超高清转播车;驶进新疆喀什分会场的包括A6超高清转播车、转播辅助车以及两辆卫星车。
晚会创新引入VP电影制作模式,打造XR+VP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统,通过动态分镜预演、虚实光影联动等全新拍摄手段,呈现美轮美奂、栩栩如生的虚实空间。首次在演播大厅部署沉浸式舞台交互系统,自由视角超高清拍摄系统全方位采集演员动作,捕捉节目中的精彩瞬间,通过AI制作、AR实时渲染,为观众带来人景合一的视觉感受。
舞蹈节目《锦鲤》用了三维数控威亚,它可以把音乐输进去,根据音乐的点精确到达对应坐标。演员只要完成动作,上下微调由数控威亚来完成的。在军事节目《决胜》中,导演组把三分多钟的节目在电脑里进行了编程和仿生运算,创新引入VP电影制作模式,通过动态分镜预演、虚实光影联动等全新手段,把每一位演员结合每一个台形的预演,在前期全部设计好。
赞助商方面,除了互联网大厂外,晚会中还出现了十余个品牌,形式包括口播广告、观众席露出、内容植入等。
晚会内容
参演嘉宾
主持人
嘉宾
此外,《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有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神舟十七号飞行乘组以及飞行员、教师、科研人员等50余位行业代表参加演出。受篇幅限制,其它参演嘉宾参见节目单和
百科星图“节目《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嘉宾阵容”。
晚会制作
制作团队
以上为主要制作人员名单,完整名单参见晚会片尾字幕。
幕后花絮
播出信息
前期宣传
自2023年8月中旬开始,剧组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局深度打合,组织20余次讨论会,形成舞美设计方案;12月2日,晚会主标识正式发布。
2024年1月4日,晚会分会场发布;1月6日,
慎海雄实地审看晚会舞美设计、视觉形象及灯光效果动态演示,
王晓真、
姜文波一同参加审看;1月15日,晚会举行首次彩排;1月20日,“春晚等着你”主题推广曲《
比心》上线;1月21日,晚会顺利完成第二次彩排,分会场与主会场节目首次合排亮相,观众席还邀请到
易群林、
裴爱民、
丁习功、
施嘉栋等在平凡生活中勇敢追梦、乐观善良的普通人;1月28日,晚会进行第三次彩排,
马怀龙、“阳光女孩”
豆豆和
魏忠帅入座嘉宾席,分会场在第二次彩排与北京主会场节目首次合排的基础上再次升级亮相;2月1日,晚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节目和技术创新应用亮点,主会场及分会场舞美设计同步发布,晚会动画宣传片《
看春晚 迎龙年》上线播出;2月4日,晚会顺利完成第四次彩排,
龙殿俊、
林万华、西安导游爷爷杨建受邀入座彩排现场观众席;2月7日,晚会完成第五次彩排;2月9日,晚会公布节目单。
播出平台
中国国际电视台新闻频道、
中国国际电视台西班牙语频道、
中国国际电视台法语频道、
中国国际电视台阿拉伯语频道、
中国国际电视台俄语频道和68种语言对外新媒体平台,联动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媒体对春晚进行直播和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快速编译制作英、西、法、阿、俄等11个语种的精编版节目,为其它地区受众量身定制解说字幕。节目于大年初一(2024年2月10日)起陆续落播包括全俄广电文化频道、哈萨克斯坦阿塔梅肯电视台、土耳其大象电视台,印尼国家广播电台、菲律宾METV、巴西CBMIDIA、墨西哥电视6台、哥伦比亚国家电视台、厄瓜多尔国家电视台、坦桑尼亚10频道等在内的54个国家和地区的139家主流媒体。
为满足多样化观看需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过“央视频看电视”业务提供春晚超高清视频、三维菁彩声;移动端直播“竖屏看春晚”通过5G场景下的移动拍摄、人工智能实时制作等技术提供竖屏内容。
除夕当晚,长沙、海口、杭州、成都、南京、济南、南昌、郑州、东营等九个城市的十家电影院邀请快递员、环卫工人等外出务工人员,到影院观看直播放映的晚会。
根据
国家版权局公布的2024年度第一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相关平台外,中国境内《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相关节目的授权情况如下:
2024年2月10日14时26分,分会场特别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2月1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官方账号“央视新闻”发布幕后纪录片。
收视率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北京、上海、深圳、沈阳、长沙、西安等112个城市的1075块地标大屏配合云听客户端的三维菁彩声同步直播春晚。截至2024年2月9日24时,直播用户规模为6.79亿人;直播收视次数15.01亿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12.69%。“竖屏看春晚”直播播放量4.2亿次,较2023年同时段提升57.58%。直播用户人数达2.5亿人,较2023年同时段提升37.97%。春晚社交媒体话题讨论量达160.52亿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59.48%。春晚合作项目互动总人次521亿次。
截至2024年2月10日8时,新媒体直播用户规模达7.95亿人,新媒体端直播收视次数16.89亿次,比2023年增长15.13%。“竖屏看春晚”直播播放量4.23亿次,较2023年提升48.14%,连续3年创新高。春晚相关视频点播播放量43.63亿次,比2023年同期增加18.19%。春晚合作项目互动总人次达553.21亿次。电视端,电视市场直播总收视份额达75.61%。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转播频道总收视份额46.06%,综合频道(CCTV-1)收视份额30.84%。社交媒体话题讨论量267.77亿次,较2023年增长49.76%。1072个春晚相关话题轮番占据各平台热搜榜,50个话题斩获热榜榜首。
截至2024年2月9日24时,晚会的直播和报道获全球阅读量超过6.49亿次,视频观看量2.1亿次;央视网海外社交平台直播播放量为6044万次,较2023年同时段提升46.77%。
截至2024年2月10日2时,晚会全媒体累计触达142亿人次,较2023年增长29%,其中15至44岁年轻用户规模占比达51.59%。截至2024年2月10日13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语种春晚报道海外阅览量超过6.95亿次,视频观看量2.5亿次;央视网海外社交平台直播播放量为7930万次,较2023年提升了53.21%。
至2024年2月1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动美国碟网公司、MetaX TV智能电视系统、北美iTalkBB中文电视、北美
魅力中国IPTV、纽约中国广播网AM1240、加拿大罗杰斯有线、马来西亚Astro卫星电视、南非DSTV等31家海外平台的春晚同步视音频直播覆盖全球用户超1.5亿;俄语地区社交媒体VK在其新媒体客户端的全程直播观看人数突破260万;日本视频网站
niconico通过日语同声传译的方式同步直播春晚,其实时在线观看人数超10.5万人。国际视频通讯社编译的晚会相关视频被
英国广播公司、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美国全美电视台、美国ODK Media、Telemundo、法国24台、
加拿大电视台、
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俄罗斯第一频道、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西班牙电视六台、印度全印电视台、卡塔尔电视台、越南国家电视台、韩国
阿里郎电视台、印尼
美都电视台、巴西旗手电视台、
委内瑞拉南方电视台、洪都拉斯国家电视台、南非德班电视台、摩洛哥电视台、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瑙鲁国家电视台等70个国家和地区的193家电视台及新媒体平台转播和报道599次,覆盖国家和地区数量比2023年同期增长25%。
截至2024年2月12日上午9时,多语种春晚报道海外阅览量达11.42亿,视频观看量3.31亿;春晚龙年主题舞蹈挑战赛全球阅览量突破6.42亿。
获得奖项
晚会影响
2023年1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创龙年春晚吉祥物暨文创新品在
梅地亚中心首次对外亮相。由华光国瓷与总台文创联袂打造的“
龘龘春碗”等一批文创产品正式推出。“龘龘春碗”是继“
虎悦春碗”、“
瑞兔春碗”之后,华光国瓷与总台文创联袂打造的又一作品。“龘龘春碗”以龙行天下、欣欣家国为创作主题,在中国红的底色上,金色浮雕、昂扬腾飞的巨龙,描绘出中国蓬勃发展、盛世祥和的美好景象,展现出中国人民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承载着中国文化、时代精神、家国情怀、大师匠心和中国人独有的春节与生肖情愫。
晚会评价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晚会邀请在各行业发光发热、可爱可亲的平凡人亮相舞台、入座观众席。真挚动人的百姓故事、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尽展神州大地的蓬勃生机。北京主会场与辽宁沈阳、湖南长沙、陕西西安、新疆喀什四地分会场节目气韵贯通,国潮表演、歌舞说唱、器乐演奏等节目形式与地域特点巧妙融合,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晚会的节目编创、视觉呈现、服装设计等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象,千年中华瑰宝在先进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古韵再生新意。从等着你,走近你,到在一起,《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精心烹制的这道 “文化大餐”,以满屏新意、诚意和创新,让海内外受众共享中国春节的喜庆氛围,一同走进甲辰龙年。(
新华社 评)
在春晚舞台上,一场视听盛宴再度上演,集合了音乐、舞蹈、戏曲、相声、小品、魔术、杂技等节目,向世界分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汇聚了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演员、明星、歌手,让粉丝们兴奋不已。不管是胡歌、唐嫣、辛芷蕾、陈龙等《
繁花》剧组成员令人惊喜的重聚,还是青年越剧演员陈丽君、李云霄的惊艳亮相,都让网友们过目难忘,瞬间登上社交媒体的热搜榜。济济一堂、倾情演出,用最真挚、热情的表现为大家送上新年的祝福,这就是每一年的春晚承载着的重要使命。(
澎湃新闻 评)
由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创意年俗秀《别开生面》为龙年春晚之“新姿”挑旗,这一节目通过TD交互技术与投影技术使非遗面食表演与舞蹈表演同框,画面具有新意与趣味;在陕西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以高科技手段将《
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直接“邀”至现场,节目虚实结合,融汇了充满现代感的陕派说唱,缤纷多彩的戏曲、舞蹈、杂技、舞龙等众多表演;武术节目不再停留于技巧表演层面,《争春》紧扣“龙”的主题,巧妙融合重庆铜梁非遗龙舞,以电影化的形式呈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的创新融合是一大亮点,在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中,节目组选取汉、唐、宋、明四个朝代富有代表性的纹样,通过歌曲+虚拟合成技术,织出一幅跨越千载的纹样变迁图卷;除了节目形式多出巧思,晚会在节目内容上更强调互动陪伴,刘谦凭借四张扑克进行的看似简单的表演,成功令屏幕前的众多观众参与其中,在这个更偏向游戏互动的节目中,尽管作为配合的主持人尼格买提最终未能“成功”,但此次“穿帮”非但没有影响节目效果,反倒是在网友的友好调侃中登上热搜,从另一层面体现出春晚的欢乐“陪伴”;作为春晚标志性的节目,歌曲《难忘今宵》无疑是多年来陪伴观众辞旧迎新的最熟悉旋律,这个每年春晚都会被第一个确认的压轴节目在龙年焕新——以更多的年轻面孔、更丰富多样的演绎方式带来属于“春”的活力。(
中国新闻社 评)
开场小片就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春晚是什么样子的?”回顾整场晚会,给人留下的最大印象是,春晚在迭代,观众也在迭代,春晚更懂观众了,观众也更懂春晚了,这种春晚与观众的双向奔赴,才是大家心目中春晚该有的样子。(《
北京晚报》 评)
晚会超大比重地呈现了中华优秀文化,更注重现代化、时代感的表达,这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自信底蕴,也让全体中华儿女自豪。(中国台湾时事评论员
胡文琦 评)
开场短片《我们的春晚》由扯面师傅、退休工人、警察、运动员等一线工作人员参与演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科研工作者、文物保护工作者等50多位行业代表,也共同唱起《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的曲目,2024年春晚舞台并没有忘记一线辛劳者。(《台湾好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