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元龟》是
北宋四大部书之一,为政事历史百科全书性质的史学
类书。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
宋真宗赵恒命
王钦若、
杨亿、
孙奭等十八人一同编修历代君臣事迹。《册府元龟》与《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文苑英华》合称“
宋四大书”,而《册府元龟》的规模,居四大书之首,数倍于其它各书。其中唐、五代史事部分,是《册府元龟》的精华所在,不少史料为该书所仅见,即使与正史重复者,亦有校勘价值。
陆心源收藏有北宋
残本四百八十三卷,与崇祯本校勘,将宋本多出页数、条数撰成《册府元龟:题跋》,后其书流入日本静嘉堂。
张元济东渡访书,向静嘉堂借照四百四十四卷,又向国内藏书家借照一百零六卷,共五百五十卷。
傅增湘据照相毛样校于崇祯本上,该书藏于
北京图书馆。1960年
中华书局影印崇祯本,据陆心源跋所载,将宋本多出的页数、条数、校于每卷之后,即今
通行本。
......
......
......
王钦若(962—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县(今江西省新余市)人。
宋真宗、
宋仁宗时期宰相,“
五鬼”之一。
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及第,起家亳州防御推官,历任监庐州税、判三司事、知制诰、翰林学士等。咸平四年(1001年),授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景德二年(1005年),因与宰相
寇準不合,授刑部侍郎、资政殿学士。景德三年(1006年),授知枢密院事。天禧元年(1017年),拜相,其状貌短小,颈有附疣,时人称为“瘿相”。天禧三年(1019年),因与
丁谓不和,罢相,出知杭州。
宋仁宗即位后,拜司空、同平章事,进位司徒,册封冀国公。天圣三年(1025年),王钦若去世,获赠太师、中书令,谥号文穆。
王钦若主持编修过《册府元龟》《历代君臣事迹》《真宗实录》等。王钦若为人性倾巧,敢为矫诞,智数过人。大中祥符(1008—1016年)年间,迎合宋真宗之意,与丁谓等制造天书,争言符瑞,东封西祀,劳民伤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宋仁宗评价:“久在政府,观其所为,真奸邪也”。
杨亿看重友情,性格耿直,崇尚节操。 7岁时便能写文章。11岁时受到
宋太宗及大臣的褒美,授秘书省正字。淳化年间(990年-994年),杨亿试翰林,赐进士。此后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
宋真宗即位后,拜左正言, 历任左司谏、翰林学士 兼史馆修撰、 户部郎中、秘书监、工部侍郎等职,参与编纂《
太宗实录》共80卷,杨亿独自完成56卷。景德初年(1004年),会修《册府元龟》,序次体例,皆杨亿所定。他在政治上支持
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天禧四年(1020年),宋真宗得风疾,
刘太后干预朝政,寇准谋立太子,废刘氏,黜
丁谓等,使杨亿草诏书。丁谓连夜与曹利用谋画,杀
周怀政,召杨亿。同年十二月,杨亿去世。杨亿终身不离笔墨,善写小字,又留心佛教“禅观”之学。曾编集时文数十篇,名《笔苑时文录》。著有《括苍》《武夷》《颍阴》等集,亦著有《内外制》《刀笔》等,今存《武夷新集》《杨公逸诗文》《杨文公集》等。又编《西昆酬唱集》,是影响颇大的宋诗总集。杨亿诗学
李商隐,只从词藻华丽,对仗工整,音节和谐方面著手,但缺乏真情实感,雕饰用典词意晦涩。这种文风统领宋初诗坛数十年之久,后为
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所荡涤。
出身乐安孙氏,师从学者
王彻。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九经及第,起家莒县主簿,入为国子监直讲。
宋真宗时,为诸王侍读,判太常礼院、国子监、司农寺事,反对“祭祀汾阴”、“天书”活动,累迁工部郎中、龙图阁待制,出知密州,迁左谏议大夫,纠察在京刑狱,出知河阳军,迁给事中。
宋仁宗即位后,以名儒身份,]授翰林侍讲学士、知审官院,预修《宋真宗实录》,迁兵部侍郎、龙图阁学士,拜工部尚书、知兖州,改礼部尚书,以太子少傅致仕。明道二年(1033年),去世,时年七十二,获赠左仆射,谥号为“宣”。
孙奭以经学成名,守道自处。著有《经典徽言》、《五经节解》、《乐记图》、《五服制度》等,他同时也是《
十三经注疏》中《
孟子注疏》中“疏”的完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