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纲评要》是
明代思想家
李贽撰写,评点史学比较有代表性的
著作,属
编年体史评。全书三十六卷,五十八万余字。内容分为“史纲”与“史评”两大部分。
《史纲评要》最早于万历四十年癸丑 (1613) 刊印于南京 , 次年甲寅又有茂勤堂翻刻本。由于几次禁毁,这部书存世极少 , 泉州市 文物馆藏有万历癸丑本。1974年中华书局根据泉州存本校补重印。
“史纲”以
编年体的形式简略地记载了从“
唐尧至元计共三千七百二十四年”的中国历史,按王朝帝系顺序排列,每一朝代列一“纪”,再按王朝先后和时间顺序记载重大历史事件。计分“
三皇五帝纪”、“
夏纪”、“
商纪”、“
周纪”、“秦纪”、“
后秦纪”、“汉纪”、“
东汉纪”、“
后汉纪”、“晋纪”、“宋纪”、“齐纪附北朝魏”、“梁纪附北朝
东魏”、“陈纪附北朝周齐”、“
隋纪”、“
唐纪”、“
后梁纪附
契丹”、“
后唐纪”、“
后晋纪”、“后汉纪”、“
后周纪”、“
宋纪附辽纪”、“
南宋纪附
金纪”、“
元纪”。材料主要采自封建时代的
官修正史,还参考了有关“会要”和“
纪事本末”之类的其他史籍。
“评要”以“批”“评”的形式,通过
眉批、
夹批、断后评和对
史文的圈、点、抹等,表达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看法,抒写作者的读史心得和感受。据今人初步统计,《史纲评要》全书的“批”和“评”,文字非常简略,全书眉批635处,
夹注859处,段后评1599处,共计3083处,其中九成以上的批语、评语不超过20字。尤其是眉批,以一字或二字作批语、评语的地方共371处,占眉批总数的58%,言语虽然简略,但都切中要害(参见林晓平《〈史纲评要〉的批与评》,《史学史研究》1998年第4期)。
全书看,夹批的文字最少,眉批的文字次之,段后评的文字最多。夹批多为初读时的第一层认识,是比较直观的评价;眉批则有提示、议论的意义;而段后评则多为概括、分析和结论,是更高一层的认识。
总而言之,《史纲评要》的史评无论是在史学思想上,还是在史学审美兴趣上,都表现出比较强烈的个性特征。而且,由于作者主要是从读史的角度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评价,有的放矢,因而,虽然在形式上显得支离散杂,却产生了思想上的充实(参见雷戈《试析〈史纲评要〉中有关评点史学的几个特征》,《商丘师专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