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传
明代长篇小说
《英烈传》(又名《云合奇踪》《皇明英烈传》《皇明开运英武传》等),是明代无名氏(一说徐渭郭勋)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分为十卷,共八十回。成书于明万历年间。
内容简介
故事叙述元顺帝荒淫奢侈,民不聊生。先后有颗州刘福通蕲州徐寿辉、徐州芝麻李、泰州张士诚等十四处反兵。丞相脱脱率兵镇压有功,反被谗鸩死。淮西涤州凤阳钟离东乡贫苦人家有朱元璋,乃玉皇大帝身边金意降世。元璋自幼多心计,有帝王之志。十七岁时父母先后亡故,十八岁,跟滁州母舅郭子兴贩乌梅去金陵,途中邂逅邓愈汤和郭英郭兴吴祯笭人。夜宿时众人见元璋居室有红光笼罩,众人拜从元璋。至滁阳,策动舅父脱离红巾军,自立滁阳王。元璋礼贤下士,招集天下英雄,丁德兴李善长耿再成李文忠等好汉纷纷来投,并请得徐达拜为统军大将军,首战告捷。又有胡大海、常遇春来投。不久滁阳王病故,立子为和阳王,元璋为大元帅,徐达为副帅。
元璋率众将引兵四万,欲取金陵为都。先抵桐城、湖口,元将蛮子海牙子领十万大军迎战,败北,元璋随即渡江,先锋常遇春一举攻克果石矶,拜为正先锋。海牙子、陈也先被斩。金陵守将曹良臣投降,达鲁花、赤福寿自杀。元璋迎和阳王入金陵,又得宋濂刘基辅佐,乘势攻打张土诚。徐达取镇江,围常州,计擒张士德、张九六,吴兵大败,张士信领兵解常州之危,徐达被困牛塘谷。常遇春、张虬救援,并攻下常州,取江阴、长兴等地。常遇春义释朱亮祖,其所辖之地皆降。元璋出兵攻金华,收元将胡深,智取樊岭,夜夺婺州时值江州徐寿辉改元即位,令陈友谅攻安庆,破城,元将余阙自刎。陈友谅因与倪文俊争受责,杀徐寿辉,害倪文俊,自立为汉帝,欲与张士诚联兵攻金陵。元璋悉,遂令康茂才遣员诈降作内应,陈友谅、张士诚连连败北。张逃往苏州,陈逃武昌。元璋剿陈友谅,穷追不舍。陈再联络张,共战朱元璋。张先取安丰,陈乘机攻取金陵。元璋用刘基计,引兵再战陈友谅,被陈围困于鄱阳湖口,韩成与元璋互换衣冠以身取义,骗过汉军得脱。刘基用陈友谅部将诈降作内应,以火攻,烧得陈友谅从梦中惊醒,逃跑,混战中被郭英一箭射死。元璋大胜,建忠臣庙于鄱阳湖畔,追赠韩成等三十六人。再战张士诚,徐达智取泰州,元璋又占濠州,吴军望风归降。常遇春又火烧吴营,张士诚败逃苏州。徐达直逼苏州城下,张士诚父子孤守苏州,城破,张士诚被俘,羞愧自缢而死。元璋升赏诸将,并制定律令,颁行四方。
李善长等再三进劝,元璋于戊申岁正月四日乙亥即位,称太祖,国号明,列封群臣。
太祖令徐达率兵十万北伐元兵;汤和率兵十万攻打闽广陈友定;李文忠率兵十万东征方国珍;邓愈率兵五万,取两广未附州郡,以定天下。
李文忠攻取台州,方国珍降,后又与朱亮祖合兵长驱延平,助汤和攻打陈友定。陈用人多疑,部下多叛逃,城破被俘,胡深之子胡祯,以其血肉祭父。方国珍因反复无常而被枭首示众。
徐达进军山东,元将扩廓帖木儿惊恐逃往太原。青州城破,元名将普颜不力,服鸩而死,于是山东诸郡,俱望风而归。徐达定山东,复收河南,但兵攻汴梁不下。常遇春领兵先收洛阳,洛阿守将败逃陕西。元调兵遣将来战,太祖也领兵来与徐达会合,攻取河北,在直沽海口与元丞相也速交战,时朱亮祖广西凯旋,也来助战,明兵直取燕都,元顺谛出亡,遂改大都为北平府。
太祖又命徐达等攻取河北各郡,随后进取山西,平定陕西八府。常遇春于居庸城下一枪刺死也速,元兵北逃。不久遇春病逝。元大势已去,太祖赏赐诸将,高丽国遗使奉表称贺。而后,刘基力劝太祖乘势灭元兵,太祖遂令徐达为征元大将军,率李文忠、汤和等将领,继续北伐。元帝病重而亡,元太子远遁,徐达得胜班师。太祖令汤和伐蜀、讨夏,于是巴蜀尽归大明。此时,刘基激流勇退,归居故里。后太祖又令傅友德为征南大元帅,沭英、郭英为左右副帅,占贵州,夺云南;灭梁王。至此,大明已一统天下,太祖敕封诸王,各公侯、将帅,分镇各地。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英烈传》所写元末明初事,采择了正史与野史,往往注明出处,如《皇明通记》《西樵野记》《皇明启运录》《今献汇征》等。将书中事与《元史》《明史》逐一对按,几乎都能斗榫合辙。其中涉及传说、野闻的,也见诸于《明良记》《庚巳编》《高坡异纂》等笔记。《英烈传》成书于明万历年间。
关于《英烈传》的作者,学界存有三种看法:一是郭勋,一是徐渭,一是无名氏。
人物介绍
明太祖】主要人物之一。即朱元璋,字国瑞,濠州锺离人,《明史》有纪。他自幼聪慧,因家境贫寒,曾给富家放牛,当过和尚。在随舅父做生意的过程中,对当时社会的动乱及百姓的疾苦有所了解,结识了刘福通、郭子兴等英雄豪杰,当刘福通首揭反元义旗时,他亦起兵响应。他礼贤下士,广聚人才,知人善任,故其手下猛将谋臣云集,成为反元队伍中最强的一支。他到处除暴安良,注意抚恤百姓,众望攸归,军事上亦取得节节胜利。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部,剪灭群雄,又遣军北上,攻克大都(今北京),一举推翻元朝的统治。
徐达】主要人物之一。字国显,濠州人,《明史》有传。朱元璋起兵后,礼请他出山,他分析当时形势,对之指出:元势尚盛,群雄殷富,欲成霸业,甚是艰难。一统天下须以仁德、不嗜杀为本,治国者当有“合天理,顺人心,爱众恤物,敬老尊贤”之德,显示了过人的识见。受任为元帅后,追随朱元璋戎马一生,充分发挥了其高超的军事才能。曾设空营诱元将曹良臣中计,杀敌兵二万,并将曹生擒;巧纳吴将赵忠,截吴王骁将邓清归路,逼邓清乞降,严明军纪,大军所到之处,无不抚恤士卒,安慰百姓,故能所向披靡。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英烈传》的作者在描写乱世英雄们的文韬武略、煌煌功业时,表现出一种英雄崇拜情结。《英烈传》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一样,皆寓含着强烈的英雄崇拜情结。崇拜英雄之心态愈强,痛悼英雄的悲剧结局之情愈深重。如果说战死沙场若胡大海者,尚属悲壮,亦算死得其所,病死任上若常遇春者,乃是天意,非人力所及,那么,因功高震主、遭帝王猜忌而死于非命者,则尤令人扼腕痛惜。
由于《英烈传》是明王朝的开国史,因此不可能详细描写朱元璋大杀功臣等事件,但作者还是有意识地点到为止地写出了刘基、宋镰等英杰的悲剧结局,以启示读者认知朱元璋在打天下与坐天下的不同时期对贤才的不同态度,并进而透视其深层文化心态。这里边既打着朱元璋个人的主观印迹,又拆射出封建专制社会特征。从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勾践功成后赐死文仲,到刘邦的“狡兔死,走狗烹”,杀韩信、囚萧何;从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到朱元璋的摘棘刺杀功臣,帝王们的作法何其相似乃尔。这就说明,此非个别皇帝的性格、品德、作风问题,而是世袭性的封建专制政体所决定的,个中意味值得人们深思探讨。
艺术特色
其一,作品以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一幅以元末农民起义为背景,朱元璋借助起义军力量,灭元建明的壮阔而又复杂的政治军事图景。其二,《英烈传》艺术地再现历史的真实,真实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真实也是美的体现,同时,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满足其增长历史知识的要求。其三,作者演义当朝皇上先辈的历史,这需具非凡胆识和史识,这种胆识和史识在作品中的体现,增强了作品的亲切感。
在人物塑造方面,小说主人翁朱元璋的形象,写得有血有肉。朱元璋虽有帝王之志,却不急于登基。朱元璋起兵时推母舅为滁阳王,后立其子为和阳王,和阳王病不视朝时,李善长、刘基、徐达等表请太祖早正大位,以为生民之主,而元璋笑答众臣曰:“诸公专意尊我,足见盛心。但今止得一隅之地,尚未知天心何归,岂可妄自尊大;倘或不谨,以致名辱事败,返遗后羞。惟愿齐心协力,共成大事,访有德者,立之未迟。”此时,朱元璋手下已云集一大批如徐达、刘基常遇春、郭英等这样能安邦立国的贤士良将,从实力来说,已俱备了称王的条件。但陈友谅、张士诚等劲敌还在虎视眈眈,朱元璋能审时度势,按抑称王之志;而缓称王。由此可见,他既胸怀大志,又能深谋远虑,处世极为谨慎,是一位较为成熟的政治家。在权势之争异常激烈的封建社会里,有如此心胸气度的君王实在不多。
后世影响
《英烈传》在明代影响很大,书出不久,就有秦淮墨客的《续英烈传》五卷三十四回问世,写燕王、建文事。后又有《真英烈传》,书已佚。
作品争议
《英烈传》总的来说是讲史小说中十分严肃的作品,清建国后,凡写明代的正史、野史大多遭到禁止,所以《英烈传》也被列入禁书目,乾隆四十六年(1781)九月二十五日,湖南巡抚刘墉奏查应毁书籍拓,附“应请销毁书目单”中有“《英烈传》小说四本,君召余应诏刊”。
版本信息
已知主要版本有明万历十九年(1591)书林杨明峰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明三台馆刊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内阁文库;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玉茗堂批点本,藏上海图书馆、大连图书馆;明崇祯刊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85年宝文堂书店“传统戏曲、曲艺研究参考资料丛书”排印致和堂刊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书林杨明峰刊本、三台馆刊本、玉茗堂批点本及明崇祯刊本,1988年黄山书社排印本。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1:09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