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律卮言
2004年华夏翰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黄律卮言》是黄庭坚的后人黄纯如,在明代万历年间请人同乡黄中选编的。目的是为了使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氏家族的祖先高超的诗法得以更好的成为他们的“传家衣钵”。全书共分九集。
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他是一本黄庭坚的后人编成的一本。
内容简介
前言
《黄律卮言》是一部古代人编的黄庭坚的诗选,藏于江西九江学院。2004年华夏翰林出版社出版,由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古典文献学家梅俊道教授点校。《黄律卮言》是研究江西诗派和黄庭坚诗学的重要文献。
简介
这本书是黄庭坚的后人黄纯如,在明代万历年间请人选编的。
选编的目的是为了使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氏家族的祖先高超的诗法得以更好的成为他们的“传家衣钵”。,故而这本书编成后,在其《自序》中就说:“黄子纯如,,先生之耳孙也,,属不,辑先生律诗,以为传家衣钵。”《自序》
中注明这本书是“明万历乙已秋八月 日”编成,即公元一六
○五年八月初三日,,距离现在已经将近四百年了。可以想见,
这本书编成后只是想成为黄氏家族的家传衣钵,也就是说只想
在一个家族小范围里流转,影响并不大,家族以外的人并不知道,所以也没人评论它,也就更没有人注意它并将它注录于典籍。
《黄律卮言》的编成地点,自然是在黄庭坚的故乡———现在的江西省修水县。这个县的县名一千多年以来几经变化,唐置分宁县,元为宁州,明清改为义宁州,一九一二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国成立,又将它改为义宁县。才过了两年,至一九一四年发现这个县名和广西省义宁县同名,才改为现在的“修水县”的县名,了解这个变化有必要,因为研究本书才能和历代不同名称的地方志挂钩。全书共分九集
分集
《捷归集》。本集选录黄庭坚在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 中进士后归乡所作七律十首。“卮言”说:“公以英宗治平丙午再魁江西乡试,明年丁未之春联捷而归,其沿途有所吟咏辄云:‘出门捧檄羞闻友,归寿吾亲得解颜’……不以得禄为荣而以娱亲为乐,仁人孝子之用情,固如是乎!”这一段评论中肯地概括了黄庭坚在科举得中后的心情。黄庭坚对做官的兴趣向来就不大,《 捷归集》所选的诗也颇能反映这种心境。如第一首《初望淮山》:“风裘雪帽别家林,紫燕黄鹂已夏深,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壮游捧檄情何限,痛眼看山力不禁。想见夕阳三径里,乱蝉嘶罢柳阴阴。”这首诗所表现出的养亲情怀,对家乡江湖之思,贯穿了庭坚的一生,同时也是他得中进士之后心情的写照。因为《捷归集》所录都是黄庭坚中进士后回乡待命时作,故又录南屏山、云涛石、灵椿山诸篇,都是描写家乡义宁的名胜。所以“卮言”中说:“人以地而毓灵,地以人而生色,则两相映也。”这是颇有见地的。
《叶县集》。本集选录了黄庭坚在叶县所作七律二十四首。熙宁元年(1068)黄 庭坚动身去叶县任县尉,熙宁五年试中学官,改任国子监教授,在叶县前后五年。此时初涉社会,其诗有较多对人生之思考。如名作《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此诗熙宁元年作,刚刚走上官场与社会,对自己人生操守做思考。诗从清明节出发,从历史中选择两个应时人物,一浊一清,褒贬之意自明,尽管共一丘,但千载贤者终必永恒,“卮言”中还说:“公抱经世之才,而谨司捕诘之职,盖未得志于时也。”这也是很准确的。黄庭坚以其经世之才,却在此中州小县的治安之职上滞留,其心境也说不上很愉快,故这一时期诗中常有自慰之语。
《国子集》。本集选录了黄庭坚自熙宁五年(1072) 至元丰三年(1078) 在北京国子监任教授时作的七律二十八首。本集“卮言”评述道:“熙宁壬子,先生以文优授北京国子监教授……宦成均者八年,其诗曰:‘文章最忌随人后,道德无多只本心。’‘青云自致屠龙术,白首同归种树书’。学问惟求诸性分,仕宦不忘乎故乡,仁之至义之尽也。”“卮言”的评述准确地把握了黄山谷这时的思想和创作动态“, 文章”两句是黄庭坚此时写的《赠谢敞王博喻》七律中的两句,上句说明黄山谷不随流俗,刻意求新的精神,说明他开始了对宋诗新风貌的追求;后句则表明黄山谷中道德修养、重品格气节,山谷糅合佛道,讲心性之学,他的向内开掘,反求诸己的修养方法,在此句诗中表现出来了。同时“, 仕宦不忘故乡”,也是黄山谷一贯的思想。身在宦途,不管是春风得意还是坎坷蹭蹬,始终思归,故有“白首同归”之感。
《太和集》。此集选黄庭坚在太和所作诗十三首。此集《卮言》云:“公在国子时,其舅氏李公择守济南,苏子瞻过之,见公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与造物者游,由是名遂大振。上方用荐者之言,稍迁著佐郎,会子瞻以诗抵罪,公亦随坐诗案罚金,而著作之议遂寝,直差吉州太和县。”元丰二年(1079) ,黄庭坚因乌台诗案牵连,罚金外任吉州太和县令,在太和县时为元丰三至六年。“卮言”又评在太和的诗说:“公知太和县,比至以平易为治,邑多强族不忍齐之以法,而民亦不忍欺。搜 匿赋,询求民瘼,虽山溪穷僻之处,县令所尝至者必身历之雅喜山水之胜,日为文字之乐,但诗篇所求体多用古,如劳坑,大蒙观山,快阁之什……”评论简介黄山谷在太41和之政绩,及其直接反映民生民瘼作品之丰,本集七律即以此为重点:如《吉老受秋租辄成长句》云:“黄花事了绿丛霜,蟋蟀催寒夜夜床。爱日捃收如盗至,失时鞭扑奈民疮。田夫田妇肩頳担,江北江南稼涤场。少忍飞糠眯君眼,要令私廪上公仓。”此诗写的是县丞吉老下乡收租税之事,但从中可以窥见黄庭坚勤政爱民的思想作风。
《德平集》。此集选黄庭坚元丰七年(1084) 至元丰八年(1085) 移监德州德平镇七律十首。此时黄庭坚四十岁,写诗已步入成熟期。“卮言”评述说:“《寄广州教授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张文潜曰:‘黄九之诗,似‘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之句真为奇语,知此味者,鲜在鲁直也。’寓神奇于平易,在文潜也,识平易为神奇语,非诗人能知此味邪?”编者能在黄山谷德州七律中拈出此二句,也可谓是独具只眼,此诗的确反映了黄庭坚作品那种兀傲奇崛之风格。“点铁成金”、取古人之陈言,而陶冶万物,别翻奇句。又如本集《宿少惠寺》:“不遑将母伤今日,无以为家笑此生。”尽管“不遑将母”与“无以为家”分别出于《诗经》与《国策》,但黄庭坚信手拈来,妙合无隙,也是取自陈言而出创新意,反映出黄山谷独特之风格。
《秘省集》。此书选黄庭坚自元丰八年(1085 年) 被朝廷召入京,任秘书省校书郎,后授《神宗实录》检讨,著作佐郎,起居舍人,一直到绍圣元年(1094) 被朝廷贬于涪州,一共在京近十年,选此时七律三十四首。“卮言”云;“公在秘书省有诗云:‘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公之文兹已经世矣。”确如“卮言”所说,所谓“经世”,即以文治理世事。元丰八年神宗崩,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史称元佑更化。当时司马光主政,元丰年间被斥逐者纷纷召回,黄庭坚也被召入京任秘书省校书郎。在京的这几年是黄庭坚一生最快意时期,他自己也在创作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他的诗作体现了宋诗的风貌。当时他的“一诗一文出,人争传诵之,纸价为高。”(《文献通考·豫章先生传》) 他的诗当时被称为“庭坚体”,创作上达到高峰,因此本集选诗也较多。此诗佳作《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双井茶送苏子瞻》、《献赠孔毅父》、《次敦柳通叟寄王文通》等等全面地反映出黄庭坚当时的复杂心理。一方面他关心国事与民瘼,如《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便反映出他对国事的深切关怀。其中第三首说:“揽辔都城风落秋,行台无妾护衣篝。虎头妙墨能频寄,马乳葡萄不待求。上党地寒应强饮,雨河民病要分忧。犹闻昔在军兴日,一马人间费十牛。”便表示为民病分忧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表现了在顺境中的忧患心理,对时局清醒的认识。如《双井茶送苏子瞻》云:“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万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诗中提醒此时正春风得意的苏学士,勿忘谪居黄州的苦难岁月,不如及早抽身而去。再一方面表现了他对一些品学兼优、抱道而居的人才遭受的不公正待遇的同情和不平。如《次韵和答几复所寄》,尤以诗中颌联“地偏未堪长袖舞,寒夜空对短檠灯。”表现出对于老朋友的深切同情。
《谪黔集》。此集选黄庭坚自绍圣元年(1094) ,哲宗亲政,尽斥旧党,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移戎州。至元符三年宥归(1100) ,此时期所写七律二十六首。“卮言”云:“公之谪黔也,史实祸也。当史祸之作,朝旨令前史官各居京邑以待问,众皆危栗,而先生所书铁龙瓜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间焉。公率直辞以对,闻者壮之,竟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命下左右或泣,公颜色不变自若,投床大鼾。”这段评论准确地表现了黄山谷刚正不阿又胸怀坦荡,视险如夷的品格。“卮言”对黄山谷在黔州以后的诗作也有精到的评述:“所为诗,史称自黔州以后,句法尤高,笔势放纵,实天下奇作,自宋兴以来一人而已。”的确如此,谪黔时期是黄庭坚创作的又一高峰期。这段话也准确地概括了黄庭坚在黔诗作的奇崛风格以及黄庭坚在宋诗中的地位。集中所选多有佳作,如《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六首》其一云:“镇江亭上一樽酒,山自白云江自横。李侯短褐有长处,不与俗物同条生。经术貂蝉续狗尾,文章瓦釜作雷鸣。古来寒士但守节,夜夜抱关听五更。”表现出黄庭坚屿崎磊落的人格与对世事的不平,诗写得兀傲其神,磐崛其气,的确是宋诗的精品。集中还选了《送石长卿秋 补》、《次韵黄斌画墨竹》等等,都体现了黄庭坚磊落的情怀。
《宥归集》。此集选黄庭坚在哲宗元符三年(1100) 被赦,自戎州归,历经舒州、荆州、江州、鄂州等地,至徽宗崇宁(1103) 又被贬至宜州时期七律十首。此集选的诗,显示出黄庭坚晚年时创作的特点,即写得平淡而深厚,韵味悠长,不刻意求工,也不求用典故,很有些杜甫晚年“剥落浮华”的味道。如《题胡逸志致虚庵》:“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诗写得十分明快轻捷。其中如《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也是如此。
《宜阳集》。此集选黄庭坚在人生最后两年写於宜阳的七律十首。崇宁二年(1103) ,由于荆南转运判官陈举等人的陷害,朝中新党掌权,黄庭坚又被贬宜州,崇宁四年(1105) 在宜州去世,终年六十一岁。“卮言”云:“公独赴贬所,所至则馆于戌楼曰小南门者。居三年,上雨旁风,人不堪其忧,先生终日读书赋诗,处之裕如,胸中正气浩然不衰。至尽其道而死于分所,当尽无毫发遗憾,其德行纯全,信 君子哉!”此评述之语虽短,但极其明确地揭示了山谷老人的人生理想———坚持节操又超然放达,以此贯穿终生,始终如一。本集中所选的《梦中和觞字韵》可以说是这种人生思想的诗化:“天教兄弟各异方,不使新年对举觞。作云作雨手翻覆,得马失马心清凉。何处胡椒八百斛,谁家金钗十二行。一丘一壑可曳尾,三沐三衅取刳肠。”诗中所折射出的对人生清醒的态度,和不以得失进退为怀的博大胸襟,令人叹服。本集是《黄律卮言》最后一集,在“卮言”的结尾处,编者满怀感情地写道:“中,先生里人之子也。即相后五百有余岁而休戚实同。辑吾诗而至于宜阳则泪涕与 麋交下,不能辑矣;即辑矣而示不忍读也。贤人之亡增人悲悼,呜呼伤哉!”这的确是千古同悼之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7 08:41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