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的佛堂
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外景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花园弄9号,占地面积仅十几平方米,坐东朝西,乃传统佛堂朝向,混砖土结构,是福建省唯一以九天风火院命名的田都元帅佛堂。
历史背景
“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于唐玄宗时期就信奉闽都田都元帅斗姆元君,经历代传承,几经辗转,于二十世纪中叶,1946年迁入花园弄9号厅堂供奉,常年缺乏失修,纯凭功德信仰,迁入花园弄后,历经四代人维护,分别是李炳荣,刘恒康,李金火,谢长霖等人,迨至文革期间,曾遭人拆除破坏,部分旧佛神像被推倒,幸得掩存,部分神尊被秘密暗藏于家中,后经重建,此后供奉香火络绎不绝,威信显灵感恩牌匾比比皆是,每逢朔望之日与诸神诞辰,众香客便烧香点烛,放炮烧箔,拜神祈福,每逢九月初九,便会“请神看戏”,以保佑梨园戏班,祈福一年国泰民安,具有重要的道教文化历史和文物价值,也是福州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象征之一。现今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分堂之处有三处,分别位于福州市浦下路道教康山东兴堂,福州市六一北路585福夷堂,以及马尾亭江等地。
“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之名中,三十三天又名忉利天,取自梵文Trayastrimśa的音译,是佛教对宇宙观用语象征。忉利天处在须弥山顶,中央为帝释天所居,四面各有八天,合计三十三天。据《正法念处经》曾言,三十三天诸天国的名称分别为:一、善法堂天,二、山峰天,三、山顶天,四、喜见城天,五、钵私他天,六、俱吒天,七、杂殿天,八、欢喜园天,九、光明天,十、波利耶多天,十一、离险岸天,十二、谷崖岸天,十三、摩尼藏天,十四、施行天,十五、金殿天,十六、鬘形天,十七、柔软天,十八、杂庄严天,十九、如意天,廿十、微细行天,廿一、歌音乐天,廿二、威德轮天,廿三、日行天,廿四、阎摩那娑罗天,廿五、连行天,廿六、影照天,廿七、智慧行天,廿八、众分天,廿九、曼陀罗天,三十、上行天,三十一、威德颜天,三十二、威德焰轮光天,三十三、清净天。三田都元帅据称乃玉皇三太子,谓之“九天风火院忠烈大元”,敕封为人间戏神,主管梨园歌舞,而“九天风火院”正是田都大元帅的宅府,亦有一说称乃雷海青的姓生发而来,亦有说他是天上的雷神,所以潮剧戏神的牌位上均写着“玉封九天风火院都元帅神位”。
供奉神明
殿中摆放供奉神尊分为三列,第一列从左至右依次是照天君,赵天君,裴真人,第二列从左至右依次是吕宗师,三田都元帅(分别是田师帅,李真君,郑元君),老佛,第三列从左至右依次是朱主公,白公主,斗母元君,刘公主共12尊神像,左右两边分别供奉观世音菩萨,蒋妙惠,李总管,萨总管,以及另外三尊三田都元帅,合计16尊神像。
最新近况
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内景由于坛内诸神佛威灵显赫,救苦救难,普度众生,为周边百姓及信众消灾造福,治病救人,升学添丁,施济于世等颇多功德之事,所以坛内牌匾不断,感恩戴德之心尽显旗帜,王立森于戊寅年赠匾牌“护国佑民”,蔡金发于庚辰年腊月赠旗帜“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有求必应”,周勋何于庚辰年赠旗帜“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 有求必应”,林正丁于壬午年春日赠旗帜“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 有求必应”,黄灵玥于壬午年赠旗帜“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有求必应”,林达于丁亥年仲夏赠旗帜“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 有求必应”,李春于丁亥年夏月赠旗帜“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有求必应”,李美英于丁亥年仲夏赠旗帜“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有求必应”,林达于丁亥年夏月赠旗帜“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 有求必应”,王代发于戊子年赠旗帜“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 有求必应”,陈丽玉于戊子年赠旗帜“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有求必应”,施吴森于戊子年梅月赠旗帜“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 威灵显应”,郑宜光于庚寅年赠旗帜“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 有求必应”,陈秋芳于庚寅年赠旗帜“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有求必应”,陈淑于庚寅年赠旗帜“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 有求必应”,林咏于庚寅年赠旗帜“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 有求必应”,林碗琛于辛卯年秋月赠旗帜“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有求必应”,郭叙淇于壬辰年赠旗帜“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 有求必应”,李津于癸巳年赠旗帜“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 威灵显应”,谢爱贞于癸巳年赠旗帜“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神通有灵 有求必应”,另有两幅匾牌因仅标姓名未注明时间,乃王钟德赠匾牌题“九天风火院万天堂 威灵显应 神力助康复”,以及现存王钟德辛酉年1981年赠“寿”字上书四字“有求必应”一牌匾。
诸神历史
三田都元帅相关历史三十三天九天风火院三田都元帅又称戏神,亦称田元帅田公元帅田府元帅、相公爷、狮爷公,据《中国戏曲志·福建卷》载:闽剧、莆仙戏梨园戏四平戏闽西汉剧潮剧等均以雷海青为戏神。清人汪鹏对雷海青做了相应的考证,认为:“习梨园者,共构相公庙,自闽人始”
第一种说法
三田都元帅相公爷的传说由来已久。据《三教搜神大全》一说相公爷为浙江苏氏,嬉于郊野时,有感二十八星宿之一的翼星宿,入怀投胎,因未婚有孕,,其外祖父认为有辱门楣,将其弃置田野;,幸赖螃蟹儒洙喂养,得以不死,一般金尊在嘴角或额头绘有螃蟹,后有田农拾回养大,而以田为姓,都为名;又说相公爷遭遗弃后,被当时雷姓戏班收养,取名雷海清。田元帅天赋异禀,尤擅音乐、武术,其武术承袭少林实眷一拳一派。据传唐明皇时期,相公爷常奉召入宫为皇上、娘娘舞蹈。一次皇宫失火,众人惊慌失措,惟相公急令御林军灭火,又降神风,压下烈火,因此被唐明皇封为“都元帅”。故相公爷神位正中大书“九天风火院”。
第二种说法
广泛认为:“田都元帅”为主音乐之神翼宿星君的隐晦称法,“田”来自“翼”字中间。雷海青忠心耿耿,精明能干,被玄宗任命为宫廷歌舞的伶官和梨园戏剧的教官。他不但教会江梅妃和众乐工演奏自己所谱写的乐曲《引梅敬酒歌》,会跳家乡舞蹈《白玉惊鸿舞》、《八仙过海祝寿舞》,又把各地流传的十音、八乐大鼓吹和俚歌、山里诗等民间音乐、曲艺节目引进了宫廷,深得唐明皇的赞赏和宫娥妃嫔的欢迎。他还勤学苦练,成了琵琶高手,同时培养出不少乐师和梨园子弟,徒弟遍及八闽大地,成为一代戏剧大师。唐玄宗天宝年间,为玄宗召为内廷乐工,曾谱〈霓裳羽衣〉一曲,有名于时。封御前都卫,领梨园子弟事。
第三种说法
说他本姓雷,是当年名鼓师雷海青的兄弟雷万春。后为张巡许远部将守睢阳时尽节。闽南一带则多认为是雷海青,而且出身是个畲族少年。由于姓雷,民俗便把他神化为“玉封九天风火院都元帅”。“九天风火院”是雷神的宅府,这是从雷海青的姓生发而来。
另外,由于海青的“海”与“蟹”谐音,因而也传说戏神是蟹相,睡必流涎。潮州市田元帅的塑像头部左右各有一巴掌,嘴角还有涎迹。又有一说田元帅是青蛙神,他原为乐师,最后一次谱曲成后便化作青蛙而隐。这又是从海青的“青”字由生。
开元二年(714),唐玄宗置教坊,选乐工,雷海青应选入梨园。时玄宗梦游月宫,得仙乐无人识谱,海青开口说话了,他识得此乃《霓裳羽衣曲》,并按谱演奏了一番。玄宗大喜,赐他御酒三杯,结果海青当场醉倒。故有“十八年后开口笑,醉倒金阶玉女扶”之说。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翌年六月,玄宗奔蜀,安禄山攻陷长安。叛军大掠文武朝臣及妃嫔乐工,雷海青陷于贼。是年八月初,叛贼大宴于洛阳凝碧池,逼所俘梨园弟子100余人歌舞为庆。雷海青以琵琶击贼,不中被捉,当即被斩于戏马殿,以身殉国。相传郭子仪反攻长安叛军时,雷海青显灵助战,天空出现“雷”字旗号,因上半部被云雾所遮,仅见“田”字。郭子仪据此向朝廷请功,雷海青虽屈身乐部,其平日与众不同,是位忠肝义胆之士,死节一事,人人传述,玄宗闻之感叹,唐肃宗加封“田都大元帅”。民间尊其为保国安民的神灵。因他生前原为梨园乐师,死后加封“天下梨园大总管”,故闽南、潮汕各剧种戏班又奉其为戏神,称“相公爷”。安史之乱平定后,玄宗优恤有加,诰封“天下梨园大总管”。
据《明皇杂录补遗》记载:田都元帅雷海青,唐代时著名的宫廷乐师,笙萧鼓笛,一应乐器,样样精通,尤其精于琵琶,他的乐技达到了“鼓一击而桃李甲,笛一弄而响遏流云,韵一唱而红梅破绽,蕤一调而庶明风起”的奇高境界,因而深得唐明皇的赏识。时玄宗幸宠杨贵妃,重用杨国忠高力士等佞臣,朝政日非,安禄山作乱,“渔阳鼙鼓惊天地,惊破霓裳羽衣曲”,叛军大兵长驱直入,围攻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奔往四川避难。为缓阻追兵,雷海青率领一班梨园子弟,在长安城上吹箫弹琴,击鼓演戏。叛军将领一时不知虚实,不敢率军擅入,传令部署原地待命,遣人打探唐军虚实意图,谁知叛军多为胡人,边鄙之地所闻不过时胡笳长号,哪曾听闻过天朝如此美妙之音乐,一个个都听得入了迷,许多人都抛甲弃盔,或而立,或盘坐,或身卧于草地看城墙上所演的戏。雷海青见叛军人人松懈,毫无斗志,即刻传令守军出击。但守军将领担心寡不敌众不敢擅加妄动。雷海青持剑立斩怯战之守将,对众守军说道:“皇帝西巡前,已令我暂代兵马都元帅之职,将守城之重任交付于我。本帅略施小计,已令叛军兵无斗志,将失众心,尔等当速速随本帅迎阵出击,千秋伟业在此一举,若有退缩不进者,依法斩”。众守军早知雷海青时皇上所宠之人,又见他率梨园弟子在城墙上与叛军对峙,对他所言,自然信而不疑,遂紧随其后向叛军发起攻击,时叛军不备,所攻之处,所向披靡。但终因敌众悬殊,数日后长安城破,叛军大掠未出走的文武朝臣及宫嫔乐师,威胁众乐师奏乐庆功。庆功之前,雷海青在化妆之时故意在自己的额头上画了一只大螃蟹,取其意为“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之说,乐奏开始时,雷海青将手中乐器摔在地上,大声痛哭并破口大骂安禄山实乃乱臣贼子,鼓动众人起身反抗,众人皆惊,安禄山也没想到自己从长安掠来这么多旧唐王公大臣,读的是事君爱国圣贤书,皆为唐朝之显贵,拿的是唐朝俸禄,但这些人却个个噤若寒蝉,没有人敢挺身而出与己作对,没想到在隆重的庆功会上,一个举无轻重的梨园伶人既然不畏生死的破口大骂自己,颜面何存。不禁暴跳如雷,便令人将雷海青肢解示众。雷海青以身殉国之后,他宁死不从伪朝的忠义事迹广泛流传,唐玄宗封之为“天下梨园都总管”。雷海青死后,忠魂不冺,玉帝嘉其忠勇义烈,招其至灵霄宝殿,御封为“九天纠察使,提点昭烈侯”,掌管玉府九天风火院。唐玄宗在避难途中,曾三次遭到叛军追击,即将遇难之时,雷海青都显现云端,率领各众天兵天将前来救驾。因为旗帜上有“雷”字被云雾遮掉上半部,只显出下边的“田”字,故号称九天风火院田都元帅。李隆基避难回京后,感念雷海青忠诚,追封他为梨园总管,梨园弟子尊他为会乐天尊、歌舞菩萨、田都元帅,建庙祀奉雷海青忠心不二的精神也感动了上天,玉皇大帝敕封他为风火大元帅,助张天师驱疫鬼、除疫患。因此,田都元帅又从梨园弟子信奉的戏神,演化为驱鬼御寇、保境安民,并能为儿童除病消灾的神祇了。安史之乱平定后,优恤有加,诰封“天下梨园大总管”,赐迁尸骨回乡安葬,筑祠祀之。唐肃宗褒赠“太常寺卿”,宋高宗加封为“大元帅”。传说出生被丢弃田间因毛蟹濡沫喂食而存活,畲族人雷过抱回抚养,取名雷海青,幼时既能精通乐律。田都元帅东岳大帝义子,金鸡玉犬乃田都元帅左右护将。这些记载,与民间版的《长乐县志》祠庙篇、清道光版的《厦门志》卷2祠庙,几无差异。
唐代诗人王维亦有为雷海青赋一首七绝:“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张柽《道教诸神圣纪》曾记载云:田都元帅曾获唐朝肃宗皇帝追封为太常寺卿,宋朝高宗皇帝加封为大元帅;据说,当玄宗皇帝蒙难长安,元帅曾三次显灵救驾,见空中浮现「田都」二字的旗帜,所以后人又冠以「田都」于其上,尊之为「三田都元帅」,奉为音乐界的祖师,福州一带亦有称之为「探花爷」的。清人施鸿保《闽杂记》亦有记载:“兴泉等处,皆有唐乐工雷海青庙,在兴化者,俗称元帅庙。有碑记唐肃宗太常寺卿,宋高宗时加封大元帅。此不见传载,殆里俗附会之说。在泉州者,俗称相公庙,凡婴孩疮疖辄祷之,上元前后,香火尤盛。”
第四种说法
则有田都元帅也有谓「宋江爷」者:田公元帅也是民俗艺阵宋江阵的祖师爷,所以又被称为“宋江爷”;田府元帅,姓田名都,字宋江,唐朝玄宗时代,生于广东省,他出生时惊动父母,以为妖魅鬼怪之凶物,就将他舍弃田中,偶然有一大蟹来,吐其水泡,为他养饲,不久之间就被乡民发现,即将他拾回抚养,长大天资聪敏,无论是习文或练武,都能胜过诸友,而他之成性,最有兴趣乃是音乐,是个音乐天才能手,由他所作曲非常普遍,斯时玄宗帝甚好音乐,闻田都是个音乐才子,即将他聘来朝廷任官,深受玄宗皇帝所爱,他在朝为官时,忠心耿耿,至于他死后玄宗帝时时怀念,有一次玄宗皇帝御驾亲征,在西蜀蒙难之时,正是生命危急之间,他显化前来救驾,忽然见空中白云写二字「田都」,玄宗始知是自己所怀念的人,所以玄帝即敕封他为田都元帅,并兴建庙宇祀奉,其香火传流至今。
第五种说法
据布袋戏历史考,布袋戏与傀儡戏,皮影戏都有一相同的祖师爷,名叫:「田都元帅」,每年农历六月十一日是他的圣诞日。又叫老郎神,相公爷。造型是一童子形相,秃头笑脸。出身与来源,民间有很多种传说,但都言自唐代,由於汉代以前,早已流行傀儡戏,布袋戏,皮影戏,所以以唐代的说法,势难成立。相传在战国时代,燕军攻打齐国,连破七十二座城池,只剩即墨莒城,莒城守将田单火牛阵惊走燕兵。即墨城守将由田都元帅坚守,当时燕兵将城团团围住,眼看城池即将不保,突然天色大变,昏天暗地,雷雨交加,数日不息。田都灵机一动,心生一计,利用活动稻草人,身穿盔甲,站在城墙上,燕兵观看城上兵马森森,蜂矢飞射,不能伤害,惊讶失色,以为天兵神将,乃急急退走,古老的傀儡与中元节大士爷、庆典开路神,都是它的原始遗制。
在日本,田都元帅更是被《冲绳武备志》奉为武神,尊为日本刚柔流武神。
禁食毛蟹,广泛流传,因田都元帅襁褓时,与母亲失散在田边,吃毛蟹吐的唾沫为生。故其神像的脸上,常绘有一只毛蟹。而信奉他的剧团人员,也往往不吃毛蟹,以报毛蟹之恩。另一说,田都元帅脸上所绘的蟹,是因为田都元帅生前,在皇宫御宴时,不胜酒力醉倒,于是在妃嫔戏弄之下,脸上被毛笔画上一只蟹。
都元帅宝诰 志心皈命礼
乐延三部 乔挺十莲 点音律而红梅破绽 演法曲而彩凤翺翔 寓三昧於游戏 摄伏魔精 回七皈以疗屙 祛除灾役 玉律金科司法录两仪八卦布令旗 奉使巡行 玉皇殿前膺宠命 秉权赏罚 紫霞宫裏赞立功 贯正气于云霄 回元精於翼宿 佛号歌舞菩萨 道称会乐天尊 掌管百万儿郎 斗中和合圣众 大悲大愿化俊化英 九天纠察使 提点昭烈侯 风火院三田都元帅
节日礼俗
郑元君正月十四日,蒋妙惠正月廿二日,林总管二月十八日。裴真人三月初十日,赵天君三月廿三日,吕宗师四月十四日,朱公主四月廿四日,李总管五月初三日,卢代尊五月廿一日,李真君五月廿五日,萨总管六月十一日,张大师六月十七日,老佛七月廿五日,田师帅八月廿三日,白公主六月十六日,照天君七月十九日,刘公主九月初九日,曾仙师九月初九日,斗母九月初九日,每逢诸神圣诞皆烧香点烛,放炮烧箔,拜神祈福,此外每逢九月初九,便会请神看戏,梨园戏班都奉祀戏神田都元帅神位,红纸中书“玉音大王九天风火院田都元帅府”,旁书“大舍、二舍、吹萧童子,引调判官,来富舍人,武灿将军”。在演出前要在化妆的戏房里举行“献棚”仪式,在相公爷神龛前放一副“捋版”,以及酒瓶、酒杯、纸帛、炷香,由末角主持,先落锣三下,捋版合拍三下,斟上三杯酒,上香,用“蓝青官话”请神,奠酒,烧纸帛,把纸灰渗入酒中,用无名指蘸酒在捋版上画写“十八”,并点三点,燃后合版,把酒捧给全体人员点酒,喝采,唱由“唠哩连”三个音组成的“懒怛”曲,以上程序完毕方才开演。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11 20:04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