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学科分类的国家推荐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简称《学科分类与代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学科分类的国家推荐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规定了学科分类原则、学科分类依据、编码方法,以及学科的分类体系和代码,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而非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本标准的分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现行版本GB/T 13745-2009,在2009年05月06日发布,于2009年11月01日实施。第一号修改单于2011年12月29日批准,自2012年03月01日起实施;第二号修改单于2016年07月25日批准,自2016年07月30日起实施。
定义与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国家标准最早于1993年7月实施GB/T13745-1992(废止),2009年进行了修订GB/T 13745-2009(现行),2011年和2016年先后发布了两项修改单。《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和目标等5方面进行划分,共设5个门类【门类不在标准中出现,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学科门类”不同】、62个一级学科【不同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一级学科”】。该标准是一项基础国家标准,在科技、教育、图书文献管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科分类与代码》不同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前者(科研课题)学科分类共设5个门类,后者(高等教育)学科目录共分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这三级。
术语
学科(discipline):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学科群(discipline group):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每个学科群包含了若干个分支学科。(术语和定义仅适用于本标准,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有区别)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CNIS)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3)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小林、邢立强、江洲、孙广芝、刘学英、刘植婷、史立武。
本标准ICS 分类:35_信息技术、办公机械
本标准总页数: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 在线预览版:103+2=105页(更新到2016年7月“第二号修改单”)。也有106页版(万方数据-标准);还有108页版(中国知网-标准) 。
作用与意义
引言
人类的活动产生经验,经验的积累和消化形成认识,认识通过思考、归纳、理解、抽象而上升成为知识,知识在经过运用并得到验证后进一步发展到科学层面上形成知识体系,处于不断发展和演进的知识体系根据某些共性特征进行划分而成学科。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这里“相对”、“独立”和“知识体系”三个概念是本标准定义学科的基础。“相对”强调了学科分类具有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独立”则使某个具体学科不可被其他学科所替代,“知识体系”使“学科”区别于具体的“业务体系”或“产品”。本标准中出现了一些学科与专业、行业、产品名称相同的情况,是出于使学科名称简明的目的,其内在涵义是不同的。
由于不同的应用目的,会产生不同的学科分类体系。本标准建立的学科分类体系是直接为科技政策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的,因此主要收录已经形成的学科,而对于成熟度不够、或者尚在酝酿发展有可能形成学科的雏形则暂不收录,待经过时间考验后下一次修订本标准时再酌情收录。
范围
《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适用于基于学科的信息分类、共享与交换,亦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部门应用。本标准的分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本标准的分类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
原则与依据
学科分类原则
根据学科所具备的客观的、本质的属性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划分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并列次序,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
对学科进行分类和编码,应以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应用需求为基本目标,列入到分类体系内的学科覆盖领域应全面、适中。
3 简明性原则
对学科层次的划分和组合,力求简单明了。
4 兼容性原则
考虑国内传统分类体系的继承性和实际使用的延续性,并注意提高国际可比性
5 扩延性原则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高度动态性的特征,应为萌芽中的新兴学科留有余地,以便在分类体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得到扩充和延续。
6 唯一性原则
在学科分类体系中,一个学科只能用一个名称、一个代码。某学科被调整变更后,其原有的分类代码撤销,不得再赋予其他学科使用。
学科分类依据
本标准主要依据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的本质属性或特征,学科的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学科研究的目的与目标等五方面进行划分。
代码与编码
学科分类代码体系的说明
1 本标准所列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开展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
2 本标准仅将学科分类定义到一、二、三级,共设62个一级学科或学科群、676个二级学科或学科群、2382个三级学科。一级学科之上可归属到科技统计使用的门类,门类不在标准中出现。门类排列顺序是:A 自然科学,代码为110~190;B 农业科学,代码为210~240;C 医药科学,代码为310~360;D工程与技术科学,代码为410~630;E人文与社会科学,代码为710~910。
3 本标准中学科排列次序和级别与学科重要程度无关。
4 本标准纳入了成长中的新兴学科,萌芽中的新兴学科暂不纳入。
5 在本分类体系,尤其在工程与技术科学分类体系中,出现的学科与专业、行业、产品名称相同,但其涵义不同。
6 分类体系中的名称,原则上用学科名称,考虑实际应用及学科分类层次的需要,有少量“学科群”名称出现。
7 一级学科根据情况,分别选用“××学”、“××科学”、“××科学技术”、“××工程”、“××工程技术科学”五种名称。
8 交叉或具有多重归属的学科,可在多处列类,只在一处赋予代码,其他相关位置不给代码,而在说明栏注“见×××××××(代码)”或“参见×××××××(代码)”。
9 一级学科下的分支学科,根据确定学科位置的不同特征进行划分,原则上取一个特征,考虑学科特点及使用需要,对有些学科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特征划分。
10 本分类体系的学科遵循从理论到应用,从一般到个别,从抽象到具体,从通用到专用,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宏观到微观的排列顺序。
11 标准中出现的学科分类层次和数量分布不均衡现象是各学科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实际所决定的。
12 本标准对某些横断学科综合学科及某些特殊学科的处理方法
12.1 分类表中的“信息科学”是指小概念,不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技术部分,其性质与数学类似,排列在数学之后,考虑其发展前景,设为一级学科。“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都以“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为基础理论,很难分开,故暂列在一类。
12.2 考虑到工程与技术科学门类与自然科学及生产应用的映射关系,在该门类中设立“信息与系统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自然科学相关工程与技术”、“产品应用相关工程与技术”等三个一级学科群,以归入基于自然科学或生产应用而派生出的各类工程技术学科或学科群,但早已形成的传统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如化学工程矿山工程技术、测绘科学技术等)则不在此列。
12.3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安全科学技术”、“管理学”三个一级学科(群)属综合学科,本学科列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
12.4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将“地理学”列入“地球科学”下二级学科,“人文地理学”列入“地球科学”,属特例。
编码方法
1 本标准的学科分类划分为一、二、三级学科三个层次,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一级学科用三位数字表示,二、三级学科分别用两位数字表示,代码结构见图1。
2 二、三级学科设“群体学科”,用数字“99”表示。
3 标准中所有代码,仅表示该学科在本分类体系中的级别和位置,不表示其他含义
设置与调整
初代 1992版_废止
第一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1992是由国家技术监局1992年11月01日批准,1993年07月01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仅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而非学科教育),分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
ICS分类: <信息技术、办公机械设备>35.040字符集信息编码
修订 2009版_现行
2005年12月30日,由主管部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计划号20062145-T-424修订《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国标准分类号A24,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周期36个月,用于全部代替初代标准GB/T 13745-1992。主要起草单位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 ;归口单位、执行单位: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09年05年0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国家推荐标准,于2009年11月01日实施。新版《学科分类与代码》 由TC353(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 ,主管部门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ICS分类: <信息技术、办公机械设备>35.040字符集和信息编码
近期调整与设置
2011年12月2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GB/T 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第1号修改单,自2012年3月1日起实施,现予以公布。
1、删除“630管理学”下的三级学科“6305520 人才学”;在“630管理学”下新增三级学科“6305521 人才开发与管理”。修改前内容见表1,修改后内容见表2。 表1 代码 学科名称 说明 63055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6305510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6305520 人才学 6305599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其他学科 表2 代码 学科名称 说明 63055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6305510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6305521 人才开发与管理 6305599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其他学科 2、在“840社会学”下新增二级学科“人才学”,并设立“人才学理论”等三级学科。具体内容见表3。 表3 代码 学科名称 说明 84072 人才学 8407210 人才学理论 包括人才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人才学研究方法等 8407215 人才史 包括人才思想史、人才制度史、人才学史等 8407220 人才统计学 8407225 人才经济学 包括人才市场学等 8407230 人才社会学 8407235 人才地理学 包括区域人才学、人才生态学等 8407240 人才心理学 8407245 人才教育学 8407250 人才管理学 “人才开发与管理”见6305521 8407255 人才战略学 8407260 专门人才学 包括女性人才学军事人才学科技人才学等 8407299 人才学其他学科。
2014年12月23日,由主管部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计划号20142089-T-469修订《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国标准分类号A24,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周期24个月,终止于 2017年12月18日。已终止。
2016年7月2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GB/T 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第2号修改单,自2016年7月30日起实施,现予以发布。
一、在“320临床医学”下增设二级学科32032“输血医学”。
二、在32032“输血医学”下设立三级学科“基础输血学、献血服务学、输血技术学、临床输血学、输血管理学和输血医学其他学科”(具体见下表)。
2017年国家质检总局将加强研究,提出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的修订计划,加快标准的修订速度,完善标准的技术内容,大力加强国家标准的宣贯实施,使之切实满足各行业和领域的实际应用需要。
参考资料
学科分类与代码 标准检索.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13:34
目录
概述
定义与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