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意大利帕格尼尼创作的小提琴随想曲
帕格尼尼的这24首小提琴随想曲,可以说是他小提琴演奏艺术的代表作品。尤其是其第十三随想曲(魔鬼的笑声),第二十四随想曲(主题与变奏),最有代表性
音乐介绍
主题简洁而明朗,奏出活泼而轻快的曲调。接下来的八段变奏,以多种变化的形式,如跳跃的琶音、有力的和弦、复杂的音程、连续的仿音阶与半音阶等,有机地结合小提琴多种高难度技巧,如迅疾的右手拉奏配合左手快速拨弦,畅快而富有弹性的自然泛音人工泛音,超八度的音程以及高把位的快速演奏,等等。
其他版本
阿卡多DG版、帕尔曼EMI版、黎奇Decca版等等。帕尔曼演奏此曲的版本,被收入“唱片艺术”300名片之中。就算是再挑剔的耳朵,也不会对俄罗斯小提琴新秀伊利亚·卡勒的这张CD失望。曾获得帕格尼尼、柴可夫斯基赫尔辛基三项金牌奖的他,精湛的演奏技术无懈可击,更重要的是以超绝技巧为基础所展现浴火凤凰般的弓法,热切地拉出沉郁而炽烈的气氛。尤以著名的第9号E大调序奏中多变的音色、气势磅礴的强大张力为同曲目之最!
作曲家
伟大的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史上最杰出的演奏家之一。1782年10月27日生于热那亚,1840年5月27日卒于法国尼斯
帕格尼尼的父亲是港口装卸工和海运记帐员,音乐爱好者,立志把儿子培养成音乐家。他5岁时父亲教他曼多林,两年后改教他小提琴,要求十分严格。不久送他到当地剧院乐队的小提琴手A.切尔韦托门下学习。由于他还表现出作曲才能,父亲又让他从F.涅科(歌剧作曲家)学习和声。涅科介绍他跟热那亚首屈一指的小提琴家G.科斯塔学习小提琴。他12岁时首次公开演出,演奏了自己根据法国革命歌曲的旋律写的《卡马尼奥拉变奏曲》。这时波兰小提琴家A.杜兰诺夫斯基访问热那亚,他的精湛的演奏技艺启发了帕格尼尼向技巧和效果方面发展。由于他的琴艺进展神速,教师们都认为他应该到帕尔马乐队指挥、著名小提琴家A.罗拉学习。罗拉听了帕格尼尼视奏自己刚写成的一首协奏曲以后,认为他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技艺已经十分精湛,应该进一步学习作曲。帕格尼尼先从G.吉雷蒂学对位(作有24首赋格曲),后从F.帕埃尔学习作曲。他于1796年回热那亚,发现了几乎被人遗忘的P.A.洛卡泰利的《小提琴艺术》一书,其中的24首随想曲在创作思想和技巧上给他以启迪,使他后来也写了《24首随想曲》(约1805),其中的第1首引用了洛卡泰利的第7首随想曲,以表示对先辈的敬意。他18岁那年,脱离了父亲的监护,到卢卡演奏会,后任国家乐队指挥,并从事教学和作曲(作有12首小提琴和吉他的奏鸣曲)。1805年任拿破仑的妹妹埃莉莎·巴乔基公爵夫人的宫廷乐师。在一次宫廷音乐会上,他只用两根弦即兴演奏《爱的情景》:E弦代表女性,G弦代表男性。后受命为庆贺拿破仑生日创作了只用1根弦的《拿破仑奏鸣曲》。从这时起他坚持练习,最后终于完全掌握了 1根弦的演奏技术。1809年帕格尼尼离开卢卡,开始“自由艺术家”旅行演出生涯。他在米兰与法国小提琴家C.P.拉丰比赛获胜,这是浪漫主义学派与古典主义学派斗争的表现。从1828~1834年,先后在奥地利捷克、波兰、德国、 法国、英国等国演出,受到热烈欢迎,当时进步的艺术家R.舒曼、H.海涅、F.李斯特等都给予他很高评价。他在这一期间连续患病,身体愈来愈虚弱,于1834 年回到意大利,定居帕尔马。1837年他再次去巴黎,1840年因患喉癌逝世。帕格尼尼拥护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同情烧炭党,反对教权派,生前受到罗马教廷的监视、迫害,死后他的遗体竟不许运回祖国安葬,5年后才被批准葬于他的别墅,1876年移葬于帕尔马墓地。 帕格尼尼的小提琴艺术是在19世纪10~30年代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他的浪漫主义音乐在许多方面同当时法国音乐界的H.柏辽兹、绘画界的E.德拉克罗瓦、文学界的V.雨果相似。他的演奏热情奔放而富于诗意,充满幻想,气势非凡。他加强了小提琴的艺术感染力,丰富了乐器的色彩,大胆采用新演奏法:扩大利用小提琴的音区、广泛运用伸指奏法、左手拨弦(从吉他奏法移植来)、人工泛音(尤其是双音泛音)、抛弓(一弓奏出几个跳音)、多样化的双音及和弦。他在 1根弦上演奏4个八度的琶音时能像闪电般从第1把位移到最高把位;他有时为收到特殊色彩效果而用变格调弦(把弦定高半音或把G弦调高小三度)。他的演奏音响力度微妙多变,最弱音如絮絮低语。他不仅是演奏技巧的奇才,演奏的表现力也是感人至深的,舒伯特、F.维克等人都称赞过他演奏的柔板。他奠定了现代小提琴演奏法的基础。当时以贝里奥和H.维厄唐为代表的法国和比利时小提琴学派首先吸收了帕格尼尼的技法。在帕格尼尼的随想曲等作品发表后,德国小提琴学派已无法抵制他的影响,他的技术成为欧洲小提琴艺术新水平的标志。
24首随想曲
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显示了作者艰深的演奏技巧,但是并没有包括他所掌握的全部技巧,其中就没有人工泛音,而左手拨弦只出现在第24首内。他写的曲调优美如歌,转调大胆,有些乐曲,如随想曲第21首采用了新的曲调发展原则,预示了李斯特、R.瓦格纳的写法。他写的小提琴协奏曲形式雄伟,曲调丰富,配器色彩鲜明,追求戏剧性对比和歌剧的气势、色彩缤纷的效果。据说他共写了10首,但至今只发现 6首(分别写于1817、1826、1826、1830、1830、1815年,第6首实为他最早的协奏曲,但于1973年才“发掘”出来)。此外,帕格尼尼还为小提琴创作过一系列奏鸣曲、变奏曲、舞曲以及若干室内乐作品。帕格尼尼对19世纪30年代器乐艺术的转变有巨大影响。李斯特听了他的演奏后震动很大,闭门索居,进一步完善他那已经惊人的钢琴技术,而成为“钢琴界的帕格尼尼”;F.F.肖邦学习他的《24首随想曲》,把技巧性与音乐构思相结合,写出钢琴练习曲作品第10和第25号。李斯特、R.舒曼、J.勃拉姆斯、С.В.拉赫玛尼诺夫等人曾采用他的主题或将他的作品改编成钢琴曲管弦乐曲
其他
帕格尼尼是世界公认的最富有小提琴炫技技巧和传奇色彩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他对19世纪的音乐风格有着巨大的影响。他革新和创作了小提琴的许多高难度演奏技巧,并扩大了它的表现力。帕格尼尼之后,任何流派的小提琴家,都从他的演奏及作品中吸取营养,以提高和完善他们的演奏艺术。他的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他的时代小提琴演奏技术的高峰。 帕格尼尼在十九世纪初期所创作的《24首随想曲》是最能代表他艺术成就的作品。这部作品是新型的演奏学派挑战陈旧的学院传统的胜利,也为日后的器乐音乐和演奏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方向奠定了基础。 本文就以《24首随想曲》为研究对象,从创作、演奏两方面切入,全面分析这部作品的艺术风格。艺术创作从根本上说是时代精神的产物,而每个时代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由此出发,将帕格尼尼这部作品还原到他所处的特定时代当中,考虑到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文艺思潮等诸多社会因素对其艺术风格产生的影响,全面分析这部作品的创作特点与演奏风格。 全文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24首随想曲》的创作特点。介绍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的创作背景及其创作中旋律的独特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第二部分:《24首随想曲》的演奏风格。全面分析帕格尼尼演奏风格的独特之处,包括演奏风格的成因、左右手技巧及其演奏的影响。
24首协奏曲曲目表
帕格尼尼的这24首小提琴随想曲:
1 e小调随想曲:行板
2 b小调随想曲:中庸
3 e小调随想曲:急板
4 c小调随想曲
5 a小调随想曲:激动地
6 g小调随想曲:柔板
7 a小调随想曲
8 bE大调随想曲:庄严地
9 E大调随想曲:小快板
10 g小调随想曲:优雅地
11 C大调随想曲:行板,急板
12 bA大调随想曲:小快板
13 bB大调随想曲:小快板
14 bE大调随想曲:中速
15 e小调随想曲
16 g小调随想曲:急板
17 bE大调随想曲:延续的行板
18 C大调随想曲:库朗特舞曲:小行板
19 bE大调随想曲:缓慢的小快板
20 D大调随想曲:小快板
21 A大调随想曲:激情地急板
22 F大调随想曲:庄严的
23 bE大调随想曲
24 a小调随想曲:急板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4 10:18
目录
概述
音乐介绍
其他版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