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佛冠
五智冠
五佛冠(wǔ fó guàn)是佛教住持、方丈修法时,戴着的象征五智如来的宝冠。
宝冠介绍
五佛冠是佛教密宗上师、住持、方丈修法时,戴着的象征五智如来的宝冠,汉传密宗佛教叫“汉密”或“唐密”藏传密宗佛教叫“藏密”。
五佛冠又作五智冠、五智宝冠、五宝天冠、灌顶宝冠、宝冠。大日如来金刚萨埵虚空藏菩萨、诸佛顶尊等所戴之宝冠,皆为五佛冠。宝冠中央有五化佛,用以表示五智圆满之德。修法中,弟子入曼荼罗道场受灌顶时,阿阇梨为其结诵五佛灌顶印言,印行者之顶上、额、顶右、顶后、顶左、灌五智之瓶水,令戴五佛宝冠。既已受五佛灌顶,即表自成大日如来之意。又五佛之配列有二,一以大日位于中央,其四方安置四佛,一则横列五佛。
修法中,弟子入曼荼罗(曼荼罗,意思是按佛教密宗仪规进行某种祭供活动的道场。“曼荼罗”建筑中的每一细部都寓有一定的密宗含义。底部多为车轮形,象征圆满之意。)道场受灌顶时,由大德上师为其结诵五佛灌顶印言,印行者之顶上、额、顶右、顶后、顶左,灌五智之瓶水,令戴五佛宝冠。既已受五佛灌顶,即表自成大日如来之意。普通五佛冠五方佛的位置,中央毗卢遮那佛是佛部,东方佛是金刚部,南方佛是宝部,西方佛是莲花部,北方佛是羯摩部。至于比较特别的五佛冠,如果要修佛部为本尊,则中央为毗卢遮那佛,其余各佛之位置仍如普通五佛冠相同;如果要修金刚部为本尊,则中央为东方佛,东方佛之位置改为毗庐遮那佛,其余各佛的位置仍然不动;如果修莲花部为本尊,则中央为无量光佛,西方无量光佛位置改为毗卢遮那佛,其余各佛之位置仍不动,余照类推。还有一种方式是五佛横列。
五佛是佛教密宗最高级别的五尊神祗,分别是:中央毗卢遮那佛即释迦牟尼法身大日如来佛祖,两旁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
供奉五佛的佛教寺庙都是官寺,官寺最早出现在南北朝一直延续到到唐朝武宗皇帝会昌五年(845年)。唐朝会昌以前每个县都有一座到两座官寺(和尚寺和尼姑寺),会昌年间中国佛教达到最鼎盛时期,全国寺院多达五千多座,僧侣七十多万,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和财产,僧侣并可免除兵役和劳役,严重影响唐朝经济,会昌五年武宗皇帝下旨拆毁全国所有佛像,寺院改成驿馆和酒楼,僧侣充当劳役,史称“会昌法难”或称“武宗毁佛”
官寺奉祀的五方五佛是佛教最高级别的五尊神祗 ,武宗毁佛后第二年就病死,宣宗登基后又提倡复兴佛教,但因政治和经济原因奉祀五方佛的官寺没有得到朝廷的复兴,民间复兴的佛教寺院都是奉祀“西天三佛”或“一佛二尊者”也称“一佛两菩萨”的民寺,后来僧侣就把代表至高无上的“五方五佛”雕刻在帽子上,俗称“五佛冠”,民间雅称“唐僧帽”,并只有方丈、主持或得道高僧才能佩戴。
制作材料
五佛冠一般用皮、纸、木,或者镂空的铜皮银皮等制作,分为五叶连缀在一起,每叶上装饰五方佛,梵文字母或者法轮金刚杵、莲花、宝剑、火焰等图案。五每一叶冠中间,一般都有一个莲瓣形的佛龛,佛龛中间各有一个代表五佛之一的梵文字母或图案,上下镶嵌珍珠、珊瑚、绿松石蓝宝石等物,下缀长缨。
五佛冠又见于地藏王菩萨、唐玄奘等塑像头部。历代比丘也戴此冠,方法是先戴毗卢帽,再加戴五佛冠。老版《西游记》中唐僧的帽饰就是五佛冠加毗卢帽。凡有隆重法会仪轨(如放瑜伽焰口)其中央的主座和尚必戴此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5 16:13
目录
概述
宝冠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