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贝尔
美国发明家、企业家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年3月3日-1922年8月2日),出生于英国爱丁堡市,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是著名的苏格兰裔美国发明家、企业家。
人物生平
1847年3月3日,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并在那里接受初等教育
1870年贝尔移民到加拿大,一年后到美国。1882年他加入美国国籍
贝尔本人是一个声学生理学家和聋哑人语的教师。在他之前,德国人菲利普·雷斯曾发明过一台电话机,但其传声效果极坏,实际上无法被使用。1876年3月10日贝尔与他的同事试验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电话机。
此外贝尔还发明了一台测量听力的仪器,一台可用来发现人体内金属的仪器以及其它一些发明创造
贝尔拥有电话的发明专利,但是有人也指出,从意大利移民到美国的安东尼奥·梅乌奇(Antonio Meucci)才是电话的发明者。美国国会2002年6月15日269号决议确认安东尼奥·梅乌奇为电话的发明人。
除了发明电话,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还发明了载人的巨型风筝,为加拿大海军发明了用于在二战时与德国U-Boat抗衡的水翼船,改良了留声机gramophone)。
贝尔也是和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交往历史最为长久、感情最好的朋友。
1922年8月2日,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逝世于加拿大巴德克。
人物年表
1847年3月3日,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在英国苏格兰爱丁堡出生。
1858年10月,贝尔进了爱丁堡皇家高等学校。
1863年8月,16岁的贝尔开始在苏格兰埃尔金的韦斯顿寄宿学校教书。
1866年9月,贝尔19岁时在巴斯担任萨默塞特郡学院的教师。
1867年7月,贝尔搬至伦敦,与父母住在一起。老贝尔关于可见语言的著作出版面世。
1868年5月,贝尔在伦敦的一所私立学校任职。
1868年8月,贝尔去美国宣传他的可见语言。
1868年10月,贝尔开始在伦敦大学学院学习。
1870年5月18日,贝尔的哥哥梅尔维尔去世,时年23岁。
1870年7月21日,贝尔与父母一起前往加拿大
1871年4月5日,贝尔开始在波士顿聋哑人学校供职。
1872年4月8日,贝尔与加德纳·格林·哈伯德第一次会面。
1873年,贝尔26岁时任命为波士顿大学演说术教授。梅布尔作为贝尔的私人学生开始接受他的授课。贝尔开始谐波电报的实验。
1874年,伊莱沙·格雷开始研究谐波电报。
1875年1月,在加德纳·格林·哈伯德和托马斯·桑德斯的资助下,贝尔雇佣托马斯·沃森作他的助手。
1875年2月,贝尔提出谐波电报专利申请,并与哈伯德和桑德斯签订了合作协议。
1875年6月2日,贝尔的仪器中那根“卡住的簧片”导致他对电话的研究。
1876年2月,贝尔呈交电话专利申请,该申请于3月3日批准。
1876年3月10日,贝尔发出世界上第一条电话信息
1876年6月25日,贝尔在费城的世纪博览会上演示他的电话。
1877年2月12日,贝尔在塞勒姆作的演讲吸引了新闻界的注意。
1877年7月9日,贝尔电话公司(现AT&T)成立。
1877年7月11日,贝尔与梅布尔·哈伯德喜结良缘。
1878年5月8日,贝尔与梅布尔的第一个女儿出世,取名埃尔西。
1879年,贝尔退出贝尔电话公司,在苏格兰的格里诺克建立了一所聋人学校。
1880年2月15日,贝尔与梅布尔的第二个女儿玛丽安出世。
1880年9月,法国因贝尔在电学上的科学成就授予伏特奖和法国荣誉勋位勋章。他以此奖金在华盛顿建立了伏特实验室。
1881年8月15日,贝尔和梅布尔的儿子爱德华降临人世,但很快夭折。
1883年,贝尔在华盛顿开设他自己的聋人学校。
1883年11月17日,贝尔夫妇的儿子罗伯特出世,但也夭折了。
1885年11月,华盛顿聋人学校由于师资问题被迫关闭。
1922年8月2日,贝尔在加拿大巴德克逝世。
主要成就
贝尔的主要成就是发明了电话;
此外,他还制造了助听器;改进了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他对聋哑语的发明贡献甚大;他写的文章和小册子超过100篇。1881年,他为了发现美国总统詹姆士·加菲尔德体内的子弹设计了一个检验金属的装置,成为X光机的前身。他还创立了英国聋哑教育促进协会。
人物轶事
总论
电报的发明,把人们想要传递的信息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传向远方。这是人类信息史上划时代的创举。但久而久之,人们又有点不满足了。因为发一份电报,需要先拟好电报稿,然后再译成电码,交报务员发送出去;对方报务员收到报文后,得先把电码译成文字,然后投送给收报人。这不仅手续繁多,而且不能及时地进行双向信息交流;要得到对方的回电,还需要等较长的时间。
人们对电报的不满,促使科学家们开始新的探索。
最早提出远距离传送话筒接力传送信息的建议。虽然这种方法不太切合实际,但休斯为这种通话方式所取的名字——“电话”,却一直沿用。
19世纪30年代之后,人们开始探索用电磁现象来传送音乐和话音的方法,其中最有成就的要算是贝尔和格雷了。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1847年生于英国苏格兰,他的祖父亲毕生都从事聋哑人的教育事业,由于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就对声学和语言学有浓厚的兴趣。开始,他的兴趣是在研究电报上。有一次,当他在做电报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块铁片在磁铁前振动会发出微弱声音的现象,而且他还发现这种声音能通过导线传向远方。这给贝尔以很大的启发。他想,如果对着铁片讲话,不也可以引起铁片的振动吗?这就是贝尔关于电话的最初构想。
贝尔发明电话的努力得到了当时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的鼓励。亨利对他说:“你有一个伟大发明的设想,干吧!”当贝尔说到自己缺乏电学知识时,亨利说:“学吧”。
在亨利的鼓舞下,贝尔开始了实验,一次不小心把瓶内的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痛得喊叫起来:“沃森先生,快来帮我啊!”
想不到,这一句极普通的话,竟成了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音。正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贝尔先生的助手沃森,是第一个从电话里听到电话声音的人。贝尔在得知自己试验的电话已经能够传送声音时,热泪盈眶。当天晚上,他写给母亲的信中预言:“朋友们各自留在家里,不用出门也能互相交谈的日子就要到来了!”
说到电话的发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由于贝尔1876年3月10日所使用的这部电话机送话器,在原理上与另一位电话发明家格雷的发明雷同,因而格雷便向法院提出起诉。一场争夺电话发明权的诉讼案便由此展开,并一直持续了十多年。最后,法院根据贝尔的磁石电话与格雷的液体电话有所不同,而且比格雷早几个小时提交了专利申请等这些因素,作出了大家已经知道结果的判决,电话发明权案至此画上句号。
尽管如此,电话仍然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凝聚着包括贝尔在内的许多电话发明家的智慧和汗水。
他的父亲全神贯注、满怀激情地全神贯注于研究人的声音的发生和作用过程,特别是教耳聋的人如何运用声音。因为那个时候,耳聋的人生活在永恒的孤寂之中。他们不仅听不见,而且也不会说话。毕竟,他们听不见说的话,又怎么能发得出声来呢?也许,老贝尔的这一执着爱好是促使他日后同成为自己妻子的人结婚的原因之一。因为后来生下电话的发明者的那位妇女……是个聋人!
年轻的贝尔。贝尔带着自己父亲的执着爱好长本。1870年,他由于健康不佳从英国移居加拿大。不久之后,他就以成功地教会耳聋者说话而引起波士顿一位富商的注意。这位商人有个耳聋的女儿梅布尔。可否请贝尔先生教梅布尔说话呢?可以。他愿意教。他教了梅布尔。他们相爱了。
是梅布尔鼓舞他进行了所有那些使人精疲力竭的实验,也是梅布尔使他克服了不时产生的沮丧情绪——那种常常困扰着紧张工作去夺取成功的人们的沮丧情绪——使他得以研制出当时很了不起的一种工具。它能把人说的话转变为电脉冲,之后又在金属丝的末端使之还原成人说的话。这样他就打破了又一种孤寂,那种在此之前一直使相距遥远的人无法通话的孤寂。一年之后,1877年,他同梅布尔结为夫妻,他后来成为美国公民。
所以,当法国政府因为他发明了电话而授与他沃尔塔奖金时,他用这笔奖金再加上他通过出售另一项发明所得到的钱,在华盛顿建立起沃尔塔办事处,其目的就是为医治耳聋提供资金。如今这—机构称作“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协会”,它的作用已改为,向全世界的聋人提供如何最有效地对付耳聋的最新资料。
贝尔死于1922年,梅布尔在他去世5个月后也死了,因为她太爱贝尔了。贝尔的名字很可能会像人类记忆历史那样永世长存。毕竟有了这样一件物品,它经常提醒人们,是贝尔使人类大家庭彼此得以保持更密切的联系。
通过电线传送的第一个声音,甚至使它的发明人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都感到惊讶。一天深夜,贝尔正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他向在隔壁房间里的助手偶然传递的一个口信获得了成功。贝尔先生当时无法知道的是,1876年的那个夜晚将标志着通信革命的开始。
发明神童
贝尔的父亲是一位嗓音生理学家,并且是矫正说话、教授聋人的专家。
贝尔的祖父是个慈善家,一直都很同情聋哑的残障者,他常把一些残障的人聚集起来,亲切地教育他们。因此聋子和哑巴,简直视他为救世主一样崇拜着。
在祖父过世后,他的父亲继承遗志,除了教育聋哑人,还研究说话和发音的方法,希望能对这些不幸的人有所帮助。贝尔就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的长大,所以心中一直期望将来对这方面能有所建树。
有一天,父亲以温和的口吻对贝尔说:“孩子,世界上最痛苦的莫过于瞎子、聋子和哑巴。他们和我们一样是人,可是眼睛不能看,耳朵不能听,嘴巴不能说话。漂亮的衣服,美丽的风景,瞎子看不到;美妙的音乐、有趣的笑话,聋子听不见;我们可以谈笑自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他们却被剥夺了这种权利。想起来,我们真是太幸福了。因此除了要感谢上帝以外,同时更要尽一己之力,去帮助他们,安慰他们,使他们尽量也能过着正常的生活。孩子,等你长大以后,一定要救救这些不幸的人!”
贝尔经常听到这样的教诲,所以,他以终生为聋哑者的幸福努力,为最大的职志
贝尔有一颗善良的心,和灵活的头脑,从小他就发挥了高度的爱心和敏锐的脑力。
他家附近有座水磨坊,里头住着一对父子。平常,一些粗重的工作都由年轻人担任。后来年轻人应征入伍当兵,留下老人独自磨粉来维持生活。碰到水少的时候,水车动不了,老人没办法磨粉,就只好饿肚子。贝尔看了,很同情他,就约了一些小朋友去帮忙。
碰到缺水的时候,磨粉的工作实在很不轻松,一定要大家一起用力推,才能推动石磨。刚开始,大家觉得好玩,还肯用力帮忙,后来,厌倦了,便纷纷离去,只剩下贝尔一个人,自然就推不动了。
贝尔回到家里,坐在父亲的书房里苦思:怎样才能轻松地推动石磨呢?经过一个月的研究,他想出了一个好法子。首先,改良臼齿,以减少摩擦力,再利用麦粒的圆形,使双方互相挨着,这样,臼齿的转动就灵活多了。如此,他不仅帮了磨坊主人一个大忙,全村的人也争相仿制,大家都觉得改良过的石磨,真是便利好用。
于是,才15岁的贝尔,成了全村人眼中的“发明神童”了。
学校
公元1873年,在美国波士顿一间名叫“音声生理学校”里,经常聚满了众多的观摩者。
这是一所很不寻常的学校,专门训练那些因耳聋而无法学习发音说话的孩子,如何使用眼睛去学发音。经过训练的孩子,虽然听不到别人的声音,但是却可以依别人的唇形,而练习说出话来。
这种学校,在全美国可能也不只有一所,而且办学成效十分辉煌。人人都说:“只要上那所学校,哑巴也会说话。”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不要说是波士顿市内,甚至连很遥远的地方,都有许多因家中有聋哑儿童的父母亲,前来参观。
贝尔就在这所学校,用“看得见的话”来教导这些孩子们。所谓“看得见的话”,是一种和英文字母类似的符号。
这种符号有30个,分别表示出在发音的时候,嘴唇、舌头的位置和呼吸的方法,以及喉咙、下颚的动作等,如果能巧妙的配合起来,就可以用看的来学正确的发音方法了。
贝尔就是使用这些符号,教聋哑儿童们怎样发音,并且指导他们怎么说得更好。由于他的努力,所以绩效非常好。
而贝尔怎么会来到波士顿的呢?原来,自从他在爱丁堡的高中毕业后,经由祖父和父亲的指导,接受了充分的语言和说话的教育。在他十六岁的时候,便已是说话学校的老师了。
他18岁那年,全家搬到了伦敦,他就在此地开始了聋哑儿童的教育,引起了社会的注目。但是没多久,贝尔和他的哥哥、弟弟,都罹患了肺结核,而他的哥哥和弟弟非常不幸地因此死亡,使得贝尔的父母十分伤心。在医师的建议下,贝尔的父亲便决定找个空气新鲜、气候良好的地方居住。
于是,他们离开英国,来到了大西洋的对岸─加拿大,在安大略州布朗福特买了一块地,就定居在那里。而患了肺结核的贝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后,身体也恢复了健康。
贝尔的父亲早就因研究音学而闻名世界,所以不久加拿大的女王大学特别聘他为讲师。同时在美国方面也有了邀请,而贝尔的父亲见儿子也学有所成,且青出于蓝,所以就特别推荐了儿子。
于是,贝尔就此迁居波士顿,开设了音声生理学校,从事聋哑儿童的教育。他的教学分法果然获得了辉煌的成果,不久就被波士顿大学聘为教授,当时,他才26岁。
贝尔开始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生活。他研究各种教育聋孩子的实验性方法,并用晚上的时间给成年聋人授课。他全身心地从事聋人教育。虽然他仍然借用父亲的可见语言向一些学生授课,偶尔也给其他教师作示范,但他却在研究自己的方法。
“我的感情与同情正一天天地被唤起,”他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看着这些孩子不得不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我真为他们心痛。”
他作出了在当时可谓革命性的创见:他努力地想使他的聋孩子们通过间接的途径理解并融入这个有声世界。他解释振动如何产生声波,声波又如何在有正常听力的人们的耳中产生振动。他让孩子们拿着一只气球,并用嘴唇贴着气球说话,让他们感觉到振动。他通过一根羽毛来展示说话时的呼吸。他把孩子们的手放在自己喉部,让他们感觉到他发出不同声音时声带的振动。
就这样,他们学会分辨许多相似的声音,如“普”和“不”,“斯”和“兹”。他使那些一生中从未听到过声音的孩子们相信,他们也能说话,表达自己的心声。他在那些聋孩子的身上取得的巨大的成功,他这位聋人的教师名声远扬,很快传出了波士顿。
就在这时,贝尔结识了一位富有的律师兼商人加德纳·格林·哈伯德。此人在以后几年中成了他的有力后盾。
加德纳·格林·哈伯德在新兴的铁路建设、水和煤气的供应事业中发了大财。他是个成功的律师、马萨诸塞州的参议员,是北美洲飞速发展时期典型的商界精英。然而他的3个孩子中,只有一个叫梅布尔的女孩活过了婴儿期,而她在5岁时却因患猩红热而失去了听觉。她仅能说的几句话是在蹒跚学步时学会的,甚至连这几句也早已变得支离破碎了。
哈伯德以他巨大的财富和名望为女儿寻求最好的教育。为她雇了家庭教师,把她送入在德国的特殊学校,甚至为她在家附近开办了一所学校。梅布尔聪颖过人,她学业出色并精于唇读。可是她说话仍很困难。
1873年,贝尔被聘为波士顿大学演说术学校教授。这是对他在萨拉·富勒的学校中所作出的成就的极大认同与赏识,也是他的关于发声科学讲座留给公众深刻印象的结果。在前往大学拜访他的人中,就有15岁的梅布尔·哈伯德。贝尔同意收她为学生,辅导她学习说话。
贝尔的教导实现了她和她父母都未曾期望过的愿望。贝尔被任命为演说术学校的教授,哈伯德也选中他作梅布尔的教师,都是因为他发明的聋人教学法独树一帜。
曾经有过——迄今也仍有——两种基本教学方法。一种是采用手语,以手指符号拼出单词来表达意思。手语有许多种,但最常用的是由18世纪法国巴黎的聋人创造的。手语使聋人能相互交流,并能与懂得手语的正常人交流。
但是,批评者却认为手语阻碍了不同地域的聋人交流。这正是贝尔的观点。他父亲的可见语言是对手语的一大改进,通过教聋人表达元音与辅音,与有正常听力的人进行交谈将更少受到限制。这种教聋孩子说话的技术被称作“发声法”。
聋人教师中有的偏好手语,有的偏好发声法。发声法教师们认为,应当让失聪的孩子尽可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在这个有声世界中,而且如果他们有正常人的智力,他们就能学会说话。这些教师认为,手语将失聪儿童禁锢在无声的世界中,他们只能作为二等公民而生存。但手语教师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手语可以使学会它的人能更好、更深刻地相互交流,因为仅仅通过发声法来学习会限制学生的词汇量表达能力
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这场争论。许多失聪的孩子学会了说话,可是他们的语言听起来很奇怪,似乎显得他们有些弱智。在19世纪,许多人认为:一个孩子与其被视作低能,还不如“沉默寡言”来得好。
贝尔的教学方法有所改进。他让孩子们懂得声音是怎么来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发音质量。但“手语或说话”的争论仍在继续,许多偏向手语的专家仍在为贝尔推广了“发声法”而批评他。
放弃教授
有一天,一位仪容整齐的绅士来访:“贝尔先生,我叫汤姆斯·桑德士,住在塞内姆,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有件事想拜托你”。
我有一个名叫乔治的五岁男孩,他很可怜,一出生就不会讲话。我听说先生从事聋哑教育,特地来参观你上课的情形。
你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我想请你来教导我的孩子,不过把只有五岁的孩子送到这里来,我实在不太忍心。因此,我有一个很自私的请求,能不能请你到塞内姆来?
在塞内姆,除了我的孩子以外,还有很多的聋哑儿童,那里没有这种学校,如果你能去的话,我们这些父母一定会很感激你。当然啦!住宿的问题,我们会准备好,生活方面也绝对会尊重你,请你接受我这个无礼的要求,好吗?”
桑德士的眼神,充满着天下为子女设想的温柔关爱,贝尔深受感动,所以他深深思索着:“我担任波士顿大学教授,是个受人尊敬的地位。如果答应了桑德士的请求,就必须放弃它,那实在是很可惜。可是,眼前面对这位父亲的恳求,我怎么忍心拒绝呢?”
还有,若我辞去这边的工作,自然会有人来递补,但塞内姆那边却完全没有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这样看来,塞内姆比较需要我。”
想到这里,他断然决定说:“好,我答应你,去塞内姆吧!”
桑德士真是喜出望外,高兴地握着贝尔的手,一直道谢。
就这样,贝尔辞去了波士顿大学的教授职位,搬进了塞内姆的桑德士公馆,担任乔治和这镇上其他聋哑儿童的教育工作。虽然,他失去了大学教授的头衔,可是却也省去了不少学校中的行政工作,使他有更多的时间,来从事研究的工作。
梦想
有一天,贝尔对桑德士说:“桑德士先生,如果储藏室是空着的,能否借用一下,我想做些消遣的工作。”
桑德士立刻派人打扫了一个地下室的房间,借给贝尔使用。房间里很外地搬进了铁丝、线圈、电池和药品等,各种物品和工具。
原来,贝尔注意到当时已经很兴盛的事业─电报,它是借着电线来传导电波。身为音学的研究者,他常常想着“为什么不能借助电波来传播声音呢?”
这种念头促使他发明以电波传音的构想。他访问一位华盛顿名电报技师,向他提出自己的想法:“以电线传送音波的事可能吗?”
那位技师呵呵大笑说:“阁下对电气真是门外汉,电线怎能传音呢?稍具有电气知识的人,是不会有这种呆念头的。以后还是多多学习电学吧!才不会闹这种笑话。”
贝尔听了十分扫兴,但并不因此而断了这种念头。他反而利用时间去接触电气方面的知识,不久,他对电气已经摸得一清二楚了。
在塞内姆,白天的教育工作很忙,但贝尔仍是精力充沛,每晚一用过晚餐,就迫不及待地跑进了地下室,直到深夜,仍不休息。
桑德士觉得奇怪,就问他:“贝尔先生,你常常在地下室里忙到深夜,是不是正在研究什么东西呢?”
“啊!那是我的一个梦想,我研究是否可利用电讯播送音乐。”
桑德士睁大眼睛,一副难以了解的神情。贝尔就向他解释说:“在英国时,我曾经读过父亲的一篇论文,而联想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后来,又和伦敦大学的霍伊斯顿先生相互研究,他借给我一本德国人赫尔姆霍兹所著的《音的感觉》。书的内容我并不十分了解,但对他利用电磁石打击音叉这件事,却深深留在脑海里。我常常在想:是不是可以把这边的曲子用钢琴弹了以后,让它变成电流传送到远处,使那边的钢琴也奏出同样的曲子来。就说它是音乐的通讯吧!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十分困难哩!”
桑德士很专心地听着,然后问:“那么,你的意思是说,一个钢琴键子拉一条电线,然后接到对方的键子吗?”
贝尔摇摇头,说:“不,那倒比较简单。不过,那样还是需要几十条的电线,比较不实用。如果能像普通的电讯一样,只用一条电线,就能传送全部的声音就好了。”
“能那样做吗?用一条铁丝传送各种声音的话,会不会很乱呢?不要说是音乐,光是‘格格’的声音,听了就很烦。”
“虽然把Do音和Mi音一起送出去,但在接受的那边,应该是Do和Mi分别作响的,当然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上做起来就不太容易了。”
听到这儿,桑德士的眼睛突然一亮,只见他很兴奋地说:“这个构想如果能应用在电讯上,那一定是很了不起的事。”
“啊!那是什么意思?”这下子反倒是贝尔感到莫名其妙起来。
“我的意思是说,假定用钢琴的Do键,发出‘的的答答’的摩尔斯电码,另外又用Re键,发出别的摩斯电码,Mi键也是这样做。如果照你所说的,把声音用一条铁丝传送出去,那边仍能分辨出Do、Re、Mi各种音阶的话,那么用一条电线,岂不是可以一次就传送好几个摩斯电码了吗?”
“有道理!如果钢琴的键子有八十八个,那么一次不就可发出八十八种音讯了。”贝尔也惊喜的说着。
“对,如果使用这种方法,不管有多少的电讯,只须一条铁丝,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出;这是很重要的发明。贝尔先生,你还是放弃音乐的电讯那种梦想吧!研究这种电讯事业较实际,要是成功了,还能赚大钱呢!
你看如何呢?研究费用我来负担,人手不足的话,我也可以雇用助手。先生,就请你进行这项伟大的发明吧!”
一个有眼光的伟大企业家,和胆大心细的发明家,就在这里交换意见,共同携手合作,来完成一项最大的发明。从此,有了桑德士的资助,贝尔更能充分地发挥他的发明才能,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发明电话 调和电讯的研究
当时摩尔斯的电讯,渐渐地广被使用,通讯量大为增加,电讯公司因申请的件数太多,无法应付而大伤脑筋。所以,有很多人拼命研究用一条电线同时发出多种通讯的方法,这种方法叫“多重通讯”。
听了贝尔音乐通讯的构想,立刻想到应用于多重通讯的桑德士,真不愧为头脑灵活的实业家。而像贝尔那样使用高低不同的音所做的多重音讯,称为“调和音讯”。
当贝尔决定着手于调和电讯的研究时,桑德士不仅提供巨额的实验费用,还雇请一位叫汤玛斯·奥格士达斯·华生的电气工人,作为助手,并且腾出了宽敞的屋顶后房作为实验室。
华生虽然学校还没毕业,但因为曾经自修电气方面的知识,也开过电气店,所以有精巧的手艺,也有丰富的发明才能,受聘之后他也住进桑德士公馆,和贝尔一起进行研究的工作。
有了能干的助手以后,贝尔的调和电讯研究进展得很惊人。到了一八七四年,已可用一条电线同时发出十到十二种的摩尔斯电讯。
但是,当发明到那种程度,贝尔便逐渐把住意力转移到另一个方向。随着电气和音讯的深入了解,他抱着比调和音讯更大的理想,那就是─把人的声音直接经由铁丝送到远处──也就是电话的构想。
“使用于调和电讯的音,是因为它的高度、大小都有一定。而人的声音也是音,只是高度、大小不断地变化,而形成了语言。如果把高度、大小不断变化的音,变为电流再发送,当然是相当的困难,但也绝非不可能的事。…….”
贝尔把构想告诉华生,并且怂恿他:“传送人的声音的电讯,才是有价值的工作,我们还是把调和电讯搁下来,试试这种研究吧!”
华生也很感到兴趣,两人便一起开始了电话的研究。
不久,桑德士知道了这件事,他不太高兴地说:“你们如果对研究太随便的话,我就不再负担实验的费用了。你们说的电话,只不过是玩具而已,根本不实用,还是调和电讯比较有益于人类的发明。再说,调和电讯已有了一点眉目,请不要再三心两意,继续工作吧!”
受到责备的他们,只好再回复到调和电讯的工作。虽然如此,电话的梦想仍留存在贝尔的脑中,他无时不在想:“怎么才能用电线来传送人的声音呢?”
这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贝尔怎么想就是不知从何处去着手。
不死心的贝尔,利用到华盛顿的时候,专程去拜访在斯密苏尼安协会担任主席的约瑟夫·亨利,征询他的意见。亨利很仔细听了贝尔的说明,然后很热诚地说:“贝尔先生,你真是一项了不起的构想,这一定会成为历史上的大发明,好好研究吧!不要半途而废了。”
“可是,大家都笑我是在作梦,我又没有充分的电气知识,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才好?”贝尔忧心的说着。
“贝尔先生,伟大的发明家是不容易被人了解的,你不要因此而气馁,知识不够可以再充实呀!怕什么,继续努力吧!”
得到了亨利的鼓励,使贝尔的信心倍增。
六、从故障中得到启示
没想到让贝尔百思不得其解的电话,却在一次故障中得到启示。
一八七五年六月二日下午,贝尔和华生正在做着调和音讯的研究,华生坐在送讯机前,拍着发出声音的金属板。隔壁房间放着收讯机,从金属板发出去的信号变成电流,由铁丝传过来,经过电磁石吸引收讯机铁板而发出声音。贝尔站在收讯机前面,检查发声的情形。
忽然,华生注意到一块振动板拍不响,好像是受到什么干扰,弹簧失灵了,所以振动板才不能动。
“真是的,这时候才发生毛病……”华生埋怨了一句,想调整弹簧,而用手指头弹了振动板,霎时,振动版发出了与平常不太相同的“嗯──”声音,紧接着,在隔壁房间的贝尔匆忙地冲了进来。
“你刚才做了什么?就是那个样子,不要动!做给我看看!快!”贝尔很兴奋地大声喊着。
华生以为自己做错事,有点畏缩地说:“先生,你在生气呀!”
“没有,刚刚从收讯机传出了怪音,‘嗯’的一声,就像有人在呻吟一样。华生,你刚才做了什么?”贝尔激动地回答。
华生这才恍然大悟,松了口气说:“也没做什么啦!只是因为振动板故障,我用手指弹了一下。不过好像是有发出‘嗯’的声音。”
贝尔听了,立刻详细检查收讯机故障的状况。他们发现在送讯机上弹了弹簧,发出“嗯”的声音时,在收讯机也可收到同样的声音。
“这样把高度、大小不定的声音,从送讯机传到收讯机,那不就是我们的构想──电话吗?”
贝尔不禁高兴地跳起来,继续说:“好极了!知道传声的原理,电话就属于我们的了。”
华生还张着口在发呆呢!贝尔拍了他一下,说:“华生,不要再实验调和电讯了,从此,我们专门研究电话。今天,托你的福,才发现了用电讯传送人声的巧妙方法,那是因为电磁诱导所产生的现象。详细的情形等我以后再说明,我要画设计图,请你照图装配好。”
当晚,贝尔连夜赶出了设计图。华生也不含糊,第二天马上照图装配了电话机。贝尔紧张地对着电话机大声叫喊,但受话机的这边,华生却只听到微弱的声音,不太清晰。不过无论如何,用这种方法就可以传送声音是可确定的了。
“好吧!总算有了声音,以后继续改良就可以了。”
这时的贝尔,脸上洋溢着希望与信心。
莫尔斯电报发明后的20多年中无数科学家试图直接用电流传递语音,贝尔也把发明电话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由于电话是传递连续的信号而不是电报那样不连续的通断信号,在当时的难度好比登天。他曾试图用连续振动的曲线来使聋哑人看出“话”来,没有成功。
但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每次电流通断时线圈发出类似于莫尔斯电码的“滴答”声,这引起贝尔大胆的设想:如果能用电流强度模拟出声音的变化,不就可以用电流传递语音了吗?
随后的两年内贝尔刻苦用功掌握了电学,再加上他扎实的语言学知识,使他如同插上了翅膀。他辞去了教授职务,一心扎入发明电话的试验中。
在万事俱备只缺合作者时,他偶然遇到了18岁的电气工程师沃特森。两年后,经过无数次失败后,他们终于制成了两台粗糙的样机:圆筒底部的薄膜中央连接着插入硫酸的碳棒,人说话时薄膜振动改变电阻使电流变化,在接收处再利用电磁原理将电信号变回语音。但不幸的是试验失败了,两人的声音是通过公寓的天花板而不是通过机器互相传递的。
正在他们冥思苦想之时,窗外吉他的丁冬声提醒了他们:送话器和受话器的灵敏度太低了!他们连续两天两夜自制了音箱、改进了机器。然后开始实验,刚开始沃特森只从受话器里听到嘶嘶的电流声,终于他听到了贝尔清晰的声音“沃特森先生,快来呀!我需要你?
1875年6月2日傍晚,当时贝尔28岁,沃特森21岁。他们趁热打铁,几经半年的改进,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电话机。
1876年3月3日(贝尔的29岁生日),贝尔的专利申请被批准,专利号为美国174465。其实,在贝尔申请电话专利的同一天几小时后,另一位杰出的发明家艾利沙·格雷也为他的电话申请专利。由于这几个小时之差,美国最高法院裁定贝尔为电话的发明者。
回到波士顿后两人继续对它进行改进,同时抓住一切时机进行宣传。两年后的1878年,贝尔在波士顿和沃特森在相距300多公里的纽约之间首次进行了长途电话实验。与34年前莫尔斯一样取得了成功。所不同的是他们举行的是科普宣传会,双方的现场听众可以互相交谈。
中途出了个小小的问题:表演最后节目的黑人民歌手听到远方贝尔的声音后紧张得出不了声,急中生智的贝尔让沃特森代替,沃特森鼓足勇气的歌声使双方的听众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和欢笑声,试验圆满成功。
1877年,也就是贝尔发明电话后的第二年,在波士顿设的第一条电话线路开通了,这沟通了查尔期·威廉期先生的各工厂和他在萨默维尔私人住宅之间的联系。也就在这一年,有人第一次用电话给《波士顿环球报》发送了新闻消息,从此开始了公众使用电话的时代。
婚姻家庭
1877年7月11日,他与相爱的梅布尔结婚了。8月这对新人到英格兰度过了漫长的蜜月。期间,贝尔还给维多利亚女王展示一次他的发明。
1878年5月8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埃尔斯出生了,这增添了旅途中的快乐。
1880年,贝尔和梅布尔有了第二个女儿。但是,在1881年,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之后就死了,第二个儿子1883年出生,却患有先天性呼吸道疾病
贝尔曾经看着两个兄弟死去而无能为力。他又一次感到绝望,孩子最后还是死了。
作为一名科学家,那种无奈和痛心使他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科研上。他发明了“真空服”,能帮助有呼吸障碍的人,这对他的儿子来说已经太晚了,但此发明成了人工呼吸器的前身。
博览会
贝尔和华生,仍旧继续从事电话改良。华生对人说:“1876年的夏天,这种简单的说话,在送话机前重复三四次就可以听得懂了。”
1877年,为了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在费城举行盛大的博览会。在博览会里,将展示各种新的发明和新产品,由评审员评定以后,优秀的创作者将发给金牌、银牌和丰富的奖品。
贝尔的学生美布尔·哈勃特(后来成为贝尔夫人)的父亲格德钠·哈勃特(Gardiner Greene Hubbard),是博览会的委员,经由他推荐,贝尔获准在教育部门的角落里,展示自己的发明。
贝尔把作品放在楼梯与墙壁之间,虽然地方很小,很不显眼,可是他仍是很有信心地在桌上排了送话机和受话机。
贝尔是信心十足,但参观者并未留意这角落里的发明,一个个地走过去了。六个礼拜的展览期间,几乎没有人为它驻足。眼看着博览会已接近尾声,该到了评审委员出来评定展示作品的日子。
那是6月的一个礼拜天,空气又闷又热。当评审员一一参观后,来到贝尔展示品的桌前,已经是又累又烦了。
“嘿!什么用电气说话的机器?唉,是玩具嘛!这种东西哪有评定的价值呢?”评审员竟连看都无看一眼就要走过去。贝尔好失望呀!
“嗨!贝尔先生,想不到你会在这里见到你。”
突然,一句亲切的问候声传来,只见一位胸前别满勋章的年轻人,大摇大摆地朝着贝尔走过来。
“啊!是陛下您啊!”贝尔惊异地说着。
原来,这位年轻人就是巴西国王修·贝特路,后面跟着皇后和随从。修·贝特路是贝尔在波士顿大学授课时,参观了聋哑教育而深受感动,经过交谈后才认识的。
他看着桌上的成品,问着:“贝尔先生,你的作品是什么?”
“陛下,这个东西叫做电话,是利用电流把声音传送到远处。”
哦?很稀奇,我看看!”
说着,修·贝特路拿起桌上的受话机压在耳朵上,这时开始有人围拢了过来,基于爱看热闹心理,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那些评审委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也急忙靠过来。
贝尔拿起送话机,轻轻地说着:“是生是死,才是问题。”
这是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一剧中的名言,贝尔只是有感而发。谁知,巴西国王却满脸惊讶地拿下耳边的受话机,仔细地观察着,并且讶异地说:
“这个东西,这机器……怎么会说话呢?”
围观的人感到好奇,争先恐后地拿起受话机来听,他们也听到从送话机那端传来的贝尔声音。霎时,一向无人问津的电话机,顿时变成博览会中的宠儿。第二天起,贝尔的摊位,已从阴暗的角落,搬到最显眼的位置来了。
博览会闭幕典礼的时候,贝尔的电话获得了最高荣誉──金牌。假如那天巴西国王没有看到贝尔,那么,电话的发明,或许会一直被人看成玩具而埋没呢!
发明电话
从此以后,大家都知道了有这种电话的伟大的发明。不过,因为还没推广,一般人只把它当作是一个巧妙神奇的玩具罢了!
由于社会的安定,大部分的事情都可以亲手去做,或是写个信就可以解决了,至于特别紧要的事或情报,则是使用电报便可以迅速确实地传到,非得直接交谈的事可说是很少。所以,电话在当时并非是必需品,再说,那时电话机没有充分地改良,收听状况不太理想,因此人们对它就不太感兴趣啰!
“想要让人们使用电话,必先让他们认清电话的作用和力量,最好是在大众面前作公开的实验,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拿起受话机来收听声音,这样才能推广开来。”
这样想着的贝尔,就带着电话机,在全美国巡回表演,实地操作,并藉着新婚旅行,遍游了欧洲各地。
1877年,由贝尔、华生、桑德士、哈勃特四人,组成的贝尔电话公司,以出租电话机和电话线,收取使用费的方式,开始为一些最早接受电话的家庭装设电话。
慢慢地,大家逐渐认识了电话的价值,装设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而它的功能也越能显现出来。因此,电话机就有如雨后春笋一般,一支接着一支的装设,最后,终于设立了总机。电话就以这种惊人的气势发展下去,贝尔电话就以这种惊人的气势发展下去,贝尔电话公司的业务日趋发达,最后改名为美国电话电讯公司,成为独占全美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庞大组织。
说起来,把人的声音用电线传送到远处,并非是贝尔最早想出来的。自从摩尔斯的电讯成功以后,很多人都想实现这个构想,并且做了各种的努力。其中最成功的是德国的年轻天才约航·菲立浦·莱斯(1834~1874年)。
他在1860年制造怪形状的电话机。他的送话机是以木头刻成人耳形状,用猪肠膜代替鼓膜,受话机是用小提琴的弦装上缝衣针。
莱斯后来继续改良电话,但都没有广为社会所认识、接受,而不幸在贝尔的电话完成前,因病去世了。
听说,那时莱斯所制造的电话机,多少可以传达人声音,那么,他才应该是最早发明电话的人!
在美国,也有一个名叫埃莱歇·格雷的人,他和贝尔可说是同时期的电话研究者。贝尔是1876年2月14日申请了电话专利,巧的是,同一天的两个小时后,格雷也办了申请电话专利保护手续。
格雷的受话机部分和贝尔的几乎相同,但是送话机却要优秀得多,所以,要是从电话机研究来看,格雷的发明要比贝尔的好一些,可是论起电话的推广和事业的成功,格雷就不能和贝尔相比了。
不久,贝尔退出了电话公司。由于他已拥有大笔的财产,退出之后,他每年仍可领取专利使用费,所以,他可以不必忧虑生活,而把余年致力于他所热爱的研究与发明,以及其他有意义的工作。
后来,在他的不断研究中,他改良了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并从事飞机、萤火虫的发光和遗传的研究。
对于聋哑教育,他也始终不曾歇手,捐款或写有关聋哑教育的书,并为聋哑教育创设了名叫伏特协会的组织,还担任过各种学会的会长。一直到死,他仍抱着高度的研究热忱。
1882年,贝尔入籍美国,正式成为美国人。
1915年贝尔65岁,这一年的1月25日,他应邀参加为了完成连接纽约和旧金山的大陆横贯电话线,所举行的开通典礼。而华生也在受邀之列,他们俩将在典礼上,再做一次对话。
那一天,贝尔在纽约,华生则在旧金山,他们分别坐在电话机的前面,预定的时间一到,贝尔拿起了送话机,呼唤着:“华生,马上过来吧!有事哩!”
那是四十年前,他们最初通话的一句话。华生也立即回答:“好的,我立刻就去,可是需要一个礼拜的时间哩!”
透过扩音器,众人听到他们俩的对话,不由得轰然大笑,热烈鼓起掌来。贝尔和华生虽然各处在大陆的两端,但是,快乐心情却是一样的。
伟人离世
1922年8月2日,贝尔告别被人们尊敬、爱慕的幸福晚年,结束了76个光辉的春天。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5 17:5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