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文化
公元前550年开始的文化
伊朗从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波斯帝国,其语言文字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古波斯语时期(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1年)、中古波斯语时期(公元前250年至公元651年)和近代波斯语时期(公元9世纪初)。 几种世界重要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马兹达教等都是起源于伊朗,伊朗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大部分人属于什叶派穆斯林,也有属于逊尼派的。
语言文字
伊朗从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波斯帝国,其语言文字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古波斯语时期(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1年)、中古波斯语时期(公元前250年至公元651年)和近波代斯语时期(公元9世纪初)。
古波斯语是楔形文字,有36个字母,从左至右书写。古币、图章、石碑及崖刻上仍有留存。最详细的是伊朗西部比斯通山上的崖刻。这一崖刻共420行18900个字,记述了大流士皇帝内征外讨、开疆扩土、当政治国的情况和对天神的颂赞(天神是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的主神)。
中古波斯语即巴列维语。分安息巴列维语和萨珊巴列维语,两种语言大同小异。安息巴列维语有25个字母,一个字母代表数个不同的音素。萨珊巴列维语多存留于宗教、历史、文学著作当中。当代普通伊朗人已读不懂巴列维语著作,只在伊朗大学中讲授。我国新疆出土的不少摩尼教经文著作残片(现存德国)是用安息巴列维语写成的。
近代波斯语又称达里波斯语(宫廷波斯语),是伊朗当今通用的语言。它源于东部霍拉桑的方言,于8世纪末至9世纪初开始普及。据传阿拉伯人占领波斯西部后,当朝末代皇帝耶兹德卡尔德率众东逃至霍拉桑,其宫廷用语就是这种语言。近代波斯语采用阿拉伯字母(32个字母)。
文学
波斯文学是另一个令世人赞叹的文化遗产。在中世纪,伊朗文学创作已高度发展。有许多用波斯语写成的著作闻名于世,特别是11世纪初问世的波斯民族史诗《列王纪》(作者为诗人菲尔多西,940年至1020年),在当时被广为传抄。伊朗上下喜闻乐见,城乡传唱。其后,还有被誉为古代波斯民族英雄史诗的袄教圣经《阿维斯陀》、《贝希斯敦铭文》、《纳克希·鲁斯塔姆铭文》等。
诗歌是波斯文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曾涌现出众多著名的诗人,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不仅为伊朗人民所钟爱,在世界范围内也广为流传。著名波斯诗人有菲尔多西、海亚姆、萨迪和哈菲兹等,他们的著作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菲尔多西(Ferdowsi,约940~1020),本名伊本·卡西姆·曼苏尔(Ebn Kasim Mansour)。中世纪波斯著名诗人。
生于霍拉桑省(Khorrasan)图斯城(Tus)菲尔多斯(Ferdows)
一没落贵族家庭。早年受过良好的宗教和文化教育,通晓古波斯语和阿拉伯语,曾对多种波斯历史和文学古籍进行深入研究,熟知波斯故事和民间传说故事。菲尔多西死后,因他生前对暴君苛政的抨击,穆斯林寺院教长不准把这位“不洁的异教徒”的遗体埋葬在穆斯林公墓内。经好友的多年努力,遗骨才总算埋在自己的小花园里。1934年纪念菲尔多西诞辰一千周年时,图斯市重新为诗人建立陵墓。
菲尔多西的代表作是长诗《列王纪》(又译作《王书》),该诗相传有十二万行,现存十万行左右,始作于975年,1010年问世。《列王纪》是一篇卷帙浩繁的民族英雄史诗巨著,叙述波斯古代王朝的文治武功和民族英雄的功勋业绩。全诗内容可分三部分:神话故事、英雄故事和历史故事。《列王纪》用标准波斯文写成,对波斯语免遭阿拉伯语同化,起了关键性作用。《列王纪》语言生动,情节曲折,人物栩栩如生,充满伊斯兰教伦理观念,广为流传。已先后被译为英、法、德、俄、中等多种语言。世界著名作家歌德、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也都给这部作品以很高的评价。
海亚姆(Khayyam,1048~1122),全名阿普尔·法塔赫·奥马尔·本·易卜拉辛·海亚姆·内沙浦里(Apour Fatah Omar Bin Ibrahim Heyam Neyshapouri)。
海亚姆是伊朗著名诗人,同时也以哲学家、数学家、医学家和天文学家闻名于世。他诞生于霍拉桑(Khorrasan)省的内沙浦尔(Neyshapour)。幼年在故乡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海亚姆涉猎的每个领域,他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的才华引起人们的重视,1074年被介绍到塞尔柱苏丹马利克沙赫(Malek Shah)的宫廷里。在宫廷庇护下,他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晚年生活陷入困境,1122年死于故乡。海亚姆陵墓现设立在故乡内沙浦尔。
海亚姆于三十岁开始诗歌创作。他留给后代的诗都收集在《鲁拜集》里。“鲁拜”是一种诗体的译名,一首四行,第一、二、四行押韵,第三行大体不押韵,类似于我国的绝句。海亚姆生活在塞尔柱帝国社会矛盾不断加深的动荡年代,因此诗歌中充满了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渴望改变现实的愿望。同时,诗人还通过诗歌讽刺真主、宗教及当时的种种神学理论,充满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人生不咏的感叹。海亚姆的抒情诗特色鲜明,内容充实,语言优美、凝练,想象丰富,诗中蕴含着哲理,发人深思。
萨迪(Sa’di,1208~1292),本名谢赫·穆斯里姆丁·阿卜杜拉·萨迪·设拉兹(Sheikh Muslimdin Abdollah Sa’di Shirazi)。13世纪波斯著名诗人。
生于设拉子(Shiraz),早年在设拉子求学,14岁时丧父,后经人资助,到巴格达著名的内扎米耶大学学习伊斯兰教义和文学。但因不堪忍受学校严格的宗教制度,中途辍学,离开巴格达。后因蒙古人侵略波斯,被迫背井离乡,开始长达30多年的巡游生活。他的足迹西至埃及、马格里布、埃塞俄比亚、叙利亚,东至伊拉克、巴尔赫印度和中国新疆的喀什噶尔(今喀什)。1257年他重返故乡设拉子时已进入中年,隐居乡里,潜心著述。1292年在设拉子逝世。
萨迪作品保存下来的抒情诗约600多首,作品通过对花鸟、山水、美女、静夜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他的诗结构严密,语言凝炼、流畅,韵律抑扬有致,是波斯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葩。萨迪的成名作有《果园》和《蔷薇园》。萨迪的作品风格几百年来一直是波斯文学的典范。他被誉为“波斯古典文坛最伟大的人物”,其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被译成几十种外国文字,受到读者的盛赞。萨迪在波斯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他是公认的支撑波斯文学大厦的四根柱石之一。
哈菲兹(Hafiz,1320~1389),本名沙姆斯丁·穆罕默德(Shamsdin Mohammad)。14世纪波斯著名诗人。
生于伊斯法罕(Esfahan),后全家迁居设拉子(Shiraz)。幼年丧父,生活贫困,但勤奋好学,曾受传统的宗教教育,能背诵全部《古兰经》,人们称他为“哈菲兹”,即孰诵《古兰经》之人。少年时开始学写诗歌,20岁即在抒情诗和劝善诗创作方面显露才华,曾受设拉子穆扎法尔(Muzafar)王朝统治者之邀任宫廷诗人。1387年帖木儿攻陷设拉子后两年,哈菲兹因贫困和愤懑死于设拉子。他的遗体现安葬在设拉子郊外的莫萨拉(Mousala)附近,已成为人们瞻仰和游览的胜地。
哈菲兹进行诗歌创作时,正是蒙古人统治波斯的时期。他的诗对当权者的专制和暴虐、社会道德的沉沦,尤其是对社会的虚伪、教会的偏见,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嘲讽。他还在大量诗篇中,咏叹春天、鲜花、美酒和爱情,呼唤自由、公正和美好的新生活,对贫困的人民寄予深厚的同情。他的波斯文《哈菲兹诗集》于1791年第一次正式出版,并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清真寺经堂教育中亦有流传和讲授。哈菲兹在波斯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许多东、西方著名诗人也对哈菲兹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赏。后世伊斯兰学者赞他为“诗人中的神舌”、“设拉子夜莺”。德国大诗人歌德盛赞他道:“你是一艘张满风帆劈波斩浪的大船,而我则不过是在海涛中上下颠簸的小舟。”
艺术
考古发现,波斯人在公元前4000年已进入铜器时代。据称,伊朗艺术的历史可追溯到8000年以前。聪慧的波斯人在石块、木材、陶土、金属、骨头上绘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和复杂的花卉图案。波斯绘画细密画)在世界享有盛名,以其精致和细腻著称于世,使用的画笔有时是用一根毛发制作而成,15至16世纪曾盛极一时,仍经久不衰。
波斯地毯编织的历史与其民族的历史一样悠久,其对原料的选择、色泽的搭配、图案的设计和编织技艺都要求极严,因此波斯地毯堪称世界上最精细、最富装饰性、最有价值和质地最优的地毯之一。现存最古老且保存最完好的波斯地毯是在西伯利亚发现的属于波斯帝国时期的地毯。
波斯优良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使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桥梁作用。波斯民族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也是不同文明的传播者。波斯商人的足迹遍及亚、非、欧,他们不仅从事大量的贸易活动,而且为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伊朗艺术经过了几次演变,古代的审美观念可以从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波斯波利斯的考古发现中看到,到了伊斯兰教统治时期,审美观念有很大的变化,每一个王朝都有自己的特点,卡扎尔王朝是古代波斯文化的最后阶段,然后艺术进入了现代,现代主义被引进并影响了伊朗的艺术圈。
电影作品
在过去的25年内,伊朗电影有300余部获得过国际奖项,最著名的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音乐
古代波斯的音乐于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公元前559—公元前330年)就已相当发达,主要歌唱的是宗教圣歌和英雄赞歌。公元后的萨珊王朝时代(226-651年),是伊朗音乐史上的重要时代,尤其在巴赫拉姆古尔王(590-628年在位)的宫廷,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音乐家,其中的巴尔巴德(Balbad)确立了各种音阶、旋法、旋律构成的音乐理论,对阿拉伯音乐体系的建立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伊斯兰时期,约8世纪中叶,在波斯的巴格达诞生了阿巴斯王朝。在这一王朝的宫廷里,音乐、舞蹈特别盛行,以此为活动舞台,以音乐家为首,使旋法、乐器、调弦法等波斯系的音乐遗产进入了阿拉伯各国,在当时的音乐家中,穆斯里父子和萨菲丁的贡献尤为重要。后者所撰写的《调式论》仍被视为伊朗乐律体系的理论基础。
13世纪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期间,波斯文化给予土耳其和印度以巨大影响。伊朗阿拉伯、土耳其的音乐之间,有着近亲关系。
建筑
古代波斯建筑风格一直影响从印度北部到非洲桑给巴尔的出广大地区,一般用黏土做建筑材料,大型建筑用石材和砖,波斯建筑的基本特点包括:
درون‌ گرایی: 内向性
نیارش: 结构复杂
پیمون同类均衡
مردم‌ واری拟人性
جفت و پادجفت: 对称和不对称
پرهیز از بیهودگی: 最小消耗
传统茶馆
伊朗各地有不计其数的传统茶馆(chai khane),每个省的茶馆都有起与众不同的特点,但其共同的特点是每个茶馆的(chai)都很浓,都供应水烟(ghaluyn)和煮蚕豆(baqle),有和醋,同时供应各种小吃、糕点。有的茶馆还供应正餐,像羊肉串等烧烤或当地特色食品
园艺
伊朗的园艺概念是建造人间天堂,西方语言中的“花园”一词就是源自波斯语,在伊朗的建筑中、古迹中和绘画中随处可见点缀的花园。
烹饪
伊朗有各种传统食品,主食一般为大米或面粉,羊肉抓饭、烤羊肉串,面包、葡萄叶包饭等,各种西方快餐如披萨、汉堡、炸鸡等也进入到伊朗。
舞蹈
伊朗传统舞蹈重视手、躯干的动作和面部表情,但和阿拉伯舞蹈的区别是很少有臀部的扭动,也吸收了印度北方的舞蹈动作,常用波斯鼓伴奏。
宗教
几种世界重要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马兹达教等都是起源于伊朗,伊朗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大部分人属于十叶派穆斯林,也有属于逊尼派的。
体育
马球起源于古代波斯,以前一直是伊朗上层人士的运动,1979年革命后只在乡村流行,又逐渐流行,2006年3月的马球比赛也被电视转播。伊朗的英雄体育。
妇女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源自古代波斯,其女主人公莎赫里扎德是波斯人。
节日
除了伊斯兰教的节日以外,伊朗人还过阳历的节日,如: I
伊朗历新年(Norouz)
自然节 (Sizdah 新年后第十三日)
雨水节 (Tirgan|Jashn-e-Tirgan 7月1日)
火节 (Sadeh|Jashn-e-Sadeh 3月21日)
秋节(Mehregan|Jashn-e-Mehregan 10月2日)
冬节 (Shab-e-Yalda 冬至日)
光明节 (Charshanbeh Suri 一年最后的星期三夜晚)
文化遗产
现存柏林博物馆1620年波斯画家绘画:格鲁吉亚公主穆罕默德-贝克像
古代波斯文化正如波斯地毯一样绚烂多彩,波斯文化将西方和中亚连接起来,古代中东许多民族都是从属于波斯帝国的。
古代波斯文化一直延续了几千年,现代伊朗阿富汗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都和波斯文化属于一个系统,格鲁吉亚、亚美尼亚达吉斯坦历史上也受到波斯文化的很大影响
贡献
古代波斯文化曾经对人类文明作出许多贡献,下面列举的是其中比较重要的:
(公元前10,000年) - 首先驯养山羊。
(公元前6000年) - 发明了砖;考古发现最早的砖在波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千年。
(约公元前5000年) - 发明酿造葡萄酒;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北伊朗考古发现的。
(公元前5000年) - 发明了吉他的前身乐器塔尔。
(公元前3000年) - 种植桃,其拉丁种名 (Prunus persica)来源于波斯;郁金香最早在古代波斯种植。
(公元前1400年) - 双陆棋的前身在伊朗东部出现。
(公元前1400年-前600年) -琐罗亚斯德教传播。
(公元前521年) - 发明马球。
(公元前500年)-阿契美尼德王朝实行世界最早的税收制度。
(公元前500年)- 通过波斯御道实行世界最早的邮递制度。
(公元前500年)- 将驯养鸡引进欧洲。
(公元前500年)- 再造种植菠菜。
(公元前400年)- 发明冰窖。
(公元前500年)- 发明冰激凌。
(公元700年) - 发明饼干。
(公元700年) - 发明风磨。
(公元1000年) - 将纸引进西方。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30 16:49
目录
概述
语言文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