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姓
姓氏
传姓,传也作传,读音作chuán(ㄔㄨㄢˊ),得姓始祖是庞传翕。传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明列第七百六十位,以婺州为郡望。今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湖北省的武汉市,台湾省等地,均有传氏族人分布。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师庞传翕,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及《千家姓查源》等记载,庞氏出自周文王之子毕公高之后,因支庶后羿被封于庞邑(今河南南阳),因此其后世子孙以邑为氏,称庞氏。中国佛教禅宗史料记载:西天维摩诘菩萨名叫昙摩留支,传第二世毗金耶无垢、第三世贤行、第四世雨室、第五世弥勒、第六世传翕——世人称传大士。这是达摩禅学一脉。庞氏一族传至庞传翕,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年),原来只是个小渔夫,他天质淳和,与乡亲一起捕鱼时常怀慈悲之心,把鱼具沉入水中,说:“鱼啊,鱼啊,愿走便走,愿留就留!”人们都认为他这样做蠢得很。
南朝梁武帝萧衍天监十一年(公元513年),庞传翕十六岁,与畱氏成婚,生下普建、普成二子。南朝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二十四岁时,遇梵僧嵩头陀,有所感悟,于是在松山下双寿树间结庵而居,自号“双林当来下生善慧大士”,从此被人们称为“传大士”。他常与其妻一起,白天出去替人做事,晚上归庵弘扬佛法,苦行七年,多次得到感应,呈现瑞相。四众纷纷前来礼佛。郡太守王杰以其为“妖妄”,将之捕捉入狱,传大士因此绝食十多天,后来王太守深感愧疚,又释放了他。庞传翕后在南朝梁时期建有龙华寺双林寺等著名佛教寺院,他在南朝梁、南朝陈时期甚为当时的佛教界和世人称道,遗有敦煌古抄《梁朝传大士颂金刚经》一部。在史籍《禅林类聚》中记载有一段十分有趣的事情:“梁武帝请传大士讲经,大士升座,以界尺挥案一下,便下座,帝愕然。”这大概就是庞传翕“般若法藏,并在身心”的最精彩表示。
在庞传翕归佛之前有后裔数人,皆以先祖名字之“传”为姓氏,称传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传氏正宗。传氏族人大多尊奉庞传翕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传遽,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传遽,亦称驿递、驿传,简称“传”,官位属于“士”的一种,相当于今日的机要专递员,或特种邮政专递员。遽也,驿递曰传。《礼·玉藻》中记载:“士曰传遽之臣。注:驿传车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贱而给役使,故自称如此。又古者以车驾马,乗诣京师,谓之传车。后又置驿骑,用单马乗之,若今之递马。”在古代,凡四马高足为“置传”,四马中足为“驰传”,四马下足为“乗传”,一马二马为“轺传”。到了汉朝时期,按大汉律,诸当乗传及发驾置传者,皆持尺五寸木传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乗传参封之。参,就是“三”。有期会絫封两端,端各两封,凡四封。乗置驰传五封之,两端各二,中央一轺,传两马再封之,一马一封,以马驾轺车而乗传,曰一封轺传。
在这类传遽、驿传、置传、驰传、乗传、轺传等的后裔子孙中,即有称传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
源于官位,出自秦、汉时期边防官吏关传,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关传,本来是一种通关符节。在典籍《周礼·地官·司关》中记载:“凡所达货贿,则以节传出之。”在史籍《前汉·文帝纪·注》中记载张晏曰:“关传,信也,若今过所也。如淳曰:两行书缯帛,分持其一,出入关,合之乃得过,谓之传。师古曰:今或用棨刻木为合符。”古代,人们进出各类关隘之时,由掌关官员颁发给一份通关符节,在不同的朝代、关隘,有不同形式的通关符节,就如同当今的通行证。古代的通行符节,多由木、竹、缯、铜、铁、银、金、玉等材质制作,对民多用木、竹、缯,对官多用铜、铁、银、金、玉,称作“关传”,由一式两分而成,通关者执一半,关隘上存一半,进者办完事出关、或出者办完事入关,两下进行比对,字符纹样一致者方得通过。管理这些留关“关传”的官员,也因此就称为“关传”、“关传员”、“关传吏”、“关传使”等等,尤其在中原王朝与周边各民族之间发生争战的汉、唐、宋、元、明诸朝历史时期,这些官吏的职能尤为重要。
在这些“关传”的后裔子孙中,即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关传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关氏、传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时期蒙古族官吏巴格西,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巴格西,全称为拉让巴格西、或拉然巴格西,是蒙古民族中的一种原始官吏称谓,汉义“传授者”,即老师、师尊的意思。在元朝时期,巴格西为朝廷指派给各王府的太学教师,专职教授贵族子女们文化知识,享有俸禄。千百年来,巴格西一直深受蒙古民族的尊敬和爱戴。在巴格西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巴格西氏,亦有藏族引为姓氏者。
明朝初叶以后,蒙古族、藏族巴格西氏多有按汉义冠汉姓为传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庞传翕。
迁徙分布
传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明列第七百六十位,以婺州为郡望。
今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湖北省的武汉市,台湾省等地,均有传氏族人分布。
字辈排行
重庆市涪陵区传姓,族谱丢失,口传字辈(字形不确):年万崇国友,天洪丹世兴,凌云双福贵,文明学祠光。
重庆市武隆县传姓,族谱丢失,口传字辈(字形不确):国正天兴顺,宜学应大成,官清民自安,世代显朝廷。据“大”字辈人口传,该系起源于江西。
(世有“传”姓同“傅”姓说,但本支字派与本地“傅”姓相差甚远,“傅”姓宗“傅说”,今见“传”姓渊源另有说法,故补本支口传“字辈于后”,望天下用“传”姓者,汇集于此,方便天下用“传”姓者寻宗族文化参考。)
郡望堂号
郡望
婺 州:即古缙州。西汉时期置郡,三国时期孙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再分会稽郡东阳郡,郡治在今浙江省金华分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金华市一带。以郡在瀫水(今衢江)之东、长山之阳得名。金华设立郡府建置自此始。东阳郡属扬州,领长山(今浙江金华婺城、金东、兰溪)、乌伤(今浙江义乌)、永康、吴宁(今浙江东阳)、丰安(今浙江浦江)、太末(今浙江龙游)、新安(今浙江衢州柯城、衢县)、定阳(今浙江常山)、平昌(今浙江遂昌)九县,治设长山。南朝梁绍泰二年(丙子公元556年)省东扬州,原辖七郡复还扬州及江州,并析置缙州;是年又复东扬州,省缙州。南朝陈永定三年(己卯,公元559年),又省东扬州,置缙州,将东扬州地并入扬州、缙州以及新析建之闽州;南朝陈天嘉三年(壬午,公元562年)废缙州,旋改东阳郡金华郡。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废金华郡置婺州;隋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改置东阳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改东阳郡置婺州,并于信安县(新安县)分置衢州;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婺州为东阳郡;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改东阳郡为婺州。元朝至元十三年(丙子,公元1276年)改婺州路;元至正十八年(戊戌,公元1358年)农历12月,明太祖朱元璋部攻取婺州路,改为宁越府;元至正二十年(庚子,公元1360年)农历1月,又改宁越府为金华府。其时治所在今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一带。
堂号
婺州堂:以望立堂,亦称东阳堂、金华堂。
历史名人
传景常
(公元1915~今),上海人。著名铁路内燃机车设计专家。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抗战时期在浙赣铁路玉山机厂、桂林机厂等处任实习生、工务员和工程师。
1945年在美国伊利诺伊斯中心铁道系统机车厂、机务段、机务处、车辆厂任实习工程师。新中国建国初期在上海铁路局杭州车辆段、铁道部机车车辆工业管理局设计处、大连机车车辆厂工作,并先后任段长。设计师兼组长。曾赴前苏联考察学习内燃机车的设计和制造,在伏洛希罗夫格勒和柯罗明斯基内燃机车厂以及铁道运输科学研究院学习。
1953年任主任工程师,主持设计中国首台干线内燃机车任总设计师时参加领导三千三百马力东风-4型内燃机车新中速柴油机的设计。任副总工程师时,负责领导上述柴油机从A型至B型的升级换代研制工作。倡议并领导“用铁谱法缩短柴油机磨合试验的研究”获集体一等奖。现主要从事增力车的研究。著有关于内燃机和内燃机车的论文二十余篇,在铁道学会和内燃机学会上发表,翻译外文内燃机和内燃机车的资料一百余篇。中国铁道学会中国内燃机学会会员,辽宁省铁道学会常务理事。曾受聘为大连工学院内燃几专业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审查委员,大连海运学院内燃机专业副教授提升为教授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审查委员,并受国家教委函聘为大连工学院内燃机研究所科研成果学术论文评审委员。
传德富
(公元1938~今),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著名民族教育家。1963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哲学专业教授,留校任教至今。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系主任、宗教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北京市哲学学会理事,国际萨满教学会会员。长期从事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和原始宗教教学与科研。
主要论著有:出版专著有《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概论》、《哲学:思维与智慧之花》、《宗教:天国的憧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常识问答》、《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浅释》等;主编兼作者有《民族哲学论文选》、《藏族哲学思想史论集》、《朝鲜族哲学思想史论集》等八部。主编《新编中国元代史》、《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蒙古萨满教》。在全国和省部级以及韩国《韩中苏研究》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其中《试论成吉思汗“天力论”及其特点》、《佛教对汉藏文化影响之比较研究》、《略论初传时期的藏传佛教与汉地佛教之比较》、《忽必烈政治哲学管窥》等论文分别获得北京市、国家民委和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曾应邀赴蒙古国国立大学、私立大学,美国杨百翰大学、华盛顿大学等,日本国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京教大学、大阪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瑞典路德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及香港台湾澳门等讲学和交流。现正从事国家教委资助的科研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原始宗教比较研究》和211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经籍汇编》。
传海松
(公元1943~今),湖北武汉市人。著名当代书画家。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擅长国画、书法。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湖北书画艺术学院教授、教务处主任。就读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期间,师事著名国画家张振铎王霞宙,悟其笔墨,颇有会心。传统绘画功底扎实,用笔苍劲老辣,尤善以书法入画,所作花鸟、人物清新洒脱,富有情韵。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家和国际性重大展览并获奖。
1987年在武汉举办个人书画展,1991年应邀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小鹰市举办画展。近年来为国内不少名胜书写楹联、碑文。书画作品广泛流传美、法、加、意、墨、澳、日和港澳台地区并获得好评,部分作品为国家对外访问团礼品赠送联合国所属组织及所访国家收藏。发表论文《论颇体书法之力》等十余篇。传略收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2 10:42
目录
概述
姓氏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