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读
由于被测量数值介于测量工具最小分度值之间某位置而进行估读的
估读是由于被测量数值介于测量工具最小分度值之间某位置而进行估读的。如游标卡尺/秒表/打点计时器等不存在这种情况,故不需要估读;而长度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质量的测量等均存在上述问题,所以需要估读。
测量仪器
通过用的测量仪器,十进制的如刻度尺每1cm间划分为10个分度,每个分度值为1mm;千分尺的可动刻度部分,每十个刻度标记一个数字,每个小分度为0.01mm;是否估读与最小分度值是多少没有关系,估读在习惯上以最小分度值的十分之一为单位进行估读,如最小分度值为2,则估读时,先把最小分度划分为十份,估测待测部分占几份,再乘以最小分度值,即为估读部分。当测量时,大部分要估读,计算时也要考虑估读。
中学实验教学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人们常将“测量中的有效数字保留至仪器精度的下一位”作为公理来使用.正因为这一点,导致我们在估读数时,常感到无所适从.有些情况我们要估读几位.例如,最小刻度是0.5c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根据“测量中的有效数字保留至仪器精度的下一位”.那么我们对图1中刻度尺的读数是4.72cm,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在读数中我们估读了两位,0.7cm是估读的,0.02cm也是估读的.我们知道,估读值是不可靠的,第一位数字(0.7cm)本身就不可靠,如果再估读第二位(0.02cm)它将更不可靠。所以不需要估读这么多数字。
中学物理教学中把“测量中有效数字保留至仪器精度的下一位”作为公理来使用,这显然是片面的.那么我们究竟怎样确定这个估读位呢?根据有效数字的含义,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是有误差的,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一定要同误差所在的一位取齐,这就是说,有效数字的位数取决于绝对误差.同时,由差示法原理可知,测量值的最大绝对误差应为该仪器精度的一半.上例中,最大绝对误差为0.5cm。
这样,只要读数方法正确,“估读数位应由测量的误差来决定”.同时“测量值的最大绝对误差应为仪器精度的一半”.这一结论显然成立,它适用于长度测量、质量测量、弹簧秤伏特表、安培表等的读数.这样就便于将估读数位的确定正确地统一起来.
实验室常用的2.5级安培表的表盘.当安培表的使用量程为0.6A挡,此时安培表的精度即为每小格所表示的电流强度值0.02A,最位由测量的绝对误差来决定,安培表的读数应该是0.34安,而不能读作0.341A.如使用3A的量程,此时每小格所表示的电流强度值(0.1A),也即为安培表此量程的精度,最大绝对误差(0.1A)
在物理中
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弹簧秤等读数时都需要估读。因为最终的读数要以有效数字的形式给出,而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数字为估计数字,应和误差所在位置一致,在实际操作中,究竟估读到哪一位数字,应由测量仪器的精度(即最小分度值)和实验误差要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可以分别采用1/2、1/5、1/10的估读方法,一般:
最小分度是2的,(包括0.2、0.02等),采用1/2估读,如安培表0~0.6A档;
最小分度是5的,(包括0.5、0.05等),采用1/5估读,如伏特表0~15V档;
最小分度是1的,(包括0.1、0.01等),采用1/10估读,如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安培表0~3A档、电压表0~3V档等,当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或仪器精度不够高时,也可采用1/2估读。
如学生用的电流表为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误差出现在安培百分位,只读到安培的百分位上,估读半小格,不足半小格的舍去,超过半小格的按半小格估读。
(不需要估读的测量仪器:游标卡尺秒表电阻箱在读数时不需要估读)
在化学中
1,量筒:粗量液体体积的仪器,10mL量筒的精确度0.1mL,量筒容积越大越不精确;刻度起点自下而上,没有0刻度.量取液体时,量筒大小应选用合适的规格.例如:量取2.0mL液体用5mL量筒,而不用10mL以上量筒.由于量筒是粗量仪器,通常不估读.
2,滴定管:分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刻度起点由上至下,每小格是0.1mL精确到0.01mL不估读.酸式滴定管用 于量取酸性,中性和氧化性溶液,碱式滴定管用于量取碱性溶液.
3,温度计:用于测量温度,水银球的位置取决于所测量的对象,温度计不可用做搅拌器.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测较高温度),酒精温度计(测较低温度).通常不估读.
4,天平:用于称量药品的质量,可以准确到0.1g;使用前必须先调零点,一般左物右码,具有吸湿性和腐蚀性的物质应放在玻璃容器内称量.通常不估读.
【:量筒属粗量器,不需估读,精确度≥0.1mL.常见的较精确量筒只能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有效数字,如7.2mL.滴定管精确度为0.2~0.1毫升,估计数字可达0.02毫升.托盘天平精确度为0.1克,用于不太精确的称量.不需估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9 13:13
目录
概述
测量仪器
中学实验教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