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渊(1865年1月23日—1941年8月18日),字临淑,讳东汉,广东兴宁人。
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办多所新式中小学,开风气之先,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大批人才。1905年加入
同盟会,任
嘉应州主盟人,是潮州
黄冈起义领导人之一,曾秘密参与策划广州
黄花岗起义。1914年响应
孙中山号召组织
讨袁军,后受命兴办矿业,筹措革命经费。1920年任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1925年为东征军筹饷,1941年8月18日逝世。
人物生平
何子渊,1865年1月23日午夜子时,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市石马镇星窝子顺裕庐。
1881年参加嘉应州院试,获甲等第一名,录为
廪生,随即赴
兴宁县衙履职。
1883年,因“少年老成,办事公道,文章道德俱佳”升任督学,专职督导全县的教育工作。
1884年3月,何子渊从广州出发,自费乘货轮赴美游历、考察
基础教育兼茶叶贸易,同年归国,矢志“教育革新、救国图强”。
1885年6月,他在家乡创办了第一所西式六年制“宇南洞小学”,自任校长,并亲自给学生授课,开设国文、算术、历史、地理、图画、唱歌、体操、劳动等课程。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
马关条约》。1896 年,何子渊深感国力衰微,
吏治腐败,便跟反清组织“
洪门会”取得联系,并秘密加入洪门,被同门中人尊为“渊公”。
1903 年冬,何子渊与
萧惠长等人创办兴民学堂,第二年又与
陈少岳等人创办
石马两等小学堂,为后来成立的同盟会及
兴民中学、
兴宁县立中学(
兴宁一中前身)培养了大批人才。
1907 年由何子渊、萧惠长等同盟会骨干成员领导发动的潮州
黄冈起义,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大大超过了广州
黄花岗起义。当时,潮梅地区响应者多达5000 余众,震撼全国,是广州黄花岗起义的先声。
1909 年,何子渊又与萧惠长、
张花谷、江柏坚等 10 余人商定向外侨借枪,准备在
梅县揭旗起义。后因泄密而失败,撤退时何子渊冒险殿后掩护,险遭不测。不久之后,何子渊他们又与同盟会早期领导人
何天炯、何天翰等致力筹款,购买枪支弹药,参与震惊中外的广州
黄花岗起义和
惠州起义。
1912 年初,何子渊被兴宁县刚成立的议会政府推举为代议长,同年底议会正式选举时被公推为议长。
1914 年响应孙中山号召组织
讨袁军,后受命兴办矿业,筹措革命经费。
1920 年任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咨议。
1925 年为东征军筹饷。
1941年8月18日逝世。
人物事迹
创办新式学校
何子渊出身于教育世家,受客家人尊师重教传统和其父亲的影响,早年到西洋考察现代教育。何子渊从1885年开始先创办西式学校宇南洞小学、同仁学校(1888年),后创办兴民学堂(1903年)、石马中心小学(1904年)、兴宁县立中学(1906年),从小学6年、初小3年到高中3年,学制横跨整个初级基础教育体系。
因清朝两百多年严苛的封建统治,19世纪下半叶,虽有零星的新学思潮传人,但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凤毛麟角。即使有,也往往是一些规模非常小的教会学校,培养传教人员。何子渊做的都是开创性、基础性的工作。他身体力行积极创办和推广新式学校,并将爱国、抗日思想和“求真、尚善、包容”等教育思想和理念贯彻始终。每次回石马探亲,何子渊都会到石马中心小学、宇南洞小学、同仁学校等处停留,指导教学工作。
1928年春,兴宁县立中学和兴民中学同时开办高中,因当时的宣传工作不到位,报名的学生非常之少,两校学生人数都不足30人。如果两校独立办学,势必会增加学校和政府的财政负担,并造成两校之间的矛盾,而难以为继。县有识之士倡议,以文昌祠为校址,将两校高中合并办班,另设高级中学一所。同年秋季,兴宁高级中学成立,正式开学。
罗师杨在《希山丛著》“兴民小史”一章中提到:1905年,何子渊因兼任石马两等公学堂监督(校长),加上公务繁忙,待兴民校务走上正轨后便辞去学监职务。兴宁县教育局教育志编辑室、兴宁县教育学会1987年合编出版的《兴宁县教育志史料汇编》第二辑第57页又记载:何子渊虽辞去学监一职,“但仍长期任兴民校董,对兴民重大设施,既参与其议,也多所赞助。”
可见,兴宁高级中学成立时,何子渊仍是兴民中学校董,参与重大决策,更因他“戊戌后,鼓吹新学尤力”,因而肯定参与了两校高中部的合并,参与了兴宁高级中学的创办。
押韵事小开火事大
1930年年初,
光裕庐落成,何子渊为新屋撰写了“光昭前哲,裕启后贤”和“光照前列,裕启后人”两副门联。前一副对联贴到大门口,没有人提出异议,后一副门联贴上去,却招来诸多非议,非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照”字的使用不符合传统对联押韵的规范,但渊公一律笑而不答。直至1941年夏,77岁逝世前,这个谜底才终于揭开。弥留之际,何子渊将当时在家的子孙叫到床前,交代说:“大门联不得修改,押韵事小,开火事大。国难当头,凡我华夏炎黄子孙,必要时,均可开火!”
原来,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外敌人侵的抗战时期,“照”字下面四点正好象征熊熊燃烧的火焰,隐喻着中华儿女杀敌报国的雄心。
给后世的《渊公家范》
其一,孝父母。父母之恩,如天高地厚,最难图报。吾族为子者,只是尽其心,力所当为,如饮食、衣服之类,虽是孝之疏节,宜极力营办,以奉养父母。纵使家贫,当以奉养,不可便生怨慰。冬温、夏清、昏定、晨省,礼不可缺。不幸父母有过,必下气怡色,柔声以速,委曲婉转,以待其听。或遇疾病,必奉侍汤药,不离左右。然孝心易衰,于妻子又必须朝夕省谕,教以事舅姑之礼,方是一家孝顺。此为子女者不可不知!
其二,友兄弟。兄弟,乃父母之所爱,最要相好,若因妇人言,致相离间。吾族为弟兄者,须同居共,相爱相友,相互尊重。或不得已而至于分居,亦宜有无相济,疾病相扶,患难相恤,方能体父母之心。切不可轻听妇言,因丝毫小利、亩角田地,便生念怒,甚至斗欧构讼,骨肉相残,大失同胞之义。
其三,谨夫妇。夫义妇从,礼所定制。吾族为夫者,须正纲纪、慎威仪,为一家之主。则令其妇主中馈,勤劳动,以礼待客,夫妻相互尊重,不得假权于妇人,至于娶妾则应与法相契。如无子女,亦当正名分,以安其心,不得以色之盛衰为爱增。
其四,叙长幼。长、少,礼当尊敬,不可傲慢。吾族为子女者,须尽尊卑长少之分。如侍长者之侧,命之坐,方坐。有问,则起而对。侍食于长者,长者未举,少者不敢食。从长者于外,必须随行,不得并肩而走。即倒长叔幼,名分自在,不得争坐、争行。至如出恶言以相骂,逞血气以相殴,则为以少犯上,渐不可长,切不可为。
其五,敦善行。人家世世积善,可保子孙繁衍,福泽绵长。作善,降祥天道,然也。吾族人须体此意,母以尊凌卑,母以强凌弱,母以群暴寡。无论宗党友,当以厚道自处。即乡里,必须和睦。若倚门户欺压贫寒,诗豪横凌烁柔、,放六畜作践人田苗,拖钱粮负陷人赔纳,并占人疆界,吞人产业,谋人子女,此皆心术不端,最伤天理,贴害子孙,切不可为。
其六,训读书。人家子弟以读书为先,而读书以勤苦为本。吾族为父兄者,须延师取友,教子弟以诗书,令其晓通文义,不令放纵偷安。上,可以立身扬名;次,可以登科入仕;下,亦可以支持门户。若不教读书,惟营末利,甚至子弟目不知书,纵富,必为愚痴顽磊之夫。贪,则甘为人下而不辞笑。戒之!戒之!
其七,奖行谊。孝弟为百行之原。吾族为人子、为人弟者,家庭间若能尽事亲、事长之道,有善可称。春秋二祭,宜赐胙奖之,使人有所观,感而兴,起为善。若不孝不悌之人,当共之。至于妇人孀居,无惭德,男子终身與秽行,或在兄弟中轻财让产,或在宗族间娠贫周乏,抚孤恤赛,或在乡里内,岁区账济,杀贵减价。有此节气,当奖。异之,失节义者之。
其八,崇节俭。人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人能节俭,则必勤劳。劳则逸欲之心不生,而可以保身持家。若不节俭,必至于侈衣食,崇宫室,好珍赏奇怪之物,习狎小人媒饮赌博,鲜有不至于破家荡产者。凡我子孙,务习勤劳服食,居处崇尚俭朴,一应奢侈赌之事,切不可为。
其九,安生理。四民之中,惟士称首,次则务农。如不能力行,则宜以务农为本业。农者,必须勤苦力耕,勿失其时,庶衣食有资,而俯仰可无累。又次则为工,要精巧。又次为商,要公平。四民外,惟医卜近儒术,若非优、僧道、兴贩、私宰之类,皆非正经生理,切勿为之。
其十,重茔祭。祭田,所以供先人之祀事。树木,所以为先茔之荣术。关系最重。如卖祭田,则祭祀废,而祖宗何所血食?砍树木,则护术失,而先灵何以能安?子孙有此,即为大不孝,切不可为。至于祭田租税,祭祀外有余,则用以修理。修理外有余,则用以助贫。管者须得其人,不可侵渔,致相争竞。
亲属成员
父亲、兴宁教育先驱何晖吉,1906年逝世。
二弟何子韶,担任革命党联络员。同盟会期间,何子渊在石马镇石马圩“光记”商店对面开了一间“东汉茶庄”,营业面积约100 多平方米,由二弟何子韶负责经营,是箭竹顶茶在海内外的经销总店,同时也是革命党人的地下联络点。而在“光记”旁边,还有何子渊的另一建筑“渊庐”,面积约 50 多平方米,专供在石马中小学上学的子孙寄宿及革命党人临时落脚之用。
六弟
何贯中,1905 年,何子渊送六弟何贯中到“广东陆军小学”深造,翌年将回家探亲的何贯中吸收为同盟会会员,并亲自主盟。
三子何尚文,原是教师,在父亲鼓励下,后来考入
黄埔军校,先是参加国民革命军,任少校军需主任,后又参加十九路军,在
淞沪抗战前线英勇杀敌。抗战胜利后,他不满蒋介石的统治,解甲归田。
四子何尚周,也是受父亲的影响参军,抗战期间参加了“广州保卫战”和“粤北大会战”等,后来在兴宁起义后回乡。
女婿
梁世骥,是十九路军高级军官,淞沪抗战时身先士卒。抗战胜利后,他也不满蒋介石的统治到了香港,加入
中国农工民主党。解放后,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主任。
长房长孙何桂芳。
孙子何程云。
亲友回忆
孙子何程云:祖父去世时我才几岁,但清楚地记得祖父是个很慈祥又很威严的老人,常拿糕点给我吃,亲自教孙子们念“火!火!火!东洋鬼子放的火!血!血!血!中国人民流的血!‘一·二八’,杀!杀!杀!军民合作打胜仗!”的小学课文。
社会评价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赵立人:何子渊不仅为中华的崛起贡献了自己的一生,还贡献了自己的兄弟子婿,他的家族不愧为革命世家。尽管在他去世之后,这个家族曾受到急风冷雨的吹打,然而历史终究是人民写的,在霾消雨霁、彩彻云衢的今天,何子渊及其家族诸贤的令名,将永为我们怀念。
历史学家罗师扬:积学通方,戊戌后,鼓吹新学尤力!
社会纪念
何子渊故居
何子渊故居位于
兴宁市石马镇。是渊公举全家之力于1927年建造的一座三堂二横
客家祖屋,是客家民系崇尚自然、天圆地方、天地人一体同春高超设计理念的展现,是客家古民居四角围龙建筑的典型代表。大门匾额
光裕庐 三个字为梅州著名书画家、
林凤眠老师
梁伯聪的真迹;上堂对联 添岁又添丁,几度酒杯传酒令;有灯兼有月,十分春色闹春宵 为孙中山拟联,
于佑任手书;中堂 泰运转中华遍处欢天喜地,山居添岁月一堂暖日和风 及大门两旁 光照前列裕启后人 石马当前高龙榕狮同拱护,雷山枕后蛟潭岐水共回环 等对联由渊公亲拟;前堂屏封嵌孙中山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的铭文;大门右侧刻有一段兴梅百姓耳熟能详、口传心授的美丽传奇 石马传说 ;中堂横梁悬卦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
张发奎上将 五代同堂 巨幅大匾。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将渊公故居公告为
不可移动文物,兴宁市人民政府将其定为 特色古民居 保护文物。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前夕,广东省政协大会提案将何子渊故居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广东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何子渊雕像
2015年10月29日上午,孙中山、何子渊铜像落成典礼在兴宁市石马镇石马中学隆重举行。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副主席、孙中山先生孙女
孙穗芳博士,孙中山和平教育基金会副主席
王祖耀、副秘书长朱金赞,梅州市政协原副主席
何梅林,兴宁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罗苑铭,兴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主委
李福泉,兴宁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主委刘卫星,兴宁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主委谢文航,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石马镇党委书记钟胜良、镇长孙伟权,石马镇镇村干部、石马中学师生代表以及世界各地何子渊先生后裔共两百多人出席了落成典礼。
仪式中,孙穗芳博士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情怀和博爱、仁义、天下为公的思想,并回顾了孙中山先生与何子渊先生的革命情缘。
兴宁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罗苑铭在典礼上发表讲话: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驱,何子渊先生作为辛亥革命元老、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同时又是梅州文化教育界的先行者、兴宁新学的开拓者,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孙中山、何子渊先生铜像在何子渊先生的故乡石马镇落成,将成为石马人民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
仪式上,还举行了颁发捐资证书、赠送墨宝、捐赠孙中山先生纪念集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