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
广东省辖县级市,由
梅州市代管,位于广东省东北部,
东江、
韩江上游,总面积2104.85平方千米。2023年末,户籍人口113.72万人,常住人口76.73万人。
历史沿革
兴宁县地,夏商周三代属百越之地。公元前401至380年,楚灭百越,置为藩属。公元前222年秦灭楚,略定扬越设置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南海郡置四会和龙川两县。秦派任嚣为南海郡尉,赵佗为龙川县令。古龙川县境,广跨东江、韩江上游,包括今兴宁县地。
三国时,南越9郡分属交、广两州,为吴国辖境。西晋建国后,继承两汉旧制,以南海郡统辖番禺、四会、增城、博罗、中宿、龙川、揭阳7县。兴宁县地仍属龙川县。晋室南渡后,原南海郡分为南海、新会、东官、义安、绥建、海昌郡;龙川县仍隶属南海郡。
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由古龙川县分治而立,县境广跨古兴宁江(今
五华河)、右别溪(今
琴江)、左别溪(今
宁江)流域,包括今兴宁市、五华县全境和龙川县东部、紫金县东北部地区,县名由兴宁江而得,县治所在地设在今五华县
华城镇雷公墩。
南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分设兴宁、齐昌两县。
齐昌县以今兴宁地为其辖境,县治设在古宁昌乡,即今城北1千米处的洪塘坪(又称枫林坪)。
梁天监二年(503年),撤销齐昌与雷乡两县建置,将齐昌全坑及雷乡东部地并入兴宁县,县治迁至今
龙川县佗城(古龙川城)。原龙川县治迁至今河源县城。
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齐昌县。贞观元年(627年),撤齐昌县,置宁昌驿,隶属于兴宁县。天授二年(691年),兴宁县治由佗城迁至今龙川县境天羊山麓丫下圩(今龙川县属)。
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又析兴宁县,并在原齐昌县境设
齐昌府,府治设在洪塘坪,兴宁县为其属县。
宋开宝四年(971年),废齐昌府。天禧三年(1019年),兴宁县治由丫下圩迁回雷公墩,后再迁洪塘坪。熙宁四年(1071年),从兴宁划出西南部地区设长乐县(今五华县)。此后,兴宁县境相对稳定。
元初,霍山境地划给龙川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兴宁县治由洪塘坪迁至今兴城地。明嘉靖时,大信地并入平远县。
民国初年直隶于广东都督。民国4至25年(1915-1936年)先后隶属
潮循道、潮梅镇守使、粤东区绥靖专员公署。民国26年起,隶属
广东省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1949年4月改称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7月,平远的大信乡和丰顺县的坪畲乡划入兴宁。
解放后,先隶属
兴梅专区专员公署。1953年6月改隶属粤东行政公署。1956年3月,隶属
汕头专区专员公署。
1961年1月,兴、平分县,县境各按原辖范围。1965年,本县水口叶华大队地划属梅县。
1965年7月至1985年,隶属
梅县专区专员公署、梅县地区革命委员会、
梅县地区行政公署。
1994年6月8日,兴宁撤县设市,为县级市,由梅州市代管。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0月,兴宁市下辖3个街道、17个镇:兴田街道、福兴街道、宁新街道、永和镇、新圩镇、罗浮镇、罗岗镇、黄槐镇、龙田镇、石马镇、宁中镇、径南镇、坭陂镇、水口镇、黄陂镇、合水镇、大坪镇、叶塘镇、新陂镇、刁坊镇。政府驻地兴田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
东江、
韩江上游,东连
梅县区,南邻
丰顺县,西接
五华县、
龙川县,北界
平远县、江西省
寻乌县,总面积2104.85平方千米。地跨东经115°30′至116°,北纬23°50′至24°37′。北起阳天嶂,南止铁牛牯峰,南北长100公里;西起筠竹,东抵径心,东西最大宽度36公里。面积2104.85平方公里,占梅县地区总面积的13.2%,在7个县中居第5位。
北部的阳天嶂与江西省寻乌县毗连;东北部的黄茅嶂、嶂顶上、莲花寨、铁山嶂与平远的石正和梅县的梅西、石坑等地相接;东部的油坊坳、罗子塘村、新耀村与梅县的瑶上、南口、荷泗交界;南部的铁牛牯、狮子岩与丰顺县北斗、丰良和梅县的径义相连;西北部的渡田河、黄毛嶂、龙母嶂与龙川的回龙、石坑相邻;西南的神光山、绵畲、黄沙嶂、洋伞崃、寒婆嶂、伯公坳与五华县的华城、转水、水寨、油田接壤。
兴宁县城距广州377公里,至深圳347公里,至汕头185公里,至梅州城57公里,至韶关407 公里,至江西寻乌128公里,至福建龙岩282公里。
地质
兴宁市的地质演变有过山岳沉水域、沧海变桑田的经历。今天群峰耸立的山地和广阔的丘陵台地,6亿年前还是一派水乡泽国。经过漫长的岁月,丰富的沉积物形成巨厚的沉积岩。后历经4次大的地质构造运动,使地层强烈褶皱、断裂、岩浆侵入及火山喷发。距今2.9至1.4亿年前,从龙北、岗背至罗岗、黄槐有过海水侵入和退出的变迁。因而,兴宁市境内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南部因东西两大断裂的发展,产生出红色断陷盆地。
地形地貌
兴宁市地处粤东北山丘地带,受北东至南西走向的
莲花山脉和罗浮山脉控制,高低差明显。最高峰
阳天嶂海拔1017米,最低处水口圩海拔100米,高低差917米。地形总趋势是从北西至南东逐渐下降,而南部则由南向北递降。北起阳天嶂,南至铁牛牯峰(海拔998米),直线距离100千米;东西最宽处,径心分水坳(海拔400米)至叶南筠竹坳(海拔300米),直线距离36千米。四周山岭绵亘,中为断陷盆地,地形狭长,整个县境形似扁舟。市内地貌类型分为平原、阶地、台地、丘陵、山地5类。平原、阶地、台地(海拔200米以下)占38.1%,丘陵(海拔200~400米)占49.6%,山地(海拔400~1000米以上)占12.3%。
兴宁市主要山岭有南部
莲花山脉:铁牛牯、
狮子岩;
武夷山南脉:阳天嶂、黄茅嶂、嶂顶上、莲花寨、四望嶂、马子山、冬瓜嶂、铁山嶂、宝山、
鸡鸣山、南蛇岗、
和山岩、狐子嶂、
龙母嶂、
神光山等。
气候
兴宁市属南亚与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年平均气温21.5℃。常年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份左右,达到37.4℃;常年最冷月是1月,平均气温11.4℃,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左右,达到零下0.2℃。年平均降雨量1596.9毫米,夏季降雨最多,占年降雨量的41.5%。年平均日照时数1814.2小时,风向比较稳定,以西北风频率最高,东南风次之。自然环境优越,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四季宜耕宜牧。
水文
兴宁市地处
韩江、
东江流域。北部的罗浮镇属东江流域,镇内河溪流入东江上游的
渡田河。该河发源于江西寻邬县,为兴宁、龙川北部的分界河,是枫树坝水库的库尾,过境河道24.8千米,宽150至200多米,主要支流有罗浮河和大信河,河流落差较大,水力资源比较丰富,流域面积273.74平方千米。其余各镇属
韩江流域,区内46条河溪水分别经过五华、兴宁、梅县汇入韩江上游的梅江。宁江(古称左别溪)贯穿兴宁南北,是流域面积最大的梅江支流,北起江西寻邬荷峰畲,南至水口圩汇入梅江,全长107千米,从合水至水口主干河道57.5千米,宽65至90米,沿途接纳32条山溪小河,呈叶脉状汇入宁江,流域面积1364.7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65%。宁江支流之一的和山河,由七层、曾塘两溪水汇合而成,经大茔、和山、和一至宁新洋湖桥入宁江。该河从和山岩至洋湖桥全长20千米,集水面积39.5平方千米。
土壤
据兴宁市政府网2021年10月显示,兴宁市土壤分为黄壤、红壤、赤红壤、紫色土、菜园土、潮沙泥土、水稻土等7类、12个亚类、29个土属、75个土种。黄壤1.03万亩;红壤108.76万亩,分布于低山丘陵;赤红壤11.4万亩;紫色土9.78万亩;菜园土180亩;潮沙泥土3623亩;水稻土38.8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2.3%。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据兴宁市政府网2021年10月显示,兴宁市土地面积2075.39平方千米,折合为315.73万亩,坡度在25deg;以下的宜垦土地占73%。其中,宜林果山丘地224.25万亩,占71%;耕地47.24万亩,占14.96%;园林地1.32万亩,占0.4%;水面9.66万亩,占3.06%;其它用地(道路、城圩镇、厂矿、民居、田基沟道、两米以内溪渠道)33.26万亩,占10.53%。
生物资源
据兴宁市政府网2021年10月显示,兴宁市主要动物有100多种,包括兽、禽、爬行类软体动物、鱼、昆虫等5类。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计有600多种,包括乔木、灌木206种;主要中草药157种,另有野生中草药300多种;还包括农作物和花卉等。
矿产资源
据兴宁市政府网2021年10月显示,兴宁市初步查明境内有33种矿产、230处矿点,其中
煤、铁、
石灰石、
石膏、
萤石、
稀土、
钴土矿等较为丰富。煤总储量1.47亿吨,占梅州地区的52.6%,主要集中在四望嶂和罗岗两个煤田。四望嶂煤田1.3亿吨,7、8、9号煤为主采煤层。罗岗煤田1710万吨,6、12、16号煤为主采煤层。霞岚钒钛磁铁矿平衡表内储量1.3亿吨。稀土矿分布面积621平方千米。石灰石分布面积23平方千米,资源丰富,未作全面勘查。石膏矿分布面积57.5平方千米,远景储量1.1亿吨,是广东省首次发现的大型石膏矿。此外,黄铜矿、铀矿、铅锌矿、钨矿、耐火粘土、地下热矿水等也有一定的储量和开采价值。据初步调查,地下热矿水有7处10个点,总流量5963吨。叶南热矿泉(汤湖)泉口水温82℃,日自流量551.7,钻孔水水温83℃,日涌水量2589吨;坭陂汤湖泉,水温62℃,日自流量432吨;罗岗溪尾中温热水,水温50℃,日自流量331吨。
人口
2014年,公安部门统计兴宁市户籍人口为119.59万人(户籍人口历史峰值),人口出生率13.28‰,死亡率5.51‰,自然增长率7.77‰。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兴宁市常住人口为779411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90627人,占50.12%;女性人口为388784人,占49.88%。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65661人,占46.9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413750人,53.08%。流动人口为204254人。流动人口中,外省流入人口为9308人,省内流动人口为194946人。
2021年末,根据公安部门统计,兴宁市户籍人口116.35万人,常住人口77.94万人。民族主要是
汉族客家民系,占总人口的99.9%以上。
2022年末,兴宁市户籍总人口114.98万人,常住人口77.03万人。人口密度549人/平方公里。
2023年末,兴宁市户籍总人口113.7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6.4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63万人。全市出生人口7746人,人口出生率为6.8‰,出生率比去年下降0.83‰;死亡人口7125人,死亡率为6.2‰,死亡率比去年增加2.78‰;自然增长率为0.543‰。人口密度542人/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6.7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万人。
经济
综述
2023年,兴宁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13.07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在梅州各县(市、区)排第五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5.29亿元,同比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8.83亿元,同比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8.94亿元,同比增长5.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4%、24.2%和47.3%,分别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个、1.5个和2.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6.0:18.2:55.8。
2023年,兴宁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29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税收收入5.18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教育支出18.6亿元,增长9.6%;卫生健康支出9.11亿元,下降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22亿元,增长3.5%。
2023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1%。其中,项目投资增长3.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8 %,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2.7%。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下降11.7 %,民间投资增长18.8 %,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下降-100.0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77.4 %,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5.4 %,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 %。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4.9%。工业投资增长45.4 %,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3.3%。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2.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5.8 %,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2%。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123.7 %,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7%,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28.4 %。
2023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56元,比上年增长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39元,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34元,增长8.8%。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120人,通过各种途径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57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43人。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1736人。
第一产业
兴宁市逐渐打造“北部油茶灵芝、东部茶叶柚果、中部肉鸽蔬菜、南部生猪南药,全域
丝苗米”的产业发展格局,打响
兴宁鸽、兴宁香米、
梅州柚、兴宁单丛等区域品牌。
2023年,兴宁市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81万亩,比上年增长3.09%;稻谷种植面积63.73万亩,增长3%;甘蔗种植面积396亩,下降1.49%;油料种植面积2.68万亩,下降6.62%;蔬菜种植面积29.85万亩,增长5%;园林水果种植面积9.54万亩,增长4.38%;茶叶种植面积4.2万亩,增长50%。
2023年,兴宁市全年粮食产量30.44万吨,比上年增长3.7%;稻谷产量29.7万吨,增长4.95%;甘蔗产量959吨,下降2.24%;油料产量 0.44万吨,下降4.89%;蔬菜产量90.51万吨,增长3.5%;水果产量20.32万吨,增长13.58%;茶叶产量4495吨,增长57%。
2023年,兴宁市全年肉类总产量6.82万吨,增长11.44%,其中:猪肉产量4.06万吨,增长8.85%;禽肉产量2.09万吨,增长17.59%。全年水产品产量1.69万吨,增长1.8%。
农业产业园
第二产业
兴宁市以
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
水口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平台,发展自身资源型产业,发展纺织服装、运动器材、工艺品行业等传统产业,重点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打造粤东北5G新基建产业制造基地,培育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绿色食品、
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
华丰工业园和兴宁华丰国际小家电(OEM)生产基地统一纳入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享受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优惠政策。兴宁市推进水口工业园规划调整、承接信息技术产业链上下游制造环节,逐步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着重引进关联性高的药材种植及医疗器械设备企业。主动对接广梅园、综保区、无水港的辐射带动,打造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重要工业基地。推动水口镇融入以广梅园为联结点的产城融合片区和高密度城镇群,推进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深度一体化,提升整体融通水平和服务配套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兴宁市工业基础较好,有
工艺、
纺织、
机电等传统产业,有主板上市公司1家(广东明珠),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鸿源机电),在广州、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4家;有规上工业企业66家,
高新技术企业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初步形成
装备制造、食品药品、
电子信息等9大工业主导产业。高质量举办2020第二届梅州互联网大会,出台兴宁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和互联网产业扶持政策,互联网产业园动工建设,互联网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曾获批创建“粤东西北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兴宁)试验点”,被认定为首批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成功创建2019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兴宁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成功入选2019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广东壹号孵化器入围2019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是省级产业转移园,2015年度被省政府和梅州市政府评为优秀产业园区。
兴宁市构建“1331”工业新体系,做强装备制造业,做优生态特色食品、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粤东北地区特色工业城市。
兴宁电器厂发明世界第一台联合收割机(简陋型)。兴宁鱼苗场在“四大家鱼”孵化技术上大大超过已研究二十几年的日本,并且领先世界。兴宁电器厂生产出中国首台10兆千伏变电器。兴宁球阀厂曾经誉称“中国阀门第一厂”。
2023年,兴宁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0.28亿元,同比增长11.2%,工业增加值21.7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股份制企业总产值增长1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总产值下降17.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1.9%,重工业增长10.8%。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5.8%;电力、热力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9%;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0.3%。
2023年,兴宁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7.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2.6%,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0.6%,医药制造业增长15%。
2023年,兴宁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9.7%,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制造业增长3.8%,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21.1%,先进轻纺制造业增长17.0%,石油化工业增长19.9%,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66.8%,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长96.8%。
2023年,兴宁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0.7%,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0.2%,汽车制造业增长47.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3.5%。
2023年,兴宁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39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 14.34亿元,比上年增加11.4%;建筑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7.82万平方米,增加19%;房屋竣工面积11.99万平方米, 下降45.5%。
产业园区
第三产业
兴宁市工业商贸基础良好,是粤闽赣边商品集散地,素有“小南京”之称和“无兴不成市”之说。全市有集贸市场11个,较具规模物流快递企业14家,东岳宫市场是“全国百强集贸市场”,毅德商贸物流城、大润发(兴宁店)等知名企业带动现代商贸发展。
兴宁市加强与中国(梅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梅州综合保税区联动发展,着力建设苏区产业园仓储物流中心、广东供销天兴冷链物流中心等重要载体平台,利用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创建的契机,加快“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全力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兴宁市将现有的龙田合水“两镇八村”、新陂叶塘“两镇五村”、石马镇“六村联动”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打造成为网红打卡点、乡村旅游热门点,同时继续推进刁坊、坭陂、新圩“三镇十一村”连片示范区建设。
兴宁市通过三条旅游线路的开发,推动旅游康养等产业的发展。其中包括开发
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
熙和湾、
明珠养生山城、径南镇
月形山森林公园为主体的康乐休闲线;以新陂上长岭古村落、将军府、大天然乡村旅游休闲区为主线的人文生态线;以大坪
罗屏汉故居、明代“十二肩岭”
南粤古驿道为主体的红色古驿道线。
兴宁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目的地,以客家文化和生态资源为基础,开发森林康养、中药材种植、药膳美食等产业,布局培育医疗养生产业,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和周边地区的文旅交流合作,以玖崇湖温泉度假小镇、广东明珠健康养生城、广东明珠养生山城、客天下·熙和湾花灯文化特色小镇等养生保健特色平台为依托。
2012年,兴宁市成功引进
世界500强企业法国
欧尚,促成国际小家电(
飞利浦)生产基地、毅德现代商贸物流城、
碧桂园高档住宅小区等项目落户兴宁。
截至2018年底,兴宁市有注册的互联网商家1337家,其中企业543家、个体户794户。在城区方圆10千米范围内,兴宁市拥有200多家互联网公司,在电商方面,到2017年底,兴宁市本地电商企业达到285家,电商交易额突破了5个亿。兴宁市本地互联网从业人员有3至4万人,他们集中从事电子商务、数字通讯、数字经济、软件、域名商标、网店经营、游戏、新媒体、云服务、智慧城市、移动办公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服务工作。
交通运输业和邮政业务
2023年,兴宁市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53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公路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74952.56万吨公里,增长3.5 %;完成客运周转量6019.85万人公里,下降0.3%,公路客运量25.29万人,下降15.7%。
2023年,兴宁市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 2583.56公里,其中:四好2471.65公里,高速公路111.91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112.74公里。投入新能源公交车295辆,城乡公交线路103条,开通公交线路的行政村458个。
2023年,兴宁市全市共有邮电局(所)31家,邮电业务总量1.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2%,其中函件12.72万件,下降71.3%。报刊累计247.43万份,下降18.02%,集邮业务25.5万枚,下降6.01%。
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2023年,兴宁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92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97亿元,下降13.0%。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 65.99亿元,增长4.0 %;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1.93亿元,增长5.2%。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96.81亿元,增长4.4 %;餐饮收入11.11亿元,增长5.0%。
2023年,兴宁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同比持平。分类别看:衣着类上涨2.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7%;医疗保健类上涨1.0%;食品烟酒类上涨0.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持平下降0.7%;居住类下降1.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3%。
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2023年,兴宁市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2.21亿元,比上年增长9.4%。出口总额10.94亿元,增长12.1%,其中:“三资”企业出口3.13亿元,增长45.7%;私营企业出口7.81亿元,增长95.8%。进口总额1.27亿元,下降9.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00万元,下降96.22%。
2023年,兴宁市全市共有“三资”企业6家,其中工业企业6家;“三资”企业从业人员1390人,其中工业企业1390人,高技术产业企业1家,高技术企业现价总产值4891万元。
2023年,兴宁市接待旅游总人数178.67万人。其中:全市接待过夜旅游总人数65.07万人。国内外旅游总收入16.3亿元,增长146.1%。
产业园区和城市综合体
交通运输
综述
兴宁市推进
梅龙高铁(兴宁段)建设。谋划建设梅龙高铁兴宁南站综合枢纽客运站。谋划建设汕昆高速畲江至兴宁段北延线高速公路、五华横陂经坭陂至梅西高速公路连接工程和梅河、兴畲高速公路拓宽改造项目,推进河惠莞高速公路麻布岗互通出口至罗浮连接线公路工程(兴宁段)建设。推进国省道、县乡公路改造升级和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畅通城区到高铁兴宁南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工业园区、景点景区的交通线路,完善以兴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四好农村路”交通网络。加快省道S226线罗浮至新陂公路以及龙田至石马公路改建等项目尽快落地。推进宁江桥至合水旅游景区一江两岸河堤公路建设工程、锦绣大桥及引道工程等旅游公路建设。
公路
兴宁市境内有
梅州—河源高速公路、
兴宁—畲江高速公路、
济南—广州高速公路、兴汕高速,
205国道和省道225、226线贯穿全境。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944千米,每百平方千米公路密度为139.8千米,均居广东省山区县(市)前列。
2021年,平兴高速、兴华高速建成通车,动工建设河惠莞高速麻布岗出口至罗浮连接线。新建和改造省道225线火车站至水口段、甘罗线梯子岭等1050千米国省县乡道。
铁路
兴宁市境内有
广梅汕铁路。规划建设的“双龙”高铁贯穿兴宁并设
兴宁站,互通京九、
广河高铁。梅龙高铁设
兴宁南站。
政治
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11月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兴宁市全年普通高中招生6181人,在校学生17618人,毕业生5716人;职业中学招生1419人,在校学生3430人,毕业生1047人;普通初中招生12071人,在校学生37019人,毕业生11971人;普通小学招生10806人,在校学生70131人,毕业生12292人;学前教育幼儿招生5542人,在校学生25804人,毕业生11865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1.5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21%,高中毕业生升学率56.12%,考上大专及以上学校人数5702人,其中本科2314人。
兴宁市境内幼儿园:
兴宁市第一幼儿园、
兴宁市爱兴幼儿园、
兴宁市齐昌幼儿园、兴城中心幼儿园、罗岗中心幼儿园、大坪中心幼儿园、坭陂中心幼儿园、叶塘中心幼儿园、曙光幼儿园。
文化事业
兴宁市加强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开发,以推动“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建设”为契机,加大对古城乡、古村落等文物的保护开发力度,做好古城墙修复工作,争取恢复千年客邑原貌。开展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活化利用及“左联”文化的弘扬工作,发掘保护革命遗址,做好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加强水口苏维埃政府等革命旧址、邓逸凡、罗屏汉等名人故居的文化研究,挖掘其革命文化内涵,争取列入上级开发利用范围。加大径南“火把节”、大坪“马灯舞”等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及民间舞蹈“杯花舞”,民间曲艺“竹板歌”,民间音乐水口山歌、罗岗山歌、石马山歌,民间工艺根雕、编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力度,传承和发展民间特色文化。发挥“
兴宁版画”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挖掘新兴木刻运动版画史料,打造十里版画长廊、版画创作实践基地等,推进版画进景区、进校园,不断擦亮“版画之乡”品牌。推进非遗项目保护、完善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的保护名录,扶持非遗传承人带徒授艺。文化遗产的开发力度,依托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展示兴宁特有的赏灯文化,擦亮“中国围龙屋之乡”、“中国花灯之乡”品牌;加大对古民居、古村落的开发利用。
2023年末,兴宁市共有调频广播电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年末全市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8万户,同比下降20%。全市共有文化馆2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57.65万册,博物馆馆藏物品3987件,全年送书下乡2204册。
体育事业
2023年末,兴宁市共有标准体育场2858个,小运动场43个,各类球、场馆2077个。全年全市运动员在参加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13块,其中:金牌3块,银3牌块,铜牌7块。
兴宁市境内体育场馆有兴宁市体育公园、兴宁市市民广场、明珠文化广场、
兴宁体育公园足球场、
兴宁体育场、兴宁市体育综合训练馆、兴宁青少年文体活动馆、兴宁文艺体育馆、兴宁游泳馆、兴宁蹦床馆、
南部新城体育中心、西郊体育场、大坝里体育场、
南部新城体育公园、神光山体育公园、
兴宁市足球青训基地、兴宁市游泳训练基地、熙和湾高尔夫球场、兴宁全民健身中心、
兴宁市千岭游泳场等。
谢育新、
郭亿军、
张小文、
蔡锦标四名来自同一所小学(城镇三小)、同一所中学(
兴宁一中)球员同时入选当时的中国男子足球国家队。
医疗卫生
2023年末,兴宁市共有卫生机构717个,其中:医院8个,妇幼保健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个,镇(街道)卫生院1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全市拥有病床3534张,其中:医院2131张,妇幼保健院20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5张,镇(街道)卫生院948张,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00张,每万人拥有床位数45.43床。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901人,其中,执业医师1118人,助理执业医师669人,注册护士2360人,每万人全科医生数4.76人。
社会保障
2023年末,兴宁市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20.0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5%。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8.97万人,减少0.04%。参加工伤保险6.56万人,减少0.05%。参加职工失业保险5.47万人,增长1.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7.8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76.73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96%。
2023年末,兴宁市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51间,其中敬老院20间,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床位数3515床。全年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各级政府救济人数45.84万人次,全年发放临时救济金额228.15万元。全市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25556人,其中:城镇1515人,农村24041人。城乡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524个, 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20个。社会组织数量305个。
环境保护
2023年,兴宁市共有环境监测站1个。全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良好,兴宁城区空气质量AQI指数优良率98.9%,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42;全市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考核断面中,全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58.3 %,Ⅳ类断面比例为33.3 %,V类断面比例为8.3%,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工业废气排放量56.06亿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81.85吨,氮氧化物排放量284.12吨。区域噪声环境质量良好,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好,功能区噪声达标率为83.3%。全年投入治理污染资金1267万元。
截至2023年,兴宁市共有自然保护区7个:和山岩、石壁、兴宁神光山、白鹤仙师、合水、四望嶂、铁山渡田河。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57万公顷。全市森林面积13.9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7.14%,建成生态公益林6.92万公顷;林木采伐量7.39万立方米。
历史文化
人文环境
史前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兴宁开展过3次文物普查。1959年,在
水口镇荷树拗等地发现铲、叉、戈、矛、刀等一批石器,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1982年,在永和镇振兴管理区猫子窑山挖掘出一批陶罐和陶片,属新石器中晚期遗存;同年,又在叶南镇中径大窝里采集到一批陶片和石器,属新石器晚期遗存。到20世纪80年代末为止,兴宁境内共发现
新石器时代遗址30多处。兴宁博物馆收藏了上述遗址出土的各种石器190多件,完整的肉罐9个。这些出土文物和遗址说明早在七八千年前,兴宁已有古人类居住。从石器、陶器的用途和陶器上的花纹来看,当时已形成了农业和畜牧业,已有较为可靠的生活资料来源。
宋以前南迁汉人与早期居民
宋代之前,中原汉人已有几次较大规模的南迁。早在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国60万军队攻灭楚国,继之深入岭南。续后,秦朝把岭南作为迁徙中原“罪徒”的一个流放地,加以“经略”开发。终秦一代,南迁的中原人有3批、数十万人。1984年3月27日,在新圩镇大村鬼树窝崩岗南坡出土6枚完整的编钟。经
广东省博物馆专家鉴定,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文物。编钟的发现说明秦汉之际兴宁已有南迁汉人的足迹,他们可能先是驻军,后代成了岭南居民。在发现编钟的村庄有个地方叫秦王坪,相传就是驻军的营地。
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汉人亦有多次连续性的南迁转徙。遣至唐末五代,南迁客家先民,“其远者已达惠、嘉、韶等地,其近者则达福建宁化、长汀、上杭、永定等地,其更近者,则在赣南各地。”兴宁历史上先后隶属于惠、嘉,引文中所述应是包括兴宁的。
根据明
正德《
兴宁县志》记载:北宋
熙宁三年(1070),兴宁县约有6000户。翌年,兴宁分地置
长乐(今五华)县后,有4000户。宋代户口以役赋对象列册,足证明官宋前中原汉人定居兴宁者已为数不少,此外当时地主有隐藏人丁的做法,实际上兴宁的人口远远不止如此。
兴宁市历史上的早期居民见于史籍的还有瑶族。明
正德《兴宁县志》记载:“瑶之后颇多,大抵聚处山林,砍树为舍,刀耕火种,采山猎原,嗜欲不类,语言不通。土人与之邻者不相往来,不为婚姻。本县瑶民亦众,随山散处。”以岭东文化与居于广东的瑶族居民的文化相比较,可以断言,古代
岭东居民与瑶族居民曾长期和睦相处、相互融合。到了明代,统治者曾对瑶民大举征伐抚缉,兴宁瑶民逐渐减少。清康熙以后,清政府把瑶民与汉民一体编户,消除汉瑶界限。至清末,除外迁者以外,县境内已没有瑶族居民。清末罗献修《兴宁乡土志》记述:“国(清)初时,县东六十里铁山蟑尚有瑶民磊石为居……近百年来,既消归乌有矣。”
兴宁市历史上的早期居民还有
疍民。疍民原是居住在中国东南地区的古代百越族之一。秦汉时代,辗转迁徙到广东沿海和珠江各支流,舟居水宿,以蛇为图腾,成为水上居民。他们何时开始定居于兴宁,尚待进一步查考,但至迟在元朝未年间。据史籍记载,明正统年间(1436~1450年),兴宁已有在籍疍民38户,船38艘。至清末,置民所剩不多。据《兴宁乡上志》记载:“惟麦姓二三人”尚是疍民。
客家民系
兴宁市经历了几次大迁徙的客家先民在粤东北以及相邻的闽赣边区这个相对封闭的山区定居后,逐渐形成具有特殊的方言、风俗习惯乃至相似的伦理道德观念等等。客家先民迁入梅州地区的兴宁,经过长期的繁衍生息,除了继续外迁的之外仍有百万之众,全县百人以上的姓有93个。
红色文化
兴宁市是原
中央苏区县、重点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周恩来、李井泉等革命家曾留下革命足迹。
兴宁市革命斗争历史悠久。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兴宁的革命斗争更是如火如荼。大革命初期,共产党员赖颂祺、卢惊涛、曾不凡奉命回兴宁开展农工运动,播下了革命火种。第一次东征时,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率部在兴宁战斗生活了20多天,对传播马列主义,开展工、农、青、妇革命运动,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推动党团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江革命根据地是民国十六年(1927年)“四•一五”以后由中国共产党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和中共东江特委,根据中共中央和广东省委的部署,率领东江人民向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而创建的。五兴龙根据地位于东江的西北部,地处两省(广东、江西)三县(五华、兴宁、龙川)边缘交界的地区,距三县县城均在百里之外,毗邻中央苏区。
土地革命期间,兴宁苏区与中央苏区腹地唇齿相依,蓝胜青、刘光夏、罗屏汉以及700多名革命志士壮烈牺牲,为民族解放、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兴宁现有革命遗址55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8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8处、革命领导人故居16处、烈士墓2处、纪念设施11处。近年来,兴宁共投入600多万元用于大坪镇罗屏汉故居、罗浮镇瑶兴村红五十团旧址、水口镇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梅子坑胡屋“五县联合暴动会议”旧址四处革命遗址的修缮和布展。
兴宁市共有烈士纪念设施80处,其中市级烈士纪念设施31处(
合水革命烈士陵园1座,烈士纪念碑1座,烈士墓29座),零散烈士纪念设施49处。
侨乡文化
兴宁市是
华侨之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50余万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在泰国、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各国。改革开放以来,兴宁市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在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处处都体现了海外华侨热爱故土的乡情之恋。为了表彰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对家乡的贡献,兴宁市按照条件把突出贡献的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授予兴宁市荣誉市民,或者邀请为兴宁市政协港澳委员,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家乡的建设。至2013年,已有89位华侨港澳同胞被授予兴宁市荣誉市民称号。
客家民居
兴宁人的房屋基本上有三种形式,即
围龙屋、棋盘屋和
四角楼,规模宏大,往往数十户以至百户人家聚族而居。弥后,规模较小的二栋两横式较为普遍。
据2010年普查,兴宁市现存较好的
客家围屋(含
围楼、四角楼和
围龙屋)仍有4800余座。2012年12月兴宁成功申报为“中国围龙屋之乡”。兴宁围龙屋主要有七大类型:一是标准的半圆形横堂式围龙屋,如宁新的
东升围、
长兴围,福兴的黄畿塘
大王屋等;二是棋盘式走马廊的围楼式围龙屋,如坭陂镇的
进士第、
福公屋等;三是四角带碉楼的城堡式围龙屋,如刁坊镇的
棣华围、黄宏昌、新陂镇的李振球故居,
馨梓围、兴田街道的
凤翔围等;四是“四点金”式(又叫四角楼),如罗岗镇的
善述围、罗浮镇的
原膴隆基;五是杠式围龙屋;六是椭圆形围龙屋,如黄陂镇的
中山公祠和
春芝楼;七是并蒂莲式围龙屋,如永和镇大成
新厅下张屋。
文物古迹
明正德十年(1515年),
祝枝山授任兴宁知县,留下《神光山》《游和山麻石岩》等歌咏诗文,北宋抗金大臣
李纲、南宋
文天祥、明代戏剧家
汤显祖等皆在兴宁留下传说。古建筑是兴宁市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无论是城池、村寨、府第、民居,还是寺院、学宫、书院、会馆、宗祠、亭、台、塔、桥,均具鲜明的客家特色和中原古文化的传统。有被称为“民间宫殿”的围龙屋2985座。兴宁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有新石器时代遗址35处、革命遗址12处、古窑址11处、植物古化石区1处、古村寨址11处,历史文物1856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9件、三级文物193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
兴宁学宫、
两海会馆、
磐安围、
兴宁古城墙、
文峰塔、
善述围、
棣华围、
李和美屋、
玉成围、
何天炯旧居、
恒云楼等11处。(详见:
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兴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梅州市历史建筑名录、
兴宁市特色古民居、
兴宁市十大古民居、
梅州市宗教活动场所名录等)
春秋战国编钟
兴宁编钟,1984年3月27日,在新圩大村古树窝崩岗处,发现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
编钟六个,为红铜与锡合金制件,宫廷乐器。其器形上大下小为合瓦型。柄肩附纽,钟口有角,两侧有细长音脊,外表下面有3排6组13个乳钉,背面有3排3组,每组4个共12个乳钉,钟身正面直上有菱形纹、斜线纹,下部横向为支雷纹,表面钢绿表翠,古味蛊然,进之扬声。其重量分别为28.5、27.5、21、18(其中2个同重量)、16.5市斤,是广东境内已发现编钟中最完整,音量音色最好的一套,十分珍贵。它的发现,对研究古代人类文明史、地方民族史以及
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关系、民俗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春秋战国编钟在新圩的发现,也说明了
秦汉之际兴宁地方已有南迁汉人的足迹。
民间艺术
兴宁市民间传统工艺有纺织、制扇、制笔、制瓷、编织草席、编棕、造纸等。
2021年,兴宁市“
竹板歌”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本土方言
客家方言是中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它与北方方言相似,是从北方语言演变而成的。客家祖先原居住在中原一带,因战乱历经了东晋、唐末以及宋、元、明三个时期的大迁徙。先后在赣南、闽西、粤东北地区定居。定居后又与南方百越人相处。在迁徙中和定居后都夹杂了不少各地方言,加上气候、水土之差异,使语言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就以兴梅地区来说,客语虽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差异。梅县语没有翘舌音zh、ch、sh,五华语上声不明显。梅县语较软,五华语较硬,兴宁语则介乎其中。兴宁语语调较平板,且同音字多,有九“竹”、十三“风”、三十个“是”之说。客家先民既来自中原,其方言虽经千余年之演变,仍多六朝古音。
风景名胜
兴宁八景的说法,历代变化较大,流传有五个版本,其中的“八景”各不相同,较为人熟知的是清朝《咸丰县志》:鸡鸣春晓,丞相文峰,蚌湖秋月(映月),翰林墨沼(墨池书屋),龙湫甘雨,古渡横舟,温泉濯足,铁嶂晴霞。还有像神光夜气,牛岭峥嵘,龙母遗迹等也是著名的景点。邑人钟益藩写有《题兴宁古八景诗》:“蚌湖映月照齐昌,丞相文峰绝异常。泛泛扁舟浮古渡,纷纷夜气锁神光。鸡鸣春晓开窗牖,龙母遗迹有石床。最喜温泉堪濯足,墨池书院紫薇香。”
兴宁市旅游景区景点30多处,
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
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径南
月形山乡村旅游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合水水库风景区被列入《中国名胜风光大辞典》,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景区标志性建筑“花灯楼”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灯笼型建筑”,渡田河生态旅游区、黄蜂窝茶山、兴宁学宫、两海会馆等各具特色。
兴宁市人文景观景点有
兴宁十大古民居、岭东
围龙屋、大成殿、
文峰塔、
兴宁市人民公园、明星公园、
亲水公园、明珠文化广场、凤英长廊和
何子渊、
罗香林、
何天炯、
李善邦、
罗清桢等名人故居。
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
广东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兴宁市东郊,是国家4A级景区。山上林木参天,古迹甚丰,神光寺、祖师殿、墨池寺、探花书院、石古大王庙、望兴亭,不一而足。相传宋代学士罗孟郊在此星夜苦读,一位仙人施放法术,亮出无色光环,后罗孟郊高中探花,官授谏议大夫。此地为历代文人墨客畅游之所,岭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任兴宁知县时曾写下不少诗作。
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
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位于兴宁市永和镇蓝排村,是一个以客家文化为主题,集旅游、休闲、体育、度假综合性产业园区。按“一心、二态、三性、四版块、五个一”之理念打造。“一心”即以客家花灯文化为中心,建设“三百”文化长廊,以一亭、一姓、一灯为组团建造百亭、百姓、百灯。“二态”即动静态结合,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三性”即特色性、文化性、娱乐性,以客家花灯为特色,以客家文化为主题。“四版块”即建造新客居、客家文化旅游、休闲体育、生态度假等版块。“五个一”即打造世界唯一特色赏灯文化、第一高花灯建筑、第一大花灯文化博物馆、第一个亭台博览园、第一大百姓文化博物园。
兴宁学宫
兴宁学宫位于兴宁市兴民中学内,古称文庙,始建于宋嘉定年间,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迁建于旧岭东道地(今兴民中学校址)。建筑占地面积1723平方米,重檐歇山顶,赭墙黄瓦,雕梁画栋,斗拱交错,大成殿内现存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万世师表”匾额1块。自宋至清可考者兴宁出进士20人,举人140人,举人副榜28人,武进士10人,武举人80人,他们的功名、业绩均与兴宁学宫有密切的联系。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屏汉张瑾瑜烈士纪念馆和故居
罗屏汉张瑾瑜烈士纪念馆和故居位于兴宁市大坪镇屏汉村久安围。纪念馆分“思想启蒙 投身革命”“发展农会 创建苏区”“履职会昌 卫守粤赣”“革命伴侣 忠魂永存”四个部分介绍了罗屏汉张瑾瑜夫妇光辉的革命生涯。故居建于清末,距今约有150年历史,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属于二层砖木四角式瓦房。
特产美食
客家菜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粤菜的三大地方菜系之一。风味独特的兴宁客家菜系,尤以“非遗菜品”、“赏灯宴”、“婚宴”最为出名。
因为文化习俗的不同,北方人称为“糕”的湿面粉制品岭东人称为“
粄”,
客家人说“糕”是饼干。
在客家语中,砸就是压的意思,砸棕就是压制的棕子。其制作工序是先把糯米饭放在木格子里压实,然后放在油锅里去炸,必须不停地翻转,使砸棕变得金黄。软和香是砸的特点,因为是油炸的缘故,食用后使人容易上火。
溜锅粄的做法是把粘米调成稠糊状,用汤匙挑起顺着锅壁溜下去沸腾的热油汤里去。一般是放咸味,但也有放甜味的,依各人所好这种方法做成的面食,又软又滑。如果再加点正宗的岭东水咸菜,溜锅板就集咸滑热三种滋味。
番豆就是花生。石马地方的人民用一种颇为奇特方法来制作番豆:先用老屋的砖头泥(必须是带硝性的)捣碎加盐和番豆在一块熬熟,捞出又在同样的泥粉里滚,混上米浆使泥粘实番豆,晒到半干,即放在一种特殊的竹容器用火烤,直至干透。这样制作出的花生,味道之奇香绝不是市场上的红泥花生可比。可惜因其制作复杂,食用易粘泥,已经鲜有生产。
用水把“七分糯三分粘”米粉和成小团,放入热油锅里,用锅铲压拍,然后把它翻过来用锅铲压拍,不断重复,把它压拍成薄片煎熟。趁热取出,撒上白糖和碎花生米,细细卷好,用刀切成一圈圈竖起即可食用。
用萝卜板和粘米粉做成的萝卜粄,是岭东人的年糕。依各人所好,加入五香粉、虾仁、香菇、猪肉等配合萝卜的清香,倒上两碗老酒,是兴宁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享受。
这是一种生长在田埂的艾捣烂和上粘米粉做成的小吃。田艾的味道甘中带着特别的芳香,入口细嚼,喉间鼻里尽得享受。长在沙堤上的田艾,叶梗肥大,用这种艾的做田艾粄,特别香。
这也是走向各地的四菜之一,只是外边的豆腐,实在太差劲。用山泉水做的,那才是掉在灰里“拍不得、吹不得”的“高尚”豆腐,配上头刀肉馅,细火慢煎。在现代,酿豆腐为兴宁人过年必备的菜肴,根据兴宁人的习惯,豆腐取“付唔园”(即怎么都给不完之意)。
梅菜扣肉是岭东四菜之一,随着开放之后的交流,梅菜扣肉已走向各地餐桌,它的变种有水晶扣肉、香芋扣肉等。
梅州地区的兴宁北部山区,有一种只此一家的独特稻米,叫珍珠米。它米粒比大米小呈黄色,产量极低,很少人种。但是用这种又叫禾米的做板,却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香味。
蓼花是一种松脆香为特点的兴宁小吃。
腐卷
腐卷也是一道岭东名菜,它用腐竹皮包住馅料(由肉和花生、香菇组成),并用油炸而成。腐卷亦可作为煲汤的原料,味香而不腻。
它曾经代表着兴宁市最高荣誉,中华老字号产品,岭东历史名酒。
鸡炒酒
鸡炒酒有三个待点:补身子、特别香、特别顺口。鸡炒酒经常被兴宁人用作产妇坐月子之用;另当有家添男丁的时候,该家就将鸡炒酒炒上一大锅,发于全村每家一碗。
产于兴宁市乐仙腐竹厂,有传统腐竹、白竹、芝麻腐竹、即食腐竹等。
著名人物
兴宁市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兴宁被誉中国“大学校长之乡”,美术、文学等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界的各类专家学者、专业人才云集。据不完全统计,自宋代至清代,兴宁共考取了进士、举人285人;清末以来,从兴宁走出去的国共两党将军有114名,省部级领导28名;现活跃在祖国各条战线的兴宁籍专家、教授达3000多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0多人,大学校长62位,院士(含学部委员)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00多人,享誉海内外的画家100多位。到2005年,兴宁市涌现出包括原广东省省立文理学院院长
罗香林,原东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如心等45位大学校长,被誉为中国“大学校长摇篮”。
古代:唐代有楚国公
仇士良;宋代有竭力反对秦桧对金屈膝求和的探花
罗孟郊;明代有佛教临济宗传人
何南凤、方志学家
张天赋、爱民御史
王天与、邵武府知府
王绅、副总兵
方登元、山海关参将
何麟图;清代有抗法爱国将领
李庆云、云南临元镇总兵
李运龙、记名提督
李运胜、两广巡阅使兼右江镇总兵
陈仲宾、彰德府知府
陈焘、汀州知府
黄梓良,《
罗家通书》创始人
罗庆辉,诗人、考据家
胡曦,数学家
饶宝书,以及
陈南一、
刁腾蛟、
陈遵、
陈谟、
罗奎、
殷舆、
郭大治、
张孟璡、
罗奇俊、
王琏、
王淧、
曾奎、
陈对扬、
陈世翰、
傅锡璋、
王粤麟、
陈僴、
傅翰邦、
曾仕华、
伍葆光、
何映柳、
曾荣科、
罗清英、
王杞薰、
陈琼光、
何登瀛、
陈兰桂、
罗学旦、
罗蔼其、
罗献修等先贤。
现代:开国中将
邓逸凡,原海军政治部文化部长
陈斐琴,新时期解放军将领
王国湘、
林绍新、
柳河生、
赖佛新、
孙进、
钟建昌、
李宇光等,国民党中央委员
何志钦、
廖英明,原国家档案局局长
张中,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胡存智,原铁路运输高级法院院长
陈坦,原广东省省长
黄华华、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罗雄才、
罗娟等,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李洁之、
黄浩、
肖耀堂、
何宝松、
刁沼芬、
张醁村、
王越等,原广西省委副书记
伍晋南,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李振,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罗建平,原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曾庆申,原云南省政协副主席
曾华,原贵州省政协副主席
陈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何立峰,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
刘小涛,国务院参事
何星亮;海内外院士有
王佛松、
张如心、
汪懋华、
张作梅、
刘焕彬、
何质彬等;高等院校领导
陈茹玄、
潘炯华、
黄茂春、
谭中文、
李世文、
王庆煌、
刘庄、
曾觉之、
张纯祥、
陈佛香、
罗雄才、
王越、
罗伟其、
方凡泉、
黎导、
何忌、
罗德明、
陈树华、
刘胜荣、
刘达元、
李进尧、
马明华、
刘泉开、
刘东超、
张汉忠、
陈思东、
罗钦贤、
幸小涛、
易洪陶、
潘佛章、
李忠红、
潘允中、
曾桓松、
丘小宏、
何思安、
曾德安、
陈竞争、
袁伟时、
巫宏星等;新中国电影开拓者之一
袁文殊;地震研究科学奠基人
李善邦;新兴版画运动先驱
罗清桢、
罗映球;小说家
白危,通过牵线搭桥,解决了75名兴宁籍贫困大学生入学难题的中国作协会员、作家
陈彦儒,心理学家
陈汉标,福建舰总建造师
王硕威,“戈登·贝尔奖”获得者
何聪辉,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
李莉,蹦床世界锦标赛冠军
陈玲,2024年巴黎奥运会冠军
陈清晨,主持人、演员
毛琳,2012年河北省高考文科状元
何思雨,企业家有
刘志强、
何新明、
何颖、
刘年新、
石平湘、
石思慧、
杨文江、
梁桂秋、
刘海云、
刘珊、
陈达豪、
陈振兴、
李文燕、
陈刚、
陈云香、
曾云枢、
张力华、
张坚力、
邬雄辉、
赖霖枫、
周聪伟、
刘妙锋、
李兴平、
王令杰、
钟坚、
陈嘉民、
潘子兵、
李兴、
袁胜尧、
陈科明、
何清标、
邓海军等。
他们所处的时代各不相同,但在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建设桑梓文明等方面均作出了贡献。
荣誉称号
兴宁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油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杯花舞)之乡、中国围龙屋之乡、
花灯之乡、
中华诗词之乡、
版画之乡、
广东诗词之乡、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央苏区县、省文化先进县(市)、省教育强县(市)、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示点县、省城镇建设试点县、省水利建设示范县、省双拥模范县、省农机化示范县、省林业生态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020中国净水百佳县市、2020中国交通安全百佳县市。中国商贸百强县(1960-1998)、中国经济百强县(1960-1978)、广东工业十强县(1960-1990)、粤东经济排头兵(1955-1985)等称号。
2019年3月,兴宁市被列入《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
2020年12月,兴宁市被广东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广东省双拥模范县(市、区)”。
2021年1月,兴宁市入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名单。
2021年1月,兴宁市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授予“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2年2月,兴宁市被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省相关部门评为广东省2020年度制造业发展较好的县(市、区)。
2024年3月,入选第四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4年9月,荣获2023年度“平安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