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儒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坛跨界骑士”
陈彦儒,原名陈镜堂,广东兴宁人。2019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历任百年老报——香港《大公报》记者,《珠江晚报》记者、中央媒体——“中国新闻社”常驻珠海、中山记者,曾获2012年广东新闻奖等荣誉。
作品获奖信息
2012年 荣获广东新闻奖
2015年 长篇小说《白天失踪的少女》荣获首届报业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2020年 新闻理论随笔集《新闻课——如何学会与读者“拍拖”》 荣获2020年珠海首届文艺评论奖
2021年 散文集《浪漫珠海——我从古代来》荣获第四届苏曼殊文学奖
散文鉴赏
陈彦儒散文作品《千年古驿道和她魂牵梦萦的爱情》《百年艰难“寻食使”》《珠海的路》《濂泉的记忆》《百年侃“柴”史》《夜明村的出山路》《荔枝、樱桃来坐庄》《港珠澳大桥抒思》《四望嶂在哪里》《往来横琴的黑脸琵鹭》《刚哥的“娘家”》《蕉岭的低调》在文坛享有较高评价。两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任芙康在报刊撰文,称“为文开口小,掘进深,深谙散文体裁的真谛”;前任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的李钟声点评称:陈彦儒散文“内容丰满、厚实。””“有温度,有高度,也有广度,”“用真切的细节和翔实的材料记述,显示其价值。”
其中《百年艰难“寻食使”》得到了原文化部党组书记兼副部长于幼军、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贺绍俊教授、原《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等名家名人点赞,该篇散文首发《天津文学》后,还被《西部散文选刊》转载,被包括《南方日报》旗下南方网、《羊城晚报》旗下金羊网、《云南日报》旗下云南网、《内蒙古日报》旗下内蒙古新闻网等6家省级媒体平台等13家官网转载,其中在广东省电视台旗下“触电新闻APP”转载3天内破下10.8万点击率,接近三千点赞率。
百年艰难“寻食使”》还被珠海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日语系,广西南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同时选中,这篇展现客家精神、客家文化的近万字散文进入高校,成为学生的翻译作业。
珠海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李里指出,这篇文章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处理能力,又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广西南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卢澄表示,该校将此文纳入学生翻译作业名录后,学生每周翻译一部分,老师则在课堂围绕有关客家文化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点评和讨论。“如果学生翻译出精品,学校会争取将翻译稿向《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格兰塔》等国外著名的百年文学期刊投稿,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引发移居海外的客家人对客家文化的关注和传承。”
出版图书
人物动态
2021年中秋佳节前夕,远在珠海市的陈彦儒收到新当选兴宁市委书记宋才华先生写来的一封书信。
据《梅州日报》报道,兴宁市委书记宋才华在信中重点评论了陈彦儒写的《兴宁名特产“包子豆腐”如何重放异彩》等篇目,认为他对兴宁名特产品提出的真知灼见,让人深受启发。信件详见图集。
据《梅州日报》掌上梅州APP、《羊城晚报》金羊网2024年10月16日报道,陈彦儒多年来还持续关注慈善公益事业,通过牵线搭桥,解决了75位贫困大学生入学难题。
人物评价
陈郎为文开口小,掘进深,深谙散文体裁的真谛,遂具有坚韧的“本体”意识。“我”是他文中荣辱相伴的主角,“双城”是他休戚与共的载体。世事也罢,人生也罢,愉悦也罢,疼痛也罢,陈郎皆有自家的声韵,而丝毫觅不见由他处抄来、仿来的痕迹……单从归真返璞的文字,触摸到陈郎满腹诚恳的心思,已堪属时下稀罕。我相信,进得陈郎两座城,穿街过巷,一路阅读下来,大致不会辜负你花费的光阴。
——引自任芙康(两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写的序《陈郎的“双城”》,本文发表在2015年12月20日天津市《今晚报》副刊二条位置,详见截图
陈彦儒就是这类“底层生活意识形态写作”者中,仍然敢于直面人生现场和第一体验,撞击概念化、公式化写作模式,以拙重质朴的意象直接叩响读者的心扉的作家……他在以形象的文字书写底层个体生存境遇的同时,为当代文学渗透进了鲜活的“中国经验”。
——引自评论家黄自华评论《“底层生活意识形态”的文学表述——读〈放牧星群〉》,该文发表在2009年10月7日的《珠海特区报》08版,详见截图
如果仅仅靠作品思想性取胜,是无法俘虏读者的。只有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心理描写细腻,还有文字生动,才能成为一部好小说。在这方面,《白天失踪的少女》是值得称道的。仅文字而论,陈彦儒抛弃了自己常写的新闻报导的腔调,而用诗一样的语言让人物品格与文学情怀作深度的交合。像这种诗化的语言和主观评判的叙述段落随处可见,由此形成了这部悲剧作品的诗化风格,给受众带来更广阔的审美空间。
——引自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古远清写的评论《〈白天失踪的少女〉的悲剧力量》,本文发表在2015年6月7日《珠海特区报》12版,详见截图
在中国,新闻写作是易碎品,怎样为新闻作品保鲜,陈彦儒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文坛冷枪手”、《珠海特区报》编辑李更在点评陈彦儒第四本书《新闻课——如何学会与读者“拍拖”》时称
这是作者多年从事新闻采写经验之总结,入行新人和企宣人士一册在手,足以告别一些让人昏昏欲睡的刻板教材。
相信读者展卷披阅,定会启示良多。
——珠江晚报时评版主编、1987年全国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2018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靳树乾在《梅州日报》发表书评,详见2018年4月6日《梅州日报》5版截图
 
这本获得第四届苏曼殊文学奖的散文集,有温度,有高度,也有广度,作者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客家人的生活习俗、语言、文字和梦想,而且还从特区思维反思当前一些传统媒体的弱势格局,展现敢想敢干的勇气……作者在书写现实的同时,还时常领我们去回望历史,这就使他笔下的叙述动人而结实,并且同一般的散文写法不同,显示出独有的个性和特色,给人印象深刻。
——引自前任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的李钟声书评,该篇书评《陈彦儒散文的真实与厚实》发表在《中山日报》
“好烦丫头眉眉的暑假生活与精神状态,是千千万万处于成长烦恼中的问题儿童暑假生活的真实写照。作家以精巧的构思,从儿童视角呈现严峻的中国社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精神价值。
——北师大教授、著名作家谭五昌为《“好烦丫头”的假期》写的新书推荐语
好的儿童文学对童年是滋养和奠基礼。
——广东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著名作家耿立点评《“好烦丫头”的假期
参考资料
中国作家协会2019年新会员名单.中国作家网.2019-07-17
首届珠海报业文学奖授奖.珠海特区报.2015-11-29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9 16:46
目录
概述
作品获奖信息
散文鉴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