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侬我侬
元朝管道升创作的元曲
你侬我侬出自元朝管道升创作的元曲《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死同一个椁。”
全文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注释
元初赵孟頫,精绘画,擅书法,能诗文。他的妻子管道昇,是一位贤良多才的女性,善画墨竹、兰、梅,亦工山水、佛像,诗词歌赋也造诣很深,本来是女子中的佼佼者。但赵孟頫不满足,异想天开地要纳妾,可又不便开口直言,便填了一首词给夫人看,词中意思说:“岂不闻王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同时,还安慰她:“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管道昇看了以后,自然很不高兴,可又不便公开吵闹。为了不把事情闹大,她采取了与丈夫同样的办法,填了一首格律清新,内容别致的《我侬词》予以规劝,词云:“我侬两个,忒煞情多!譬如将一块泥儿,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忽然欢喜啊,将它来都打破。重新下水,再团、再炼、再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那期间啊那期间,我身子里也有了你,你身子里也有了我。生睡一床被子,死后棺材放同一个椁。”词中口语和畅,形象鲜明,感情真挚,令人深思,使赵孟頫深为内疚,终于回心转意,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此词表示两人情深意重不可分割。
作者简介
管道升(1262—1319),女,字仲姬、瑶姬,德清茅山(今干山镇茅山村)人。赵孟頫妻。元延祐四年(1317)封魏国夫人。延祐六年,因病,四月二十五日从大都(今北京)出发,五月十日至临清,卒于舟中,葬东衡里戏台山(今德清洛舍镇东衡里)。工书法,擅画墨竹梅兰。其书牍行楷,风格与赵孟頫相似。曾手写《璇玑图诗》,五色相间,笔法工绝。手书《金刚经》等数十卷,遍赠名山名僧。元仁宗命书《千字文》,连同赵孟頫及其子赵雍书作装为一帙,收藏于秘书监。曾在湖州瞻佛寺粉壁上绘竹石图,高约丈余,广一丈五六尺。兼工山水、佛像。作品主要有《山楼绣佛图》、《长明庵图》。今故宫博物院藏有《水竹图卷》。诗文不俗,曾作《观世音菩萨传略》。
社会评价
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妇女,在“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文化偏见下如此的博学多才,在上侍公婆、中从夫君、下教子女的社会伦理义务的沉重负担下,还能够表现出那样诗情画意的浪漫情趣,是多么得难能可贵。 管道升在绘画方面,以墨竹见长,兼工山水、佛像。其笔笔下之竹,劲挺有骨兼具秀丽之姿,“笔意清绝,颇有韵味”,名靡时世。墨竹师承“文湖州”(文同),为文人画风,始创晴竹新篁。曾经画有悬雀朱竹一枝,由杨廉夫为之题诗
管道升既能超脱凡尘世俗之外,又能被社会历史交口称誉;既能处理好古代妇女在家庭社会中的日常琐事,又能摆脱封建束缚,极大地发展和展示出自己全面而杰出的才华。她无愧于中国历史上位数不多的伟大女性之一。
诗文
管道升留下诗文并不多,仅就所见几首诗词中,其文采也很素雅,富有感情,诗中见画,情景交融。前面提到皇太后在兴圣宫召见她时,奉懿旨写下了一首题梅花诗:
雪后琼枝嫩,霜中玉蕊寒;
前村留不得,移入画中看。
管道升是一位典型的贤妻淑妇,赵孟頫曾经称赞她“处家事,内外整然,岁时奉祖先祭礼,非有疾必齐明盛服。躬致其严。夫族有失身于人者,必赎出之。遇人有不足,必周给之无所吝,至于待宾客,应世事,无不中礼合度”。
赵孟頫来到大都,不久,因为害怕“为人所忌”“力请外补”,于是先后调任济南等地。后来又发行江浙等外儒学提举,去主管那里的官府学校。江南是繁华的风流之地,仲姬留在大都,见丈夫出任江浙一去两年有余,凭着女人的敏感心理,预感到有不祥的兆头,所以她画竹一幅寄给外出的郎君,《画竹》诗云:
夫君去日新栽,竹子成林夫未来;
容貌一衰难再好,不如花落又花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1 04:24
目录
概述
全文
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