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
新西伯利亚市
鄂毕河左岸“大学生”地铁站附近,交通便利。成立于1950年8月19日,原名新西伯利亚电子技术学院,1992年根据俄罗斯联邦教育指令,该校更名为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1996年11月,大学通过考核,确定了自己的规章制度,俄罗斯国立高等学校评估委员会委任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培养符合继续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
学校简介
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共有10个系,2个学院,73个教研室,2个分校,及9个分部,学校培养技术、社会经济和人文方向的专门人才,大学设有27个专业和66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前大学还在申请新的专业,每年大学免费招收1415名全日制学生,525名函授生,除此之外,大学还招收自费学习的学生。目前在校学生总人数大约为16180人,其中10483为全日制学生,其中约有400人为留学生。
学校有共8个教学楼总面积近112525平方米的用于教学实验。同时拥有用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所有必须的装备,在公共
教室各系以及教研室的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共1230台,所有8个教学楼都接有大学局域网,有1200间办公间接有国际互联网。在该校的技术系实验室配有现代化的机床及检测设备及工业机器人。同时大学拥有全市最大的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藏书,其中包括教学、文艺及科学类的书籍和杂志。
大学共有968名教师,共有101人为科学博士、教授,536人是科学副博士、副教授。216人兼职教师,其中83人是科学博士、教授,126人科学副博士、副教授。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的学者们进行着各位科技方向的科研探索研究。这些都纳入联邦及部委的计划纲要中,参加各种国际、全俄及周边地区的学术会议,并在国外和俄罗斯和大学的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作品,而且还编写了大量的教科书,及科学文集。在高等教育、实现科学进程、提高培养专家的质量领域进行研究,丰富的科研活动经验,以及为完成科研计划所进行的国际科研合作。
大学进行研究生及博士生教育,培养科学教育人才。现在校共有350余名研究生、博士生,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获得了国家及地区级奥林匹克竞赛中取胜,也是总统、俄联邦政府、州政府、市政府奖章获得者。
大学积极同国外的伙伴合作。国际交流是科学教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在科学、教育、文化领域与25个合作伙伴联系,大学的教师队伍参与了欧共体的很多纲要,各种国际会议和学术研讨会,在近7年中,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成为40个国际代表大会的主办地。
学校为学生和教师的体质及健康休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有疗养所,诊所,医院,以及位于奥博斯科海岸的沙拉帕体育保健基地,带有健身大厅和冬季用游泳池及健身房、体育场、滑雪基地和靶场。
学校排名
2021QS世界大学排名,位列801-1000区间。
科研工作
目前俄罗斯大学技术教育体系共有103所大学,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在其中占领先的地位。
在50年的大学发展中,该校已不单纯是科学的中心,同时也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机构。
大学历史悠久,学校在基础研究以及在大学的各个年代进行的工业企业的工程人员及7万5千余名毕业生,使该校在西伯利亚地区甚至在俄罗斯都享有盛誉。
目前在校的教师有约1000人,其中7名是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200多名教授、科学博士,约700名副教授、科学副博士,6名教授是俄联邦科学功勋活动家。
目前可以说在新西伯利亚技术大学在机械物理技术、经济、哲学、语言学和教育学几个领域建立了科研活动。
在电力工业技术方面是俄罗斯前十位的教育研发中心之一。此外该校在经济,人文,管理等诸多专业方面也属权威。权威专家的组合和良好的教学设备营造着高等教学水平。
学校的基本科研方向:通用代数和模式论、孤子论、低衡量系统物理、在科学生立中
激光系统和技术的应用、
同步辐射新技术物理原理、项目性质不完全信息自动控制系统、复杂多因素技术研究系统的数字信息保障、应用全息摄影、超导性量力子标准效应建立和研究新的测量、检查及诊断的机械方法,统计论(稳定、估价、信号渗透、映像),开发研制在极端异常条件下应用的
传感器,提高高能源系统工作的生态及质量,机器人电线组、研究杂交方法和综合体在航天结构上的坚固性,普通化的机械模式和机械设备的结构优化解决多标准和多参数的难题,高技术教育和人文问题,教育心理,发展企业、工业领域的组织,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方法。
大学地址
新西伯利亚马克思大街20号,630092
留学
该校接受留学生已有25年历史,500多个毕业生中包括
中国、蒙古国、
韩国、
越南、
德国、
日本、
法国、
捷克、挪威、
瑞典的学生。取得了良好成绩获得毕业证的学生中有近百名的中国留学生,还有700多人通过本校的专业俄语培训(九十年代初
曾庆红之侄曾在此校留学)。
留学生可以在鄂毕河畔参加夏令营活动,或到
阿尔泰风景区度假。平时可以到体育中心锻炼身体。体育中心有;游泳,射击,滑雪,篮球及其他各种体育项目的设施场地。
该校文化中心举办每年一度的“友谊联欢会”外国留学生及俄罗斯学生均踊跃参加,以及举办“我说俄语”的知识竞赛。
教学
预科俄语学习
该校用俄语教学,所以外国留学生必须学习一年至一年半的俄语,俄语教学分三个类别;技术俄语,经济俄语和人文俄语。类别的选择取决于您的入系选修的专业。
俄语专业
该校俄语专业包括学期为一个月,三个月,一年等不同级别培训在一年当中还有夏季口语速成班和单独培训班。
国家教育中心的俄语测试
国家教育中心授权该校对外国留学生进行俄语测试,测试包括很多种级别,本校有权颁发由国家教育中心认可的俄语专业证书,该证书在全俄所有学校均予认可。
入学过程
1,选择将要学习的科目(预科中的俄语分类教学将为选修的专业打下基础)。
2,将有关资料递交个学校1入学申请表2护照复印件3毕业证书和公正书4证明照。
3,经校方审核同意招生后,需向校方缴纳150美金。
4,收到100美金后,校方将为您办理入境入学手续(入学合同,俄罗斯外交部邀请函,学校的邀请函)。
5,当您收到入境,入学手续后,您须到俄罗斯驻中国大使馆或领事馆办理入学签证。
6,入学签证办理后,您就可以来本校就读。
7,开学后一周内需交齐学费。
消费
在新西伯利亚可以自由兑换美元,欧元。其他货币兑换比较困难。学费,因专业不同,大概每年2200美元每年左右。住宿,大学的宾馆式宿舍每月50美元。饮食和交通每月大概150美元。
专业
自然科学
技术和工艺学科
飞行器工程,
应用物理,
自动化和自动控制,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技术,
电子技术及
电子工艺学,电子机械,
电子仪器,
环境工程,
机械制造,材料学,
无线电技术,
系统分析,电视传输系统,食品制造工艺。
经济系
人文系
区域管理,
文学,
哲学,
心理学,公共关系学,
社会学,
社会工作,公共关系学,社会文化服务和旅游。
合作办学
2018年6月19日,
教育部办公厅批准终止
哈尔滨理工大学与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法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孔子学院
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和中国
国家汉办于2007年4月8日签署意向书,由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和中国
大连外国语学院合作建设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该学院已于2007年6月1日开始运作,计划于2007年9月举行揭牌仪式并正式开课。
新西伯利亚市是俄罗斯联邦
新西伯利亚州的首府,是俄罗斯亚洲部分的第一大城市,也是俄罗斯继
莫斯科和
圣彼得堡后的第三大城市,几年前,又成为俄罗斯7大联邦区之一的首府所在地,有
西伯利亚首都之称。它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拥有
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最大的图书馆,
西伯利亚大铁路上最大的车站,以及全俄著名的芭蕾歌舞剧院。
新西伯利亚市最近十几年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与中国有广泛联系的远东地区的国际交流中心。交通便利,每周有7个北京-新西伯利亚和北京-
乌鲁木齐-新西伯利亚的航班,北京-莫斯科及北京-
乌兰巴托-莫斯科的国际列车每周2次经过新西伯利亚市。
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建立于1950年,原名新西伯利亚电工学院,1992年更名为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为俄罗斯著名高校。学校有教师1200多人,其中包括博士、教授127人,副博士、副教授527人;兼职教师245名,其中包括博士、教授117人,副博士、副教授128人。在校学生25000多名,其中有约近1000名外国留学生,主要来自中国、蒙古、韩国、叙利亚、
约旦等国。
该校有14个院、系,80个教研室,如飞行器系、无线电系、实用数学和信息系、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系、技术物理系、电子机械系、机械工艺系、经济系、法律系、人文系、动力学系及远程教育学院等。其中国际关系和区域关系教研室的汉学专业,自创办以来,其报考人数每年都在增长,现在校学生有约200人。
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在中国有众多的合作伙伴,除了与之合作办孔子学院的
大连外国语学院外,还有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沈阳航空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
吉林俄语专修学院、四川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还每年都和上述合作单位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以及进行教师、学生互换。
学院计划开设长期及短期的汉语初级、中级、高级班,同时开设汉语教师培训班,汉语商务班,汉语儿童班等,并为设立中国国家
汉语水平考试考试点做准备。此外,学院还计划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包括中国文化和历史讲座,中国绘画和书法展览,中国电影欣赏,中国歌曲大赛等,教授
中国武术、
茶艺、
厨艺,创办宣传学院和中国的刊物,组织优秀学员进行中国游,为希望去中国学习及工作的人员提供帮助,并拟建立会员制。
学院立志建成“优秀学院”,力争成为俄罗斯远东地区宣传中国文化和汉语教学的主要基地,以使当地民众更加了解中国,促进中俄两国的友谊和双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