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审计理论和方法,探索审计发展规律,对
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的社会学科。审计学是在
审计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是
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审计理论必须用来指导审计实践,否则就成为脱离实际的理论。
产生
由于早期
财务审计是以审查
会计账目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
会计检查。因而认为
审计对象就是会计,没有会计就没有审计,审计与会计是
孪生兄弟。
审计学是在总结
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审计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随着审计实践的产生,在奴隶社会和
封建社会就有了审计理论的萌芽,由于当时生产力发展缓慢和审计实践的单一,那时的审计理论也不过是一些零星的、不系统的审计思想。随着
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审计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到了
资本主义发达时期,
财务审计理论得到不断完善。
在十九世纪后期,英国就出现了审计理论专著;二十世纪初,美国出现了
资产负债表审计理论;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又出现了
财务报表审计理论。尽管这些都属于描述性的审计理论,但已具有系统、全面及深刻的特征,对审计实践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生了
现代审计理论并得到迅速发展。如出现了抽样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电算
系统审计、
经营审计、管理审计、
绩效审计等理论;特别突出的是出现了一批规范式的审计理论名著,如《审计理论结论》、《基本审计概念说明》和《审计理论》等。描述式审计理论扩大,规范式审计理论诞生,以及边缘审计学萌芽,是现代审计理论阶段的显著特点。
审计学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具有综合性的
应用科学。它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还具有实践性和技术性。其理论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学探讨和研究了
审计活动规律及其应用,对审计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其实践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学可以应用于审计实践之中,指导审计工作,并有明显的经济和
社会效果;其技术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学吸纳了各种
科学成果,为审计活动提供了各种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
体系
产物
现代审计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达,对经济管理与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审计职能的扩大,不仅财务审计有了很大发展,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也应运而生。不仅政府审计日渐完善,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涌现,也促进了内部审计和
社会审计的发展,特别是
会计电算化之后,使审计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都 为现代
审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于把哲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应用于审计科学领域,使世界审计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审计理论
结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审计学科是任何学科均不能包容或代替的一门独立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审计理论、
审计方法、审计组织和
审计制度等审计活动。
当前,中国高校的
审计学专业注重培养具备管理学、
会计学和审计学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程序,能在
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及会计咨询工作,在企业、
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会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组成
现代审计
学科体系一般由理论审计学、应用审计学、审计
技术学、历史审计学四个分学科组成。理论审计学,主要研究审计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对不同类项、不同国家的审计进行比较研究等。它包括审计学
基础理论和比较审计等。审计学原理属于理论审计学的范畴,主要研究审计基本概念、原理、知识和规律,它对于整个审计学科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应用审计学,主要研究各类不同目标的审计和各个不同行业的审计以及审计法学。审计技术学,主要研究各种
审计方式、技术、方法和手段及其应用。历史审计学,主要研究审计的产生、发展和兴衰存 亡的
规律性。审计学科
体系结构除上述四类分学科外,有人认为还应包括边缘审计学,也即是审计学和其他
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交叉与融合的学科。
方法
审计学的
研究方法很多,但主要应掌握和应用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唯物辩证法,
系统科学的方法,
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及定性
定量研究的方法。
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
国家审计机关、部门及各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和
社会审计组织从事
审计工作以及在学校、研究单位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
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
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等方面的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
审计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审计问题的
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2.掌握审计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3.熟悉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了解国内外审计学科的现状和
发展趋势;
4.能运用计算机处理有关会计和审计业务,尤其是具有较强的
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较强的外语和
语言文字能力;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
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
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
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
高级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审计学原理、
企业财务审计、审计实务、
经济效益审计、
审计法规、
1.军事训练: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第一学期新生入校后进行军训,时间为2周,学分为2分。
2.
劳动教育:由学生处在第一至八学期穿插安排,1个学分。
3.
学年论文: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课程或者教师科研项目利用假期时间进行深入社会调研,并撰写学年论文,新学期开学后由系组织专门教师进行认真评阅。安排在第五学期
寒假,1个学分。
4.专业综合
模拟实验:会计模拟实验和审计模拟实验,安排在第七学期,共4个学分。
5.毕业实习:原则上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包括行政、
企事业单位),若学生自主联系难度较大,由系负责统一安排。实习完毕后,学生要提交实习日记、
实习报告和
实习鉴定等资料。安排在第八学期,时间为5周,4个学分。
6.毕业论文。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所学专业
理论知识,注重结合专业领域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出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论文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安排在第八学期,时间为12周,10个学分。
主要专业实验
1.会计模拟实验:将所学《会计学原理》、《
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结合起来,模拟一个中型制造企业十二月份发生的
经济业务进行全过程
账务处理。
2.审计模拟实验:结合
公司治理,在
内部控制确定下的
抽样审计,审计方法,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审计报告。
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七年以内。
会计相关
经济监督的需要,萌芽于
奴隶社会。会计产生的时间,早于审计。会计虽然也具有经济监督的职能,但它不是一种专职监督,而是一种业务监督,属于管理的附带职能。
会计监督的范围和内容:受到其业务
工作范围和内容的严格限制,主要对企事业单位
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行政管理部门的经济活动及
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会计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真实、正确和合法,使单位财务收支、
财务状况和
财务成果能得到
有效控制和监督。使违法乱纪行为能得到检查和纠正。会计监督,一般采用日常控制和事后检查分析相结合的形式,主要通过凭证稽核、
会计分析和
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等方式来进行监督。
联系
审计与会计是两种不同的但又有联系的
社会活动。审计与会计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审计主要是对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和
会计报表等财务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查和评价。审计需要以会计资料为前提和基础,离开了财务会计资料,审计工作很难进行。
会计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是
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在审计产生之初,
审计人员主要从审查会计资料入手,对会计资料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审查。中国古代有审计是“听其会计”之说,
西方国家的“audit”一词也有“听审”的涵义。从审计的产生可以看出,审计和会计不是一回事,审计也不是从会计中派生出来的。检查会计资料只是审计的一种手段和方式。
区别
审计是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检查、评价、公证的一种监督活动。中国的审计包括三种类型,即
国家审计、
内部审计和
社会审计。国家审计是指
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通过审查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会计报表,查阅有关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
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
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查和评价的经济监督活动。内部审计是指部门、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查和评价的活动。社会审计是指依法成立的社会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公证、评价的服务活动。
随着审计的发展,审计和会计的区别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
(1) 产生的基础不同
(2) 性质不同
(3) 对象不同方法和程序不同
(4) 职能不同
查账相关
从审计产生的基础、
审计本质、
审计定义、
审计对象、
审计职能及其历史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审计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
经济监督,审计的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
经济活动和
会计资料,审计审查的内容包括会计,但不限于会计。所以,查账只反映审计的一个侧面,但审计不等于查账。查账只是检查账目;而审计,一般是指审核稽察计算,它不仅包含了查账的全部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对计算行为及经济活动进行
实地考察、调查、分析和检验。同时,审计只能由专职的
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而查账则不受此限制。由上可见,审计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是会计的一个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