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受到变幻莫测的
海市蜃楼的影响,出现了传说在海岛中有仙人居住,仙人都快乐逍遥长生不死的神话世界。由于道家和方士的宣场,在沿海地区的各国君主中,出现了入海寻求长生不死之药的热潮。《
史记·
封禅书》说:“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
方丈、
瀛州,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
历史记载
吕祖谦《大事记》也说:“周赧王三十三年,燕昭王遣方士入海求三神山。”
这说明公元前四世纪,齐国威王、宣王和燕国昭王的时代,已派出许多人到海中寻求三神山了。关于三神山,《
汉书·郊祀志》也沿袭了《史记》的有关说法,均言蓬莱等三神山,传说在渤海中,上面住有仙人,山上有长生不死之药。三神山远远望去可以看到如在云中的美妙景色,可是到了跟前,山就沉没到海底去了,真可谓可望而不可及了。即使这样,各国的君主们还是为
求不死之药,先后派人入海去寻找。
秦朝是求仙入海活动的高潮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多次巡视沿海各地。于十年间,不惜花费大量钱财,先后多次派人入海寻求仙药。秦始皇为什么大规模派人寻找
三神山呢?除寻求不死之药的主要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据考证沿海一带原有一原始氏族,曰赢族。“秦之先为赢姓”(见《史记·秦本纪》),三神山中有瀛州,秦始皇认为,赢族就居住在瀛州,自己是赢族之后,所以派人去瀛州,也是为了寻找先人的足迹。
关于徐福入海求仙一事的记载
在我国的古籍中,当首推《
史记》一书,其中有十余处之多。《史记·
封禅书》说“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日未能至,望见之焉。”
《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条也说:“齐人
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
三神山,名曰
蓬莱、
方丈、
瀛洲,仙人居之。请得
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同书三十七年条亦说:“始皇出游……并海上,北至
琅邪。方士徐巿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
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鲛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
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
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的
淮南王安传,所载伍被谏王之言亦说:“昔秦绝先王之道……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汝何求?曰:愿请
延年益寿药。”神曰:“汝秦王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即从臣东南至蓬莱山,见芝成宫阙,有使者铜色而龙形,光上照天。于是臣再拜问曰:“宜何资以献?”海神曰:“以令名男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即得之矣。”’秦皇帝大悦,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除正史外,其它史籍上也多有记载,《云笈七签》中说:“始皇遣使者徐福,发童男女各三百人,率楼船入海,以寻仙洲,遂不返。福,道士也,后亦不返。”《仙传拾遗》中也说: “徐福……奏闻秦始皇……东海中祖洲上不死之药……一株可活千人,始皇于是谓可索得,因遣徐福及童男女各三千人,乘楼船入海,寻祖洲不返,后不知所之。”
徐巿即
徐福,巿从一从巾,巿音福,乃古僻字,所以《
史记》一作徐巿,又作徐福,《史记》之后,多作徐福。徐福,齐国人,字群房,《神仙传》上有传略,书中称他为方士之祖,道家称为神仙。从以上的记载看,徐福以入海求仙的美名,逃避了秦皇的暴政,带领童男女及五谷百工而东渡了。
何处登舟入海
这个问题在地方志中可找到答案。 秦汉之际,中日交通一般有两条航路,一是从渤海到朝鲜北部再南行,一为从山东半岛经朝鲜南部再行东渡,而徐福东渡则走后一条路线,所以《续崂山志》说:“实古来自齐入海,不北出登州,则南出莱州,就地理利便言之,福之入海,以取道崂山为捷。当齐之世,登莱犹属莱子国,而莒、即墨属齐境之东南,故齐人知有琅琊,不知有芝罘也,齐自太公以来,擅有鱼盐之利,驾方舟而入东海习与波涛为伍。”
辖有崂山的《即墨县志》中也说:“徐福岛,县东南五十里,相传徐福求仙住此,故名。” 徐福入海,“取道崂山为捷”一说太笼统,崂山古名牢山,方圆数百里,道路崎岖艰险,故有辛劳之说。《续崂山志》作者也只是说,取道崂山,并未说出具体地点。《续崂山志》成书,时作者已知有徐福岛之说,而未采用,说明作者不相信此说。再者,徐福岛是位于崂山西部海中的一个小岛,距陆地约一里,现属青岛市崂山县管辖,其本身仅零点五五四平方公里,哪能容得下徐福的数千人员?距徐福岛最近的陆地上有一小渔村,名为登瀛村,也相传徐福由此登船出海,但此说似难成立。根据史籍所载,是秦始皇出游途中,在海上或琅琊遣徐福等入海求仙药的,试想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徐福的数千人员能经过长途跋涉来到这里上船吗?秦始皇多次出巡琅琊,崂山离琅琊也不太远,但秦始皇也因其道路不便而未到过崂山。身为宋朝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的苏东坡也因以交通之险不能亲临崂山而以为憾。
同此理由,徐福也不会跑到明州或秦皇岛等地上船出海,应该说在琅琊一带上船出海较为可靠。按徐福出海得作大量的准备工作,集中人员,打造舟船,搬运货物等等,没有一个适当的地方是不行的。那么具体地点在哪里呢?今考是从胶州湾畔的徐山出海的。徐山地处胶州湾西岸,现青岛市黄岛区的辛安公社东风村村东南,是个方圆约二里的小山,离海边仅四里之距。此说证据如下,《三齐记》载:“徐山,方士徐福,一作
巿,将童男女二千人会此入海,采药不返”。《齐乘》也载:徐山,“徐巿将入海会于此。”
《太平寰宇记》也引载:“徐山,三齐记始皇令术士徐福入海求不死药于蓬莱方丈山,而福将童男女二千人于此山集会而去,因曰徐山。”
《灵山卫志》也引此说,《胶州志》还说:“徐山,徐福将童男女入海处。旧志据《齐乘》,而未知其所本,及读《寰宇记》所载徐山乃释然矣。记引《三齐记》云,始皇令术士徐福入海,求不死药于蓬莱方丈山,福将童男女二千人于此山集会而去,因曰徐山,据此则山之以徐福得名,其说已古,至畿辅通志,盐山草兮城,亦云徐福将童男女所筑,则未知所据何书耳。”
《三齐记》和《齐乘》是山东省的古方志。《三齐记》据说为晋时之书,现已失传,现所载之言,系后书所引。《齐乘》是山东省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修于元代,于钦撰,取法谨严,为全国名志之一。近代名人梁启超认为《齐乘》:“援据经史,考证见闻,较他志之但据舆图凭空言论断者为胜。”为什么入海地点选在徐山呢?这是因为徐山有着许多便利条件。首先徐山地处胶州湾内的西岸,地势平坦,交通方便,背靠小珠山,前有薛家岛之屏障,无风浪之险。徐山是个山势缓平的小山头,海拔才90余公尺,当年胶州湾的水面面积要比现在大的多,徐山东北坡就是海沿,南北地形又较开阔,打造舟船和集中人马都很方便。打造舟船所需的大量木料可以在小珠山就地取材。再则徐山之南有灵山卫,灵山卫古名安陵,是战国时期齐国的海上交通门户,有较为丰富的航海经验可以借鉴。为什么入海处不选在秦始皇所登的琅琊台和安陵等地呢?因为这两地海域广阔,出海后即为重洋,万一有事,无岸可以停靠。战国时期,沿海航运较前发达,但还只是在近海附近沿大陆线航行,并不具备大规模远洋航行的经验。选在胶州湾内比以上两地更为有利,湾内的宽广水面可以训练航行技术,从胶州湾出海后还可沿着崂山南岸航行,有事也容易上岸联系。徐福一行从徐山登船入海后,沿海岸向东而行,到达了现徐福岛,徐福岛向东或向南都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徐福等人在这里告别了大陆而东去,开辟了第一条由青岛至朝鲜南部的航线。关于徐福东渡的人数,其说不一,还应以《史记》所载的三千人为准。
秦汉之际,我国的造船技术较前大有发展,已开始使用船坞造船,其结构已使用铁钉和油灰,可造出高达十余丈的三重甲板的楼船。徐福等人乘着这样楼船远航,在当时可谓前所未有的一支庞大船队了。徐福出海后到达何处,历代著述研究者众多,大都认为先到达了朝鲜南部,后又到达了日本,把先秦的物质文化也带到了日本,并对日本的文化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秦始皇、汉武帝派人“入海求仙”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
蓬莱、
方丈、
瀛洲。此
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
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
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
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
海上,则
方士言之
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其明年,始皇复游海上,至
琅邪,过恒山,从
上党归。後三年,游
碣石,考入海方士,从上郡归。後五年,始皇南至
湘山,遂登
会稽,并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不得,还至
沙丘崩。二世元年,东巡碣石,并海南,历太山,至会稽,皆礼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书旁,以章始皇之功德。其秋,诸侯畔秦。三年而二世弑死。……
少君言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
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
饮食器则益寿,
益寿而海中蓬莱
仙者乃可见,见之以
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於是天子始亲
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
其後装治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大见数月,佩
六印,贵震天下,而海上
燕齐之间,莫不
搤捥而自言有
禁方,能神仙矣。……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颂云‘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吴不骜,胡考之休’。今鼎至甘泉,光闰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盖,若兽为符,
路弓乘矢,集获坛下,报祠
大享。唯受命而帝者
心知其意而合德焉。鼎宜见於祖祢,藏於
帝廷,以合
明应。”制曰:“可。”入海求蓬莱者,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上乃遣
望气佐候其气云。……
其後二岁,十一月甲子
朔旦冬至,
推历者以本统。天子亲至太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
冬至日祠上帝
明堂,毋脩封禅。其
赞飨曰:“天增授皇帝太元
神策,
周而复始。皇帝敬拜
太一。”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冀遇之。……今上封禅,其後十二岁而还,遍於
五岳、
四渎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
少君言于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砂诸药齐为黄金矣。居久之,李少君
病死。天子以为
化去不死也,而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求蓬莱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齐
怪迂之方士多相效,更言
神事矣。……
其後治装行,东入海,求其师云。大见数月,佩六印,贵振天下,而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搤腕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入海求蓬莱者,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上乃遣望气佐候其气云。……其後二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历者以本统。天子亲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禅。其赞飨曰:“天增授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复始。皇帝敬拜泰一。”东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验,然益遣,冀遇之。……今上封禅,其後十二岁而还,遍於五岳、四渎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