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4年是五代十国
显德元年。
后周太祖郭威病逝,其养子柴荣即位
历史纪事
历史纪事
后蜀广政十七年(954)正月初一,后周大赦,改元
显德。听蜀境通商。初五,加晋王柴荣兼
侍中,判内外兵马事。
后周郭威嘱薄葬
后周太祖郭威自
广顺末年巳病重。
显德元年(954)正月,太祖鉴于前朝帝王多以金玉陪葬,陵墓无不被发掘,屡嘱晋王柴荣于其身后薄葬,衣纸衣,敛以瓦棺,工役均用私雇,以免烦民,募近陵民三十户,蠲其徭役以守陵。不修地下宫殿,不设守陵宫人,不竖石人、马、羊、虎,只于陵前刻石,题“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
后周塞决河
后周
显德元年(954)正月,后周以黄河历年屡决于灵河、鱼池(均于黄河
滑州段,今河南滑县东)、酸枣(今河南延津西)、
阳武(今河南原阳)、常乐驿、
河阴(今河南武陟东南)、六明镇、
原武(今河南原阳西南)八口,派前登州刺史周训等分别塞决河。
柴荣即位后周
显德元年(954)正月,
后周太祖郭威病逝,养子柴荣即位。柴荣是郭威圣称皇后之侄,郭威收为养子。
广顺三年(953)封
晋王。郭威死前,黜退一批恃功倨傲之臣,又任命一批新官吏,将朝政委归柴荣,因此权力移交顺利。柴荣即后周世宗。柴荣继承郭威重农恤民的的政策和统一中国的大志,任命
王朴等能臣,浚通漕运,发展文教,虽然在位仅6年,便以39岁的英年病逝,但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柴荣重用
王朴,王朴献“平边策”,提出先攻南唐,取江北而控制南方各国,再取后蜀和幽州,最后解决
契丹边患的战略思想,又提出争取民心和避实击虚等建议,柴荣大多均予采纳,成功地发动了一系列统一兼并战争。后周
显德二年(955)、
显德三年(956)、
显德四年(957)三度征伐南唐,柴荣每次皆胜,南唐自去
帝号,割地请和。后周平定长江以北,得州14、县60。后周又谋取攻蜀,
显德二年(955)大败后蜀,取秦、成、阶、凤4州。
显德六年(959),柴荣以
契丹未逐,决意北伐。后周屡败辽师,兵不血刃而取燕南之地,柴荣于此役染病班师,旋即病逝。未能完成一统大业,柴荣在位6年,多有仁政惠民,不仅减免苛政,而且在大兵过后,淮南大饥时,还命贷米与淮南饥民。而他最大的功劳还在于谋策统一大业,其未竟之志,在他死后由
赵匡胤继续完成。
冯道交州自南汉大有十一年(938)为
吴权所据。
吴权卒后,由子
吴昌岌继之。
吴昌岌卒,其弟
吴昌文立。
南汉乾和十二年(954)、后周
显德元年正月,
吴昌文遣使至南汉求节钺。
南汉以吴昌文为
静海军节度使、兼
安南都护,派给事中
李玙招之。
吴昌文以海贼阻道为由,止
李玙于白州,李玙还。
后周
显德元年(954)正月,
后周太祖病卒。北汉闻讯,谋大举攻周,请师于辽。二月,辽遣武定
节度使、政事令
杨衮统万余骑兵至
晋阳(今山西太原南),北汉
刘旻亲自领兵三万会同辽军南攻
潞州(今山西
长治)。北周
昭义节度使(治
潞州)
李筠(荣)领兵屯于潞州之北太平驿(今山西襄垣西南),派穆令均率三千兵迎战,北汉前锋
张元徽败周军,李筠逃归潞州自守。三月,北汉乘胜进逼
潞州。后周调天雄节度使
符彦卿领兵由
磁州(今河北磁县)插入北汉军后方;以河中节度使
王彦超领兵由
晋州(今山西临汾东南)向东堵截北汉军,调集宁江节度使
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清淮节度使何徽等分别领兵先往泽州(今山西
晋城)。周世宗柴荣则不顾群臣反对,御驾亲征。北汉
刘旻也领兵绕过
潞州,向南,于十八日宿于泽州以北的高平之南,
张元徽为左军,
杨衮为右军。十九日,两军相遇,北汉军容整齐,而后周军因河阳节度使刘词部尚未抵达,影响军心,但
周世宗志气益锐,亲临阵前督战。交战未久,后周
樊爱能、何徽领骑兵先遁,周军右翼崩溃,一千多步兵降北汉。
周世宗见情势危急,领亲兵冒箭石督战,后周军奋战。北汉军则因骁将
张元徽阵亡,夺士气,大败。辽军亦全军而退不敢救。后到的
刘词,也领军投入战斗,北汉军又败,追击至高平,尸横遍野,北汉丢弃的物资不可胜数。
周世宗杀降北汉的士卒,又斩临阵逃脱的
樊爱能、何徽以整肃军纪,从此骄将惰卒始知所惧,不再行姑息之政。
周攻汉晋阳受挫
后周
显德元年(954)三月,后周高平之捷后,发兵进攻北汉都城晋阳(今山西太原南)。以
符彦卿为河东行营都部署知太原
行府事,率二万步骑从
潞州(今山西长治)趋晋阳;
王彦超、
韩通自
阴地关(今山西
霍邑北)北上,与符彦卿合军而进。四月,后周大军抵
晋阳城下。王彦超军汾州(今山西汾阳),北汉守将降;但后周攻辽州(今山西左权)、
沁州(今山西沁源)则受挫,后北汉辽州刺史被后周劝降。后周十万大军聚于太原城下,军士剽掠,北汉百姓失望,稍入山谷自保,世宗下诏禁止剽掠,安抚农民,止征当年租税,募民入粟拜官。又发泽、潞、晋、绛、慈、隰及山东近使诸州民运粮馈军。北汉宪州(今山西静乐南)、
岚州(今山西
岚县北)、
石州(今山西离石)、
沁州、
忻州(今山西
忻县)、
代州(今山西代县)先后归后周。五月,后周军在
晋阳城下,旗帜环城四十里。辽派骑兵屯于忻、代之间,以为北汉之援,
符彦卿率万余步骑击之,后又增援二千,与辽兵交战,小胜,周将史彦超等轻敌深入,为辽军所杀,后周军伤亡甚众,符彦卿退保忻州,后还晋阳。后周军倾河南兵力攻
晋阳,久攻不克,又值天久雨,于六月初,
周世宗自晋阳撤军,焚军粮草数千万于城下,后周于所得北汉州县设置的刺史均弃城而逃。
北汉乾佑七年(954)、后周
显德元年十一月,北汉
刘旻病重,以子
刘承钧监国。不久
刘旻卒,告哀于辽,辽册命
刘承钧为帝,更名钧。是为北汉
孝和帝。上表于辽称男,辽赐之诏称其为“儿皇帝”。死后谥睿宗。
文化纪事
后
周显德元年(954)四月十七日,后周太师、中书令
冯道卒。
冯道(882——954),字所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人。初为幽州
刘守光之下的一个参军。入后唐为翰林学士,后为相。唐潞王起兵,
冯道率百官迎之。
后晋为首相,
石敬瑭使其辅幼子
石重睿。
石敬瑭死后,
冯道另奉齐王
石重贵为帝。
契丹灭晋,以其为太傅,辽太宗
耶律德光问
冯道是何等老子,道答无德无才,痴顽老子。又问其天下百姓如何得救,道答此时百姓,佛再出世救不得,惟皇帝救得。
后晋为太傅。
冯道历五朝八姓,累朝不离将、相、
三公、
三师之位,晚年自称长乐老,著《长乐老叙》,自述累朝荣遇之状,自谓唯一不足事是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
冯道在后唐时,曾倡议校定经籍,后雕版《九经》对后世影响很大。
杂谭逸事
后蜀
广政十七年(954)二月。后蜀左匡圣马步都指挥使、
保宁节度使安思谦以宿卫多所杀戮,以示威福,三子倚父势暴横,后
蜀后主乘其入朝,命壮士击杀之及其三子。后主惩于安思谦跋扈,于三月命
山南西道节度使李廷珪等十八人分典禁兵。
后周简选诸军
五代禁军,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加简选,因此羸老者居多,且骄骞不用命,遇大敌非逃即降。
周世宗经高平之役深知其弊。于显德元年(954)十月,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为上军,去羸弱者。又诏募天下壮士,不以草泽为阻,均到阙下,亲自阅试,选择武艺超绝及仪表出众者分署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之。于是士卒精强,征战四方,所向皆捷。
周治河患
后
周显德元年(954)十一月,后周因黄河杨刘(今山东东阿北)至
博州(今山东
聊城东)一百二十里河段,连年泛滥,向东分为两条支流,汇为大泽,弥漫数百里,又向东北冲毁堤坝,淹齐(今山东济南)、
棣州(今山东惠民东南)、
淄州(今山东
淄博南)直至入海处,漂没民田农舍不可胜计,派
李谷往澶(今河南濮阳)、郓(今山东东平西北)、
齐州按视堤坝沿河,发役徒六万,三十日完工。
王虔朗说服溆州蛮
楚马希萼与楚王
马希广相争时,曾以长沙宝货为诱饵使诸蛮出兵助其下长沙。后汉乾佑三年(950)
马希萼破长沙,诸蛮大掠,长沙马氏历代府库之积,均被溆州(今湖南怀化)蛮酋长
符彦通所掠,
符彦通因此称王于溪洞之间,
王逵占据湖南,以王虔朗前往招抚。王虔朗以礼责之,以情动之,以溪洞之地、隋唐之地皆为州县,说服
符彦通去王号,归顺
王逵。符彦朗将
铜鼓数枚献于
王逵,王逵承制以符彦通为黔中
节度使。王虔朗因一言胜数万兵,升为指挥使,预闻府政。
湖南大饥
后
周显德元年(954),湖南境内大饥,百姓食草木果实为生。武清
节度使、知潭州事
周行逢开仓赈济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