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显(?—1651年),明末
九军首领。
潮州府揭阳县霖田都石坑村(今属广东省揭东县龙尾镇)人。少习武艺,后中明末武秀才。
刘公显是
潮州府揭阳县霖田都石坑村(今属广东省
揭阳市揭东区龙尾镇)。少习武艺,后中武秀才。明末,清兵压境,朝廷无能,官绅肆虐,刘公显开始秘密结党聚义,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弘光元年)六月在揭阳霖、蓝两都起兵,大本营设于南塘山。部属有“九军”,时人称为“九军起义”。九军将领曾铨、马麟、马殿、马登、傅达、邱瑞、黄甲、吕忠、吕玉与主持东、西、南、北四军之潘俊、陈云、陈汝英、陈侃及都军温韬鲁、大将吴元、二将曾懋昭等,合称为“十八虎将”。因公显姓“刘”,故定朝号为后汉,建元大升。
九军起义初期,集中兵力攻打揭阳城。潘俊率领东军多次强攻县城东门,城内官兵日夜守御,难以攻取;公显改用迂回夜袭,于顺治三年(1646年,隆武二年)九月十一日凌晨,由仙河村(今新河村)横渡北溪,潜伏城门外,乘守兵防护稍松,即攻破进贤门,占领揭阳城。他随后投靠了南澳的
郑芝龙(南明
隆武政权实权人物)部将陈豹,十月二十日,陈豹奉
隆武帝圣旨封公显为左军都督,铸镇国将军印,并改揭阳县为都督府,九军各将领俱署都督门牌为东西辕门数十处。自此声威大震。但九军入城后,滥杀城内百姓,树敌太多。
是年冬,清军第一次进入广东,刘公显投降。他在随清军征
肇庆时借故遁回揭阳,弃城归山,继续称霸一方。顺治五年(1648年,永历二年)四月,因福建粮荒,在福建抗清的
郑鸿逵(郑芝龙之弟)率舟3000余人,艨艟大小300余只,至
潮阳港口,刘公显前往迎接,引大军再次占据
揭阳,定县城为闽师军营。顺治六年(1649年,永历三年)又迎
郑成功(郑芝龙之子)大军来揭。
刘公显多次想攻取潮州府城,未能成功。顺治六年(1649年,永历三年)八月二十六日,刘公显所率九军联合郑鸿逵水师与潮州府总镇
郝尚久之府兵大战于铺前(今炮台镇区),自辰到酉,大炮相攻,彼此击死千余人,府兵自忖难以坚持,遂采取“围魏救赵”之计,调兵袭扰揭阳城。刘公显得情报后,将计就计,由郑鸿逵率水师乘夜回护县城,以此麻痹府兵。二十九日,刘公显兵力单薄,敞开寨门迎战,郑鸿逵已秘密回师助刘公显,挥兵全线进击,府兵措手不及,不能抵挡,围寨铳城木栅尽毁,九军大获全胜。
顺治八年(1651年,永历五年)正月,郑氏势力退回福建,揭阳受到第二次进入广东的清军威胁。四月,公显带领马麟、傅达等将领及随从10多人,秘密进入府城对清总兵郭虎进行策反,因事机不密,为总镇班志富、郝尚久发觉而被捕;五月初六日,不屈而死。十六日,府兵数万围攻九军根据地鸳鸯寨,守军拒守8个月,粮尽援绝,举火自焚,全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