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1604年4月16日—1661年11月24日),初名国桂,小名一官,字曰甲,又字(一说号)飞皇(亦作黄、虹)。
天主教名尼古拉,
福建南安石井镇人,祖籍河南固始,为明末清初东南沿海第一大海盗。
人物生平
家族背景
《漳浦营里郑氏族谱》明确记载,郑成功祖先于
五胡乱华后的
东晋永嘉年间,避中原战乱到闽,其后代定居南安
郑芝龙先祖约在1144年至1210年间,迁往
龙溪县,后代再迁南安。约在1144年至1210年,郑成功先祖郑伯可自
莆田迁龙溪县居北村(今龙海榜山镇),其次子均贤于元朝初年,自北来到
漳州,居古县一带开基立业,是漳龙衍派鄱山郑氏之始祖。
其中到达漳州的这一支,在宋末时安居在
龙溪,也就是龙海榜山镇洋西村,在元朝又从洋西播迁到鄱山,也就是福建龙海颜厝镇古县。随后,又从古县播迁到南安,因
倭寇频频侵犯,被迫南迁
晋江安平地区,也就是现如今的
安海地区。
成年经历
郑芝龙小名一官,父郑士表。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出生在福建
南安石井一个小官吏家庭,郑一官十七岁时,赴香山澳(澳门)依舅父黄程,一官到过
马尼拉,并学会了卢西塔语和葡萄牙文,在与葡萄牙人打交道中,受其影响,接受天主教洗礼,取教名贾斯帕(Gaspard),另名尼古拉,外国人称他尼古拉·一官(Nicholas Iquan)。
黄程营商置舶,兴贩东洋,见外甥郑一官能干,
天启三年(1623年)遣其附日本平户华侨
李旦(泉州人)之舶,押送一批白糖、奇楠、
麝香、鹿皮等货物,从
香山澳放洋,远赴日本,侨居
长崎,郑一官从事商业活动和对外贸易,帮助李旦做生意,成为当时最有势力的海商李旦的属下,并以父事之。李旦拥有一支船队,专门从事海外贸易,是当地华侨的首领,李旦觉得一官能干,交给他一部分资产和船只让他到越南做生意,获大利。不数年,郑一官成为巨富,常往来中国、日本间,居日华侨,咸推重之。
郑一官还热心学习剑术,身为华侨领袖,晋谒已退隐的前
幕府将军德川秀忠于骏府(今
静冈县)献药品,秀忠命招待于长崎宾馆,赐赉优渥。郑一官受幕府召见,日本人视为光荣显赫人物,自是地方豪贵常从交游,称为“老一官”。
平户藩为当时日本对外贸易中心,各国商船云集。由于郑一官熟悉海外事情,又善外交,为日本政府所重视,初召后“屡访藩士家”。后迁
肥前国平户,受到当地诸侯松浦氏优遇,松浦氏为其在平户附近的河内浦千里滨(即今
长崎县松浦郡千里滨)赐宅地建新居,并介绍平户藩之家臣田川昱皇之女
田川松缔婚。
田川氏,年方十七,性端淑,生长子
郑森(幼名福松,后名成功),1629年生次子七左卫门。
郑一官追随于日本
平户岛的华侨富商
李旦门下,初时担任翻译等工作,逐渐成为李旦的得力助手,深得李旦信任,天启五年(1625年)身为日本长崎、平户地区侨领的李旦向荷兰长官
宋克请领了出航许可证,在7月从
大员启程回到平户,但一个多月后,就在平户去世了。李旦身后没有留下妻室子女,他在台湾的产业和事业都赠给了郑一官。
自立门户
天启六至七年(1626~1627年),闽南发生严重旱灾,赤地千里,许多村落连草根树皮都被吃尽。农历二月,郑芝龙招抚了泉州饥民数万人赴台拓垦,郑芝龙至1627年已有船700艘,由于明朝视其为海商。对百姓很仁慈,不但不杀人,还救济贫苦,威望比官家还高。“所到地方但令报水(即通报官府踪迹),而未尝杀人。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
归顺明朝
荷兰人还不能统治中国沿海,其原因是此时的东方海洋经济世界并不是权力的空白。虽然明朝官方从海洋退缩,但民间海上力量的日益扩张强盛,荷兰船只一在中国海露面,就被郑芝龙截获,为此,天启七年(1627年)还发生一场驻台荷军与郑军的战争,结果荷军败北。
崇祯元年(1628年),
闽南又遭大旱,饥民甚众。郑芝龙在
熊文灿支持下,再度招纳漳、泉灾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船运到台湾垦荒定居。在台湾历史上,郑芝龙是组织大规模移民的第一人。
郑芝龙对朝廷表示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为己任,诏授
海防游击,任“五虎
游击将军”,离开他多年经营的海上根据地台湾,坐镇闽海。此时,郑芝龙有部众3万余人,船只千余艘,仍率领原部,为明廷守备沿海以防海盗
倭寇和荷兰人进攻,官至总兵。不久便返回福建泉州南安老家。
崇祯三年(1630年)季春,郑芝龙在晋江
安海镇建置豪华府地,历时3年又2个月告峻,据清·《嘉庆·赤店乡土志》载:郑府位于
安平桥以北,西从西埭抵西港,北达西垵头,南
临安平桥头,直通五港口岸,占地138亩。主构为
歇山式五开间十三架,三通门双火巷五进院落。两旁翼堂、楼阁,亭榭互对,环列为屏障。东有“敦仁阁”,西有“泰运楼”,前厅为“天主堂”,中厅为“孝思堂”,规模宏耸。大厝背后辟有“致远园”,周以墙为护,疏以丘壑、亭台、精舍、池沼、小桥、曲径、佳木、奇花异草。 迄
永历九年(1655年),
郑成功毁家报国,自焚宅第。
1633年芝龙于福建沿海
金门海战击溃
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寖以大显””、“八闽以郑氏为长城”。至此,郑芝龙的通商范围广及
东洋、南洋各地:
大泥、
浡尼、
占城、吕宋、
魍港、北港、大员、平户、长崎、
孟买、万丹、
旧港、
巴达维亚、
麻六甲、
柬埔寨、
暹罗,据估计,兵力有:包括汉人、日本 人、朝鲜人、南岛语族、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种高达廿万人的军力,拥有超过三千艘大、小船的船队,成为
华东与
华南海洋世界的强权。
不久福建省内发生旱灾,郑芝龙提议载饥民移民台湾,并给予移民十分优惠的资助条件,有人认为其为开创了大规模移民台湾之先河。
台湾土地肥沃,因此而引发了汉人向
台湾岛移民的浪潮,这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有组织的由大陆向台湾移民。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台湾南部,在大员(今
台南市)修筑热兰遮城、普罗民遮城两城,驻防近两千人,但大陆移民却多达数万。此外本业的贸易商业上,在日本锁国后,只许中国人和荷兰人前往贸易,郑芝龙借由对日本的贸易,因而更富。
崇祯十七年(1644年),南明弘光皇帝册封郑芝龙为南安伯,福建总镇,负责福建全省的抗清军务。
弘光元年(1645年),郑芝龙、
郑鸿逵兄弟在福州奉明唐王
朱聿键为帝,年号
隆武,郑芝龙被册封为南安侯。
降清被杀
南明实力最强大的
弘光政权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崩溃,
清军过了长江占领了南方最具政治意义的南京城,浙江的鲁王政权亦完结,清军之精锐,进展之神速让人始料未及,时对福建造成重大冲击,郑芝龙自知不敌,心灰意冷,然其保明保闽的初心交付给了他的儿子
郑成功(国姓爷
朱成功),
弘光元年六月,清军兵分两路由
仙霞关、
分水关进逼福建,镇守
仙霞关的郑鸿逵闻讯逃窜,清兵陷仙霞岭,
隆武帝奔
汀州,被执,后绝食死於
福京。
弘光元年九月十九日,清
征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统兵占福州,不久,清兵乃疾取
兴化、
泉州、
漳州诸郡县。同月,博洛遣泉州绅士
郭必昌持书往安平招抚郑芝龙,许以闽粤总督,郑芝龙知其为权益之计及调虎离山之计,然其坐以待毙,人到中年亦不愿逃亡,被执往北京,其子
郑成功劝止郑芝龙未果,遂至
孔庙哭庙、焚儒服,对自己的父亲说:“若父亲一去不回,孩儿将来自当为父报仇。”后率部出海,继续抗清,同年,清军攻克福建,郑芝龙之子郑成功坚持抗争满清,英勇斗争并开拓台湾,这支海上力量如幼子守灶般成为最后的明军和华夏衣冠,坚持战斗到了17世纪80年代,其保留的光复国家的火种,在海外生根发芽,南洋只知有国姓爷朱成功而不知有郑成功者,在驱除鞑虏光复中华的精神感召和激励下,南洋的华侨对汉族光复鼎力支持,此系后话。
郑芝龙被执送京师,编入汉军
正红旗,
顺治五年(1648年)八月,以归顺封一等
精奇尼哈番。顺治十年(1653年)五月,晋封同安侯。为安抚郑成功,清朝对投降的郑芝龙优待有加,芝龙数次奉令命郑成功归顺,郑成功已在闽南奠定抗清战斗基础。二月,清廷命郑芝龙派其家人李德与二位使臣送
海澄公敕印入闽,招成功降,
福建总督刘清泰并附书保其安全;且派遣其弟郑世忠持郑芝龙书劝之。
郑芝豹、
郑彩皆降,唯
郑成功均坚辞不受。
永历八年(1654年)十一月,郑成功派遣五镇营兵及战舰百余艘南下,会
西宁王李定国并力勤王破敌。十二月,郑成功攻漳州,属十邑俱下;转攻泉属,各县望风迎降;转大扰福州、兴化等郡。清廷无法,特遣内院学士叶成格等,偕同郑芝龙四子渡,送漳、泉、潮、惠划分郑成功安屯兵将,
敕命入闽。郑成功于安平见使臣,请其谙诏。清使曰:“尔等既无剃发者,不为清臣,不能出诏。”遂回泉州。郑成功冷笑曰:“忽来忽去,吾料之已熟。”乃上书郑芝龙,言表拒未投降之因:“吾父往见贝勒之时,已入谷中,其得全至今者,亦大幸也。万一吾父不幸,天也,命也,儿只有缟素复仇,以结忠孝两全之局耳。”清廷怒囚郑芝龙于高墙、
郑芝豹于
宁古塔。
永历十年(1656年),
郑成功督师北上,克闽安及
罗星塔,攻连江,进攻
罗源、宁德等邑,于护国岭击杀清将阿格商。清廷大震,迫郑芝龙差家人谢表持巡抚
佟岱书到宁德见郑成功,再度相劝就抚。郑成功怒叱不理,令谢表持书还,自是抚议永绝。
永历十五年(1661年)农历十月初三日(11月24日),辅政大臣
苏克萨哈矫诏令斩郑芝龙与其亲族于
燕京菜市口,郑芝龙为闽人怀念,其为民族英雄郑成功之父,其部为最后的明军和华夏衣冠。
主要成就
政治
明清鼎革之际,神州震荡,天下大乱。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
李自成率农民军破北京,
崇祯帝自缢
煤山,李自成建立
大顺政权。同年,
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中原,清军定京师。清摄政王
多尔衮入北京之後,反客为主,以狂风扫落叶之势,未至一年,席卷明朝半壁山河。弘光元年(1645年)豫亲王
多铎定江南。
马士英、
史可法等遗臣,拥
福王即位南京,1645年改元
弘光,是为
南明,以史可法晋师江北。八月,郑芝龙与
郑鸿逵原任总兵,加封安南伯及靖虏伯。
弘光元年(1645年),郑鸿逵、
郑彩自京口退至杭州,迎唐王
朱聿键入闽。
隆武元年(1645年)闰六月,郑芝龙、郑鸿逵与福建巡抚
张肯堂、
巡按御史吴春枝、礼部尚书
黄道周等,拥立唐王称帝於福州,改元隆武。郑芝龙受封平虏侯,掌握军政大权,旋晋平国公,三弟郑鸿逵(原名郑芝彪)为
定西侯(二弟
郑芝虎之前战死),旋进定国公,四弟
郑芝豹(小字莽二)封澄济伯,侄儿
郑彩亦封
永胜伯,郑家官居极品。八月,
隆武帝诏赐,晋平国公郑芝龙加太师。
军事
崇祯六年(1633年)7月,新任荷兰台湾长官普特曼斯﹙Hans Putmans﹚为迫使明朝开放贸易,企图用武力强占大陆沿海,派出8艘战舰,不宣而战,明朝的厦门官员在驻军遭到荷兰人痛击后,采取息事宁人态度,找人与荷兰人疏通,然求和失败,福建巡抚
邹维琏檄调诸将,大集舟师,准备痛击荷兰侵略者,身任“五虎
游击将军”的郑芝龙担任战斗前锋,实际负责运筹指挥这场战斗。郑芝龙舟渡漳州海澄,誓师出发。不久在澎湖的
遭遇战中,焚毁荷船一艘,生擒荷将一名,击毙荷兵数百, 10月,由郑芝龙带领,明军150艘左右的帆船(其中50艘为大战船)在金门
料罗湾追上荷兰军舰,郑芝龙报仇心切,奋勇当先,使用铁钩钩住敌船纵火焚烧战术,共焚毁荷兰快艇一艘,并捕获另一艘快艇,普特曼斯狼狈退回台湾。
福建巡抚
邹维琏在奏捷书中称:“此一举也,生擒夷酋一伪王、夷党数头目,烧沉夷众数千计,生擒夷众一百一十八名,戫斩夷级二十颗,烧夷甲板巨舰五只,夺夷甲板巨舰一只,击破夷贼小舟五十余只,…闽粤自有
红夷以来,数十年间,此举创闻。”
经此一役,郑芝龙声势大振,荷兰方面转而表达今后想在台湾、而不是强势前往福建寻求对华贸易的意愿,由郑芝龙派船到台湾进行贸易。郑芝龙也不愿长期树敌,因此在一位住在
热兰遮城的同安商人林亨万居间协调下,双方同意进行贸易往来。于是福建商船开始驶抵台湾。东印度公司史料说:如果公司想存在下去,必须把一官这一根刺从公司脚下拔除。郑芝龙势力之大由此可以想见。
郑芝龙剪除群雄,并把海上力量纳入地方官府体制,取得制海权,合法掌控
东西洋贸易制度的运作,原来害怕海贼伏击的中国商船开始源源驶向台湾。如1636年11、12两月,自大陆到台湾的船只有33艘,次年8月达29艘,1638年6月更达31艘之多。崇祯十二年(1639年),日本袄地锁国,退出东亚海洋竞争;荷兰殖民者也不得已与郑氏达成海上航行与贸易协议,规定荷兰的对日本贸易,需经郑芝龙将中国特产运至台湾,转手之后,方由荷兰方面运往日本出售。郑芝龙遂成为
东方海洋世界的强权。
几年间,郑芝龙平粤寇,征生黎,击退侵厦荷夷,消灭海上巨盗
刘香,福建巡抚表奏朝廷:“芝龙果建奇功,俘其丑类,为海上十数年所未有。”崇祯十三年(1640年), 明廷擢升郑芝龙为福建总兵官,署都督同知。
经济
他利用泉州
安平镇的航海和经商基地,打破官方的海禁,繁荣
海市,武装船队旗帜鲜明,戈甲坚利,航行于中国沿海、台湾、澳门和日本、
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地之间,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势和财力,扩大海上贸易,几乎垄断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的贸易,自筑城于安平(今晋江
安海),
八闽以郑氏为长城。”
他以强大的武装力量和巨额资本在国际市场上同荷兰、日本、南洋各国商贸公司竞争逐角,是
官商结合、中国
资本主义萌芽的代表人物。至南明隆武帝政权,也以郑氏海上力量为支柱,正如郑芝龙所说:“三关饷取之臣,臣取之海,无海即无家。”
郑芝龙从事海外贸易,主要是同日本通商。据荷兰东印度公司《巴达维亚城日志》与《平户荷兰馆日志》记录:崇祯四年(1631年)郑芝龙两艘商船从日本长崎载货物返航泉州安海。崇祯十二年(1639年)驶往长崎的郑芝龙商船多达数十艘。崇祯十三年(1640年)两艘郑芝龙商船满载黄白生丝及纱绫、绸缎等货物,运往日本。另据《长崎荷兰商船日志》记录,从1641~1643年(崇祯十四至十六年)间,郑芝龙运载大量生丝、各类纺织品、黑白砂糖及麝香、土茯等药物,运往日本,颇受欢迎。
崇祯十四年(1641年)夏,郑芝龙商船22艘由晋江县安平港直抵日本长崎,占当年开往日本的中国商船总数的22.68%,主要货物有生丝、纺织品、瓷器等。郑芝龙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建立贸易关系。他运往日本的丝织物,有一部分是从澳门购进的,日本的货物也由他运到吕宋,转售西班牙。郑芝龙极力发展海上贸易,经常满载丝绸、瓷器、铁器等货物,驶往柬埔寨、
暹罗、占城、
交趾、三佛齐、菲律宾、咬留巴(今
雅加达)、
马六甲等国贸易,换回
苏木、胡椒、象牙、犀角等。在短短几年内,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商业贸易的最强竞争对手。
明末,郑芝龙、
郑成功父子相继在南安石井建立造船坊,营造军、商两用船,年造三五艘,修数十艘。
崇祯元年(1628年),郑芝龙招纳漳、泉灾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船运到台湾垦荒定居。在台湾历史上,郑芝龙是组织大规模移民的第一人。
台湾土地肥沃,因此而引发了汉人向
台湾岛移民的浪潮,这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有组织的由大陆向台湾移民。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台湾南部,在大员(今
台南市)修筑热兰遮城、
普罗民遮城两城,驻防近两千人,但大陆移民却多达数万。
家庭成员
父亲
郑士表(有的史书记载为郑绍祖)
兄弟
郑芝凤:字曰渐,号羽公,又字圣仪;
郑芝鹏:讳鸣都,字曰 都,号舜臣;一号里万,一号砺园。
妻子
田川氏,(郑成功母),另有侧室庄、林、史、蔡、曾、蔡诸氏。
子女
文物遗迹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四月,参拜连云港市
花果山望天迎佛
艺术形象
小说
1993年《龙虎风云》壹、贰:
陈舜臣著,远流出版社。
2002年《台湾第一世家之一:船王郑芝龙》:秦就著,实学社。
2017年《万舸盈樽》:醉了翁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
舞台剧
《一官风波》:
邱坤良编导。2001年5月台湾台北国立艺术学院戏剧学系夏季公演。2002年
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系秋季公演,广州、北京巡回公演。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