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蒺藜
无患子目蒺藜科植物
刺蒺藜是蒺藜科蒺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刺蒺藜茎由基部分枝,平卧,淡褐色,全体被绢丝状柔毛;双数羽状复叶对生,矩圆形,全缘;花小,黄色,单生于叶腋,花梗短;果为分果组成,果瓣具长短棘刺;种子无胚乳;花期5~7月,果期7~9月。因其每果瓣具长短棘刺各一对,故名刺蒺藜。
植物学史
异名:茨(《诗经》),蒺藜(《毛诗传》),蒺藜子、旁通、屉人、止行、豺羽、升推(《本经》),即藜(《别录》),白蒺藜(《药性论》),杜蒺藜(《圣惠方》),休羽(《纲目》),旱草(《本草经解》),三角蒺藜(《本草求真》),三角刺(《中国药植志》),八角刺(《青海药材》),蒺骨子、野菱角、地菱(《江苏植药志》),硬蒺藜、蒺藜蓇葖(《山东中药》《中医黑色素多元再生》)。
因其每果瓣具长短棘刺各一对,故名刺蒺藜。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植物。刺蒺藜茎由基部分枝,平卧,淡褐色,全体被绢丝状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矩圆形,全缘;花小,黄色,单生于叶腋,花梗短;果为分果组成,果瓣具长短棘刺;种子无胚乳;花期5~7月,果期7~9月。
产地生境
刺蒺藜分布于中国河南、湖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刺蒺藜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怕涝;以阳光充足、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适宜栽培,多雨地区及黏土、洼地均不宜栽种。
繁殖方法
刺蒺藜通过种子繁殖
主要价值
药用
刺蒺藜性味苦、辛,温;有行气,散风,下气,明目的功效;主治癥瘕积聚,乳难,头痛,痈疽,瘰疬等症。
来源
药材基源
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
采收和储藏
8-9月果实由绿色变成黄白色,大部分已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几天,脱粒,再晒干。
盐蒺藜:取去刺的蒺藜,用盐水拌匀,闷透,用微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晒干。
性状
性状鉴别
蒺藜复果多由5分果瓣组成,放射状排列呈五棱状球形,直径7-12mm。商品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斧状三角形,长3-6mm,淡黄绿色,背面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成八字形分开,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果皮坚硬,木质,内含种子3-4粒。种子卵圆形,稍扁,有油性。气微,味苦。
大花蒺藜分果瓣背部只有1对强大针刺;分果含种子4-6粒。以果粒均匀、饱满坚实、色灰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蒺黎灰黄色或黄绿色。
内果皮石细胞椭圆形、类三角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5-43μm,长约至118μm,壁厚4-15μm,有的纹孔较密,壁厚者胞腔不明显。
内果皮纤维常上下数层纵横交错排列;纤维长短不一,直径4-27μm,壁厚,木化。
中果皮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种皮细胞表面现类多角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内平周壁具条状增厚,木化;断面现类方形,垂周壁条状增厚,向内向外约至细胞的1/2。另可见内胚乳细胞及导管。
药材
干燥果实由5个小果聚合而成,呈放射状五棱形,直径6~10毫米,有的单独存在。小果表面绿白色或灰白色,背部隆起,有许多网纹及小刺,并有一对长刺和一对短刺,经碾除硬刺者,则可见有残存的断痕及表面的网纹。质坚硬,刺手,切断面可见白色或黄白色有油性的种仁。无臭,味苦辛。以颗粒均匀、饱满坚实,色灰白者为佳。
主产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此外,四川、江苏,云南、陕西、新疆、青海、吉林、辽宁、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湖北、湖南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
果实含山柰酚、山柰酚3-葡萄糖甙、山柰酚3-芸香糖甙、刺蒺藜甙、过氧化物酶干果含脂肪油3.5%及少量挥发油、鞣质、树脂、甾醇、钾盐、微量生物碱等;又含皂甙1.47%。种子含生物碱哈尔满和哈尔明碱,不含皂甙。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果实含刺蒺藜甙(tribuloside)即银椴甙(tiliroside),山柰酚(kaempferol),山柰酚-3-葡萄糖甙(kaemopferol-3-glucoside),山柰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槲皮素(quercetin),维生素C,还含薯蓣皂甙元(diosgenin)、过氧化物酶.。
种子含痕量哈尔满(harman),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有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及亚麻酸(linolenic acid)等。
干果含脂肪油及少量挥发油、鞣质、树脂、甾醇、钾盐、微量生物碱、皂甙.种子含生物碱哈尔满(Harman)和哈尔明碱(Harmine),但不含皂甙.
药理作用
对血压的作用 白蒺藜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醇提取物对狗的降压作用是通过胆碱能神经实现的,阿托品以及切断双侧迷走神经能阻断此作用.其生物碱部分对犬血压无影响,但对蛙心有抑制作用,水溶性部分有中度降压作用.临床研究表明: 治疗量的蒺藜皂甙对患者血压无明显影响.
对心脏的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 蒺藜皂甙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增强心脏收缩力、减慢心律的作用,亦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垂体后叶素及异丙肾上腺素所诱发的缺血性心电图变化,有抗心肌缺血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 患者服用蒺藜皂甙治疗冠心病,有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并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的胸闷、心悸、气短和心前区疼痛等症状.
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蒺藜皂甙给家兔口服10mg/kg,连续60天,能显著降低实验性血高胆固醇症的胆固醇水平,升高卵磷脂/胆固醇比值.预防实验表明: 蒺藜皂甙可显著抑制血胆固醇增高,并可抑制卵磷脂/胆固比值下降.此外,尚有抑制动脉、心肌及肝脏的脂质沉着作用.但亦有报告认为,临床治疗剂量的蒺藜皂甙对血脂无明显影响.
利尿作用 白蒺藜水煎剂及其灰分的水提取物有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主要是由于钾盐的存在.有报告认为,除了钾盐外,生物碱部分亦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临床治疗对腹水及水肿病人有效.但亦有报告指出,在盐水负荷的大白鼠实验中,利尿作用并不理想.
强壮作用和抗衰老作用 蒺藜皂甙对机体有一定的强壮作用,对机体衰老过程中某些退化性变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表明: 蒺藜皂甙能使因d-半乳糖所致衰老模型小鼠的脾、胸腺及机体的重量明显增加,显著降低胆固醇及血糖水平,减少老年小鼠脾内色素颗粒,并对其聚集程度有明显改善趋势;能延长大鼠的游泳时间,对大鼠的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双相调节作用;能增加幼年小鼠肝及胸腺的重量,增强小鼠耐高温和抗寒能力;对羽化前果蝇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延长果蝇的寿命.
对性机能的作用 蒺藜茎叶总皂甙对去睾丸雄性大鼠精液囊及前列腺发育无促进作用,亦不能使去卵巢小鼠子宫重量明显增加,提示其无雄激素和雌激素样作用;但其能促进幼年小鼠性器官的发育,说明该药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然而该作用可被去垂体和预先注射吗啡所抑制,则说明可能是先刺激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因子,后者再通过垂体前叶实现其作用的.
对平滑肌作用:水提取部分对大鼠度体肠管有对抗乙酰胆碱收缩的作用,生物碱部分亦能对抗大鼠离体肠管及蛙腹直肌因乙酰胆碱所引起的收缩作用。
其他作用 白蒺藜生物碱及水溶部分均能抑制大鼠小肠的运动,能与乙酰胆碱的作用相拮抗.蛙腹直肌实验所见亦证明蒺藜醇提取物有抗胆碱酯酶活性;其中枢兴奋作用也是抗胆碱酯酶作用的结果.植物提取物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生长.
炮制
蒺藜:漂去泥沙,除净残留的硬刺。
盐蒺藜:取去刺的蒺藜,用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晒干(每蒺藜100斤,用盐2斤8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性味
苦辛,温。
归经
入肝、肺经
功用主治
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平肝;解郁;祛风明目。主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房胀痛;乳闭不通;经闭;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疮疽;瘰疬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撤。
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水 煎洗;或研末调敷。
宜忌
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
选方
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刺蒺藜四两(带刺炒,磨为末),胡麻仁二两(泡汤去衣,捣如泥),葳蕤三两,金银花一两(炒磨为末)。四味炼蜜为丸。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方龙潭家秘》)
治眼疾,翳障不明:刺蒺藜四两(带刺炒),葳蕤三两(炒)。共为散。每早服食后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治胸痹,膈中胀闷不通或作痛:刺蒺藜一斤,带刺炒,磨为细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治通身浮肿:杜蒺藜日日煎汤洗之。(《圣惠方》)
治奔豚疝瘕:刺蒺藜十两(带刺炒),小茴香三两(炒),乳香没药各五钱(瓦上焙出汗)。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方龙潭家秘》)
治急引腰脊痛:捣蒺藜子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外台》)
治气肿痛:蒺藜子一升,熬令黄,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肿大小,勿开孔贴之。干易之。(《千金方》蒺藜散)
治乳胀不行,或乳岩作块肿痛:刺蒺藜二、三斤,带刺炒,为末。每早、午、晚,不拘时,白汤作糊调服。(《方龙潭家秘》)
行经:当归、杜蒺藜各等分。上为末,米饮汤调服,食前。(《儒门事亲》当归散)
灭瘢:蒺藜子、山栀子仁各一合。上二味为散,醋浆和如泥,临卧时以涂之,旦洗之。(《救急方》)
牙齿出血不止,动摇:白蒺藜末旦旦擦之。(《纲目》)
治牙齿动摇疼痛:土蒺藜,去角生研五钱,淡浆水半碗,蘸水入盐温漱。(《御药院方》)
名家论述
翳障等疾;甄氏方主筋结疬疡,肺痈肺痿,咳逆脓血等疾;苏氏方主水结浮肿,气臌喘满,疸黄脚气等疾;李氏方主血结成症,奔豚瘕疝
恶血积聚,治喉痹乳难,以苦能泄,温能宣,辛能润也,此言刺蒺藜之功用耳。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以其入肾益精气也,此则专指沙苑蒺藜
《开宝本草》:别本注云,(蒺藜子)《本经》云温,《别录》云寒。此药性宣通,久服不冷,而无壅热,则其温也。
《本草纲目》:古方补肾治风,皆用刺蒺藜,后世补肾多用沙苑蒺藜,或以熬膏和药,恐其功亦不甚相远也。
《本草新编》:蒺藜子,沙苑者为上,白蒺藜次之,种类虽异,而明目去风则一。但白蒺藜善破症结,而沙苑蒺藜则不能也;沙苑蒺藜善止遗精溺,治白带,喉痹,消阴汗,而白蒺藜则不能也。
《植物名实图考》:蒺藜,近时《临证指南》一书,用以开郁,凡胁上、乳间横闷滞气,痛胀难忍者,炒香入气药,服之极效。盖其气香,可以通郁,而能横行排荡,非他药直达不留者可比。
张寿颐:刺蒺藜,《本经》虽称其气味辛温,然今皆用以宣散风热,甚有效力,风寒外感,俱不用此。甄权亦谓能去燥热,则《本经》温字,恐是传抄有误。轻用一钱至钱半,重至二、三钱。古书多谓此与同州沙苑蒺藜一类二种,濒湖《纲目》亦不为二物分析。然有刺者,今止用以泄散风热,而沙苑蒺藜,则为滋填肝肾之药,形质亦复大异,必不可以其同有蒺藜之名,而混为一例者。濒湖《纲目》承苏颂、寇宗奭之说,皆以沙苑蒺藜为白蒺藜,而有刺者则止称蒺藜,以其色比沙苑蒺藜之黝者,较为淡白也,似苏颂、寇宗奭之说,未甚确当。
《神农本草经》:主恶血,破症结积聚,喉痹,乳难。
《名医别录》:主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痒,可作摩粉。
《药性论》:治诸风疬疡,破宿血,疗吐脓,主难产,去燥热。
《日华子本草》:治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催生并堕胎。
《本草图经》:主痔漏,阴汗,及妇人发乳,带下。
《本草纲目》:治风秘及蛔虫心腹痛。
《会约医镜》:泻肺气而散肝风,除目赤翳膜,肺痈,乳岩,湿疮。
《本草再新》: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消痈疽,散疮毒。
《南京民间药草》:治红白痢疾。
《江苏植药志》:治胁痛,疗诸疡,去风活血。
配伍效用
刺蒺藜配伍穿山甲、王不留行:刺蒺藜疏肝行气解郁;穿山甲、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三药合用 有行气活血通乳之功效 用于治疗肝气郁滞、乳汁不通、乳房胀痛者.
刺蒺藜配伍当归:刺蒺藜疏肝解郁;当归活血调经.二者伍用 有行气活血调经之功效 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淤血阻滞之经闭不通.
刺蒺藜配伍钩藤、菊花:刺蒺藜平降肝阳;钩藤、菊花皆平肝清热.三者伍用 平肝潜阳之功效显著 用于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
刺蒺藜配伍菊花、蔓荆子:刺蒺藜疏散肝经风热;菊花疏风清热明目;蔓荆子散头面风热之邪而清利头目.三药共用 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之功效 用于治疗风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多泪、翳膜遮睛等症.
营养
知识介绍
刺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和大花蒺藜的成熟果实。蒺藜一年生草本,生于荒丘、田边及田间。分布于全国各地;大花蒺藜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滨沙滩或荒地上,分布于海南、云南等地。8至9月果实由绿色变成黄白色,大部分已成熟时,割取全株,晒数日,脱粒,再晒干。
蒺藜多由5个分果瓣组成,排列成5棱状球形,直径7至12毫米。单一分果瓣为斧状三角形,长3至6毫米,淡黄绿色,背面隆起,有纵棱角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短刺各1对,八字形分开,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果皮坚硬,木质,内含种子3至4粒。种子卵圆形,稍扁,有油性。气微,味苦。
大花蒺藜,分果瓣背面只有1对大针刺,含种子4至6粒。
以果粒均匀、饱满坚实、色灰白者为佳。
营养分析
目前临床主要是将蒺藜子作为疏肝祛风、利水明目药使用。药理研究结果表明,白蒺藜有降压作用,并有利尿功能;临床也证实,白蒺藜对腹水及水肿病人有效。其所含哈尔满碱皮层及其运动中枢、脊髓有兴奋作用。它还有抗胆碱脂酶的作用,使组织对乙酰胆碱的敏感度增加。近来有人发现,白蒺藜有抗食欲活性和精神健康活性。因为白蒺藜有抗食欲作用,故应有减肥效果。消除肥胖、保持精神情绪的健康,与抗衰防老和延年益寿是有密切关系的。以此来看,长服蒺藜子是确有可能使人达到“身轻长生”目的的。
补充信息
根据不同的炮制方法分为刺蒺藜、炒刺蒺藜、盐刺蒺藜,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炒刺蒺藜、盐刺蒺藜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适合人群
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
食疗作用
刺蒺藜味辛、苦,性平;归肺、肝肾经;体轻宣散,可升可降;具有平肝明目,疏肝解郁,祛风除湿的功效;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胸胁不舒,乳房胀痛,产后乳难,经闭,风疹瘙痒,白癜风,瘰疬恶疮。
做法指导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者可与天麻、钩藤、石决明等同用,以平肝潜阳熄风。
肝气郁结,胸胁或乳房胀痛者,可与香附郁金青皮、瓜蒌等配伍,以疏肝理气止痛。
风疹瘙痒属风邪偏盛者,多与荆芥、防风、羌活等配伍, 以祛风止痒。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0 12:42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