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全身性
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使血管壁变硬缩小、失去弹性,从而继发
血栓形成致使远端血流量进行性减少或中断。可发生于全身各主要动脉,多见于腹主动脉下端和下肢的大中动脉。发生在
肾动脉以下的
腹主动脉与两髂总动脉者称为Leriche综合征。多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男女之比约为6:1-9:1,发病率约0.74%。
疾病分类
普通外科
疾病病因
本病的确实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大致可归纳为两方面:
外来因素
主要有吸烟,寒冷与潮湿的生活环境,慢性损伤和感染。
内在因素
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激素和
前列腺素失调以及遗传因素。上述众因素中,主动或被动吸烟是参与本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病人中大多数有吸烟史,烟碱能使血管收缩,烟草浸出液可致
实验动物的动脉发生炎性病变,戒烟可使病情缓解,再度吸烟病情常复发。 在病人的血清中有抗核抗体存在,罹患动脉中发现
免疫球蛋白及C3复合物,因而免疫功能紊乱在本病的发病原因中的重要性,已引起更多的关注。
病理生理
本病的病理进展过程有如下特征:
(1)通常起始于动脉,然后可累及静脉,一般由远端向近端进展。
(2)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两段之间血管比较正常。
(3)活动期为血管全层非化脓性炎症,有
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
淋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浸润较少,偶见巨细胞;管腔被
血栓堵塞。
(4)后期,炎症消退,
血栓机化,有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动脉周围有广泛纤维组织形成.常包埋静脉和神经。
(5)虽然有侧支循环逐渐建立,但不足以代偿,因而神经、肌和骨骼等均可出现缺血性改变。静脉受累时的病理变化与动脉大体相同。
症状体征
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常呈周期性发作,经过较长时间后症状逐渐明显和加重。主要临床表现:
(1)患肢怕冷,皮肤温度降低。
(2)皮肤色泽苍白,或发绀。
(3)感觉异常。
(4)患肢疼痛,早期起因于血管壁炎症及邻近的
末梢神经受到刺激,以后因动脉阻塞造成缺血性疼痛,即
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
(5)长期慢性缺血导致组织营养障碍改变。
(6)患肢的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7)患肢在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出现反复发生的
游走性浅静脉炎。
(8)患肢末端严重缺血.产生
干性坏疽,脱落后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
临床上按肢体缺血程度,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 局部缺血期
患肢麻木、发凉、怕冷,轻度
间歇性跛行,短暂休息后可缓解。 检查发现患肢皮肤温度稍低,色泽较苍白,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可反复出现
游走性浅静脉炎。引起缺血的原因,功能性因素(痉挛)大于
器质性(闭塞)。
第二期 营养障碍期
上述症状日益加重,间歇性跛行距离愈来愈缩短,直至出现持续性静息痛,夜间更剧烈。患肢皮肤温度显著降低,明显苍白,或出现
紫斑。皮肤干燥、无汗、趾(指)甲增厚变形,小腿肌萎缩,足背动脉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此期动脉病变已以器质性变化为主,肢体依靠侧支循环而保持存活。作腰交感神经阻滞试验,仍可出现皮肤温度升高,但不能到达正常水平。
第三期 坏死期
症状继续加重,患肢趾(指)端发黑、干瘪、
坏疽、溃疡形成。疼痛剧烈且呈持续性,迫使病人日夜屈膝抚足而坐,或借助下垂肢体以减轻疼痛,肢体伴有明显肿胀。病人因疼痛而不能入睡,消瘦、贫血。如果
继发感染后,
干性坏疽变成
湿性坏疽,出现
高热、烦躁等全身毒血症症状。第三期中,动脉完全闭塞,侧支循环所提供的血液不足以代偿必需的血供,坏死肢端不能存活。
诊断检查
(1)大多数病人为青壮年男性,多数有吸烟嗜好;
(2)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缺血性症状;
(4)患肢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5)除吸烟外,一般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易致动脉硬化的因素。
下列检查有助于确定诊断.观察闭塞的部位、性质和程度。
一般检查
(1)记录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
(2)皮肤温度测定。双侧肢体对应部位皮肤温度相差2℃以上,提示皮温降低侧有动脉血流减少。
(3)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试验)。试验阳性者,提示患肢有严重供血不足。
(4)解张试验。作
蛛网膜下腔或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然后在下肢同一位置,对比阻滞前后的温度变化。阻滞麻醉后皮肤温度升高愈明显.动脉痉挛因素所占比重愈高。如果没有明显改变,说明病变动脉已处于严重狭窄或已完全闭塞。
特殊检查
(1)肢体血流图:电阻抗和光电血流仪显示峰值降低,降支下降速度减慢。前者提示血流量减少,后者说明流出道阻力增加,其改变与病变严重程度成正比。
(2)超声
多普勒检查:应用多普勒听诊器,根据动脉音的强弱,判断动脉血流的强弱。
超声多普勒血流仪可以记录动脉血流波形,波形幅度降低或呈直线状,表示动脉血流减少,或动脉已闭塞。同时还能作节段动脉压测定,了解病变部位和缺血严重程度。
踝肱指数,即踝压(踝部胫前或胫后动脉收缩压)与同侧肱动脉压之比,正常值>1.0.如>0.5、<1,应视为缺血性疾病;<0.5,表示严重缺血。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可显示动脉的形态、直径和流速等。
(3)
动脉造影:可以明确患肢动脉阻塞的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患肢中小动脉多节段狭窄或闭塞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典型X线征象。最常累及小腿的3支主干动脉(胫前、胫后及脖动脉),或其中1—2支,后期可以波及腘动脉和股动脉。动脉滋养血管显影,形如细弹簧状,沿闭塞动脉延伸,是重要的侧支动脉,也是本病的特殊征象。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应与其他动脉缺血性疾病相鉴别,要点如下:
①
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发病年龄较大,多数在45岁以上;常伴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病变常位于大、中动脉、x线检查可显示动脉壁有钙化斑块。
②
多发性大动脉炎:多见于青年女性;活动期常有
红细胞沉降率增速.
免疫球蛋白升高;
动脉造影可见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开口处狭窄或阻塞。
③
糖尿病足:由糖尿病造成的肢体坏疽,都有糖尿病史及其临床表现,且有尿糖阳性,血糖升高等实验室检查的阳性发现。
鉴别诊断
在本病诊断时,还须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以便和几个疾病鉴别开来:
①
间歇性跛行须与非血管性下肢疼痛造成的跛行(如神经源性跛行)区分开来。
②对于突发下肢发凉、麻木、静息痛等急性下肢缺血患者,跛行病史是动脉
血栓形成和
动脉栓塞鉴别的主要依据。
③年龄和发病部位是本病与
大动脉炎和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鉴别要点,大动脉炎好发于年轻女性,主要侵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于吸烟的青壮年男性,主要累及肢体的中、小动脉及静脉。常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病程进展慢,无动脉壁钙化,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④
雷诺病(征):好发于青年女性,常因寒冷或情绪变化激发手指皮肤色泽的典型改变,多为双侧对称性。少数患者可发生于下肢或四肢。非发作期,患指(趾)颜色正常。
治疗方案
处理原则应该着重于防止病变进展,改善和增进下肢血液循环。
一般疗法
严禁吸烟、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但不应使用热疗,以免组织需氧量增加而加重症状。疼痛严重者,可用止痛剂及镇静剂,慎用易成瘾的药物,如哌替啶等。患肢应进行锻炼,以利促使侧支循环建立。如
Buerger运动法:先平卧抬高患肢45°以上,维持1~2分钟,再在床边下垂2—3分钟.然后放置水平位2分钟.并作足部旋转、伸屈活动,反复活动20分钟.每天数次。
药物治疗
(1)中医中药:根据
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治疗:①阴寒型,多属I期,宜温经散寒,
活血通络,以阳和汤加减。②
血瘀型.多属II期。宜
活血化瘀.以活血通脉饮,
血府逐瘀汤治疗。③湿热型或热毒型,多属Ⅲ期.以
清热利湿治之,常用
四妙勇安汤加减。④
气血两亏型,多属久病不愈,体质已虚者。以
补气养血辅以
活血化瘀.常用顾步汤加减。
中医中药保守治疗特色疗法
应用中草药熏洗治疗肢体血管病,可以温阳化瘀,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改善肢体血液循环,能使肢体发热,疼痛减轻,肿胀消退,皮肤颜色改变活恢复,并有清洁伤面,局部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吴主任根据临床应用,总结出不同类型及不同阶段之熏洗方剂。
虚寒性症状多见患肢发凉、怕冷、麻木、疼痛。同时伴有疲乏感,局部胀紧压迫感,
间歇性跛行,治宜温阳通络,活血化瘀,止痛。处方:生川乌、生草乌、独活、桂枝、防风、透骨草、艾叶、川椒、细辛、红花等适量。水煎熏洗患肢。有溃疡者不得使用。
湿热型表现为患肢怕冷、疼痛常为游走性。行走时酸胀、沉重、乏力。下肢常出现条索状肿块活结节,红肿热痛,患肢多有浮肿。治宜
清热凉血、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处方:金银花、蒲公英、地丁、野菊花、伸筋草、黄柏、茜草、当归、苏木、木别子、红花、土茯苓等适量洗浴患肢。
热毒型表现为患肢怕冷,触之冰凉,疼痛呈持续性,皮色紫红、暗红或青紫色,肢端皮肤有瘀点、瘀斑。治宜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止痛。处方威灵仙、生草乌、秦艽、木别子、桃仁、苏木、赤芍、归尾、姜黄、元胡、丝瓜络、丹参等适量,水兰熏洗患肢。
热毒型表现为患肢指趾剧痛,昼轻夜重,肢体局部红肿,喜凉怕热,体温高,大便干等。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处方:金银花、蒲公英、地丁、菊花、连翘、大黄、黄柏、玄参、茜草、丹皮、当归、白芷等适量,水煎洗浴患肢。
上述各种类型的第三期,均有出现肢、趾端溃疡,坏死的可能,溃疡浓性分泌物较少或慢性溃疡,伤口经久不愈合者,宜用金银花、当归、黄芪、白芨、白蔹、苦参、黄柏、乳香、没药、石决明、赤芍、连翘、大黄、甘草等适量。以消毒排脓,去腐生肌,收敛伤口。 根据不同类型选用的“全蝎膏”具有强止痛的效果、“回阳膏”外敷后冰凉的肢体30分钟即可恢复正常温度;“海沸散”、“
龙血竭胶囊”均有快速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红灵酒”、“七叶皂苷凝胶”均有消肿散结,
清热利湿,能在短时间内使静脉炎造成的肢体水肿、硬块消除。
(2)扩张血管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①
前列腺素E1(PGE1),具有血管舒张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对缓解缺血性疼痛,改善患肢血供有一定效果。用法是100—200u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
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②
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兴奋剂.如
妥拉苏林等、③
硫酸镁溶液,有较好的扩血管作用. 方法是用新配制的2.5%硫酸镁溶液100 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以15次为一疗程,间隔2周后可再进行第二疗程:④低分子右旋糖酐,能降低血粘度。对抗血小板聚集,因而在防止血栓繁衍和改善微循环中,能起—定作用。
(3)抗生素:并发溃疡感染者,应选用
广谱抗生素.或根据细菌培养及
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
高压氧疗法
在
高压氧仓内,通过血氧量的提高,增加肢体的血氧弥散.改善组织的缺氧状况。方法是每日1次,每次3~4小时,10次为一疗程;间隔5一7日后,再进行第二疗程.一般可进行2—3个疗程。
手术疗法
目的是增加肢体血供和重建动脉血流通道,改善缺血引起的后果。
(1)腰
交感神经切除术:适用于腘动脉远侧动脉狭窄或闭塞,处于第一、二期的病人。先施行腰交感神经阻滞试验、如阻滞后皮肢温度升高超过l-2℃者,提示痉挛因素超过闭塞因素,可考虑施行
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切除范围应包括同侧2、3、4腰交感神经节和神经链.可解除
血管痉挛和促进侧支循环形成。近期效果尚称满意,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
(2)动脉重建术:手术方法有两种:①旁路转流术,适用于主干动脉闭塞,但在闭塞动脉的近侧和远侧仍有通畅的动脉通道者;例如仅腘动脉阻塞,可作股、胫动脉旁路转流术。②
血栓内膜剥脱术,适用于短段的动脉阻塞 利用内膜剥离器,或直视下切开动脉壁,将增厚的内膜连同血栓一并切除,然后缝合动脉壁切口。
对于动脉广泛性闭塞,即腘动脉远侧三支动脉均已闭塞时.可试用以下手术:①
大网膜移植术:手术原则是整片取下大网膜后裁剪延长,将胃网膜右动、静脉分别与
股动脉和大隐静脉作吻合,经皮下隧道拉至小腿与深筋膜固定,借建立侧支循环为缺血组织提供血运。②分期动、静脉转流术:原理是首先在患肢建立人为的动-静脉瘘,意图利用静脉途径逆向灌注,来为严重缺血肢体提供
动脉血;4—6个月后,再次手术结扎瘘近侧静脉。目前虽有文献报告称已取得不同程度成功,但经静脉逆向灌注的血流能否达到组织营养交换等基础问题,有待进一步阐明;而且静脉高压及回心血流量增加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应慎重考虑后方可试用本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内科降压、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仅能延缓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病程进展,不能从根本上消除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的狭窄、闭塞。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血管内膜剥脱、人工血管置换、旁路重建手术创伤大、风险大,尤其不适宜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严重
心脑血管疾患、糖尿病的患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可重复操作的优点,是诊治血管性疾病的发展方向。
(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经皮
球囊血管成形术(PTA)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TA是血管疾病治疗上的重大进展,目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球囊成形术(BaHoon Angioplasty)已经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TA扩张血管的主要机理在于气囊扩张分离狭窄硬化的内膜,同时破坏中膜平滑肌
强力层和
胶原纤维.使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断裂,中膜伸展,因而球囊血管扩张术是一种机械扩张导致血管重塑的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法。为取得良好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FA疗效,
血管壁的裂开深度必须达到中膜弹力层”“。Capek等在1989年报道的一组股胭动脉介入 。
治疗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中,1年、3年和5年的累积通畅率分别为81%、61%和58%[171。而Schwarten等在1988年报道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44例胭动脉以下的介入治疗中,介入成功率达到97%,随访二年的保肢成功率为86%。同样是Capek他在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中发现,足背动脉搏动是股胭动脉PTA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他认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胭动脉PTA治疗合升胭动脉以下的介入治疗可以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TA技术的远期通畅率。
(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内支架(Stent)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TA可导致血管夹层撕裂和弹性回缩,而支架植入通过挤压斑块和压迫管壁,克服了PTA的两个主要缺陷,是一种新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手段。Palmaz等采用随机预期试验(Randomized prospective trial,RPT)发现两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分别采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植入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单纯PTA治疗结果有显著差异,随访2年的结果表明前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通畅率要高10%-15%.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内支架根据是否需要球囊扩张而分为二大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球囊扩张支架(balloon expandable tent)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自膨胀支架(self-expandable stent)。美国FDA在90年代初就批准了
球囊扩张式支架(Palmaz)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
髂动脉狭窄,这类支架刚性强,可支撑较长的狭窄闭塞病变。自膨胀式支架(Wallstent)是近年来使用较普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支架,具有柔性好、可通过较扭曲的病变,贴壁性佳和不易移位等优点,易受压、血管迂曲、长段病变合适。Intracoil缠绕型自膨胀支架是一种较新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周支架,具有理想的柔韧性、覆盖度和支撑力,特别适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关节部位释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胭动支架植入远期疗效有限,主要是由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内膜增生导致的管腔再闭塞,目前有用覆膜支架进行外周介入治疗的报道,但远期通畅率仍未有明显改善1201。
(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硬化斑块旋切术(PAC)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本技术始于80年代中期,其原理是利用高速旋转装置将粥样斑块研磨成极细小的微粒,被粉碎的粥样斑块碎屑及微粒粒可被
网状内皮系统吞噬,不致引起远端血管堵塞。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粥样斑块旋切术理论上能在切除血管壁钙化硬斑同时,不损伤血管壁.该类手术有几个优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介入操作成功率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二)治疗指征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三)可重复操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C导管种类众多,主要有Kensey动力血管成形导管、Simpson导管和Auth旋切器(Auth Rotablator)。
一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6例股胭动脉阻塞病人,病变长度在2-20cm之间,应用Kensey导管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结果显示,操作成功率为87%,其中有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穿孔但无需进一步手术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半年通畅率为7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年通畅率为70%。但也有报道称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此项技术与以往PTA的报道相比,虽然该技术初期成功率高,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近期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无期疗效比PTA低得多,可能原因包括钻头振动引起对
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其他介入治疗技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超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激光
血管成形术是近年新出现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周
介入技术热点,可开通较小动脉长段闭塞病变,特别适合于糖尿病胭动脉以下闭塞病变的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
动脉造影显示双侧骼外动脉狭窄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B,双侧骼外动脉置入Wallstent内支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骼动脉血栓溶栓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造影显示左骼外动脉完全闭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B.导管置入左骼总
动脉造影显示血栓存在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C.注入100万U尿液酶后血栓部分溶解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再注入80万U尿激酶后
血栓溶解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Straub导管旋切治疗股动脉血栓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左股、腘动脉闭塞,插入细导丝后退出,再造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B.进一步显示股、腘动脉完全闭塞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C.经血栓旋切后股动脉已打通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至腘动脉完全打通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治疗方法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①经皮血管成形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②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③经皮血栓旋切术。无论哪种治疗方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成功率均高于90%,并发症低于1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首次再狭窄后再次治疗一年通畅率80_98%,五年通畅率达70_91%,为众多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提供了一套安全可靠的治疗途径。
创面处理
对于
干性坏疽创面,应在消毒后包扎创面,预防
继发感染;感染创面可作湿敷处理。
组织坏死已有明确界限者.需作截肢(趾、指)术。
疾病预防
主动或被动吸烟是参与本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戒烟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
用药安全
1.适应证 动脉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如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动脉轻度狭窄,则可暂不手术。出现
间歇性跛行并经
动脉造影证实有下肢动脉严重狭窄(管径小于正常管径的50%)时则需手术治疗。当伴有严重静息痛或足趾溃疡及坏疽时,更需手术治疗,但手术效果较差。
2.禁忌证 近期有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如心绞痛、
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衰竭等,不宜施行手术治疗。过去有
心肌梗塞病史者,不应笼统地列为手术禁忌,应根据其近期心脏功能及全身情况而定,一般可选用较简单且危险性较小的手术方式。主要采用人造血管或自体
大隐静脉作旁路移植术,在闭塞动脉的近远端作桥式端-侧吻合,以重建动脉血流。近年国外和国内均已开展经皮管腔内
血管成形术(简称PTA)治疗
动脉硬化闭塞症,特别是髂动脉短段狭窄,尤为见效。
3.动脉输出管道有狭窄或闭塞,常规的动脉旁路移植术常导致失败,故一般不宜采用手术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严重危害老年健康的疾病,晚期患者出现
静息痛、肢体坏疽,继而截肢,造成残疾,且十分痛苦,故治疗要及时、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