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餐,意即努力为大众辟吃饭场所,于1931年开业,原设于
成都市三桥南路(今
人民南路),后迁至祠堂街,以车耀先(当时是中共四川
特委委员,以经商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名义创办,以经营四川风味大众饭菜为特色,邓颖超等曾在这里与车耀先会面,1944年冬被捕后,餐厅由其妻弟继续经营,主要名菜有“
宫保鸡”、“
白汁鱼”、“生
烧什锦”等·以“努力为大众辟吃饭场所”为宗旨,倡导“勤、俭、劳”的品质,开创现代平民“快餐店”先河。
文化渊源
(一)“努力加餐”的出处是
卓文君的一首诗《
白头吟》的附言《
诀别书》: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
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者,西汉蜀中才女也。临邛(
邛崃)人,貌美,善
抚琴。书生
司马相如抚琴一曲《凤求凰》,点燃了他们心上的爱情火焰。于是他们私奔成都。他俩生活无着,便在成都“当垆卖酒”。后来,司马相如因一篇《
子虚赋》得到
汉武帝赏识,于是召他进京并委以重任。他赴京五年未曾回家,忘却了共度苦难的文君,又生出
纳妾的念头。独守空房的卓文君,在伤心之余,给京城的丈夫寄去一首《
白头吟》的诗,说“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不料今日“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她在诗后附上《
诀别书》说:家中的古琴依然放在案头,而将故曲换成了新音。……朱弦断了,明镜缺了,我的芳华已逝,只能作白头吟了,望你努力加餐,从此不要再想我了。成都的锦水依然长流,我与你就此长别了吧!
读了诗和信,司马相如想到当年的柔情蜜意和患难与共,羞愧万分,遂放弃纳妾。于是他亲驾驷马高车,日夜兼程回到成都,把卓文君接到了京城。这辆马车和驾车的司马相如的巨大铜像,如今就安放在成都西隅的抚琴路上,路旁至今还有一间“文君酒家”呢。
(二) 在著名的《
古诗十九首》的《
行行重行行》中也用了“努力加餐”这句话。这是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一首乱离相思之歌。大意是说:思妇与丈夫一别,“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音讯渺无。游子啊,你为什么还不归来啊!衣带渐宽,人已憔悴。她猜测疑虑,是不是他另有新欢了?她陷入了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但她又想,“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
努力加餐饭!”与其憔悴自弃,不如自珍自重,多吃一点饭,保重身体,“留得青山在”,或许还有夫妻团聚的机会。这话,看似无奈,其实也是无奈之中的积极之举。
历史沿革
(一)1929年5月,川军出身的车耀先(当时是中共四川特委委员,以经商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在加入共产党后,在三桥南街创办了“努力餐”,并于次年5月搬迁到祠堂街。从此,这里成为
中共四川省委一个秘密的党组织联络点,车耀先在这里创办救亡刊物,宣传抗日,传播革命。1946年车耀先被捕就义之后,出身贫寒却深明大义的妻子车体先仍坚持打理一切,一直到1954年去世。
(二)1956年,“努力餐”经过
公私合营改造后成为
国营企业,隶属于
成都市
饮食公司祠堂街商店。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在成都看见的这家餐馆,原本叫做“努力加餐”。那时它在祠堂街,瓦房,普通川菜馆,大众饭菜,劳苦大众都可以进去用餐。转眼间来到1984年,由于
人民公园面临扩建,有关部门将祠堂街上的老“努力餐”拆除,按照原来的规模和风貌在不远处的金河路上整体重建。1985年7月22日,
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努力餐”酒楼为
文物保护单位。
(三)1999年,努力餐由成都银杏餐饮有限公司全权
经营管理。现餐厅经过重整、装修,富丽堂皇的
仿古建筑格外引人注目。
历史意义
开成都平民“快餐店”先河
创办人车耀先曾在餐馆墙壁上留下一副对联:“要解决吃饭问题,努力,努力!论实行
民生主义,庶几,庶几!”
昨日,
成都商报记者来到“努力餐”时,店里的顾客正品尝着这里的川菜、粤菜,看起来与一般酒楼无异。
“我们这酒楼已经有80多年历史了。
新中国成立前共产党员来这里时,只需说出‘一菜一汤’的暗号,就可以不用花钱买单。”酒楼经理、中共成都市努力餐
支部委员会书记郭东升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新中国成立前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在成都地下活动的据点,其创办者是广为人熟知的车耀先。
成都商报记者在酒楼看到,其一楼有一间十余平方米的陈列室,酒楼创办人车耀先的雕塑立于陈列室进门处,已经
泛黄的史料陈放在玻璃橱窗里。
陈列室名为“车耀先纪念室”。成都市党史研究室有关负责人介绍,1928年冬天,车耀先在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组织的指示,为了不暴露身份,车耀先在祠堂街牌坊巷口开了一家“新的面店”,专门经营“
炖鸡面”,该面价廉物美,营养丰富,深受顾客欢迎;1929年,车耀先将面店迁至山桥南街更名“努力餐”;1930年夏天,他又将“努力餐”迁移回祠堂街,作为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
餐馆创立之初,车耀先曾亲笔在餐馆墙壁上留下一副对联:“要解决吃饭问题,努力,努力!论实行民生主义,庶几,庶几!”他经常提醒厨师:“庶民百姓到我们这里来进餐,就要想办法让他们吃好,做到物美价廉。”
然而,在战乱年代,让百姓吃上物美价廉的饭菜并非易事。为此,“努力餐”天天按时出售“
大肉蒸饺”和“大众
蒸碗饭”。每天一开门,赶来吃“大众蒸碗饭”和“大肉蒸饺”的市民络绎不绝。从某种程度上讲,当时的“努力餐”开了成都平民“快餐店”的先河。
抗日救亡人士的活动中心
革命者只要在“努力餐”喊出“一菜一汤”的暗号,餐馆就会为其提供免费餐饭。
车耀先根据党的指示,以“努力餐”老板的身份作掩护,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努力餐”也顺理成章地成为革命据点。革命者只要喊出“一菜一汤”的暗号,餐馆就会为其提供免费餐饭。就这样,“努力餐”默默接济了许多当时生活上存在困难的革命者。
1937年1月,车耀先用餐馆内两间屋子作为编辑部办公室,创办《大声》周刊。他用笔名发表大量文章,揭露
亲日派挑动内战的阴谋,积极宣传抗日,反对内战。该刊曾多次被
国民党反动派查封,不得不先后改名为《大生》《图存》等。从1937年1月创刊到1938年8月13日停刊,共出刊61期,疾呼抗战,反对妥协,成为当时四川抗日救亡运动的喉舌。
1937年,成都地区各抗日救亡团体骨干联合成立“成都各界救国联合会”,“联合会”的日常工作和
聚会就在“努力餐”。自此以后,抗日救亡运动不但可以统一行动,也加强了成都抗日救亡组织同全川各地抗日救亡组织的联系。
“努力餐”还成了抗日救亡人士的活动中心,国内著名的抗日救亡人士大多相会于此。救国会“
七君子”沈钧儒、邹韬奋、史良、
李公朴、章乃器、
王造时、沙千里出狱后来蓉,车耀先特为他们设宴于“努力餐”。沈钧儒还曾陪同邓颖超与车耀先会面。1940年,中华
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欢迎
冯玉祥、
老舍来蓉而举行的欢迎会,也在“努力餐”举行。
初创时的招牌菜至今仍在卖
多年来,“努力餐”不仅建筑外观一直没有改变,
主营业务也从未改变,而且以后也不打算改变
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努力餐”当年进行的种种宣传抗战活动,其实早为国民党所注意。1940年春,国民党发动了反共高潮,在成都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抢米事件”,妄图以此打击抗日进步力量,破坏中共建立的
统一战线。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国民党特务借收电报之名敲开“努力餐”的大门,秘密逮捕车耀先,将他先后囚禁于
贵州息烽集中营和重庆
渣滓洞。在狱中,车耀先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并从国民党特务的“攻心武器”
曾国藩家书中受到启示,给子女写下遗书。纵使国民党特务用尽心机,车耀先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也拒绝为国民党工作。1946年8月18日,车耀先最终被杀害于重庆
松林坡。
郭东升回忆,1940年车耀先被捕后,“努力餐”由车耀先的亲属经营。新中国成立后,“努力餐”由国有成都市饮食公司负责经营。上世纪60年代,“努力餐”
经营权被下放至
青羊区饮食公司。至上世纪80年代,由于
城市改造,“努力餐”后退约几十米,在金河路1号原貌复建。
“后退前的位置,就是金河路与人民公园交界处的十字路口。”郭东升说,2001年国企改制后,“努力餐”成为
成都市通锦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分公司,但其他方面并未改变。
成都市党史研究室有关负责人称,2008年底,青羊区委组织部拨付专款对“努力餐”进行布置,“努力餐”被列为成都市党史
教育基地,车耀先的革命事迹也
被作为青羊区
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的重要课程。
如今,生
烧什锦、宫保童鸡、
白汁皖鱼等“努力餐”初创时的招牌菜仍在卖。酒楼的桌子上,大都摆放着一张红色的“努力餐”宣传资料,上面印有“努力餐”历史及车耀先的事迹简介。 “多年来,‘努力餐’不仅建筑外观一直没有改变,主营业务也从未改变,而且以后也不打算改变。”郭东升说,“努力餐”这个名号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他们会一直珍惜。
70多年前,革命烈士车耀先在成都创办了针对贫苦大众就餐的“努力餐”餐馆;70多年后的今天,“努力餐”的商标已不再属车家所有,餐厅所售饭菜也不再满足低收入阶层。车耀先烈士的后人称,“努力餐”已违背了他创立时的宗旨,要求收回“努力餐”的商标。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