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斑吉丁虫
鞘翅目吉丁虫科动物
十斑吉丁虫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虫科(Biprestidae)昆虫。幼虫在杨树、柳树树干的皮下或木质部蛀食为害,导致树木长势衰弱,严重时枯死或风折,失去经济价值。
体态与分布
成虫体长11~23毫米,触角锯齿状,鞘翅褐色,每一鞘翅上有明显纵线4条,黄色斑点5~6个,以5个者居多,两个鞘翅上共有10个斑点故名。卵呈卵圆形,长约1.5毫米,宽约0.8毫米,初产时为淡黄色,后变为深灰色。幼虫体长17~21毫米;头黄色扁平,口器黑褐色;前胸背板黄褐色,约为腹部中间体节宽度的两倍,其点状突起区略呈扁圆形,中央有一近似倒“ V”字形纹,点状突起圆形或卵圆形。蛹长11~19毫米,淡黄色(见图)。分布于中国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
生存与习性
在中国西北地区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木质部内越冬。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翌年4月上、中旬化蛹,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交尾、产卵。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现幼虫,老熟幼虫于10月中、下旬开始越冬。成虫每天以10~16时最活跃,并有假死性,但无趋光性,交尾产卵前咬食叶片补充营养,寿命20天左右。卵散产于树干阳面的树皮裂缝、伤痕、节疤等处,每一雌虫可产卵7~22粒。初孵幼虫从卵壳附近侵入树皮,使树皮变色,呈击伤或疮疤状,虫孔处有少量酱褐色胶液及细小粒状排泄物,约20天后钻入树皮与木质部之间,7月上、中旬钻入木质部内为害。幼虫在树皮与边材之间蛀食,形成不规则的宽大虫道,内塞满木屑和粪便,蛀入木质部的虫道似“ L”形。老熟幼虫在靠近边材处筑蛹室化蛹,蛹室长12~19毫米,宽5毫米左右。十斑吉丁虫发生和为害程度与树的品种、树龄、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及立地条件有关:凡树皮粗糙的品种、纯林、幼树或抚育管理不及时、立地条件差时发生严重,反之则轻或不发生。防治方法包括适地适树、选择抗虫树种、营造混交林、及时抚育管理和合理施用化学农药。
吉丁虫
昆虫名。种类很多。成虫大小﹑形状因种类而异。体色一般甚美,具金属光泽。头较小,触角短,足短。幼虫体长而扁,乳白色,大多蛀食树木,亦有潜食于树叶中的,为林木﹑果木的重要害虫。
吉丁虫是一群极美丽的甲虫,一般体表具多种色彩的金属光泽,常被用来做装饰品。全世界己知有15000种。幼虫多数穿孔于植物材部,前胸特别膨大,腹部细长。大琉璃吉丁虫为世界最大的吉丁虫,分布于度印、爪哇等地。南美大吉丁虫南美洲最大型的吉丁虫。
危害
十斑吉丁虫主要危害各种杨树旱柳等。以成虫取食树叶,幼虫蛀食树干,虫伤处流出黑褐色树液,引发腐烂病和腐生蝇,导致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成虫体长11-23毫米,紫褐色,鞘翅上有明显纵线4条、黄色斑点5-6个,以5个者为多,两翅共有10个斑点,故名十斑吉丁虫,幼虫体长17-21毫米,前胸背板黄褐色,中央有“∧”形纹。
天敌
大斑啄木鸟
防治措施
1、加强对苗木、种条的检疫工作。
2、成虫期即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可喷施40%氧化乐果或80%敌敌畏或50%马拉硫磷800-1000倍液。
3、幼虫期即5月中旬后应用40%氧代乐果或50%久效磷或50%甲胺磷40-100倍液涂刷被害处。
鞘翅目
鞘翅目通称甲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33万种,中国已知约7000种。该目是昆虫纲中乃至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第1大目。多数种类属于世界性分布,如步甲、叶甲、金龟甲和象甲科的某些种类;少数种类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至温带地区种类渐少,如虎甲吉丁甲天牛锹甲科的某些种类;个别种类的分布仅局限于特定范围,如水生的两栖甲科仅分布于中国的四川、吉林和北美的某些地区。本目中许多种类是农林作物重要害虫,与人类的经济利益关系十分密切。
形态特征:体小至大形。体壁坚硬,前翅质地坚硬,角质化,形成鞘翅,静止时在背中央相遇成一直线,后翅膜质,通常纵横叠于鞘翅下。成、幼虫均为咀嚼式口器。幼虫多为寡足型,胸足通常发达,腹足退化。蛹为离蛹。卵多为圆形或圆球形。生物学特性
全变态。但有部分种类如芫菁科步甲科隐翅甲科大花蚤科豆象科等均具有复变态,即幼虫各龄出现多种不同形态。如芫菁科的豆芫菁属,幼虫共6龄:第1龄炳型,或称三爪蚴,行动敏捷,在土中取食蝗卵,第2—4龄为蛴螬型,第5龄为象甲型,第6龄又转变为蛴螬型。雌虫产卵于土表、土下、洞隙中或植物上。产在植物上的卵,常包围在卵鞘内,如肖叶甲科的部分种类;产在水中的卵,多包于袋状的茧内,如水龟虫等。产卵方式多是以伪产卵器直接产于土内或植物上;但天牛类可用上颚咬破树皮,然后产卵其中;而某些象甲类则可用喙先在植物上挖洞,再将卵产于内部。幼虫一般3龄或4龄,在一些大的类群中龄数常固定而一致,如步甲科和金龟甲科幼虫多为3龄,叶甲科中的某些类群多为4龄。蛹在地表下者,多藏于土室内;在植物上化的蛹多具茧,象甲的蛹茧系由马氏管的分泌物构成的。很多种类的成虫具假死性,受惊扰时足迅速收拢,伏地不动,或从寄主上突然坠地。有的类群具有拟态,如某些象甲外形酷似一粒鸟粪。
成幼虫的食性复杂,有腐食性(阎甲)、粪食性(粪金龟)、尸食性(葬甲)、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捕食性(步甲、虎甲)和寄生性等。植食性种类有很多是农林作物重要害虫,有的生活于土中为害种子、块根和幼苗,如叩头甲科的幼虫(金针虫)和金龟甲科的幼虫(蛴螬)等;有的蛀茎或蛀干为害林木、果树和甘蔗等经济作物,如天牛科和吉丁甲科幼虫等;有的取食叶片,如叶甲类及多种甲虫的成虫;有的是重要的贮粮害虫,如豆象科的大多数种类专食豆科植物的种子等。捕食性甲虫中有很多是害虫天敌,如瓢甲科的大多数种类捕食蚜虫粉虱介壳虫、叶蜗等害虫,步甲和虎甲能捕食多种小形昆虫,尤其是对鳞翅目幼虫等有很强的捕食能力。芫菁幼虫寄生于蝗卵和蜂巢内,大花蚤有些种类的幼虫寄生于蜚蠊体内,有些在蜂巢内营寄生生活。腐食性、粪食性和尸食性甲虫,如埋葬虫科、蜣螂科中的许多种类,可为人类清洁环境。还有一些甲虫具有医药价值,其中应用较广的如芫菁科的某些种类成虫分泌的芫菁素(亦称斑蝥素),具有发泡、利尿、壮阳等功用,近年来在中医学上也用于治疗某些癌症。
吉丁虫及其种类
吉丁虫
昆虫名。种类很多。成虫大小﹑形状因种类而异。体色一般甚美,具金属光泽。头较小,触角短,足短。幼虫体长而扁,乳白色,大多蛀食树木,亦有潜食于树叶中的,为林木﹑果木的重要害虫。
合欢吉丁虫
属鞘翅目,吉丁虫科,是华北地区合欢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之一,其幼虫蛀食树皮和木质部边材部分,破坏树木输导组织,严重时造成树木枯死。成虫:体长3.5至4毫米,铜绿色,稍带有光泽。幼虫:老熟时体长5至6毫米,头很小,黑褐色,胸部较宽,腹部较细无足。 合欢吉丁虫生长习性 北京一年一代,以幼虫在被害树干内过冬。次年5月下旬幼虫老熟在隧道内化蛹。6月上旬(合欢树花蕾期)成虫开始羽化外出,常在树皮上爬动,在树冠上咬食树叶,补充营养。多在干和枝上产卵,每处产卵1粒,幼虫孵化潜入树皮为害,至9、10月被害处流出黑褐色胶,一直为害到11月幼虫开始过冬。检查方法:为害期主要查树干或枝上出现的黑褐色流胶。吉丁虫的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防止吉丁虫随着绿化苗木传播蔓延;2、对树木,尤其是新栽苗木,应加强养护管理,不断补充水分,使之生长旺盛,保持树干光滑,而杜绝成虫产卵。或虽已产卵.也可抑制其孵化;3、在成虫羽化前,及时清除枯枝、死树或被害枝条,以减少虫源和蔓延;4、于5月成虫羽化前进行树干涂白,防止产卵;5、人工捕成虫,在早晨露水未干前震动树干,震落后将其踩死或用网捕处死。在发现树皮翘起,一剥即落并有虫粪时,立即掏去虫粪,捕捉幼虫,如幼虫已钻入木质部,可顺隧道钩除幼虫,或用小刀戳死;6、于成虫羽化期往树冠上和干、枝上喷1500至2000倍的20%菊杀乳油等杀成虫;7、于幼虫初在树皮内为害时,往被害处(如已流胶应刮除)涂煤油溴氰菊酯混合液(1:1混合),杀树皮内的虫
金缘吉丁虫
为害特点 幼虫在树干皮下迂回串食,破坏形成层,轻者树皮变黑,重者整株枯死,树势衰弱,重者整株枯死。特征描述成虫 体长13-16米,翠绿色,有金属光泽,前胸背板上有五条蓝黑色条纹,翅鞘上有10多条黑色小斑组成的条纹,两侧有金红色带纹。 卵 长约2毫米,乳白色,长圆形。 幼虫 老熟后长约30毫米,由乳白色变为黄白色,全体扁平,头小,前胸第一节扁平肥大,上有黄褐色人字纹,腹部逐渐细长,节间凹进。 蛹 长15-19毫米,乳白色、黄白色到淡绿色。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越冬。第二年3月开始活动,4月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是成虫出现盛期。成虫羽化后,在树冠上活动取食,有假死性。 6月上旬是产卵盛期,多产于树势衰弱的主干及主枝翘皮裂缝内。幼虫孵化后,即咬破卵壳而蛀入皮层,逐渐蛀入形成层后,沿形成层取食,8月幼虫陆续蛀进木质部越冬。
吉丁
吉丁虫俗称爆皮虫、锈皮虫,属鞘翅目、吉丁科。成虫咬食叶片造成缺刻,幼虫蛀食枝干皮层,被害处有流胶,为害严重时树皮爆裂,故名“爆皮虫”,甚至造成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
①于成虫羽化盛期利用其假死习性捕捉;发现流胶处用刀刮杀幼虫,亦可用钢锥刺死幼虫和蛹。②结合冬季清园,去除受害严重的枯树、枯枝,加强果园管理,以利恢复树势,减轻为害。 ③于成虫盛发期选用下列任一药剂防治: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稀释液、25%亚胺硫磷乳油500倍稀释液;幼虫大量孵化时,用80%敌敌畏乳油3倍稀释液或40%氧化乐果5倍稀释液或25%亚胺硫磷乳油3倍稀释液,涂抹流胶处。
苹果小吉丁虫
昆虫纲鞘翅目(Coleoptera)吉丁虫科(Buprestidae)。又名苹果金蛀甲、旋皮虫、串皮虫。为害苹果等果树的毁灭性害虫。为国际检疫对象。成虫体紫铜色,雌虫体长7~9毫米,雄虫略小,头短而宽。前胸背板横长方形,鞘翅后端收窄。卵长约 1毫米,椭圆形扁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黄褐色。幼虫体长16~22毫米,乳白色,扁平,节间明显收缩,前胸膨大呈横椭圆形。蛹长6~10毫米,纺锤形,淡褐色。分布于苏联、朝鲜、日本以及中国的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宁夏山西山东等果区。主要寄主为苹果、沙果、花红和海棠,也为害香果、梨、桃、樱桃等。在辽宁河北山东年发生1代,黑龙江三年完成2代。以低龄幼虫在枝干皮层内越冬。3、4月气温转暖后,越冬幼虫继续在枝干皮层内串食为害,被害处皮层枯死变黑,稍下陷。一般在侧枝向阳面受害较多,4~5月份幼虫为害最烈,造成枝条枯死,幼树则整株死亡。5~6月间老熟幼虫蛀入木质部并作蛹室化蛹。蛹期12~16天。成虫羽化后咬穿皮层外出,7月中至8月上旬为盛发期。成虫取食树叶,咬成缺刻;喜阳光,遇惊扰有假死习性;多在晴天中午活动,交尾产卵,多散产在枝条向阳面不光滑处。7月下旬幼虫孵化,即蛀入皮下食害形成层,至11月间,在原处作茧越冬。防治措施有多种形式,包括严格检疫,严禁带虫苗木调运,生长季节在被害表皮上涂抹敌敌畏药液毒杀皮下幼虫,以及在成虫盛发期喷洒对硫磷、敌敌畏等。
吉丁科
鞘翅目的一科。通称吉丁虫。全世界已知约 1.3万种,分属于 12个亚科。中国已知有9个亚科、约 450种。成虫喜阳光,在白天活动,飞行迅速,在树枝的向阳部位容易发现。小至大型,体型坚硬,有美丽金属光泽。有绿、蓝、青、紫、古铜等颜色。头部较小,嵌入前胸。触角锯齿状,共11节。前胸大,与体的后面部分相接合,不能活动。前胸腹板后端突起,嵌入中胸腹板上。腹部5节,鞘翅发达,盖着整个腹部。前、中两足的基节球形,转节显著。后足基节横阔。跗节5节,前4节下边有垫。
幼虫体扁而细长,乳白色,分节明显,具扁平而膨大的前胸。口器坚强。腹节 9节,圆或扁。幼虫在树木中穿孔为害。先在树皮下形成层蛀食生长,然后蛀入木质部化蛹,在孔道底部常咬成云状细纹,羽化时常咬破树皮成扁圆孔而化出成虫。是森林和果树的重要害虫,如苹果窄吉丁、杨十斑吉丁、杨五星吉丁、松扁吉丁、金绿吉丁、六星吉丁、樱潜叶吉丁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4 21:42
目录
概述
体态与分布
生存与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