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支槽是一种
天气系统,是低纬度地区活动的低槽。南支槽也称
副热带西风槽,一般是指500hPa南支西风气流上的短波槽,是副热带系统减弱南退、
西风带系统建立并维持的产物,它与西风带
低压槽东移及受
青藏高原大地形阻挡形成的南支系统关系密切。南支槽前对应有辐合
上升运动和降水区,槽后则对应
辐散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它往往是我国冬季降水,尤其是南方降水的关键。南支槽一年四季均有出现,尤以冬半年(12月至次年5月)出现最为频繁。
南支槽的季节性变化与
冷空气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3~5月和11月,秋季节天气忽冷忽热,冷空气最活跃。6~8月冷空气活动
频数最少,而南支波动则是7~9月最不活跃,仅有一个月的相差。南支槽活跃的年份,历史上春季(3~4月)
降水量最多的1977年和1987年,3~4月南支槽出现的频数都在20天以上(历年平均15天)。由此可以推断,南支槽的多寡与冷暖空气活动的密切相关,可能是冷暖空气激发的产物。
地中海(25°N、35°E)是北半球低纬度南支槽的高频区域,并在孟加拉湾上游地区,影响我国南方的南支波动,有一部分来自该地区。上海
气象台曾对55~65°E的
咸海槽作过统计,当南支波动前部无强脊,后部无
深槽时,大多会东移。
安徽省气象台中期用欧洲500hPa
等压面60°E时间
剖面图低纬地区由
西南风转为
西北风时作为一次南支槽东移的判别指标,一般5天左右影响,平均移速6~9个经度/天。
巴尔喀什湖一带大槽东移,遇青藏高原阻挡,气流分为北,南两支分别东移,
北支移速稍快,南支移速偏慢,生成南支槽。用30°N上90-120°E
高度差h来表示高原南侧南支槽槽脊活动。当差值h0时,高原有脊东移。
中低纬度环流呈纬向型,盛行偏西气流时,当上游非洲西海岸,地中海到
阿拉伯半岛一带有
槽脊发展,波动
振幅加大,下游高原南侧
常会生成南支波动,向东传播。当南支波动东移到孟加拉湾地区时,受地形影响常常移速减慢或有停留,强度也有所加强,发展形成孟加拉湾南支槽。
右图中从里海开始延伸至
阿拉伯海的很深的西风槽(图中很长的褐色粗实线)即为一个南支大槽。
据统计,
地中海,孟加拉湾,
北美西海岸和
非洲西海岸是
北半球四个南支槽活动最频繁的地区,孟加拉湾是其中首位。孟加拉湾南支槽生成一般有三类,大多影响我国南方。当华东沿海
高压脊发展和地面华西
倒槽加强时,是孟加拉湾较强南支槽东移的表征,可影响到
长江流域。
孟加拉湾南支槽活动有明显的
季节性,10月~次年6月都有南支槽活动,其中3~5月最为活跃。而每年夏季
副热带高压北进,西风带锋区北抬,25 °N以南为副高控制,因而7~9月基本上没有明显的
移动性南支槽活动。5~6月和9~10月是季节
转换期,也是南支槽趋向沉寂或活跃的转换期。6月份西太平洋副高加强西伸,则与东伸的
伊朗副高间形成稳定的孟加拉湾低槽,
长江中下游随之进入梅雨。这种低槽不再是南支波动,而是稳定性的,有人称之为梅雨“
锚槽”。10月副高南退,南支波动重新趋于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