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精神分析学中明显区别于“
潜抑”,潜抑指的是一种意识无法觉察的
心理过程。而压抑指的是一种能够被意识觉察到并困扰着意识感受的心理过程,是每个人用来控制某些愿望和欲求的方法,而这些欲求并不是像潜抑过程所作用到的那些那样具有和意识严重的冲突,它们较弱但仍然有力。如果说潜抑抑指的是“
俄狄浦斯恋母情结”那么压抑就是儿子处于想要顶撞母亲却又怕母亲伤心的境地,而不得不控制自己的
情绪。
简介
压抑 受到挫折后,个体把意识不能接受的冲动、矛盾、情感等排斥到意识之外,压抑到
潜意识之中,推迟满足需要的时间。或者主动忘记自己的不幸与痛苦,轻松地迎接再次的考验。从而避免焦虑、紧张和冲突,解除
心理压力。
被压抑的痛苦经验或冲突,并未真正消失,只是由意识领域转入到
潜意识领域,并且,常常以伪装的方式表现出来,以求得暂时满足,像梦中的言行和酒后吐真言,都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愿望,趁着意识的辨别能力较弱时出来活动的现象。
作为
心理防御机制形式的压抑,有积极的作用,也具有消极作用。其积极作用在于控制某些不适当的冲动,减轻不愉快经验的打击,避开暂时的困难,以图东山再起。其消极作用表现在如果过于频繁地压抑,超过了意志控制的能力与心理忍受力,就可能出现
心理失常,严重的还可能出现
心理疾病,
人格变态,直至郁闷而死。
压抑涵义
心理学上专指个人受挫后,不是将变化的思想、情感释放出来,转出去,而是将其压抑在心头,不愿承认烦恼的存在。压抑能起到减轻暂时焦虑的作用,但不是完全消失,而是变成一种
潜意识,从而使人的心态和行为变得消极和古怪起来。
心理特点
内向性
当个体与外界现实发生矛盾时,个体不是积极地调整与外界的关系,而是退缩、回避矛盾,退回到个人的
主观世界,自我克制、自我约束、宁事息人,以求得心灵上的安静。
消沉性
回避矛盾不等于解决矛盾,只要矛盾存在,就不可避免地使个体体验到不愉快的情感。这种感情与日俱增,逐渐使整个心理消沉下去,心理压抑者自我感觉往往是不好的。
潜意识性
受挫的思想与情感压抑在心头,久而久之,就会转化为潜意识。潜意识又支配人的需求和动机,例如一个事业上屡遭失败的人很想干一件一鸣惊人的事情,如制造一出事端等;又如越是禁止的事物,人们越是想去打听其奥秘等等。心理压抑与自我克制不同。
自我克制是在理智支配下,在一定场合对自己的情绪、行为作适当的控制,这是人适应环境的一种行为表现。而心理压抑则是无论在什么场合下,对自己的情绪、思想、行为所作的过分的压制,其结果往往导致行为的异常。因此有必要对压抑的成因进一步的分析。
行为表现
压抑心理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病态
社会心理现象。它存在于社会各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它与个体的挫折、失意有关,继而产生自卑、沮丧、
自我封闭、焦虑、孤僻等病态心理与行为。挫折与压抑感之间互为因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圈。一般而言,压抑心理的
行为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忧郁
主要表现在:忧心忡忡,失眠、易疲劳,精神不能集中,性格孤僻、
自我封闭、不合群,个人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不大,对前途失去信心,感到外部压力太大,情绪低落,自惭形秽,手足无措等,长期下去不排除发展为
抑郁症的可能性。
厌倦
对任何事都失去信心,打不起精神,懒得和人说话;工作、学习、生活的效率急剧下降;不愿承担
社会工作和义务;
成就动机下降等。
优柔寡断
由于缺乏自信,导致意志薄弱,做事无主见、不果断,做决定犹豫不决,没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与勇气等。
由于心情消沉,不愿与人打交道,表情呆板,少有笑言,敏感,戒备提防他人,生怕被人抓住把柄,知心朋友越来越少。
躯体化焦虑
由于将
消极情绪压抑在内心,个体的
焦虑感会明显增强,自我感觉不好,焦虑又常以
躯体不适表现出来。如
头痛、肠胃不适、疲倦等;有的则以暴饮暴食的方式去摆脱压抑感,结果导致
肥胖症。
改向行为
被压抑的情绪与思想,有些会转化为潜意识,潜意识又会以动机的形式,驱动某种行为。越被压抑的情绪、思想,越可能在适当的时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表现出来,如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遭到挫折,他的成功感受到压抑,则可能在另一种场合去表现自己,或爱好文体活动,也可能以
恶作剧来
释放能量,表现自己。
精神压抑使人感到有心理上的压力,个体将某种情绪、
思想转化为潜意识,潜意识是人的原始冲动,是支配所有行为的根源。精神分析大师
弗洛依德生的本能死的本能建设性的、积极的、向上的、能变压力为动力,后者是破坏性的、消极的、冲动的,它可能使人做出越轨的、
不道德行为,也可能导致个体人格畸变。我们要认识
压抑心理的
危害性,做好自我
心理调适工作。
客观成因
压抑心理源于外部环境,也有个体自身的原因。从外部环境来讲,如果个体与环境
不协调,有过多的
挫折感,就可能产生压抑心理。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行为规范是调节、约束
个体行为的
行为准则。如果行为规范太多,过于严厉,或者规范与个体的接受程度差距甚远,个体极易产生压抑感。例如,有些社会对妇女有许多清规戒律;有些家长过份地管教孩子;有些单位与部门对下属有过高的要求,都会使之产生压抑心理。
工作学习与生活上的压力
人活于世必然要进行工作、学习、生活等实践活动,若这种实践与人的能力相适应,个体就能取得预想的成绩,就有成就感;若人的能力不能承担这些实践任务,或者长期超负荷地工作、学习、生活,不堪重负,个体就可能感到痛苦与压抑。如有的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负担、成绩下降,就会感到压抑消沉。
主观成因
从主观原因来看,有以下情况易产生压抑心理。
个体的某些身心条件较差
如生来长得丑陋,有生理缺陷,或者才能不及人等,都可能引起他人的讥讽和嘲笑。在他人的消极评价中,个体极易产生
自卑感、自我否定感。有些人可能加倍努力,化压力为动力,有些则可能感到压抑和痛苦,变得
自我封闭或自暴自弃。
某些气质与性格更可能产生压抑感
气质是人的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按心理学上的说法,人有四种典型气质即
胆汁质(外向、过于兴奋)、
多血质(外向、灵活)、
粘液质(内向、安静)、
抑郁质(内向、过于抑制)。根据气质的特点属抑郁质的人具有敏感、多愁善感的特点,对同一事物,他们的压抑感可能比其它气质的人更明显。
性格是人对
客观事物的态度和
行为模式,一般而言,外向性格的人遇事往往用情感将它表现出来;内向性格的人则常常把感情压抑在内心,其中消极的情感会转化为压抑感。可见调整改造个人的性格、气质对克服压抑感是十分必要的。
精神分析
压抑 这是最基本的
防御机制,因为只有压抑发生,其他任何一种防御机制才能发生。压抑是自我用以阻止激起焦虑的那些思想,以免他们进入
意识域的机制。这些思想可能来自本我中那些遗传部分,可能来自个人一生中痛苦悲伤的回忆。在前一种情况下,对那些思想的压抑称为原始的压抑,在后一种情况下的压抑称为纯粹的压抑(repression proper)。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下,只要那些引起焦虑的思想又进入意识域的兆头,自我就会运用反精神宣泄把这种可能出现的思想压抑在
潜意识域中。
在弗洛伊德看来,因为被压抑的思想并非停止对我们人格的影响,而仅仅在于使他们不能进入意识域而已,所以,压抑机制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采取这些方法诸如梦的分析、自由联想、催眠以及对口误或
记忆错误进行分析的全部目的就是试图发现被压抑的思想,以便从中了解它们对人格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