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法制
古代政治和伦理原则
中国古代法律不受宗教影响,而强调遵循礼教,强调维护纲纪伦常。经过汉儒改造,礼融进了诸子中的可取成分,又成为礼教,成为指导立法、司法的原则和理论依据。其要旨即是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由此衍生的亲亲、尊尊的政治和伦理原则。
古代法律起源
中国古代法律起源两个方面,一是刑起于兵;二是法源于礼。由这两方面,逐渐形成后来的法律
(一)刑起于兵:一方面“师出以律”,在中国古代最初的刑起源于军事战争,最早的法脱胎于军事中产生的军法。另一方面,“兵狱同制”。军事战争需要及时处置敌人、俘虏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某些军法同时就是定罪量刑的刑罚。黄帝“五刑”:“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型用刀具,其次用钻,薄刑用鞭折”苗民“五刑”:蚩尤时代,“苗民弗用灵,惟作无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爱始淫为劓。皋陶象刑:所谓象刑,一种观点认为;象是象征之义,象刑事让人穿着不同色质的衣巾服饰,象征处以不同刑罚;以公之于众引为鉴戒。
(二)法源于礼:礼产生于祭祀,在祭祀过程中,仪式得到强化和系统化,随着阶级分化,祭祀的仪式等级不同而不同,此时礼成为确实等级的标志。随着阶级的划分,上层阶级演化为统治阶级,他们借助政治势力将礼上升为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的规范。至此,礼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具有了法律的内涵,直至周公之礼,礼得到了规范化和系统化。
古代法制特点
"法自君出"
诏敕往往直接成为法律,皇帝可修改、废止任何法律。
皇帝又拥有最高司法权,一切重案、要案、疑案,以及一切死刑案件(隋唐以后)皆须皇帝裁决、批准。皇帝可以法外用刑,也可法外施恩,赦免任何罪犯。
以礼教为指导
法律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
以刑法为主刑
法律以刑法为主刑始终是中国古代法律
"口含天宪"
丞相、宰相、内阁大臣等,完全可以过问司法。中央某些行政机构长官也可干预或参与司法,而司法长官一般无权过问行政。在地方,一地行政长官即兼理同级司法审判。
狱讼是否得平,自汉以来便是考核地方官政绩的主要项目之一。
“铸刑鼎”
子产改革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是公元前536年的“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这是中国法制史的一件大事,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举措。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说,春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决不能让国人知道。这样,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
子产决心打破这种蒙昧,他根据已有的刑法,加以修改,主持编订了三种刑法,并把刑法公诸于世,让老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了法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这无疑是进步的法制理念,当然也打击了贵族特权。子产的这个做法,遭到很多贵族反对。晋国大臣叔向专门为此给子产写了一封措词严厉的信。信中说,本来民众怀着恐惧之心,不敢随便乱来。你把法律公布了,民众就会钻法律的空子,争相琢磨怎么做坏事而不至于被制裁,这样就不怕长官了,反而会导致犯法的事情越来越多,腐败贿赂到处泛滥,郑国也会因此而灭亡。
子产给叔向回了一封信,顶着压力说:“我为的是救世啊!”表示要坚定不移公布法律。结果呢?效果不错,社会治理透明度增加,大众欢迎,犯罪案件减少了。再说,郑国注重商业,过去贵族利用刑罚的随意裁量权压榨商人和新起的土地所有者,对郑国很不利。子产公布法律,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促进了郑国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子产此举,开启了中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春秋时期,宗法贵族减弱了气势而新的地主阶层兴起。各利益集团、社会阶层以及经济条件都在发生变化,“铸刑鼎”这一重大改革措施,符合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在潮流推动之下,晋国在子产“铸刑鼎”之后二十多年,也把刑法铸在鼎上,向社会公布了。
参考书目
先秦部分
1. 《铁云藏龟》
2. 《尚书》
3. 《竹书纪年》
4. 《春秋公羊传》
5. 《左传》
7. 《周易》
8. 《国语》
9. 《战国策》
10. 《周礼》
11. 《礼记》
12. 《商君书》
14. 《老子》
15. 《管子》
16. 《论语》
17. 《孟子》
19. 《韩非子》
20. 《吕氏春秋》
21. 《淮南子》
22. 《史记》
23.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群益出版社1947年版。
24. 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三联书店1963年版。
25. 李力:《出土文物与先秦法制》,大象出版社1997年版。
秦汉部分
1. 《睡虎地秦墓竹简》
2. 《新语》
3. 《白虎通义》
4. 《新书》
5. 《居延汉简》
6. 《盐铁论》
7. 《九朝律考》
8. 陈世材:《两汉监察制度研究》,重庆商务印书馆1944年版。
9. 徐定戡:《两汉刑名考》,上海震旦法律经济杂志社1947年版。
10. 粟劲:《秦律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1. 〔日〕大庭修著,林剑鸣等译:《秦汉法制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 安作璋等:《秦汉官吏法研究》,齐鲁书社1993年版。
13. 高恒:《秦汉法制论考》,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 汤志钧等著:《两汉经学与政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5. 华友根:《西汉礼学新论》,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魏晋隋唐部分
1. 《抱朴子》
2. 《世说新语》
3. 《资治通鉴》
4. 《唐律疏议》
5. 《唐六典》
6. 《唐会要》
7. 《唐大诏令集》
8. 《贞观政要》
9. 《太平广记》
11. 《敦煌资料》
12. 张建国:《两汉魏晋法制简说》,大名出版社1997年版。
13. 倪正茂:《隋律研究》,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
14. 徐道邻:《唐律通论》,中华书局1945年版。
15. 杨廷福:《唐律初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6.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7. (台湾)林咏荣:《唐清律的比较及其发展》,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2年版。
18. 乔伟:《唐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9. 钱大群:《唐律译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20. 曹漫之主编:《唐律疏议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1. 钱大群等:《唐律论析》,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2. (日)仁井田升著,栗劲等译:《唐令拾遗》,长春出版社1989年版。
23. (台湾)高明士:《唐律与国家社会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24. 钱大群:《唐律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5. 王立民:《唐律新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宋元明清部分
1. 《宋刑统》
2. 《宋会要辑稿》
4. 《宋大诏令集》
8. 《洗冤集录》
9. 《折狱龟鉴》
10. 《容斋随笔》
11. 《棠阴比事》
12. 《元典章》
13. 《通制条格》
14. 《经世大典》
15. 《吏学指南》
16. 《问刑条例》
17. 《大明律》
18. 《大诰》
19. 《大明会典》
20. 《唐明律合编》
21. 《大学衍义补》、
22. 《清实录》
23. 《清史稿》
24. 《大清律例》
25. 王云海主编:《宋代司法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6. 薛梅卿:《宋刑统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7. 郭东旭:《宋朝法律史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8. 宋代官箴研读会编:《宋代社会与法律——〈名公书判清明集讨论〉》,东大图书公司2002年版。
29. 陈垣:《元典章校补释例》,北平国立中央研究院语言研究所1932年版。
30. 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金陵大学1936年版。
31. 韦庆远:《明代黄册制度》,中华书局1961年版。
32. 余用心:《明代一条鞭法的考察》,甘肃师范大学1964年版 。
33. 杜乃济:《明代内阁制度》,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年版。
34. 王云五:《明代政治思想》,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70年版。
35. 杨雪锋:《明代的审判制度》,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6年版。
36. 陶希圣、沈任远:《明清政治制度》,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版。
37.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华书局1982年版。
38. 杨一凡:《明初重典考》,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9. 于志嘉:《明代军户世袭制度》,台湾学生书局1987年版。
40. 杨一凡:《明大诰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41. 王天有:《明代国家机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2. 关文发:《明代政治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43. 张德信:《明朝典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44. 陈国平:《明代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5. 怀效锋:《明清法制初探》,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6. 尤韶华:《明代司法初考》,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7. 滋贺秀三:《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8. 童光政:《明代民事判牍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9. 张洽安:《明代政治制度》,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版。
50.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1. 吴艳红:《明代充军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52. 刘双舟:《明代监察法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53. 张溯崇:《清代刑法研究》,华冈出版社1974年版。
54. 林咏荣:《唐清律的比较及其发展》,台湾编译馆1982年版。
55. 那思陆:《清代州县衙门审判制度》,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版。
56. 李鹏年:《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概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57. 张伟仁:《清代法制研究》,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3年。
58. 朱勇:《清代宗族法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59. 姚雨芗:《大清律例会通新纂》,台湾文海出版社1987年版。
60. 杨国桢:《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61. 郑秦:《清代司法审判制度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62. 林恩显:《清朝在新疆的汉回隔离政策》,台湾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63. 吴丰培:《清朝驻藏大臣制度的建立与沿革》,中国藏学出版社1989年版。
64. 张晋藩:《清律研究》,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65. 魏秀梅:《清代之回避制度》,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版。
66. 郭松义:《清朝典制》,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
67. 刘广安:《清代民族立法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8. 徐晓光;《清代蒙藏地区法制研究》,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69. 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70. 吴吉远:《清代地方政府的司法职能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71. (日)滋贺秀三等:《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2. 郑秦:《清代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3. (英)斯普林克尔:《清代法制导论:从社会学角度加以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4. 苏亦工:《明清律典与条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5. 高浣月:《清代刑名幕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6. 郭松义:《清朝典章制度》,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
77. (美)黄宗智:《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78. 张仁善:《礼?法?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79. 张羽新:《清朝治藏法规全编》,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近现代部分
2. 《资政新篇》
3. 《海国图志》
6. 《大清会典》
7. 《大清法规大全·法律部》
11. 《辛亥革命》
12. 《清朝续文献通考》
13. 《光绪东华实录》
14. 罗尔纲:《太平天国的理想国:天朝田亩制度考》,商务印书馆1950年版。
15.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稿》,中华书局1955年版。
16. 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简氏猛进书屋1958年版。
17. 邱远猷:《太平天国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18. 李贵连:《沈家本与中国法律现代化》,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9版。
19. 马作武:《清末法制变革思潮》,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0. 李曙光:《晚清职官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6版。
22. 王健著:《沟通两个世界的法律意义——晚清西方法的输入与法律新词初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3. 赵晓华:《晚清讼狱制度的社会考察》,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版。
24. 田涛:《国际法输入与晚清中国》,济南出版社2001年版。
25. 张德美:《探索与抉择:晚清法律移植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7. 汪煌辉:《中国宪法史》,世界书局1931年版。
28. 岑德彰编:《中华民国宪法史料》,新中国建设学会1933年版。
29. 潘大逵:《中国宪法史纲要》,上海法学编译社1933年版。
30. 潘树藩编纂:《中华民国宪法史》,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31. 吴经熊等:《中国制宪史》(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32. 董霖:《中国宪法》,国民图书出版社1943年版。
33. 童沂:《中国宪法史考》,大公书店1946年版。
34. 周异斌等:《中国宪政发展史》,大东书局1947年版。
35. 郭卫等编:《中华民国宪法史料》,大东书局1947年9月版。
36. 曾资生:《中国五权宪法制度之史的发展与批判》,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
37. 蒋碧昆编著:《中国近代宪政宪法史略》,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38. 张国福:《民国宪法史》,华文出版社1991年版。
39. 殷啸虎:《近代中国宪政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0. 王人博:《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41. 邱远猷等:《中华民国开国法制史:辛亥革命法律制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2. 王申:《中国近代律师制度与律师》,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43. 徐家力:《中华民国律师制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4. 俞承修辑校:《中华民国新旧刑法条文比较》,会文堂新记书局1935年版。
45. 蔡枢衡:《三十年来中国刑法之辩证法的发展》,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季刊1936年版。
46. 杨幼炯编著:《近代中国立法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5月版。
47. 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8. 中国法规刊行社编:《六法全书》,上海书店1991年版。
49. 展恒举:《中国近代法制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50. 蓝全普编:《解放区法规概要》,群众出版社1982年版。
51. 张希坡:《马锡五审判方式》,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
52. 卓帆:《中华苏维埃法制史》,江西高校出版社1992年版。
53. 张希坡主编:《革命根据地法制史》,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54. 郭道晖:《中国立法制度》,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5. 张友渔主编:《中国法学四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56. 赵震江主编:《中国法制四十年》(1949——1989),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57. 周振想等主编:《新中国法制建设40年要览》(1949—1988),群众出版社1990年版。
58. 高铭暄:《新中国刑法科学简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9. 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通史参考
1. 《二十四史》
2. 《通志》
3. 《通典》
4. 《文献通考》
5. 《历代刑法考》
6. 《册府元龟》
7. 《太平御览》
8. 徐朝阳:《中国古代诉讼法》,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
9. 徐朝阳:《中国古代刑法溯源》,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10. 王振先:《中国古代法理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11. 陈顾远:《中国国际法溯源》,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12. 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版。
13. 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上、下册)》,上海书店1990年版。
14. 杨鸿烈:《中国法律在东亚诸国之影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 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通史》,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6. 杨一凡主编:《中国法制史考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 蔡枢衡:《中国刑法史》,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18. 丁凌华主编:《中国法制史》,法律出版社1999版。
19. 叶孝信主编:《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 王立民主编:《中国法律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资料
中国法律的起源及特点.中国法治在线.2015-10-26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7 21:45
目录
概述
古代法律起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