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羌族
中国古代民族
古羌族是中国古代民族中极其重要的群体,分布范围广,部落支系繁多,对中国历史和民族发展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古羌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成功驯养动物的族群,至少亚洲牛、羊、犬均由他们驯化而来。
族群历史
最初,古羌族分布在河西走廊之南,洮州(今甘肃临潭)、岷州(今甘肃岷县)之西的广大地区。先秦时期,大规模的迁徙有三次:第一次是公元前两千年左右的虞夏之际,一部分羌先民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而留居黄河以南,被封为许多方国;第二次是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周幽王废申后申侯发动包括羌民在内的西戎人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一部分关中的羌民东迁到洛阳附近;第三次是秦襄王五十五年(公元前638年),秦国晋国协议,将今甘肃陇山一带的羌民迁至晋南、河南嵩山一带。
东汉后,迁徙更加频繁,于是便有了“东羌”“西羌”之说。西羌仍是原来意义上居甘肃陇右地区、青海湟水河谷、河西走廊之南、洮岷二州之西广大地区的羌人,而东羌则指内迁到安定(今陕北榆林)、上郡(今宁夏固原)、北地(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一带的羌人。
两汉政府对边郡的羌民,虽不纳入编户,但设官置尉严加管理,官吏对待羌族豪酋和民众任意欺压榨取,大肆侵夺其耕地和牧场,甚至滥加屠杀,致使羌民起义连绵不断。东汉建初二年(公元77年)到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羌人起义多达50余次,其中大规模起义有五次。
三国时,魏、蜀、吴为扩充地盘和势力,把羌人作为争夺和利用的对象,羌人亦不堪压迫奋起反抗。两晋到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豪帅拥众割据,羌人先后也建立了后秦国、宕昌国邓至国等地方政权,显赫一时。
在两汉魏晋期间,羌族迅速分化,有名有号的族群达一百余种。主要有先零羌、烧当羌钟羌勒姐羌当煎羌、罕羌等,遍及西北、西南、河套等地,内徙诸羌已经与汉族呈错居杂处之势,有些羌族部落开始逐步汉化。
隋唐后,聚居在甘青和川藏高原的羌人有党项、东女、白兰、西山、白狗等部落,多数又被吐蕃融合。后来,党项羌人建立西夏国,其疆域包括今甘肃大部、宁夏全部、陕西北部和青海、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与宋金对峙百余年。西夏灭亡后,其后裔或流落中原,或逃回故地,或战败被俘,或留守原地,有些还逃到中尼边境或移居中亚
族群文化
羌人最初“逐水草而居”,后来塞内居土屋,塞外居庐帐。而岷江流域部分羌民依山居之,累石为屋,在屋隅或要塞建一碉堡,用以自卫。这种民居风格在宕昌舟曲的部分河谷仍依稀可见。还有,过去在山高林密农村地区取暖煮饭时使用的火塘和吊锅,也是比较典型的古代氐羌遗民的传统生活方式。
参考资料
宕昌与古羌族的历史渊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9 18:21
目录
概述
族群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