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时金 男,1965年9月出生,汉族,籍贯
浙江海宁。1984年12月入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文化程度大学。
人物生平
1980年9月-1983年8月,
嘉兴农校农学专业学生;
1983年8月-1985年3月,海宁郭店镇团委副书记、科协秘书长;
1985年3月-1995年9月,
海宁市郭店镇(乡)副镇(乡)长;
1995年9月-1996年11月,海宁市郭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1996年11月-1998年10月,海宁市石路乡党委书记(1995年8月-1997年12月
中央党校涉外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学习);1998年10月-1999年11月,海宁市长安镇党委书记;
1999年11月-2000年6月,海宁市
硖石镇党委书记;
2000年6月-2002年12月,海宁市副市长;
2002年12月-2004年4月,
嘉兴市秀洲区委常委、副区长;
2004年4月-2006年6月,嘉兴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
2007年2月任上虞市人民政府市长;
2008年8月上虞市市委书记。 2011年11月10日被免去中共上虞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安排。
信息报道
中国县域经济正在吸引更多目光— 叶时金
作为中国
百强县中的一员,上虞市2006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4400美元,在第七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行榜中,上虞位列第35位;在《福布斯》“2007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6.78,-0.35,-4.91%)市排行榜”中,上虞位列第38位,连续两次在县级城市中排名第一,而中国更多的县城也正在崛起。
欧洽会期间,《
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了上虞市市长叶时金,试图初步勾勒出中国县域经济搏动的轨迹。
《第一财经日报》:欧洽会首次在中国的县级市举行,作为市长,您有什么感受?
叶时金:欧洽会是地区之间经贸合作与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在中国举办多年来,影响力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中欧人民的友谊之桥、中欧各地区的交流之桥、中欧企业间的合作之桥。
本届欧洽会是这项活动首次在中国的县级城市举办,这是一种新视野,表明发展中的中国县域经济,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这是一种新思维,表明中欧企业的合作,正变得更加紧密、更加深入。
《第一财经日报》:您认为中国的县域经济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
叶时金:我们注意到,当前县域经济的发展异常迅猛,最新发布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中国百强县(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359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6790元,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5.7%和189.3%,县域经济已经开始在新一轮国际经贸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
我们也看到,随着形势的变化,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日益突出,资源要素更趋紧张,环境安全压力增大,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可以说,伴随着这种“成长的烦恼”,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第一财经日报》:如何解决这个“成长的烦恼”,才能在“十字路口”找到正确的方向?
叶时金:我们认为,县域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必须更加注重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的优势互补,现在很多地方存在的产业层次难以提升、高端市场难以拓展等实际问题,单靠自身力量难以很好解决,必须更加依靠与国外优质产业资本的重组嫁接。
县域经济的新一轮发展,也必须更加注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两翼齐飞,也要注重
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统筹推进,更要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双重责任。总之,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改变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必须改变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一财经日报》:作为上虞的市长,您认为上虞目前具备哪些变革和提升的优势与机遇?
叶时金:长三角发展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今年5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主持召开长三角发展座谈会,标志着长三角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以推进。浙江省积极呼应正在加快打造的
环杭州湾产业带,纵深推进沿海开放,而上虞地处产业带核心区块,必将能够在长三角
一体化进程中抢占先机、加速崛起。
上虞也正日益凸现交通区位优势,即将动工的杭州湾
嘉绍跨江大桥,将把上虞纳入大上海“两小时交通圈”,上虞的发展也由此进入“大桥经济”新时代,我们在跨江大桥脚下已围成或正在围垦的滩涂、配套完善的省级
上虞经济开发区以及15个乡镇工业功能区,在要素资源缺乏的背景下,这些大平台、大配套,正为承接国外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