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布芬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动脉硬化引起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变、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和静脉血栓形成,也可用于血液透析时预防血栓形成。本品(化学式C18H17NO3)是一类抗血小板聚集的化学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合酶-1(COX-1)来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阻止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
方法1:3.92g(0.02mo1)邻
氰基苄基溴和(0.02mo1)2-(
4-氨基苯基)丁酸溶于80ml99.9%
乙醇中,回流6h。
减压浓缩至约30ml后,将其倾入约400ml
乙醚中。分离出的固体用乙醇和乙醚
重结晶,得2-[4-(1-
亚氨基-2-异吲哚啉基)苯基]丁酸,
收率80%。将其溶于60ml 95%乙醇后,加到6.9lg(0.05mo1)
碳酸钾溶于50ml水的溶液。回流12h后得澄清溶液。减压蒸去乙醇,过滤除去不溶物,滤液用8%的
盐酸(约30ml)酸化。过滤析出的沉淀,依次用80ml水、15ml 8%盐酸和40ml水洗,再用95%乙醇重结晶,得吲哚布芬,收率84%,熔点180~182℃。
方法2:
邻苯二甲酸酐、2-(4-氨基苯基)丁酸和
乙酸混合,回流。倾入冰水,过滤,水洗,干燥,乙醇重结晶,得2-[4-(1,3-二氧代-2-异吲哚啉基)苯基]丁酸,收率85.1%。将其溶于乙酸,在剧烈搅拌下加入
锌粉,回流。过滤,滤渣用乙酸洗。滤液减压蒸去溶剂,剩余物悬浮于水中,用
碳酸钠溶液中和至Ph值6。过滤,乙醇重结晶,得吲哚布芬,收率68.5%,熔点181~183℃。
本品抑制ADP,
5-羟色胺、
血小板因子4,β-凝血
球蛋白等血小板因子的释放而起抗小板聚集的作用。本品不影响
血凝固的血浆参数,只延长
出血时间,因而在达到治疗目的后停药可迅速恢复,使异常的血小板功能恢复正常。
本品抑制ADP,5-羟色胺、血小板因子4,β-凝血球蛋白等血小板因子的释放而起抗
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本品不影响血凝固的血浆参数、只延长出血时间,因而在达到治疗目的后停药可迅速恢复,使异常的血小板功能恢复正常。本品无诱变性,无
致畸性,对胎儿无毒性。
吲哚布芬片于1984年8月在意大利首先研发上市,此后在十余个国家先后上市,2005西安博华获批上市,2016年中美华东获批上市。2013年11月14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申报的吲哚布芬片通过一致性评价,为国内首家。
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牵头开展的大样本、非劣效性、随机对照研究(OPTION研究)是国际上首个头对头比较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分别联合氯吡格雷在PCI术后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研究。
研究结论在心肌肌钙蛋白阴性并接受DES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中,相较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显著降低了1年净不良临床事件风险,这一降低主要是由于吲哚布芬组的出血风险显著降低而缺血风险未增加。